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3)
2023(10722)
2022(8151)
2021(7267)
2020(5537)
2019(11963)
2018(11919)
2017(20306)
2016(12043)
2015(13349)
2014(13033)
2013(11706)
2012(10577)
2011(9836)
2010(10309)
2009(9245)
2008(8940)
2007(8092)
2006(7206)
2005(6522)
作者
(32858)
(27215)
(27113)
(25807)
(17200)
(12952)
(12452)
(10612)
(10453)
(9754)
(9347)
(9218)
(8589)
(8583)
(8398)
(8376)
(8320)
(8164)
(8046)
(7787)
(6915)
(6791)
(6406)
(6272)
(6175)
(6159)
(6139)
(6000)
(5490)
(5482)
学科
(43341)
经济(43306)
管理(27138)
(22010)
教育(19827)
(17610)
企业(17610)
中国(17375)
业经(14016)
方法(13708)
(12067)
(11670)
数学(11530)
地方(11488)
数学方法(11221)
理论(10894)
产业(9822)
信息(9178)
教学(8783)
总论(8533)
信息产业(8459)
(8369)
(8094)
农业(7801)
地方经济(7291)
环境(6823)
(6770)
贸易(6768)
(6690)
金融(6687)
机构
大学(163782)
学院(161817)
研究(59282)
管理(52618)
(52516)
经济(51000)
理学(45319)
理学院(44547)
管理学(43281)
管理学院(42921)
科学(38054)
中国(37868)
(36660)
(34032)
师范(33796)
教育(31933)
(29849)
师范大学(27687)
研究所(27534)
(26154)
中心(25685)
(24336)
(24278)
北京(23565)
技术(22696)
业大(22073)
(22007)
(21119)
财经(19385)
职业(19280)
基金
项目(109428)
科学(87563)
研究(86573)
基金(74903)
(65557)
国家(64868)
科学基金(54747)
社会(52239)
社会科(49301)
社会科学(49292)
教育(46580)
(45261)
(39879)
编号(38458)
基金项目(37934)
成果(33505)
自然(33099)
自然科(32347)
自然科学(32334)
自然科学基金(31678)
课题(29571)
资助(29024)
重点(26794)
(25981)
(25388)
(23939)
(23147)
项目编号(23114)
规划(22999)
(21441)
期刊
(58911)
经济(58911)
研究(54116)
教育(52885)
中国(40207)
学报(25461)
科学(22864)
(22120)
大学(19772)
技术(18215)
管理(18043)
(17875)
学学(16830)
农业(15874)
职业(13872)
图书(11198)
业经(10713)
(10374)
金融(10374)
经济研究(9606)
(9355)
论坛(9355)
技术教育(8831)
职业技术(8831)
职业技术教育(8831)
财经(8647)
(8345)
(8234)
(8141)
书馆(8086)
共检索到246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娄方园  齐梦娜  王竹新  王娟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数字人快速崛起,其内涵不断延展,应用不断丰富,为元宇宙提供蓬勃的发展动力,是教育元宇宙的敲门砖。通过对与数字人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及案例的梳理与分析,发现数字人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目前国内对教育数字人的研究尚少,缺乏对其应用及相关案例的系统分析与总结。基于此,文章首先探讨了教育数字人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教育数字人的四大特征、四大支撑技术、从学校教育型数字人和社会教育型数字人两方面剖析教育数字人的九大应用以及在教育中面临的三大挑战,最后提出实施建议,以期为数字人促进教育发展提供思路,推动数字人与教育的初步融合发展迈向创新发展阶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雪梅   娄方园   代欢欢  
2023年,关于元宇宙的热度开始消退,玩家开始思考如何深层次探索元宇宙,而虚拟数字人正是打开元宇宙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教育元宇宙的敲门砖。虚拟数字人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教育虚拟数字人目前发展尚处于萌芽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会不断遇到并突破各种瓶颈,目前国内对教育虚拟数字人的研究尚少,缺乏对其应用场景的分析与理性审思。基于此,研究聚焦在教育虚拟数字人相关概念上,首先剖析教育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及国内外相关案例,接着对教育虚拟数字人进行理性审视思考,同时制定防范策略,最后探讨了教育虚拟数字人的未来价值将体现在哪、又将走向何处等问题,以期为教育虚拟数字人促进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傅文晓  赵文龙  黄海舵  
教育元宇宙所创设的超越物理经验世界的数字空间,可为学习者实现具身学习转变有效赋能,但其具身学习效能及实现机制仍缺乏实证检验。本研究将教育元宇宙技术引入高中生态教育环节,构建了基于虚拟现实数字孪生技术的沉浸式拟真环境,并采集与分析被试的互动学习流程数据,进而利用多元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具身学习投入度、教师数字素养以及学校数字环境对积极生态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教育元宇宙的具身学习属性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积极生态行为水平;情感学习与知识学习在知—情双通道路径中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且情感学习的影响远大于知识学习;知识学习对情感学习存在部分竞争与抑制作用。研究建议,从宏观战略角度加快元宇宙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并在微观教学中重视情感学习设计,积极探索元宇宙技术的现实教育潜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车紫薇  李双龙  
