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9)
- 2023(11795)
- 2022(10244)
- 2021(9844)
- 2020(8132)
- 2019(19207)
- 2018(19354)
- 2017(35894)
- 2016(20502)
- 2015(23448)
- 2014(23627)
- 2013(22587)
- 2012(20740)
- 2011(18840)
- 2010(18929)
- 2009(16906)
- 2008(16566)
- 2007(14321)
- 2006(12639)
- 2005(10967)
- 学科
- 济(72014)
- 经济(71931)
- 管理(53627)
- 业(49849)
- 企(42318)
- 企业(42318)
- 方法(35905)
- 数学(30636)
- 数学方法(30097)
- 中国(22947)
- 教育(22895)
- 学(20768)
- 农(18589)
- 财(17869)
- 理论(17133)
- 业经(15922)
- 地方(14062)
- 和(12682)
- 技术(12679)
- 农业(12474)
- 贸(12142)
- 贸易(12137)
- 务(11828)
- 财务(11764)
- 易(11747)
- 财务管理(11741)
- 环境(11418)
- 制(11327)
- 企业财务(11111)
- 划(10202)
- 机构
- 大学(290024)
- 学院(283218)
- 管理(109236)
- 济(99286)
- 经济(96764)
- 研究(95936)
- 理学(95516)
- 理学院(94308)
- 管理学(92292)
- 管理学院(91760)
- 中国(63781)
- 京(63620)
- 科学(62256)
- 所(48527)
- 范(47843)
- 师范(47517)
- 财(44892)
- 研究所(44829)
- 农(43267)
- 业大(42749)
- 中心(41651)
- 江(41256)
- 北京(40823)
- 师范大学(39027)
- 教育(38784)
- 财经(36939)
- 院(34803)
- 农业(34018)
- 州(33689)
- 技术(33544)
- 基金
- 项目(197012)
- 科学(155528)
- 研究(148019)
- 基金(140141)
- 家(122024)
- 国家(120905)
- 科学基金(102930)
- 社会(88963)
- 社会科(83892)
- 社会科学(83868)
- 省(77538)
- 教育(74501)
- 基金项目(74310)
- 划(67806)
- 自然(67772)
- 自然科(66174)
- 自然科学(66157)
- 自然科学基金(64931)
- 编号(62754)
- 资助(57883)
- 成果(53465)
- 课题(45440)
- 重点(45114)
- 部(44549)
- 发(41966)
- 创(40673)
- 项目编号(38793)
- 教育部(38369)
- 创新(37563)
- 科研(37529)
- 期刊
- 济(104941)
- 经济(104941)
- 研究(88610)
- 教育(61458)
- 中国(57049)
- 学报(46366)
- 科学(42222)
- 农(38200)
- 管理(37987)
- 大学(35431)
- 财(32478)
- 学学(31847)
- 技术(27593)
- 农业(27381)
- 融(17586)
- 金融(17586)
- 图书(17575)
- 财经(17013)
- 业经(16895)
- 经济研究(15900)
- 职业(14467)
- 经(14332)
- 业(13761)
- 科技(13614)
- 理论(13504)
- 问题(13406)
- 版(13378)
- 技术经济(12854)
- 实践(12679)
- 践(12679)
共检索到407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桑国元 王照萱
元民族志方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教育问题的民族志研究。元民族志方法能够基于特定的原则和策略,在批判性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视角对同类主题的现有质性研究成果加以再统整、再解释、再探究,最终产生新知识、新理解和新发现,从而把握现象的本质。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重视对元民族志研究方法的采纳。元民族志研究主要包括交互翻译分析、论据线综合分析和互斥观点的综合分析三种研究策略,以及确定研究主题、甄别相关研究、阅读相关研究、建立关联假设、概念"翻译"、综合"翻译"、分享成果七个步骤。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研究方法,元民族志研究能够用于综合教育领域的质性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升华教育领域内的质性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一是有利于提升教育研究的统整性解释力;二是具有增强教育研究参与者的权力的作用;三是可以通过理论建构、理论解释和理论发展,提升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水平。
关键词:
元民族志 教育科学研究 质性研究 方法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建华 严淑琴
重述历史,是为了阐释现实。以自我民族志的方式呈现一个又一个劳动教育的“真实图景”,折射出劳动教育所发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人生似乎“处处是劳动”,原来的劳动教育具有浓厚的“乡土”和“生活”气息,身体劳作的规训助益认知的发展,身体力行的劳动促进情感的交流,身体受累的劳作锤炼心志的成熟。面向未来顺应新时代发展,在传统与现代、校内与校外、正式与非正式之间实现互动融合,把劳动教育引向纵深发展,需坚守劳动教育“劳动性”和“教育性”,积淀形成新型的劳动教育样态,更好服务于立德树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樊秀丽
