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5)
2023(8292)
2022(6973)
2021(6291)
2020(5013)
2019(11242)
2018(11127)
2017(20280)
2016(11390)
2015(12749)
2014(13042)
2013(12459)
2012(12091)
2011(11274)
2010(11618)
2009(10600)
2008(10310)
2007(9553)
2006(8712)
2005(8206)
作者
(34476)
(28386)
(28319)
(26799)
(18156)
(13507)
(12866)
(11239)
(11058)
(10409)
(9800)
(9555)
(9345)
(9239)
(9226)
(8681)
(8461)
(8329)
(8205)
(8134)
(7466)
(7171)
(7015)
(6671)
(6561)
(6467)
(6382)
(6254)
(5954)
(5900)
学科
(49226)
经济(49163)
管理(29813)
(25541)
中国(19286)
地方(19145)
(18390)
企业(18390)
(15933)
业经(12557)
(11383)
(11016)
方法(10984)
农业(10795)
(10612)
(10566)
金融(10559)
地方经济(10557)
(10359)
银行(10341)
(10189)
(9968)
数学(8625)
(8623)
数学方法(8541)
环境(8217)
技术(8033)
理论(7875)
(7633)
贸易(7622)
机构
学院(161030)
大学(157556)
研究(64217)
(63921)
经济(62328)
管理(54940)
中国(48645)
理学(44995)
理学院(44369)
管理学(43633)
管理学院(43310)
科学(39105)
(35938)
(33984)
(32358)
(31042)
研究所(30352)
中心(28424)
(27637)
(24309)
师范(24010)
农业(24004)
(23482)
财经(23448)
北京(23429)
业大(23232)
(22249)
(22060)
(21042)
技术(20128)
基金
项目(100348)
科学(77460)
研究(77082)
基金(68196)
(59680)
国家(59088)
科学基金(48783)
社会(47087)
社会科(44424)
社会科学(44416)
(41857)
基金项目(35166)
教育(34758)
(34684)
编号(32587)
自然(28801)
(28420)
成果(28311)
自然科(28079)
自然科学(28072)
自然科学基金(27516)
资助(27349)
课题(24859)
重点(23282)
发展(22950)
(22564)
(21031)
(20728)
(20211)
(19608)
期刊
(85965)
经济(85965)
研究(54767)
中国(44174)
(30862)
学报(26339)
教育(25694)
(24586)
科学(23773)
管理(22559)
农业(20995)
大学(19717)
(18749)
金融(18749)
学学(18338)
业经(15798)
技术(15004)
经济研究(13619)
财经(11649)
问题(10816)
(10528)
(10108)
图书(8905)
(8705)
论坛(8705)
世界(8095)
职业(8049)
科技(8046)
(7865)
商业(7784)
共检索到272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莹  李雨衡  段坤  
元明清时期封建王朝为了"治边辟疆"及实现"统一大业",在西南边陲推行土司制度,因而形成了"以夷制夷"的特殊政治制度。由此,土司府成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最高统治机构。土司地位至高无上、特权膨胀、生活奢靡无度,从而衍生和发展了特殊的体育形态——土司贵族体育。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及运用史料文献法,对土司府傣戏、捶丸、角抵、投壶、捕鱼、打猎等贵族体育项目进行探究,追溯了土司贵族体育的源流、成因及演变和发展历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霓  
中国古代私学自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之后,便成为与官学并行的教育形式而存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官学私学并存发展、变化、消长不一的制度。私学在教学上有程度较低的蒙学和程度较高的专经教育两个层次。私学发展到宋,随着书院的不断完善,达到了其制度化、规范化的高级阶段。同时,私学的初级形态,亦在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并且愈来愈突出其社会化、蒙学化的特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山东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传统的农业区,自春秋战国直到唐宋,山东一直居于全国经济发展前列。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山东几经战乱兵燹,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破坏,经济地位严重逆转。进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垦为山东经济的重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京杭运河山东段的浚通推动了鲁西平原商品经济率先起步;而明中叶赋役制度的变革则为山东经济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冯念华  
自唐代之后,我国封建政府一直实行历法官府专有出版的政策。元明清时期的书籍版权保护继承宋代,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没有超越宋代。元明清时期盗版活动猖獗,在明代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书坊主和盗版者之间自发的矛盾斗争中,作者的版权权益几乎被忽视。我国古代的版权保护,大都是对出版权(属于版权邻接权范畴)的保护。无论是从政治环境,还是从人文传统上来说,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都缺乏全国性版权成文法产生的条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宾  朱宏斌  樊志民  
