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3)
- 2023(2278)
- 2022(1895)
- 2021(1812)
- 2020(1506)
- 2019(3319)
- 2018(3230)
- 2017(5968)
- 2016(3083)
- 2015(3549)
- 2014(3254)
- 2013(3188)
- 2012(2902)
- 2011(2664)
- 2010(2536)
- 2009(2238)
- 2008(2260)
- 2007(2004)
- 2006(1811)
- 2005(1732)
- 学科
- 济(9989)
- 经济(9976)
- 管理(7202)
- 业(7075)
- 企(6345)
- 企业(6345)
- 学(4506)
- 方法(4308)
- 数学(3363)
- 数学方法(3290)
- 业经(2883)
- 税(2655)
- 理论(2624)
- 中国(2559)
- 农(2511)
- 税收(2445)
- 贸(2428)
- 贸易(2427)
- 收(2413)
- 易(2354)
- 和(2231)
- 财(2086)
- 制(2050)
- 技术(1910)
- 教育(1745)
- 信息(1730)
- 地方(1688)
- 农业(1648)
- 电子(1580)
- 产业(1521)
- 机构
- 大学(46376)
- 学院(44325)
- 管理(16622)
- 研究(16580)
- 理学(14609)
- 济(14460)
- 理学院(14315)
- 经济(14044)
- 管理学(13881)
- 管理学院(13793)
- 科学(11949)
- 中国(11715)
- 京(10177)
- 所(8500)
- 范(8420)
- 师范(8355)
- 研究所(8046)
- 中心(7961)
- 农(7522)
- 师范大学(7110)
- 财(6932)
- 江(6906)
- 业大(6805)
- 北京(6426)
- 院(6207)
- 农业(5938)
- 财经(5698)
- 州(5551)
- 教育(5336)
- 经(5247)
- 基金
- 项目(33293)
- 科学(27179)
- 基金(25532)
- 家(23575)
- 国家(23412)
- 研究(22314)
- 科学基金(20007)
- 社会(14311)
- 自然(14231)
- 自然科(13948)
- 自然科学(13947)
- 基金项目(13735)
- 自然科学基金(13712)
- 社会科(13434)
- 社会科学(13430)
- 省(11942)
- 划(11215)
- 教育(10434)
- 资助(9828)
- 编号(8801)
- 重点(7893)
- 成果(7549)
- 部(7226)
- 发(6796)
- 创(6766)
- 科研(6742)
- 计划(6683)
- 创新(6302)
- 国家社会(6158)
- 教育部(6105)
共检索到63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宝敏 李佳
交往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需要,也是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当前网络交往已融入儿童的社会生活,成为儿童日常生活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儿童网络交往的类型、特征及意义阐释,揭示网络交往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与价值,分析网络交往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儿童面临的危机。
关键词:
儿童 交往 网络交往 网络素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宝敏 黄庆玲
网络为儿童带来新的生活图景,儿童在享受网络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化带来的危机与挑战。网络探究可为儿童有意义的网络生活奠定基础,成为儿童丰富体验、发展认知、建构意义的过程。杜威的技术探究理论为儿童网络探究提供了哲学视野与理论基础,基于杜威的技术探究思想,本文提出了儿童网络探究的价值、类型与实践路径,对促进网络时代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技术探究 网络探究 儿童 网络生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宋玉梅
从机构组织、评价流程、评价标准、资源组织等方面,对美国最大的儿童网络资源导航The Great Websites for Kids(GWS)进行评述,为我国儿童网络资源的建设、管理、评价和推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儿童网络资源 GWS 资源评价 资源组织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童钰 王伟军
随着互联网和各类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儿童越来越多、越来越早地接触到网络信息。本文结合3—8岁低龄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行为、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并发现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网络信息行为及认知上的诸多特点:儿童网络信息行为在频率和多样性上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可联网设备在交互方式(如触屏、语音命令)上的革新;尽管儿童有网络信息接触经验,但他们缺乏对网络信息本质来源、传播方式和内容范围的理解,儿童倾向于利用已有的、基于真人和电子设备的认知图式去理解网络信息的特征;儿童能够将网络视为媒介,比较网络信息与其他来源信息在可信度上的差异,但儿童能否认识到不同网络信息存在可信度的差异,以及能否运用一些启发式去评估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还有待探讨。未来研究应将低龄儿童群体纳入图情领域网络信息行为与信息素养研究的视野,弥补对该年龄段群体研究的缺失,并在研究内容上深化、在方法上创新,加强对儿童网络信息行为与认知的基础研究,加强对少儿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儿童信息素养教育等应用对策的研究,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儿童的“数字化”成长。表1。参考文献48。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宝敏
儿童的网络探究对其建构世界的意义、探究自我、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究生活,形成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儿童的网络探究会促进儿童网络活动中意义生成与理解的深度,进而通过参与、反思、完善自身行为而增强对网络世界的建构。因此,以探究为取向,让儿童在网络实践中提升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儿童 网络探究 探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强 叶佑晋
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网络组织的形成动因 ,进而从经济学与管理学以及其他理论视角对企业之间的跨界协作行为进行了理论解释 ,为网络组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网络组织 经济学 管理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丽君 张碧娴
目的:考察儿童孤独感、网络交往与交往动机的关系,探索交往动机在孤独感与网络交往时长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方便抽取广州市3所小学和2所初中的915岁儿童688名进行孤独感量表、网络交往问卷、交往动机问卷的调查。结果:(1)初中生在孤独感和网络交往时长、交往动机上均显著高于小学生;独生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会融入与社交补偿等两个交往动机强于非独生儿童。(2)孤独感与儿童网络交往时长和交往动机的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3)网络交往动机在儿童孤独感和网络交往时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少年儿童的孤独感和网络交往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宝敏
