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03)
- 2023(4119)
- 2022(3590)
- 2021(3349)
- 2020(2764)
- 2019(6093)
- 2018(6110)
- 2017(10594)
- 2016(6260)
- 2015(6905)
- 2014(6925)
- 2013(6779)
- 2012(6267)
- 2011(5729)
- 2010(5813)
- 2009(5299)
- 2008(5098)
- 2007(4327)
- 2006(4073)
- 2005(3567)
- 学科
- 济(22257)
- 经济(22246)
- 管理(14452)
- 业(11318)
- 学(10908)
- 地方(9587)
- 环境(9287)
- 方法(8365)
- 企(8278)
- 企业(8278)
- 农(7584)
- 数学(7181)
- 数学方法(7063)
- 生态(6735)
- 资源(5318)
- 中国(5199)
- 农业(5196)
- 业经(4642)
- 划(4636)
- 地方经济(4535)
- 和(4468)
- 壤(3854)
- 土壤(3840)
- 财(3831)
- 发(3650)
- 规划(3399)
- 环境规划(3299)
- 融(3195)
- 金融(3195)
- 技术(3129)
- 机构
- 学院(88363)
- 大学(86320)
- 研究(37869)
- 科学(30892)
- 管理(28230)
- 中国(26945)
- 济(26818)
- 经济(26071)
- 农(25720)
- 理学(24073)
- 理学院(23650)
- 管理学(22832)
- 管理学院(22725)
- 所(22127)
- 业大(21351)
- 研究所(21056)
- 京(20972)
- 江(20780)
- 农业(20543)
- 中心(17192)
- 省(17048)
- 院(14577)
- 室(14529)
- 实验(13675)
- 农业大学(13528)
- 科学院(13409)
- 资源(13271)
- 实验室(13081)
- 环境(13079)
- 范(12873)
- 基金
- 项目(70108)
- 科学(53646)
- 基金(49484)
- 家(47799)
- 国家(47498)
- 研究(42682)
- 科学基金(38258)
- 省(30791)
- 自然(29136)
- 自然科(28223)
- 自然科学(28213)
- 自然科学基金(27603)
- 基金项目(27409)
- 划(25652)
- 社会(24485)
- 社会科(23091)
- 社会科学(23083)
- 资助(19733)
- 重点(17812)
- 教育(17769)
- 计划(17378)
- 科技(17291)
- 发(16257)
- 编号(15248)
- 科研(14243)
- 江(13963)
- 创(13738)
- 部(13369)
- 创新(13062)
- 专项(12890)
共检索到130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开业 巩合德 李敬 刘运通 沙丽清 宋清海 金艳强 杨大新 李培广 闻国静 陈爱国 庞志强 张一平
【目的】土壤呼吸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萨王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是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但是其排放特征与主要影响因子尚不清楚。【方法】以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静态箱法,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对元江土壤呼吸进行测量,研究了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土壤温度、水分和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高于干季。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别呈指数和抛物线关系,土壤5和10 cm处温度Q_(10)分别为1.73和1.98,小于全球均值2.0,采用10 cm土壤温度能更好地模拟土壤呼吸。通过土壤温度、湿度与土壤呼吸双因子拟合分析得出元江萨王纳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年排放量为4.20 t·hm~(-2)·a~(-1),其中雨季2.71 t·hm~(-2),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64.5%,干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9 t·hm~(-2),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35.5%。全球萨王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均值为8.16 t·hm~(-2)·a~(-1)。【结论】元江土壤呼吸总量在全球萨王纳生态系统中处于较低位置,主要是因为元江萨王纳生态系统降水量较全球萨王纳低,而降水量与萨王纳地区土壤呼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1,P<0.001)。图4表1参7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鹏 贾昕 杨强 查天山 王奔 马景永
【目的】探究毛乌素沙地半干旱区典型油蒿灌丛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特征,揭示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以期为预估半干旱区土壤碳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宁夏盐池选取典型油蒿群落,采用切根法剖分土壤呼吸组分,于2014年4—10月利用自动气室法对切根处理与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指数方程拟合土壤呼吸组分对土壤温度的响应,并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温度响应函数残差(观测值/预测值)与土壤含水率间的关系。【结果】在日尺度、自养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11:00)早于土壤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15:00),而异养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基本与土壤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在生长季中期(6—8月),土壤总呼吸速率,自养呼吸速率和异养呼吸速率的温度敏感性(Q10)分别为1.51,1.40和1.88;自养呼吸速率对温度的响应受水分的影响,当土壤含水率小于8%时,土壤温度仅能解释自养呼吸速率季节变异的36%(Q10=1.10),自养呼吸速率的温度响应函数残差随土壤含水率升高而增加(R2=0.59,P0.65);自养呼吸贡献率(自养呼吸速率/土壤总呼吸速率)在日尺度上存在中午降低的现象;在季节尺度,RA/RT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在5—8月平均为54%,9—10月平均为69%。【结论】在日尺度,自养呼吸速率受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小,而异养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调节;在季节尺度,异养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调节,其Q10高于自养呼吸速率;而自养呼吸速率对温度的响应受水分的调节,其Q10随土壤含水率升高而增大;自养呼吸贡献率在日尺度与季节尺度的动态变化很可能来源于呼吸组分对环境因子的差异响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汇海 李德厚 张业海 杨林涛 白雄昌