明清时期是陕南农业商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陕南地区的全面开发、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及以农副产品、林副产品为主体的手工业的发展,陕南农业商品化出现了兴盛的发展势头,无论在内容上、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较早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对陕南农业开发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锦伟  
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呈滞后态势。文章认为,不利的自然环境、流民与土著的利益冲突、交通的滞后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局限等都是导致明清黔东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明清时期,福建官民绅商僧孝节等各色人等都加入了兴办义田的行列,从而使义田越出家族界限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内发挥作用,这便促进了明清福建民办社会事业的大发展。 一、桥渡路井的大量修造 修造桥渡路井是地方的基础公共事业。在唐以前是靠官府收入由地方官吏督办而成的,但唐以后封建政府的这种职能随着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松弛日益削弱,而这些公共事业却不能因此而废止。于是从宋代开始义民兴办义田投资于修桥设渡挖井辟地就得以发展起来,福建多北方移民,聚族而居,而福建又地形复杂,山多水众,造桥设渡需要较多的开支,这都为义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商业城镇的发展和农村集市网的形成,是这一市场体系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其中,农村集市与小农密切相关,因而农村集市网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集市的发展概况 1、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故而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静态地看,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市场等级层次也有不同;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阮应国  
元明清时期中央与西藏的财政关系阮应国元明清时期中央财政与西藏地方财政的关系,有别于中央同内地各省区的关系,其特点是:(一)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象征性上交(上解),以体现中央对西藏的照顾,同时又体现中央对西藏的财税主权关系。这种象征性上交主要表现在,首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少华  江凌  
交通是一个地区城镇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明清时期 ,南阳盆地形成了以丹水、湍水、白河、唐河为主干的水路网和以方城路、三鸦路、商洛路、邓州路、桐柏路为主干的陆路网。盆地内星星点点的城镇分布其上 ,或通过水路 ,或依靠陆路 ,或水陆联动 ,以致货物聚集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后来 ,不少城镇则随着交通线路的兴衰而消长。探讨这一变迁过程 ,对于充分开发利用该区域的国土资源 ,进行合理的区域和城镇发展规划 ,促进当时经济建设 ,当有裨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人口增长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历代经济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收集和梳理国内外大量学术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多维的观察视角,对已有的发现和争议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并着重分析了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对人地关系、劳动生产率以及劳动力结构的影响,进而试图解释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可然  
农业一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和突破。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于了解长江流域的历史变迁,解读中国古代生态思想,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张建民所著《明清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研究》一书以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农村社会经济为研究对象,对重要农业区的农业生产诸要素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本文选取江南、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东北和台湾等较具代表性的区域,分别考察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特色。文章特别强调,虽然各区域自然条件、发展背景不同,发展水平、特点也有较大差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明清时期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商品流通大大加强了。正是由于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商品流通的扩大,才使得各区域可以扬长避短,分工互补,并从而形成各自的经济特色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光辉  
<正>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的论说众多,但是对当前已有研究的论断及其理论依据的检视不够充分,特别是从中国历史本位视角进行中西比较的研究较少。赵轶峰著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一书(科学出版社分别于2017、2021年出版,以下分别简称初编、续编),试图立足本土积极寻求理论对话,运用比较文明、结构分析的方法,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和总结。该书基于深刻的学理反思,坚持证据原则、逻辑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这一概念,尝试构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