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4)
2023(4849)
2022(4316)
2021(4215)
2020(3647)
2019(8351)
2018(8281)
2017(15514)
2016(8988)
2015(10301)
2014(10329)
2013(10221)
2012(9528)
2011(8126)
2010(8398)
2009(7766)
2008(7789)
2007(6703)
2006(5944)
2005(5378)
作者
(22821)
(18923)
(18866)
(18144)
(12100)
(9185)
(8741)
(7227)
(7148)
(7063)
(6516)
(6237)
(6043)
(6035)
(6028)
(5657)
(5523)
(5500)
(5438)
(5317)
(4837)
(4605)
(4524)
(4457)
(4368)
(4303)
(4187)
(4137)
(3802)
(3777)
学科
(31687)
经济(31640)
管理(31521)
(26746)
(25150)
(22841)
企业(22841)
方法(12685)
财政(12627)
地方(12133)
(11838)
财务(11827)
财务管理(11777)
企业财务(11250)
数学(11005)
数学方法(10890)
中国(10462)
(10226)
(10182)
(9818)
业经(6758)
(6736)
农业(6627)
(6319)
(6234)
制度(6229)
(5905)
银行(5896)
理论(5723)
体制(5635)
机构
大学(112240)
学院(111881)
管理(41687)
(41384)
经济(40209)
研究(35989)
理学(35260)
理学院(34812)
管理学(34230)
管理学院(34023)
(31670)
中国(30194)
(24008)
科学(21580)
财经(20322)
(19810)
(18181)
中心(18130)
(17725)
(16089)
师范(15986)
(15778)
(15558)
研究所(15243)
北京(15137)
财经大学(14542)
(14411)
业大(14250)
(13327)
师范大学(12770)
基金
项目(69780)
科学(54306)
研究(53785)
基金(49242)
(41463)
国家(41006)
科学基金(35777)
社会(33112)
社会科(31188)
社会科学(31179)
(28062)
基金项目(26726)
教育(25359)
(22858)
编号(22731)
自然(22683)
自然科(22144)
自然科学(22138)
自然科学基金(21744)
成果(20120)
资助(20107)
课题(16175)
(15253)
重点(15180)
(14560)
(14273)
(14150)
项目编号(13875)
(13666)
大学(13596)
期刊
(51928)
经济(51928)
研究(39535)
(31515)
中国(28524)
教育(15429)
学报(15335)
管理(14879)
(13895)
科学(13788)
(12634)
金融(12634)
大学(12069)
学学(10885)
财经(10512)
技术(9031)
(8916)
农业(8794)
会计(8720)
财会(8671)
经济研究(8004)
(7844)
财政(7844)
业经(7819)
图书(7388)
问题(7027)
(6009)
通讯(5890)
(5870)
会通(5868)
共检索到187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朋朋  
元代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关系的演变以及元廷财政政策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财政的经营状况。元初中央财政能维持收支平衡,对于地方政府进奉"羡余"的需求不高。元中后期中央财政压力日益增加,"羡余"被中央视为解决财政压力的重要经济来源,甚至出现了中央鼓励地方官员积极进奉"羡余"的现象。地方官员为了牟取财政收入与"羡余"来源,不得不开辟新的税源。中央政府为取得"羡余"而将地方政府开辟新税源的举措视为"合法"之举,导致中央对地方财政实际控制的减弱,以及政府间财权分配的重新调整,最终酿成元代高度中央集权财政体制下"财政集权中放权"模式的形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然  
关于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考察黄然一、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关系的核心内容:财权的划分财权,就是筹集和运用资金的权力。政府财权的大小,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指标体现出来:第一是它所拥有财政资源的多少;第二是它在使用这些财政资源时的自主程...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杰  
抗战胜利后,汉口地方商人因政局动荡带来巨大生存与经营风险。地方商人组织不仅要寻求恢复经营的稳定营商环境,还要应对时局变动状态下地方政府不合理乃至强制性的财税征收。在财经政令压力下商人组织协助征收各类地方性税捐和摊派,尽量维持政商合作关系。汉口地方商人组织多次就超出财政预算之外的税捐和摊派与政府进行协商,因整体税负及摊派压力过重与地方政府展开较为激烈的财税抗争。针对过重的税捐和财政摊派提出意见,作为纳税人团体在集体税权表达中寻求对商人财税摊派的减免。汉口商人组织通过商人团体力量,借报刊舆论、财税会议等形式向政府反馈商民诉求以求保护商民财税利益。维护商人利益,减少额外税捐及各种摊派负担,是汉口商人组织参与地方政府财税活动的主要动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晚清时期 ,由于列强控制下的中国近代海关的介入 ,在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上 ,围绕财权分割和财源争夺 ,中央政府、地方当局和近代海关三者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阐述了这一关系形成和演化的曲折历程 ,剖析了这一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由此展示了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重要问题。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朋朋  
元朝政权除沿袭前代中央财政集权体制之外,又建构诸多制度以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权,致使地方政府时常面临财政困窘的局面,乃至于无力主持地方行政设施建设。官廨兴修本是政府的基本职责,然元代地方政府受制于财力不足的现实,有时需仰仗社会力量来筹措官廨营修所需经费。元代地方政府为降低行政成本,只得寻求经费来源与承担主体的社会化,由此给予了社会力量介入地方政治场域的契机。元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主持行政设施建设,成为政府财政困境下实现地方有效治理的依托群体,此局势促使元代地方决策群体趋向多元化格局。元代地方财政困境下基层政治场域中的官民互动现象,凸显出政府行政体制对财政需求的妥协。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夏兴园  