职业教育元宇宙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塑造了虚实融合的职业教育环境,呈现了虚实融合的职业教育空间、多主体联结的职业教育创生空间、以进阶式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的多层次空间、以人机协同为根本的产赛教融合网络空间的核心特征。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场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促使职业院校教师角色在教育教学、学生服务、主体属性、资源整合四个方面也发生转变。为了促进职业院校教师角色转换,需要教师这个微观主体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把握教育本质;广泛参加教师研修活动,更新胜任力结构;建立共生对话型师生关系,实现身体转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夏翠娟  铁钟  黄薇  
文章试图为元宇宙中“虚拟数字人”建立数字记忆概念模型和信息框架,包括“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五个存在相互交叉互动关系的组成部分,称之为“记忆数字人”,目的是更好地彰显“虚拟数字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文化记忆机构在元宇宙中参与构建和长期保存“数字记忆”并支撑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调研“虚拟数字人”的发展现状,分析元宇宙中记忆媒介演变,展望元宇宙中记忆机构职能和业务变革,探讨“记忆数字人”模型在元宇宙中对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如何支撑记忆机构的服务创新,以及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应用场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岷峰  
元宇宙作为目前互联网技术中最高层级的形态,在金融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依托其虚实结合、沉浸式消费、人机协同等优势,元宇宙金融不仅能实现金融业务线上化,还能为客户提供沉浸式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元宇宙将改变传统金融相对被动的管理模式,实现金融管理的主动化和精准化;元宇宙将打破传统金融面临的时空限制,为客户提供高效率、高品质的金融服务;元宇宙将丰富金融机构管理金融风险的手段和方式,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推动元宇宙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应构建利于元宇宙技术应用的金融管理体制与机制,打造元宇宙金融服务平台,构建虚实结合的金融服务世界,培育和管理好数字机器人员工队伍,提升金融业务各参与主体的沉浸式消费感,防止虚拟世界的管理风险外溢,推动元宇宙在金融领域各项业务的有序、有效地应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诺  毕学成  许鑫  
元宇宙的构建需要海量内容作为支撑,这将会改变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并推动GLAM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转型与变革。AIGC能够适应元宇宙场景下多样的内容生成需要,使其在GLAM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围绕元宇宙场景下的内容生产模式,本文梳理了AIGC发展阶段性特征、核心价值观、体系架构、内容输出,并提出了AIGC在GLAM领域的潜在应用场景。研究认为,AIGC可构建GLAM虚拟空间构建、再造内部组织架构、重塑GLAM外部互动关系、挖掘GLAM馆藏资源价值与扩展GLAM公共服务职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亚军  袁一鸣  李帅  郝伟斌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元宇宙场域下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模式,为未来虚拟社区中知识的高效共享与创新提供路径。[方法/过程]在分析相关实践与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元宇宙场域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带来的变革,对元宇宙场域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模式进行构建。[结果/结论]用户在元宇宙场域下的虚拟社区进行知识共享的基本流程为:首先是对社区知识的立体化选择获取,然后进行情景化知识内化吸收和“知识黑箱”创造生成,最后通过私域知识广播扩散共享到社区群体知识中去,促进知识在虚拟社区高效共享与创新。[局限]目前缺乏元宇宙场域下的虚拟社区实践,不具备充足的实证条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亚军  郭一若  李帅  蒋玲  
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推进图书馆服务变革与优化的重要机遇,为多元空间建设提供方向,对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具有指导意义。文章对不同年龄、学历、专业以及地域的公共图书馆用户进行深度访谈,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挖掘其对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需求,并结合KANO模型,构建元宇宙场域下公共图书馆用户空间服务需求模型,进而提出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图书馆管理是用户空间服务需求的外部驱动因素,用户体验与空间配置是用户空间服务需求的内部驱动因素。公共图书馆应以智能化为目标、以多元治理为手段、以技术为依托,从图书馆建设、用户需求以及空间配置3个方面提升空间服务能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薇  夏翠娟  铁钟  