该文着重阐述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合理利用。由于元江河谷山地地势高低悬殊,相对高差可达2000m,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规律非常明显,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北热带干热河谷燥红土带(海拔1000m以下)、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带(1000m~1300m)、中亚热带低山红壤带(1300m~2000m)、北亚热带中山黄棕壤带(2000m以上)等。土壤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是: ①按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搞好土地利用规划; ②搞好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工作,严禁毁林开荒、陡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 ③发展可持续农业:搞好合理轮作、套种,提高土壤肥力;集约经营,合理施肥,提高单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一平 段泽新 窦军霞
利用岷江上游和元江(红河上游)河谷区的多年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两河谷区的光、热、水、风等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两河谷区的日照时数均较多,日照充足,干热河谷的日照时数要比干暖河谷多。干热河谷的平均温度要比干暖河谷要高。两河谷均是气温的年较差较小,月较差较大;降水的地区差异大,有明显的干雨季之分,降水均集中在雨季,降水量干热河谷多于干暖河谷;两河谷均是山谷风大,定时风显著,风速均是干季大,雨季小。两河谷局地小气候均呈现复杂多样特征。在干热河谷中上段,光热资源较丰富,而水分资源不协调,导致水分构成了该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在干暖河谷中上段,光照可满足需要,热量和水分不足,构成了限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欧朝蓉 朱清科 孙永玉
[目的]以元谋县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学、RS和GIS理论和方法,研究干热河谷林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以期丰富干热河谷林地生态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年Landsat 7ETM及2016年Landsat 8 OLI 2期遥感影像、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对2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林地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林地的时空特征;调整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系数,计算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功能价值及单位面积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学海 张一平 宋清海 李培广 刘运通 金艳强 李敬 林友兴 张树斌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太阳辐射的特征,本文利用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通量塔上连续2年(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辐射数据,对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林冠上太阳辐射(总辐射(Q)、反射辐射(Qα)、有效辐射(I)、净辐射(Rn))的日变化、季节和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反照率(α)和I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域Q、Q_α、I、R_n的年均辐射值分别为6 210.2、807.9、1 822.9、3 578.7 MJ/(M2·a)。雨季各辐射总量占年总量比例分别为52.9%、56.3%、39.1%、59.2%,除雨季I占全年的比例小于干季外,其他3个辐射分量占全年的比例均是干季<雨季。α...
关键词:
太阳辐射 反照率 干热河谷植被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立新,董云社,齐玉春
土壤呼吸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碳素向大气输出的主要途径。土壤中碳素的释放能够显著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增强温室效应,从而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综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土壤呼吸的各种测定方法,特别是分析了影响草地土壤呼吸的主要环境因素,并就草地土壤呼吸与根系呼吸的区分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草地碳循环 土壤呼吸 根系呼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岳学文 潘志贤 史亮涛 钱坤建 王春雪 闫帮国 纪中华
为了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常见的2个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分别在2个群落的0~20 cm(表层)和20~40 cm(深层)取样,分析了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结果表明:全氮、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2个群落内存在着显著差异,全磷和全钾随深度的变化不显著。在坡柳群落内,水解氮和速效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在剑麻地内,水解氮和速效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深度对坡柳的速效磷变化影响不显著,但对剑麻的速效磷变化却十分明显。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养分 Pearson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祥浩
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具有北热带温度条件和长达半年以上的干季时间,生态系统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在人为干扰下,以硬叶阔叶栎类为主的原始植被类型已基本消失,而出现大面积以禾草草类为主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生态系统的退化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表现为:①河谷区干旱化程度加剧,土壤凋萎温度(PWP)长达7~8个月,使许多植物无法生长;②河流泥沙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如元谋龙川江中游水文60、70和80年代泥沙量分别为3.81、5.32和6.65 kg/m~3;③冲沟溯源侵蚀速度加快,如元谋地层上发育的冲沟,年均溯源侵蚀速度50 cm左右最大达200 cm,沟谷密度一般为3~5 km/km~2;④典...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生态系统退化 恢复与重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垦田 杨小林 马和平 张新军
