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4)
- 2023(1360)
- 2022(1023)
- 2021(1035)
- 2019(1848)
- 2018(1860)
- 2017(3683)
- 2016(2169)
- 2015(2562)
- 2014(2768)
- 2013(2804)
- 2012(2748)
- 2011(2330)
- 2010(2577)
- 2009(2494)
- 2008(2733)
- 2007(2567)
- 2006(2513)
- 2005(2576)
- 2004(2337)
- 学科
- 济(8748)
- 经济(8726)
- 管理(7299)
- 业(7034)
- 企(5417)
- 企业(5417)
- 农(4267)
- 财(3652)
- 中国(3637)
- 制(3426)
- 业经(2799)
- 农业(2654)
- 银(2520)
- 银行(2520)
- 税(2419)
- 行(2368)
- 税收(2186)
- 收(2160)
- 务(2073)
- 财务(2059)
- 财务管理(2049)
- 体(2012)
- 学(2011)
- 地方(1995)
- 贸(1942)
- 贸易(1940)
- 融(1917)
- 金融(1917)
- 制度(1901)
- 度(1901)
- 机构
- 学院(33478)
- 大学(33241)
- 济(13151)
- 经济(12708)
- 研究(12522)
- 管理(11424)
- 中国(11357)
- 理学(8637)
- 理学院(8532)
- 管理学(8329)
- 财(8318)
- 管理学院(8271)
- 京(7625)
- 科学(6960)
- 所(6927)
- 江(6600)
- 中心(6122)
- 研究所(5714)
- 财经(5677)
- 北京(5482)
- 农(5419)
- 州(5414)
- 范(5184)
- 师范(5171)
- 省(5145)
- 经(4936)
- 人民(4676)
- 银(4511)
- 院(4423)
- 银行(4338)
共检索到65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曹旅宁
自南北朝始,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佛教寺院经济产生了。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利用佛教,赋予僧侣地主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权,但这也严重影响封建国家赋役收入。中唐以后封建国家逐渐取消寺院的经济特权,到了宋代,寺院特权就极其衰微了,佛教寺院僧尼须承担二税、和籴与和买、科配、免丁钱等。到了元代,由于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白文固
元代寺院僧尼的赋役问题白文固元代寺院僧尼的赋役,是个格外复杂的问题。造成其复杂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元代赋役制度本身杂乱无章的因素,又有历朝在政策执行上因时立制的因素,也有文献记载方面的歧异舛误诸原因,使这一问题混乱难稽。因此,目前史学界在关于这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衍德
元代农村基层组织与赋役制度陈衍德笔者在参与《中国赋役制度史》①一书的撰写时,注意到元代农村基层组织与赋役制度的关系问题,但限于该书的体例和篇幅,无法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元代农村的基层组织是社,社的编制以自然村为基础。在中国封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枫
关于清前期的赋役制度与赋役改革,国内学界与日本学界已对制度总体、摊丁入亩、均田均役、图甲变动、户籍重建、赋役册籍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清前期赋役问题的研究不但脱离了明清并论的附庸地位,且研究视野日益扩大。对相关成果的梳理既有助于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可指明日后深化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箭
会昌禁佛籍没的寺田,典籍所记有数千万顷、数千顷两种。本文考定为数十万顷。会昌禁佛驱逐的游惰之徒,文献记载有千万、百万、十万3数,本文辨析为十万人。会昌禁佛前夕寺庵控制的依附农民,本文推算为约52万丁。会昌禁佛解放的奴婢所获之农田,史书有"口百亩"和"人十亩"两说,本文折中为几十亩。会昌禁佛拆除的寺院房舍总数及其价值,本文研究为约750万间房,价值25亿贯。其中被重新利用的建材价值3.25亿贯,相当于唐王朝一年的正税——两税收入的6.5倍。会昌禁佛销铸的佛像铜磬等,解决了钱荒铜匮,平衡了物价,缓解了财政困难。由此可见会昌禁佛经济成效显著。
关键词:
会昌禁佛 寺田数 经济成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守军
春秋时期的赋役思想东北财经大学张守军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奴隶制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出现了新的封建上地占有关系。一些占有大量土地(包括私田和井田)的贵族和平民开始把土地租给奴隶耕种,收取地租,从而出现了新的地...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东晋南朝的赋役制度,史学界已有许多论著、论文作了深入的研究,但因这一时期史事纷繁,有关资料又很不足,所以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究。本文拟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田租 东晋初年的田租制度仍西晋之旧,“凡民丁课田,夫五十亩,收租四斛”,“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玮
作为所有宗教家园的寺院自产生以来,除了是社会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以外,有的还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特别是清真寺的寺院贸易尤为发达、而我国的清真寺贸易则更为突出,这是由它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和教义促成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孝荣 李明阳
明太祖、明成祖在位期间,先后数次归并佛寺,分寺清宗,禁止俗人从事瑜伽法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归并佛寺运动。明初的佛寺归并运动,是当时佛教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推行,整顿和限制了佛教,抑制了佛教势力,净化了道风,有利于佛教的存在和发展,也促进了佛教各宗派的融通以及禅、讲、教寺及僧众的分类,奠定了后世中国佛教宗派格局;有利于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明王朝统治以及改善民生也发挥了一定作用。由明太祖、明成祖的归并佛寺,可以管窥明朝国力国势变化的必然走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建录
1909年俄国探险家П·К科兹洛夫从我国内蒙古黑水城掘走大批西夏文献,现藏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这批西夏文献除大量佛经外,还包括字典、辞书、类书、法律文献以及译自汉文的兵书、类书等。它们极大地丰富了西夏研究资料,拓展了西夏研究领域,为西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义康
唐代周边内附诸族承担赋役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内附诸族注籍以编户身份承担额税,其中包括内迁唐正州境内的北方蕃胡按户等、丁口承担定额税及交纳畜产税,由唐境外迁入正州境内的归化蕃人在减免赋税十年后与华夏百姓承担相同的赋税,南方夷獠按户等输纳岭南诸州汉人税米户税额的一半,以及岭南局部地区夷僚户按丁口承担区域性统一额税。第二类,内附诸族以集体为单位承担赋役,包括羁縻州以上贡形式向中央交纳赋税,羁縻州土长刺史以进献形式向所管州府纳税,或正州内蛮獠集体承担固定数量的赋税。唐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类型的内附民承担不同形式的赋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体现了唐治理周边内附诸族不同于内地行政制度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唐代 内附诸族 赋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游彪
封建经济发展到中唐,其内部明显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随着均田制的衰落,土地兼并迅猛发展,门阀大族和寺院领有的农奴制庄园也分崩离析,封建租佃制代之而起,并很快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扎根于封建经济体内。这一巨大变化势必影响到佛教寺院,因而研究这一社会变动后的寺院经济与研究均田制瓦解后的封建经济一样,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就宋代寺院的土地占有和经营问题作一些考察。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显文 于鹏翔
唐代建立之后,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立即着手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法规,来加强对寺院经济的限制。唐前期国家安定,统治者比较开明,各项法令制度执行得比较好,使寺院经济按照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缓慢地发展。寺院经济在当时受到国家法令制度的制约,与国家的政治需要相一致
关键词:
唐律,唐前期,寺院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