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81)
- 2023(7508)
- 2022(6243)
- 2021(5810)
- 2020(4528)
- 2019(9597)
- 2018(8959)
- 2017(16392)
- 2016(9182)
- 2015(10258)
- 2014(9836)
- 2013(8741)
- 2012(7659)
- 2011(6765)
- 2010(6860)
- 2009(5963)
- 2008(5338)
- 2007(4504)
- 2006(3855)
- 2005(3365)
- 学科
- 济(32112)
- 经济(32085)
- 管理(25193)
- 业(20729)
- 企(18013)
- 企业(18013)
- 地方(10830)
- 方法(10611)
- 中国(9863)
- 农(9272)
- 数学(8743)
- 数学方法(8614)
- 业经(8453)
- 理论(7604)
- 财(7216)
- 地方经济(6947)
- 技术(6648)
- 教学(6560)
- 环境(6100)
- 农业(6078)
- 制(6038)
- 教育(5614)
- 学(5541)
- 和(5254)
- 贸(5242)
- 贸易(5239)
- 划(5204)
- 易(5037)
- 体(4844)
- 务(4622)
- 机构
- 学院(119577)
- 大学(106958)
- 管理(41738)
- 济(41296)
- 经济(40270)
- 理学(36255)
- 理学院(35829)
- 研究(35545)
- 管理学(35113)
- 管理学院(34896)
- 中国(25417)
- 科学(21896)
- 京(21476)
- 职业(20580)
- 技术(20074)
- 财(18929)
- 江(18033)
- 范(17347)
- 师范(17199)
- 中心(16541)
- 所(16470)
- 财经(15191)
- 州(15175)
- 研究所(15001)
- 技术学院(14854)
- 职业技术(14791)
- 农(14358)
- 业大(14251)
- 经(13735)
- 院(13731)
- 基金
- 项目(83086)
- 研究(67834)
- 科学(66954)
- 基金(56863)
- 家(48602)
- 国家(48146)
- 科学基金(42154)
- 社会(41663)
- 社会科(39406)
- 社会科学(39400)
- 省(36614)
- 教育(34323)
- 编号(31111)
- 基金项目(29633)
- 划(29555)
- 自然(24833)
- 自然科(24255)
- 自然科学(24251)
- 成果(23870)
- 自然科学基金(23781)
- 课题(22747)
- 资助(21200)
- 年(20348)
- 重点(20067)
- 发(19522)
- 创(18771)
- 项目编号(18106)
- 规划(17903)
- 部(17458)
- 创新(17267)
共检索到166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云志
高职院校元治理模式是指对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等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治理形式、机制进行宏观安排,达到治理机制的优化配置。元治理模式可以通过强化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间的责任和能力属性,避免高职院校、社会以及政府间治理方式的相互倾轧,实现三者间有效结合;同时,即使面对高职院校元治理失灵的困境,也可在认识上分清治理得失并进行反身性定位与定期重新评估,在实践上通过承认治理方式的多样性来规避治理失灵风险,并在可控的范围内建成普遍的价值观。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元治理策略有:推动高职院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共振"、探索推进社会办学主体作用、强化政府统筹发展高职教育的法制责任等。
关键词:
元治理 高职院校 治理能力 治道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挺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既是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也是建立在类型教育和提质培优的定位和目标之上。实现新旧治理体系的整合转换是高职院校作为类型教育在新时代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唯有在历史、现实的解构中,把握治理体系跨界性的逻辑方向,科学重构决策体系、运行体系和评价体系,才能以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支撑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类型层次 治理体系 跨界重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春燕 曹毅 张小国 李丽丽
流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流程管理和高职院校治理在战略目标、价值导向、管理要素和管理过程等方面都存在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和契合性。聚焦高职院校从"管理"迈向"治理"的转型问题,将流程管理的思路、方法导入高职院校治理,促进院校治理的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现代化,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为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流程管理 高职院校 治理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婷 曹宝明
粮食产后减损是补齐粮食安全短板和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以元治理理论为指引,能够更好地剖析粮食产后损失治理中政府责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推动粮食产后减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理论层面看,粮食产后减损具有外部性,难以依靠市场力量推动私人部门自觉减损,政府作为元治理主体,应当扮演减损治理体系的设计者、治理成本的承担者、治理标准的制定者、治理利益的协调者以及治理行动的引导者角色。然而,现实中仍存在治理合力未形成、治理制度不成熟、治理手段不完善的困境,政府履责情况与理论逻辑存在差距。为此,进一步从实践层面构建政府作为元治理主体参与粮食产后减损的主要思路,分别是增加财政投入,以经济手段激励减损;加大考核力度,以行政手段引导减损;加快立法修规,以法律手段约束减损;组织宣传培训,以教育手段促进减损;开展国际合作,以经验交流推动减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红兵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延伸,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演进,可以从理论、政策和实践三个逻辑剖析。为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完善党建引领、章程为核、结构优化、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需以政治领导力、制度引领力、基础组织力、队伍胜任力、创新驱动力、学校凝聚力六个关键能力为突破点,优化治理理念,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蕾
"课程思政"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一个重大创新,"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一门学科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观念整体"付诸高职教育实践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相互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从社会批判课程论的维度上看,"课程思政"进一步达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本质;从存在主义课程观维度上看,"课程思政"有助于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本质;就结构功能主义课程论维度而言,"课程思政"则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性本质。总之,新时代的高职教育要通过"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本质性要求。
关键词:
高职 课程论 课程思政 学理逻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潘欣欣
