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09)
- 2023(2491)
- 2022(2161)
- 2021(1973)
- 2020(1482)
- 2019(3447)
- 2018(3371)
- 2017(5939)
- 2016(3370)
- 2015(3513)
- 2014(3407)
- 2013(3254)
- 2012(2898)
- 2011(2420)
- 2010(2388)
- 2009(2099)
- 2008(1929)
- 2007(1745)
- 2006(1427)
- 2005(1143)
- 学科
- 济(11505)
- 经济(11491)
- 管理(10402)
- 业(9540)
- 企(7665)
- 企业(7665)
- 方法(5511)
- 数学(5002)
- 数学方法(4953)
- 农(3634)
- 财(3509)
- 业经(3069)
- 中国(2769)
- 贸(2647)
- 贸易(2647)
- 易(2602)
- 农业(2563)
- 务(2339)
- 财务(2339)
- 财务管理(2335)
- 学(2279)
- 技术(2245)
- 企业财务(2241)
- 环境(2197)
- 制(2124)
- 划(2044)
- 地方(1987)
- 产业(1882)
- 银(1648)
- 银行(1629)
- 机构
- 大学(44420)
- 学院(44398)
- 管理(18271)
- 济(17401)
- 经济(17057)
- 理学(16117)
- 理学院(15971)
- 管理学(15777)
- 管理学院(15715)
- 研究(15175)
- 农(11133)
- 中国(10620)
- 科学(10444)
- 业大(9462)
- 农业(8983)
- 京(8923)
- 所(7997)
- 研究所(7470)
- 财(7432)
- 中心(6822)
- 江(6294)
- 财经(6113)
- 农业大学(5971)
- 省(5879)
- 院(5776)
- 经(5658)
- 北京(5423)
- 经济管理(5031)
- 经济学(4979)
- 商学(4934)
共检索到60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邓疆 罗香 杨文云
在云南省禄丰县进行元宝槭幼树施肥试验,比较9个不同施肥配方对2年生元宝槭植株大小、分枝格局、叶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导致的营养差异对元宝槭的构型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对元宝槭的生长与生物量积累、分配产生不同的影响,应根据经营目的选择适当的施肥方案。N0P250K75是培育园林绿化树的最好施肥配方,其地径、株高和冠幅分别为2 85cm、1 26m和0 59m2,分别比对照增加34 26%、51 66%和140 23%。N0P125K37 5是营建叶用林的最佳施肥配方,其总生物量、根、茎、叶的生物量干质量分别为438g、192g、159g、88g,分别比对照高出83 42%、6...
关键词:
元宝槭 施肥 生长 分枝格局 叶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邓疆 罗香 杨文云
测定9个不同施肥处理下元宝槭叶内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和N、P、K、Ca、Mg、Fe、Zn、Cu、Mn和B的含量与积累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含量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N0P250K75和N0P125K37.5处理下元宝槭的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积累量比对照增加1~1.5倍,是叶用原料林的最佳施肥配方;施肥处理下营养元素的含量与积累量呈正相关,但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含量与积累量并不呈正相关;"光合与氮素代谢促进"因子和"酶促反应促进"因子是影响黄酮类化合物和绿原酸含量的两个最主要的成分,其变异积累贡献率在87%以上,且以P、Cu、Mg的负荷量最大,可通过调节叶内营养元素的含量对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克友 陶佳 刘璐璐 石佩 范崇辉
【目的】探讨秋季断根、施肥对苹果幼树根系构型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苹果早丰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10,以3年生盆栽‘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幼树为试材,以植株不进行任何处理为对照,设置断根、施用氮肥(以下简称施肥)和断根后施用氮肥(以下简称断根施肥)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长密度、不同直径根系长度、光合作用及生长情况等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断根施肥处理后树体根系长度、根长密度及根尖数显著增加,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显著减少;直径≤1.0 mm的根系长度显著增加,直径>1.0mm的根系长度减少。同时,断根施肥处理后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东 龚伟 胡庭兴 陈宏志 王景燕 李小平
桉树Eucalyptus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广泛用于营造人工林,其中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以生长速度快和经济效益好而成为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桉树。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含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15%的复合肥0,90,180,270 g·株-1)下巨桉的生长及生物固碳量。结果表明:施肥90~270 g·株-1与不施肥条件下相比,巨桉地径、冠径、树高、整株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增加16.3%~38.3%,17.1%~44.5%,15.8%~45.5%,21.8%~59.5%和2.1%~5.8%,且地径、冠径、整株生物量以及生物固碳量都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施肥18...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施肥 巨桉 生长 生物固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国强 王安亭 王国周 翟晓巧 郑建伟
研究了接干和施肥对苗高为 3.0、3.5、4 .0、4 .5、5.0m初植的 3年生和 4年生泡桐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次接干能明显促进苗高为 3.0、3.5m苗的 3年生泡桐幼树的高生长 ;2次接干能明显促进苗高为 4 .5m的 4年生泡桐的高生长 ,并且苗高为 4 .0、4 .5、5.0m的 4年生泡桐幼树的高和胸径生长量都明显比 3.0m和 3.5m苗的大 ;施肥能明显促进苗高为 4 .5、5.0m的 1次接干泡桐幼树的高生长。 2次接干处理后 ,对高为 4 .0m的苗培育高干良材 (主干达 6.0m以上 )有一定的保障
关键词:
