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8)
- 2023(3550)
- 2022(3023)
- 2021(2775)
- 2020(2323)
- 2019(5113)
- 2018(4980)
- 2017(9418)
- 2016(4929)
- 2015(5453)
- 2014(4804)
- 2013(4680)
- 2012(4170)
- 2011(3751)
- 2010(3861)
- 2009(3766)
- 2008(3732)
- 2007(3336)
- 2006(2891)
- 2005(2320)
- 学科
- 业(20814)
- 济(20610)
- 经济(20591)
- 管理(20435)
- 企(19613)
- 企业(19613)
- 技术(10519)
- 方法(9246)
- 技术管理(8826)
- 数学(7809)
- 数学方法(7710)
- 中国(5782)
- 财(5068)
- 业经(4971)
- 地方(4470)
- 制(4126)
- 农(3952)
- 学(3787)
- 银(3775)
- 银行(3763)
- 理论(3712)
- 行(3630)
- 融(3479)
- 金融(3475)
- 贸(3429)
- 贸易(3425)
- 划(3386)
- 易(3251)
- 策(3045)
- 务(3022)
- 机构
- 大学(67740)
- 学院(67415)
- 济(28506)
- 管理(28497)
- 经济(28007)
- 理学(25164)
- 理学院(24877)
- 管理学(24420)
- 管理学院(24295)
- 研究(21458)
- 中国(16082)
- 京(13317)
- 科学(12778)
- 财(12774)
- 财经(10190)
- 所(10107)
- 江(10006)
- 中心(9600)
- 经(9248)
- 研究所(9182)
- 业大(9012)
- 经济学(8655)
- 农(8654)
- 范(8494)
- 商学(8489)
- 师范(8437)
- 商学院(8392)
- 北京(8205)
- 州(8197)
- 院(7953)
- 基金
- 项目(46710)
- 科学(38568)
- 基金(35015)
- 研究(33666)
- 家(30574)
- 国家(30249)
- 科学基金(27059)
- 社会(23304)
- 社会科(22155)
- 社会科学(22150)
- 省(18783)
- 基金项目(18775)
- 自然(17398)
- 自然科(17125)
- 自然科学(17120)
- 自然科学基金(16837)
- 教育(15423)
- 划(15338)
- 创(13329)
- 资助(13145)
- 创新(12585)
- 编号(12173)
- 重点(10386)
- 部(10062)
- 发(9928)
- 国家社会(9808)
- 新(9707)
- 成果(9619)
- 教育部(8975)
- 业(8951)
共检索到99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嘉伟
元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士人圈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新变:少数民族士人作为师长,进行汉文化传播。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元代中央科考、地方官学、私人办学、民间游学等教育形式中,有大量的非汉族士人参与汉文化教育传承。少数民族士人以自身的民族性格,给予中华文化以有益补充,为元代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精英教育的延续,大众教育的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元代 多族士人圈 少数民族 师生关系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杰锋
学校教育场域中传统师生关系的裂变,主要表现为师生精神共识的断裂,教师传统权威的日渐旁落,以及师生情感交流趋于淡漠。其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作为社会组织的学校内在环境中的社会互动异化,及其所引发的师生交往心理阻隔;另一方面,则在于外在社会环境中多元文化碰撞所引发的师生文化价值观冲突。为顺应时代转型与现代学校教育变革,需着力打造师生交往冲突安全阀机制,疏通师生理解与心灵沟通渠道,开拓学校多元文化融合行进路线,以真正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当代重建。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师生关系 裂变 冲突 重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伟连 吴克象
作者论述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导”与“学”的关系,提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突出“导学关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吕晓乐 杨晓
正确的指导理论能够促进网络教育中师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提出利用解构主义理论来研究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并与主体性理论作了对比论述。
关键词:
网络教育 师生关系 指导理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于泽元
在学徒制的不同阶段,师生关系有着各自的内涵和特征,在传统学徒制时期,师生关系一方面表现出了"等级性、契约性、雇佣性"等特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较强的"亲密性、情感性和道德伦理性"。而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师生关系则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利益导向的功利取向师生关系、主体流动性及人文性矛盾下的弱情感关系、界限模糊的权责划分关系"等问题。现代学徒制中可以从建立健全责权明晰的师生交流保障制度,重塑"追寻完整的人"的教育价值理念,提升和增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重塑尊师爱生的道德伦理等方面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钩沉 师生关系 道德伦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长伟
从古今之变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有助于完整地认识师生关系,解释并解决当下的师生关系问题。在古典的目的论语境中,师生是亲密的友爱的,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并且,学生要敬畏教师。而在现代机械论的语境中,师生关系是疏离的而非友爱的、是契约式的而非伙伴式的,是平等的但缺乏教育性的。当下师生关系在走向民主与平等,但同时也出现了疏离和冲突等不良症候。回归古典的目的论师生关系,重温目的论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友爱性以及敬畏性,有助于我们当下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关键词:
目的论 机械论 师生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尤小立在2009年1月20日的《科学时报》上指出,反思当下中国大学的师生关系,知识隔膜或称知识断裂是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畸变的重要因素。如今在校大学生关心的大多是与他们切身利益、直接利益相关以及与社会流行文化相关的那部分知识,我们的大学则在教授公认的经典理论和知识。大学中的知识断裂是以经典理论及其相关知识的普遍被忽视或受冷落为标志,却以知识关注点的彼此差异作为其表象的。知识关注点的霄壤之别,倒不见得只是在大学的师生之间,实际上也是大学所代表的精英文化与社会流行文化之间差异和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汪幼辛
推论(推理)是皮尔士“探究方法”的核心,教学推论是推论与教学的独特结合,其教学意义必须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关系中,其核心在于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推论的条件,即原因、规则和结果。推论有两种处理方式:(1)教师直接明确推论条件———教师对学生推论控制程度取决于明确的条件种类数;(2)教师间接控制推论条件,包括对原因、对规则和对结果三种控制行为。教学推论本质上是在技术兴趣指导下的工具性活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步学等在2007年第10期《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撰文认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复杂、深刻、多角度的变化,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运行机制在高等教育领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桂生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的主要动因之一。因为教育结构的运行归根结底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惟其如此,师生关系成为教育理论上的一个老话题。话题虽老,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却常常流于一般化、公式化,即把特殊的师生关系单纯当作一般的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并把复杂的师生关系简单化。故对这个问题仍有探讨的必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莲
]根据霍夫斯泰德(Hofstede)比较文化价值观的理论,中国和瑞典分别属于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高权力差距和低权力差距、强回避不确定性和弱回避不确定性、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国家。本文试图探讨生活在中瑞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师生这一不平等角色关系看法的异同。30名就读于瑞典某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曾到过中国留学现也就读于该校的9名瑞典学生,完成了笔者设计的有关中瑞师生关系比较的调查问卷。对问卷所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证实了霍夫斯泰德的理论在中瑞师生关系这一特定背景下的可信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中国 瑞典 跨文化交流 师生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张家军
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理解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理解型的师生关系是"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从"道德危境"入手,在理想的沟通情境下通过与学生对话,才能达到与学生的"视野融合",真正建立起理解型的师生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虽然现在师生之间的权威等级关系已经受到抛弃,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尊师爱生以及对话的关系同样没有表达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本文在重新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器官的延伸力量,与学生处于同边,文章倡导了师生之间一种新型的关系:同边促进,让师生之间由一般的人际关系转变成教育关系。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育本质 教师职责 同边促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