一日本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有两方面:一是中央对地方的高额财政补助;二是举债审批制度。日本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从税收划分看,中央税(即国税)占2/3,地方税占1/3,财力的中央集中度高。征税的机构设置是:中央税由大藏省所属的国税厅负责,在全国各大区下设12个国税局。国税局以下,城市设税务署,负责市区及毗邻町、村的征税业务,税务人员必须通过专门的考试,择优录用。都道府县税的征收由县政府所属税务课负责,各地区下设都道府县税事务所,有的地方还另设小汽车税事务所。市政府下设市民税务课、资产税课、征税课。町村税则多由相应政府的町村税务部门负责征收。个人居民税兼有对工薪收入所属的个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志文  
地方财政支出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出土古藏文支出帐的分析,吐蕃统治时期地方财政支出存在两种管理规制与三层管理体系;吐蕃王室对佛教的重视,一方面保证了地方寺庙开支,另一方面强化了对地方寺庙财产的控制。地方财政支出侧重地方行政、军费、宗教费用三项。对比汉、藏文书发现,吐蕃统治时期地方的财政支出核算周期与会计方式与陷蕃前存在较强的连续性,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处于会计发展的过渡时期。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彭立峰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围绕着财政体制的再造,清中央政府旨在高度集权,地方政府意在固化地方财权,而立宪派大力彰扬国民财政权。在复杂的三方博弈中,立宪派所预期的现代财政体制并未出现,但是立宪派首次将民主、法治和自治等理念引入财政领域,大力彰扬国民的财政参与权、自主权和监督权,催生了财政民主主义的中国萌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贾荣鄂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划分税种为基础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已于1994年在我国全面推行。分税制的推行使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必然选择。实际上,分税制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已经初步显示了其良好的效应,它必将对推动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产生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军  李帆  
1.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统筹谋划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方向和政策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标志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绝不仅仅是一个财政范畴、经济范畴,而是跨越多个领域与多个学科的综合范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与地方关系牵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其改革方案设计、制定、执行、评估往往依赖多个国家部门,
关键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开  
作为整个财政分配关系中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分配关系不仅规定着国家财权财力的集中和分散程度,而且也关系到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的行使,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和效应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定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必然要通过相应的方式直接表现出来,于是便产生了这种分配关系的载体——财政管理体制.10余年来,我们在财政改革中先后出台了旨在充分调动并发挥各级理财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咏玲  
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是一国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各级政府职能的发挥,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分析,说明这一财政体制对政府履行各种经济职能所起的不利影响,同时对如何完善我国中央、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提出了几点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俊培  
研究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实质上是把财政职能在行政组织系统内予以具体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把财政职能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再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及增长职能。这样的概括是以国家整个组织系统为前提的,在考察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时候,必须对财政职能进行结构分析。但是,这里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为什么在统一的国家内要设地方政府?这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逻辑起点,然后才谈得上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问题、税收选择问题、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补助问题以及财政体制确立之后对各级政府的经济行为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尚蒲  张日新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本文回顾了我国财政改革历程,认识到宪政背景、意识形态和地方可支配财力对财政分权的重要意义。分税制改革是政府间财力的重新分配。分税制改革至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不断调整。中央通过扩大共享税范围,增加了分享比例,集中税收,上收财力。分税制规定了政府间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并没有规定支出,实质上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减少,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非税收入规模,提高中央转移支付额度,实现收支平衡。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可支配收入的积极性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相互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