泡桐 接干 施肥 主干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耀华 张思琪 李春玉 黄楚轩 王雨菱 钟成虎 李叶云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茶树容器大苗生长的影响,获取最优的底肥配比和叶面肥组合,为茶树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在2022-05-01至2022-12-15,以1年生龙井43容器大苗为试验对象,设置3个底肥处理,其中对照(CK)为复合肥(m(N)∶m(P_2O_5)∶m(K_2O)=20∶20∶20)滴灌处理,SRF1(m(N)∶m(P_2O_5)∶m(K_2O)=15∶15∶15)和SRF2(m(N)∶m(P_2O_5)∶m(K_2O)=15∶10∶15)为缓释肥拌入轻基质,同时配合喷施5 g/L的尿素处理;设置4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其中WT为清水对照,LF1为5 g/L的尿素,LF2为5 g/L的尿素+1.25 g/L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LF3为5 g/L的尿素+1.25 g/L的氨基酸肥混合液,叶面肥处理组均采用复合肥(5 g/L)与腐植酸水溶肥(0.11 mL/L)进行滴灌。测定茶苗2轮新梢物候期、新梢形态指标(新梢展叶数、新梢长度、新梢最大节间长和叶面积)、新梢鲜质量和干质量,2轮新梢结束后检测茶苗分枝指标(分枝总数、短枝数、长枝数、一级侧枝数和一级侧枝粗度)、生长量(苗高、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高径比和根冠比)以及光合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指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分析不同底肥和叶面肥处理对茶树容器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组相比,缓释肥处理组茶苗新梢物候期提前了2~6 d,SRF2组展叶时间较SRF1组更早;缓释肥处理组2轮茶苗的新梢展叶数、新梢长度、新梢最大节间长及第1轮新梢叶面积与CK组均无显著差异,但第2轮茶苗新梢叶面积在SRF2组有显著增加;茶苗第1轮新梢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显著增加,但第2轮仅在SRF2组有显著增加;茶苗的长枝数、苗高、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仅SRF2组显著增加,缓释肥处理组茶苗的分枝总数、短枝数、一级侧枝数、一级侧枝粗度、高径比和根冠比较CK组无显著差异;缓释肥处理组叶绿素含量指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CK均显著增加,但胞间CO_2浓度均显著降低。与WT组相比,喷施叶面肥后茶苗的新梢物候期提前2~4 d,LF2和LF3组展叶时间较LF1组更早;LF2组2轮茶苗的新梢长度、新梢叶面积及第1轮新梢展叶数、新梢最大节间长均较WT显著增加;LF1和LF2组茶苗第1轮新梢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显著增加,但第2轮仅在LF2组有显著增加;茶苗的分枝总数、短枝数、长枝数均显著提高,但3个叶面肥处理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叶面肥处理组茶苗的一级侧枝数、地下干质量、高径比和根冠比与WT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一级侧枝粗度和地上干质量仅在LF2组有显著提高。LF2和LF3组茶苗的苗高和地径显著提高,且均以LF2组效果最好。叶面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指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但胞间CO_2浓度均显著降低。【结论】适宜配比的底肥和叶面肥均能够提前茶苗新梢物候期,促进茶苗生长,施用NPK比例为15∶10∶15的缓释肥及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液的效果均最好。
关键词:
茶树栽培 配方施肥 龙井43 容器大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佳伟 文仕知 何功秀 兰竹 杨丽丽
以4年生闽楠幼树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幼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及其快速光响应曲线差异。结果表明,初始荧光F_o和最大荧光F_m在施肥一季度后即冬季出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施肥三季度后即夏季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均是中度施肥处理优势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PSⅡ的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荧光光化学淬灭系数qp随光强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相同光照强度下,冬季随施肥量的增加其Yield值越大,夏季则是
关键词:
快速光曲线 叶绿素荧光 施肥 闽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丑 刘广路 范少辉 官凤英 苏文会 黄金华
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施肥时间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为研究对象,对不施肥(林分Ⅰ)、施肥5 a(林分Ⅱ)、施肥13 a(林分Ⅲ)毛竹林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毛竹林分的生物量,3种林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Ⅱ>林分Ⅲ>林分Ⅰ,分别为101.347 8,91.376 0和60.697 0 t.hm-2。长时间施肥林分竹秆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而枝、叶、根、蔸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竹材主要的经济组分为竹秆,竹秆所占生物量比例下降,可能降低施肥的经济增益。灌木层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Ⅲ>林分Ⅰ>林分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蓉 蒋云东 曾芳群 陈德艾 赵明寿 王萍
经5 a 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地区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幼林生长,肥效在1.5 a时最大,9 个施肥处理的树高、胸径平均增长33.69% 、48.39% ,造林后5 a 时,生长反应已经呈下降趋势,9 个施肥处理的树高、胸径平均增长16.45% 、10.71% 。P肥是促进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每株施430 g 钙镁磷肥的几个处理增产效果较好,N、K 肥增产效果不明显,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在9 个施肥处理中,处理6(钙镁磷肥做底肥,用量430 g·株- 1,追施尿素65 g·株- 1 )、处理9(钙镁磷肥做底肥,用量430 g·株- 1,追施尿素130 g·株- 1,追施氯...