智慧税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由技术进步的外溢性直接“倒逼”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智慧税务的解读稍显分野,未能从一个更大的理论视野明确界定智慧税务的形态,也未能从一个更广的学科矩阵里作出智慧税务的理论建构,更未能从一个更高的历史基点上探寻智慧税务的“未来之光”。事实上,智慧税务是人类智慧与税收治理实现“基因融合”之后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革命、自我完善、自我进化的税收治理终极形态。智慧税务包含价值、文化、制度与技术四种结构性要素,其价值追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其文化源泉是浮士德式文化对亚普罗式文化的超越,其制度基础是政府治理从公共物品提供到公共秩序形成的转变,其技术理性是超越工具论的技术嵌入。当前,智慧税务的发展至少面临错把技术当智慧的认知偏差、以人民为中心的终极价值仍需深化、亚普罗式文化滞后于不断变化的治理实践的文化黏性等三大现实困境。未来,智慧税务的破局之道在于,沿着“善心—善举—善果”的路径,努力突破、创造、进化,实现税收的“善治”。
关键词:
税收治理 智慧税务 逻辑建构 社会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菊霞 任君庆 彭振博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要论述为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提供了政策基础与现实依据。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呈现出校企主体功能效益差异、管理权力运行向度单一、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等问题表征,实际上是由于协同创新价值认同缺失、权力分配失衡、利益共享不均衡等治理不足所致。外溢性的公共价值达成、异质性的多元主体协同及柔性的网络化秩序建立共同构成了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的逻辑。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建立“产科教”融合的治理价值理念、保障协同创新治理主体话语权、建立协同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基于自组织的协同创新场域等路径推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向飞
文章从"课程思政"的视角,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理论依据:育才理念与育人理念的融通、课程整体性与课程协同性的共通、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贯通。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基本原则:政治性原则: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同向性原则:"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求实性原则: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现实路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勇于创新,发挥协同育人的主渠道功能;拓展"课程思政"渠道,无缝对接,探索协同育人的多元化路径;打造"浸润育人"平台,润物无声,涵养师生正向价值;建设优质队伍,同心同力,强化协同育人工作保障。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协同育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波 刘笑天
提升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应然之举。从共生理论视域出发,以共生系统的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为锚点,可以构建一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分析框架。高职与社会共生发展具有目的性、整体性、自组织性以及适应性,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在主体参与上需探索更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主体均衡互利共生新生态;在模式上需创新社会服务共生机制,挖掘社会服务模式多样性;在资源环境上需培育灵活资源共享平台,保持共生环境开放性。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贾飞祥
随着我国高校发展型资助体系的完善,资助的情感维度不断被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感诉求成为资助育人过程中的宝贵资源。通过“国家在场”的呈现,情感治理能唤起个体与国家的关联,引导个体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之中。面对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情感困境,高校可以通过结对导师、温情家访等制度回应育人对象的情感诉求;通过构建情感共述平台、满足群体卷入需要等措施柔化育人过程中的张力;通过加强育人对象与国家的情感互动,帮助学生有序参与社会,建立稳定情感归属。
关键词:
发展型资助 情感治理 资助育人 内在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文静
整体性治理以开放共享为价值取向,以协同整合为治理策略,以合作多赢为治理目标。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由于主体利益的非整合性导致价值取向碎片化;权力结构失衡导致治理机制低效;治理目标分散导致治理行为的非协同性。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产业学院需要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整合多元利益关系;平衡权力结构,完善治理机制设计;统一行动逻辑,提高治理整体性。
关键词:
整体性治理 产业学院 治理结构 行动逻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鹏 陶畅 王亚琪
预算绩效管理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必由之路,更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以政府治理能力的内涵为切入点,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维度探讨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影响政府治理能力的内在逻辑,论证了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所取得的预期成效,提出了“双动力”“内外力”和“三方面”三条路径来提高政府经济、政治和社会民生治理能力,为我国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指引,助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海水
基于共生视角,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中的相关主体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中各主体间包含有多种配对的共生关系,这些共生关系组成了一个多样性的共生系统。基于共生系统所具有的多样性、自组织性、互惠互利性等特点,高职院校治理应明确相关利益主体的定位及利益的表达与实现,实现多中心、多模式、内外驱动以及动态的、主动的治理姿态,并将制度与机制的完善至于治理工作的首要与关键地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治理 共生系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礼龙 陈新文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动力,而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表现在高职院校治理改革中,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以人为本治理改革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具有教育理论的逻辑;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教育历史的逻辑;还是一种为政尺度,具有教育实践的逻辑。高职院校以人为本治理改革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坚持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是关键;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是本质;坚持人才为基、文化引领是动力;坚持科学评价、发展第一是技术路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