研究者将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直接、便捷和真实地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路径和在与被研究者互动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完成定向理论分析,这一过程称教育民族志。教育民族志是一种整体性的描述,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拓宽对教育现象的观察视角、丰富研究内容,特别是对于挖掘隐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许多不可视的和不可量化的因素有独特的贡献。近年学者们在教育领域中运用这一方法时出现了一些概念的混淆、误解和误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这种研究方法的来源、概念、原理及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使教育民族志研究的方法不断地得到完善和丰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董轩 何梦蕊
教育民族志是把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所形成和发展的术语,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两位作者的田野经历和反思,主张将研究者"感同身受"式的情感体验作为理解教育民族志的重要维度。具体而言,研究者的情感体验包括三个层面:日常性、讽刺性和生成性。即便都是研究"教育"问题,都以"学校"为田野地点,研究者也常常因遇到文化氛围迥异的学校而有极为不同的情感体验。研究者的这种情感体验和反思对于探究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及其价值意义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桂罗敏
[目的 /意义]运用民族志方法研究图书馆及其用户,有助于洞察与满足用户需求。该方法在国外已形成应用潮流,然国内对此尚未足够重视,有必要予以引介与探讨。[方法 /过程]阐述民族志方法在图书情报领域获得运用的背景知识和内在逻辑,分析国外实践案例的具体运用和实际成效。[结果 /结论]民族志方法所具备的特质符合图书情报学研究趋势,且具有显著的实用意义,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民族志方法 图书馆用户 用户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英姿
西方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目前正处于繁荣发展阶段,伴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很多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得以应用,民族志方法是其中一种有效范式和方法。本文探讨民族志方法在西方语言政策研究中成功运用的原则、方法和作用。笔者认为民族志方法对我国语言生活的观察和研究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语言政策 民族志 语言生活 研究方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石婷婷 尹舒悦 于超
通过WOS数据库检索获取国外相关文献,从研究主题、调查时长、田野点分布、数据收集方法等方面分析其具体使用情况可以发现,国外使用民族志方法对图书馆开展研究的主题主要涉及图书馆空间建设与评估、图书馆服务项目创新、信息系统设计与评估、图书馆特定用户群体、图书馆价值与作用等方面,并存在以下应用特征:研究主题内容丰富,关注实际问题;坚持站在用户立场,深度理解用户;遵循整体论的视角,系统把握全局;调查时长常有不足,地点多在城市;适应性改变民族志,研究综合多种方法。因此,为了推动民族志方法在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我们应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倡导民族志方法的应用;提升研究者理论素养,开展培训与跨学科合作;扩展民族志方法应用领域,增添调查研究对象。
关键词:
民族志 图书馆研究 研究方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知津 肖蔷
本文阐述了个人信息管理行为的特征,分析了民族志方法及其特点,探讨了把民族志方法引入个人信息管理行为研究的可能性。构建了使用民族志方法研究个人信息管理行为的模型,指出了每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最后,指出在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展望了民族志方法的应用前景,旨在促进个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
个人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行为 民族志方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江淑玲 陈向明
近年来,作为质性研究路径之一的"批判民族志"逐步进入我国教育研究的视野,但其主要为理论介绍,鲜有深入的个案研究,不少研究者对于如何运用此研究路径加深对现实批判的力度与理解的深度存有疑惑。本文剖析了批判民族志应用于教育实践时在理论渊源、价值取向、结果呈现方式等方面的特征。基于此,文章辅以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个案研究,以加深对批判民族志在教育领域的理解与运用,把握此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分析方式,期冀为深入开展本土教育民族志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奇 覃鹤
