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08)
2023(20161)
2022(16955)
2021(16101)
2020(13191)
2019(30553)
2018(30068)
2017(55842)
2016(30934)
2015(34676)
2014(34789)
2013(33788)
2012(31306)
2011(28448)
2010(28449)
2009(26083)
2008(25787)
2007(22878)
2006(19923)
2005(17875)
作者
(87049)
(72277)
(71882)
(68766)
(46125)
(34851)
(32833)
(28244)
(27553)
(26086)
(24740)
(24538)
(22971)
(22941)
(22345)
(22297)
(21424)
(21402)
(20876)
(20758)
(18222)
(17758)
(17374)
(16485)
(16114)
(16076)
(16072)
(15960)
(14595)
(14349)
学科
(121250)
经济(121114)
管理(89588)
(84196)
(71276)
企业(71276)
方法(57227)
数学(49101)
数学方法(48472)
中国(38247)
(31455)
(30603)
(28164)
业经(26919)
教育(24841)
理论(24230)
技术(23591)
(23281)
贸易(23262)
(22616)
(22548)
地方(22048)
农业(20495)
(19741)
财务(19661)
财务管理(19618)
(19310)
银行(19266)
(18947)
(18891)
机构
大学(443538)
学院(435592)
(174109)
经济(170395)
管理(167204)
研究(149881)
理学(145124)
理学院(143436)
管理学(140835)
管理学院(140023)
中国(109256)
(95738)
科学(91306)
(80681)
(74713)
研究所(68272)
中心(66766)
(65731)
财经(65254)
(64693)
师范(64175)
(63254)
业大(61848)
北京(61406)
(59505)
(54631)
经济学(54043)
师范大学(52471)
农业(51532)
(51045)
基金
项目(294566)
科学(233687)
研究(219273)
基金(213508)
(185898)
国家(184299)
科学基金(158102)
社会(138984)
社会科(131667)
社会科学(131638)
(113460)
基金项目(111399)
教育(105740)
自然(100833)
自然科(98554)
自然科学(98529)
(97486)
自然科学基金(96807)
资助(88422)
编号(88381)
成果(74403)
(67120)
重点(66785)
课题(63548)
(63021)
(62782)
创新(58321)
教育部(58321)
国家社会(57365)
大学(55882)
期刊
(184535)
经济(184535)
研究(136613)
中国(90190)
教育(73114)
学报(68386)
科学(62937)
管理(61760)
(61177)
(58228)
大学(53096)
学学(48570)
农业(40763)
技术(40011)
(35720)
金融(35720)
财经(32498)
经济研究(30592)
业经(28019)
(27994)
问题(23581)
(22853)
图书(22423)
技术经济(21316)
科技(20992)
统计(20463)
(20313)
(19750)
理论(19290)
(18925)
共检索到645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慧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评估也日益得到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育评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教育评估工作的深入,评估自身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和制约评估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具有较强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的评估,可以引导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反之则起到阻碍等消极作用。王向红独著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元评价的视角》(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3月)一书,创造性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信  徐辉富  
本文以上海电大接受ICDE质量评审为案例,详细地阐述了ICDE质量评审的内容、过程、结论等。读者从中可以了解评审(Audit)这一方法的独特性,也可以了解西方远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关注点。文章还以中央电大的总结性评估为例,将ICDE质量评审与中国高校的评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比较。文章最后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与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饶从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而向普及教育迈进,另一方面由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也不例外。1999年启动的高校扩招进程迅速将中国的高等教育推入大众化的轨道,到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4.5%。[1]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解放  王益宇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应不断地完善和改革。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现状及国际上高等教育评估的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做出以下展望: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估模式——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高等教育评估专业化;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在高等教育评估功能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 :超出高等教育评估的范畴谈论其功能 ;运用逻辑思维推导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 ;单纯强调高等教育评估的积极作用而忽略其消极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人们没有能够认识到高等教育评估的认知性本质特征。从高等教育评估的认知性特征出发进行研究 ,高等教育评估具有鉴定作用、反省作用、参谋作用、批判作用和中介作用等五大功能 ,与此同时 ,它还具有马太效应、认同效应和逆反效应等三大消极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宣海  薛明扬  王奇  冯晖  
评估是一种促进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政府监管教育机构的重要手段,这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质量保障的共同经验。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评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37处出现"评估"或"评价"字样,在高等教育方面要"改进教学评估,推进专业评估,实行绩效评估",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纲领性文件中首次提出教育绩效的概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东霞  刘丽新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在迅速发展和壮大。然而目前我国的评估组织和评估实践远远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无法适应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尤其是对各级各类不同维度和不同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质量难以做出各具特色的评估。本文试图从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实施情况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状况等几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从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测量为基础的量化评估需要向高质量评估转变。在对象方面,量化评估关注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高质量评估关注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在方法方面,量化评估以相关指标的可测为基础,高质量评估则容纳量化的、定性的以及其他相关的证据;在结果方面,量化评估以测量、描述和判断为主,而高质量评估更加强调以测量、描述和判断为基础的建构和再建构;在功能方面,量化评估强调以绩效为杠杆进行问责,高质量评估则强调以评估促进发展;在风险方面,与问责导向的高利害的量化评估相比,以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评估是低风险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玉山  
追求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我国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主旋律。随着新时期我国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的落实,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注重数量发展变为看重质量提升。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教育评价方案也明确提出,将教育评价上升到事关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层面,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黄福涛  
本文在简要阐述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概念的基础上,从质量保证的主体、目的、对象、指标或标准以及实施层面等五个方面入手,对近年来美、英、欧盟主要国家以及日本的变化趋势和特点进行考察,并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啸  王俊  
在社会群体利益诉求、高等学校结构、大学目标追求等多元化语境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要素的目标是协调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平衡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受教育者等各方利益诉求。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演变的内在逻辑是大学功能与人才培养质量观的变化。应从社会及受教育者满意度、智力贡献及人才贡献、国家经济战略服务、全面质量管理等四个维度审视与反思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模型及指标要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威廉姆·耐特  刘智勇  
自从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改革"以来,美国高校的成本越来越多地要由学生及其家庭而不是政府分担,使得人们愈益关注投资高等教育的收益。因此,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倍受社会公众的关注。院校研究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为高校能够对外部的报告、认证、项目审批,以及内部项目评议和专项研究等方面的社会问责做出说明,同时也在学生学习评估、教师行为分析以及学籍管理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湃  
我国大学教育在促进高阶学习方面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在学习成果评估中对其重视也不足,这已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表现性评价是一种评价高阶学习的方法。支撑它的认知理论是建构主义,其指向的教育目标是高阶的学习成果,如分析、综合、评价能力以及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大学学习评价(CLA)的样题分析显示,表现性评价具备认知高阶性、情境真实性、问题复杂性等诸多特色。严格的标准化程序保障了大规模测评中表现性评价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需要表现性评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彩真  
评估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和提高质量,但是由于科学性不足、单一化与重点偏离,所以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否搞得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