关键词:
蓝桉 施肥效应 幼林生长 经济效益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玮 周运超
应用原位显色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尾松幼苗根际pH值及Eh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磷肥马尾松幼苗苗木质量较好,苗高、地径分别达到8.08 cm及1.38 mm,根系发达,侧须根较多,根表面积大,且施磷肥根际土壤pH值变化较大,变化范围宽,下降快,10 h时从6.0下降到5.2,关于MnO2的Eh变化不明显;而施氮肥则相反,苗木质量较差,侧须根不发达,主根长,为7.47 cm,根表面积小,pH值变化范围窄,变化缓慢,高锰酸钾显色法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苗木根际范围内褪色,为还原态。
关键词:
马尾松幼苗 根系 根际环境 施肥 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艳菲 杨模华 刘卫东 夏洋 曾思棋 何睿玉 王伟 颜丙虎
【目的】研究施肥对福建青冈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最适宜福建青冈苗木生长的施肥配方,为福建青冈优质壮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年生福建青冈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设置3(N、P、K)因子5(-1.682、-1、0、1、1.682)水平,21(包括对照)组处理进行配方施肥试验,测定各处理福建青冈幼苗生长(苗高、地径、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总生物量)及生理(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指标,比较其生长和生理特性差异,构建N、P、K三因子与各参数指标的回归方程,并进行效应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合理施肥可促进福建青冈幼苗生长、提高叶片生理活性。主效应分析表明3种肥料因子对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可溶性蛋白、总叶绿素的影响主次为N> K> P,对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影响则是N> P> K,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为K> N> P;单因子效应分析发现,适量施用N、K对苗高、地径、总生物量生长及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积累均具有明显的促进和调控作用,而P的效应不明显。N、P对总根长、根尖数的影响显著,而根平均直径仅N肥响应显著;在NPK的耦合效应中,NK互作对苗高、根尖数、可溶性蛋白的影响显著,NP互作对地径和总根长的影响显著。PK互作对总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显著;各项生长及生理特性指标在单、双因子显著效应下,均随着N、P、K施肥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符合“报酬递减”规律。【结论】福建青冈优质壮苗培育需辅以合理的NPK配施,合理施肥促进了福建青冈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指标积累,使得生长、生理抗性增强。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频率分析法,以总生物量≥27.66 g为目标,确定福建青冈最优施肥区间为N肥(尿素)2.12~3.71 g·株~(-1)、P肥(过磷酸钙)5.16~7.34 g·株~(-1)、K肥(氯化钾)1.56~2.75 g·株~(-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烨 王学奎 周波 李沛 孙先忠 牟来明
采用"3414"不完全试验设计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黄连的养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磷、钾施肥量及其配比能显著提高黄连的养分和品质。施肥区黄连的质量均比缺素区有显著的提高,其中氮、磷、钾肥的配施N2P2K2处理,黄连的质量相对最好。本试验条件下,为达到优质黄连的生产,推荐施肥为:N150 kg/(hm2·a),P2O5150 kg/(hm2·a),K2O120 kg/(hm2·a)。本研究可为湖北利川黄连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黄连 配方施肥 发育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琨 秦鱼生 喻华 冯文强 高原 涂仕华
前期低温和养分有效性差、中后期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和还原物质含量高被认为是影响冬水田水稻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采取不同耕作方式与肥料运筹,分析了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处理对冬水田稻区土壤温度、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土温低主要在5 cm以下土层,即水稻主要扎根层。由于2011年气候反常,优化施肥仅比对照增产1.1%,差异不明显。在两种增温措施中,厢式耕作+覆膜+优化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前期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但产量比习惯耕作+习惯施肥减产1.71%;厢式耕作+优化施肥处理对提高土壤增温作用尽管不如覆膜处理,但产量最佳,达每公顷8529.30 kg,较习惯耕作+习惯...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温度 分蘖动态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勇 刘明月 蔡雁平 肖深根 谢永宏 邹凤莲
为提高生菜的产量和品质 ,采用 2种基质 ,7种不同的施肥配方对生菜进行盆栽试验 .结果表明 :混合基质栽培的生菜 ,其产量 ,V- C,干物质、蛋白质含量比对应的无机基质栽培的高 ,硝酸盐含量降低 ,但粗纤维含量升高 ;同一基质栽培的生菜以有机肥 +化肥的处理产量较高 ,品质较好 ,V- C、蛋白质含量增加 ,硝酸盐、粗纤维含量下降 ,单施有机肥的生菜品质虽好 ,但单株产量过低 ,施完全营养液的产量虽高 ,但品质差 ,尤其是硝酸盐累积严重 ;无机基质栽培生菜的有机肥 +化肥处理中硝酸盐含量与产量、蛋白质与硝酸盐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生菜 基质 施肥配方 产量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