详细阐述民族志决策树模型的理论基础、构建步骤和应用领域,并将民族志决策树方法引入到政府网站链接动机的研究中,通过深度访谈30位政府网站链接行为者,挖掘其建立链接的原因,建立链接行为者的决策树模型,共得到19项决策准则和两个决策方案。经定量检验,模型的预测率为91.67%,符合有效性要求,对同类群体的决策行为具有预测性。
关键词:
政府网站 链接动机 民族志决策树模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桂罗敏
将问题置于更为宽广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思考,是图书馆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势,而目前常用的量化方法缺乏对用户需求整体考量的能力。运用民族志方法调查上海大学本科一年级新生关于图书馆的认知和观点,有助于发现新生的信息行为特征和与图书馆的互动模式。由此,上海大学图书馆针对新生展开服务时,应着重发展以下3个方面: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培养新生对空间资源和纸本图书的利用,培养新生对电子资源的充分利用。
关键词:
大学新生 民族志方法 用户需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同凯 田振江
教育民族志是运用民族志的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文化传播,尤其是学校教育及其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或者一种文本叙述形式。在取得田野调查收获的同时,也会产生语言、参与程度与角色转换、性别和年龄、田野调查技术、田野伦理道德与责任等方面的困惑。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今民族志研究面临的挑战。有必要尝试一些新的收集和分析民族志资料的方法或途径,创新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教育民族志研究范围,从而达到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民族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教育民族志 困惑 反思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信茹 王东林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类学家的"田野"不再局限于固有"方位"和实体空间,而逐步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中,研究者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更是对社区和研究对象做出积极贡献的"创造者"。作者以自己的田野经验和个案研究为例,将网络民族志视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共同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这样的研究视角和以往网络民族志相关研究较为不同。同时,研究双方于网络空间中的"共在",使得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参与度及个人情感投注等方面都发生变化。由此,作者提出,在网络民族志研究中,研究者作为观察者和文化创造者的双重身份得到凸显。此外,网络民族志中的田野更具"流动性",民族志文本的写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该研究,作者认为,从研究者的视角深入剖解和讨论,不仅在于了解网络对研究过程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把握研究者如何面对网络世界,如何阐述自己。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样的研究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思网络空间赋予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民族志 研究者 文化实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建兴 吴茂英 汪菁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自我民族志在反思传统民族志中诞生。自我民族志凸显了"自我",是一种对研究者亲身经历的文化体验展开反思性描述的质性研究方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旅游学者关注与应用。但这些研究大都仅采用了自我民族志的方法,未对自我民族志的理论与方法展开深入的探讨。该文以此为契机,首先,在理论层面梳理了自我民族志的起源、内涵,重点阐述了自我民族志与旅游研究的逻辑联系,论述了旅游研究对自我民族志的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梳理了2000—2019年71篇应用自我民族志的旅游研究论文,重点阐述旅游领域中自我民族志适用的研究情景,结合文献分析各研究情景中方法论的优势,说明方法论局限以及克服局限的策略。最后,结合已有文献阐述自我民族志如何应用于旅游研究,提炼自我民族志在旅游研究中的理论贡献,并进一步讨论旅游研究应用自我民族志的巨大空间以及对自我民族志范式的贡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桂罗敏
运用民族志方法研究图书馆及其用户,在国外的图书馆领域已经成为一股新潮流。与此对照,国内对于这种研究取向却极少关注。本文尝试探讨民族志方法的核心原则、工作伦理和基本方法,并结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图书馆的一项用户研究项目,分析民族志方法在大学图书馆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模式,以及民族志方法对于图书馆洞察用户需求,丰富服务内涵,提升图书馆员职业信心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