元宇宙的诞生标志着虚拟世界从想象走向现实,人类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作为现实世界的延伸和映射,“虚拟数字人”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命形态的诞生。文章在“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概念模型——“记忆数字人”的基础上,讨论元宇宙中真人数字人(也即真人“虚拟化身”)的数字记忆建构与数字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的建构问题。“真人数字人”是未来元宇宙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既具有现实世界真人的身份信息,也具有作为数字的“虚拟化身”可以不断更新和迭代的特征。当这些“真人数字人”在元宇宙中不断生长的资源集和数据集作为其“数字记忆”被独立看待,并成为可保存、可追溯、可计算、可评价、可循证的对象时,“真人数字人”的数字身份也就完成了从“媒介”到“对象”的超越和转变而成为“记忆数字人”。尽管理想中元宇宙的世界里所记录的一切都可追溯,不可篡改,但实际上从源头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数字记忆”的主体——人本身就会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筛选。无论如何,在元宇宙全新的记忆图景中,“真人数字人”的数字记忆,将成为人类在数字世界中获取新的身份认同的起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宁  常帅峰  袁勤俭  
元宇宙为数字文旅提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探究元宇宙视域下数字文旅用户的参与行为,有助于元宇宙技术方和数字文旅内容生产方明确如何激励用户参与,并改善交互方式以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互动体验。文章选取相关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应用扎根理论,通过数据资料收集、编码等过程,结合SOR理论和MOA框架构建了元宇宙视域下数字文旅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感知因素直接影响元宇宙视域下数字文旅用户的参与行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反馈两个维度通过感知因素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元宇宙视域下数字文旅用户的参与行为,机会条件和能力限制会调节感知因素对参与行为的影响。最后从实践层面提出若干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廖婧茜   孙阳  
教育元宇宙并非是元宇宙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垂直应用,而是元宇宙技术对教育生态的一次重构再造。元宇宙以其特有的沉浸性与具身性特征,与职业教育的具身教学需求不谋而合,并有望解决职业教育的“三高”“四难”问题。基于具身理论视角,媒介、场所和角色构成了职业教育元宇宙的结构要素,目标识别技术、人机交互模式与创作编辑系统是职业教育元宇宙所必需的关键技术。职业教育元宇宙在学习、实训与工作三种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董征  
中国联通夯实网络、算力、AI、数据、数字身份、3D、XR开发七大引擎底座,打造从底座到应用的一体化平台。元宇宙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是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元宇宙的火爆更多源自相关影视内容、NFT艺术品、Blockchain游戏等产品。而天然具有网络布局能力的电信运营商早已抢先布局元宇宙。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亚军   周家华   庞义伟   郭一若  
ChatGPT为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了新的抓手。文章通过对信息环境中知识生长模式的挖掘,探索ChatGPT赋能下的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形成ChatGPT赋能原生、动态、再生资源建设的知识流转循环;立足于认知需求角度,研究教育元宇宙中师生的资源需求、认知需求、学习观念,探讨ChatGPT为师生提供情境认知、构建主义、分布认知的资源服务,从师生、场域、技术、资源、制度等方面构建ChatGPT赋能教育元宇宙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体系,讨论ChatGPT赋能的负向影响及应对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可群   陈海强  
元宇宙概念及其未来图景对于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实践取向上要以元宇宙化为推进目标。元宇宙化实践取向涉及价值取向、机理取向与技术取向三个层面。为了保证元宇宙化转型最终到位,首先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品质提升为核心”的推进理念,在此基础上谋定基于社区教育功能特性的转型策略,即布局数字化智能化自适应教学体系、推行数字化建模自我主导模式、开辟数字化资源多主体建设路径,并围绕未来价值图景,不断深化调整和系统完善,使之有更大的内在驱动力引领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学习更为便捷高效、自主自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