为揭示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性植被砂生槐灌丛生态恢复过程的特征动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将处于不同封育年限(3,6,9年及CK)的砂生槐植被作为植被恢复的典型群落,对其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种群生态位宽度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封育措施后,外界干扰减少,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特征值,使生产力得到提升;2)砂生槐生态位宽度最大,是河谷地带群落中的建群种及优势种;藏沙蒿分布较为均匀,是一种泛化种;3)群落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封育时间呈正比,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而越发丰富,说明在砂生槐群落封育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正明 张彩仙 夏体渊 年耀萍 段宗颜
通过对元江干热河谷坝区和山地火龙果不同种植地块单元进行土壤取样养分检测和养分年度管理投入状况调查,结合火龙果枝条和果实年度生物量进行年度养分需求和利用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火龙果年度生产过程中:年度养分投入为纯氮1500 kg/hm2、纯磷300 kg/hm2、纯钾1 575 kg/hm2;元江干热河谷火龙果生产土壤有机质含量、总氮、总磷、有效磷含量水平表现为2级、总钾和水解性有效氮含量表现为3级、有效钾含量为1级;养分利用效率氮磷钾分别为:7.07%、7.35%、13.4%,钾素的利用效率高于氮磷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枝条对氮素的养分需求低于果实对氮素的养分需求;果实氮磷吸收量大于枝条氮磷吸收...
关键词:
元江干热河谷 火龙果 生产系统 养分分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汉 熊东红 张宝军 郭敏 杨丹 张素 校亮 方海东
【目的】为了研究干热河谷冲沟不同部位(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基于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长期监测,分析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10100 cm)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冲沟不同部位土壤平均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2-6月)、土壤水分积累期(7-10月)和土壤水分消退期(11-12月)等3个变化阶段;冲沟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年内变化特征不同,其中集水区20、30和40 cm土层,土壤水分年内分配差异不明显,其他部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均表现明显的干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规律 冲沟 干热河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宪洲 刘允芬 钟华平 欧阳华
通过对西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CO2 排放状况的观测 ,讨论了高原冬小麦、青稞和对照裸地的土壤CO2 排放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冬小麦、青稞和对照裸地的CO2 排放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发生于当地时间的 1 3 :0 0~ 1 4:0 0和凌晨 5 :0 0~ 6:0 0左右 ,但在越冬期土壤CO2 排放已很微弱 ,日变化不明显。冬小麦和青稞地的土壤CO2 排放最高值出现在灌浆初期 ,可达到 40g·m- 2 ·d- 1 左右 ;收割后 ,气温和土壤温度也逐渐降低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麦根系的呼吸减弱 ,土壤CO2 排放一般为 2 0g·m- 2 ·d- 1 以下 ;至越冬期 ,土壤CO2 排...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朝蓉 朱清科 孙永玉
基于RS和GIS理论和方法,以干热河谷区云南省元谋县为例,对2008年和2016的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下降。建设用地转入特征和未利用地转出特征较为明显。2008年和2016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静态价值分别为25.98亿元和26.54亿元,总动态价值分别为9.179亿元和16.004亿元。虽然生态系统服务总动态价值仅为同期总静态价值的35.40%和60.30%,但其增长率为74.01%,明显高于总静态价值变化率(2.27%)。土壤形成与保护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最高,2008年和2016年其值分别为4.91亿元和5.03亿元。农业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建设用地的扩张和未利用地的减少,水土保持和生态综合治理促进了林地面积的恢复。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显著提升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系统服务总动态价值的增长。因此,应强化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调控,继续实施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治理工作,以维护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何彩云 张俊佩
采用TDP技术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主要造林树种印楝的树干液流密度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得到3点主要结论:①无论干热季节或湿润季节,印楝树干液流密度昼夜变化的规律性较强,呈明显的单峰曲线;②由干热季节转向湿润季节时,印楝树干液流密度呈下降趋势,5年生印楝在5月、7月及10月的典型晴天里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2.11、7.48及6.90cm3.cm-2.h-1;③在干热季节里印楝蒸腾耗水具有相当的被动性,而在湿润季节时其蒸腾耗水则表现出主动性和平衡性,反映了印楝在不同季节里的耗水机制差异。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印楝 液流密度 耗水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