儿童与网络结缘,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当今网络已融入儿童的生活,"上网"已成为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网络生活已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存方式。然而,通过对儿童网络生活现状的考察发现:儿童的网络行为值得关注,儿童的网络生存严重面临危机。如何提高儿童的网络素养以应对网络时代,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儿童网络素养研究的缘由,儿童网络素养内涵分析以及多学科视野中的儿童网络素养意蕴解读,提出网络探究是儿童网络素养发展的实践路径,提高儿童的探究能力是网络素养发展的核心。
关键词:
儿童 网络生活 网络素养 探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晶晶
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在信息时代是重要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我国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即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网络信息素养。基于我国最新的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分析发现:拥有家庭电脑的6~17岁残疾儿童仅40.35%会使用电脑上网,1 350位城乡学龄残疾儿童中"家庭电脑上网者"仅占5.11%。关于残疾儿童网络信息基础能力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段残疾儿童掌握此能力的可能性较高;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服务等维度分析发现,失学的残疾儿童掌握网络信息基础能力的可能性较低,接受父母双亲的家庭教育以及接受过社区教育服务的残疾儿童掌握此能力的可能性较高;无障碍社会环境对残疾儿童掌握此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宝敏 李佳
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今时代儿童的重要生活方式,儿童网络生活现状如何?对儿童发展有什么价值?本文以六名儿童的网络生活为例,描述了儿童网络生活的样态,展现了儿童网络生活多样化的目的与动机,通过对儿童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系扫描,进一步透视儿童网络生活的内在价值。最后,以杜威的技术理论为依据,提出寻求具有内在意义的探究,是提升儿童网络生活质量与价值的根本。
关键词:
儿童 网络生活 探究 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璨 陈恩伦
我国网络教育政策相继经历以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性政策为主,初步构建网络教育政策体系;以强制规范性政策为主,基本形成网络教育政策体系;引导性和能力建设性政策并举,创新发展网络教育政策体系的三阶段变迁历程。运用多源流理论探寻网络教育政策变迁机理发现,问题源流凸显网络教育待解决问题的变化,提供变迁的合理性基础;政治源流中国家战略的转变,营造变迁的良好政治环境;政策源流汇聚政策共同体的建言献策并促使政策制定者采纳,形成变迁的合法性依据。时下,应统筹规划、分层次完善网络教育政策体系,保障网络教育制度供给;细化网络教育政策微观内容,彰显网络教育政策对现实问题的观照;推动网络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从"成事"向"成人"回归,以立德树人、规范管理促进网络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网络教育政策 政策变迁 多源流理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信茹 王东林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类学家的"田野"不再局限于固有"方位"和实体空间,而逐步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中,研究者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更是对社区和研究对象做出积极贡献的"创造者"。作者以自己的田野经验和个案研究为例,将网络民族志视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共同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这样的研究视角和以往网络民族志相关研究较为不同。同时,研究双方于网络空间中的"共在",使得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参与度及个人情感投注等方面都发生变化。由此,作者提出,在网络民族志研究中,研究者作为观察者和文化创造者的双重身份得到凸显。此外,网络民族志中的田野更具"流动性",民族志文本的写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该研究,作者认为,从研究者的视角深入剖解和讨论,不仅在于了解网络对研究过程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把握研究者如何面对网络世界,如何阐述自己。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样的研究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思网络空间赋予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民族志 研究者 文化实践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佳
用户与网络平台之间的信息关系具有“依赖性”和“脆弱性”,平台应该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用户承担信息信义义务。用户信息利益优先的信义标准能够与平台商业模式兼容,在信义法理层面不存在障碍。网络平台承担信息信义义务可以弥补传统个人信息控制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个人控制“不能”或控制“过度”之缺陷,更有利于实现保护个人权益并促进信息利用的二元目标。我国现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本质上仍属于个人信息控制论的法律表达,对信息关系的调整较为僵化,对此可基于网络平台信息信义义务的规范进路予以优化,构建以增强用户-平台信任为目标的动态信息保护机制。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苏成 赵志耘 赵筱媛 潘云涛 贾晓莹
目前,学术界对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内涵及特征的认识仍不够明确,认知的差异较大。基于此,本研究重点着眼于对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内涵及特征进行了新的阐释。通过对已有概念、内涵和特征发展状态的解读与问题的分析,从手段、方法、结果、效果等方面重新定义了颠覆性技术概念;从技术来源、市场特性、颠覆过程、主要驱动力等方面对颠覆性技术内涵进行了新阐释,从而揭示了不同类型颠覆性技术的差异化特征、颠覆的动态演化特征等;对颠覆性技术特征进行了新的界定,提出"变革性""突破性""前瞻性""替代性"与"高风险性"是其五个本质特征;并从颠覆性创新基金资助体系、优先发展领域、管理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颠覆性技术的基本概念、核心内涵与本质特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更好地开展与颠覆性技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建立学理基础,为推动我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现实启示。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概念 内涵 特征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春青
"文学阐释学"并不是一种成熟的理论或方法,迄今为止它一直处于探索和建构过程之中。无论是从性质的角度还是从功能的角度看,文学阐释学都既不属于以"审美"为核心的那种文学研究范式,也不同于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社会学。文学阐释学充分尊重研究对象的文学性和审美性,以文本分析为出发点,但并不停留于此,而是进而追问文学性、审美性背后发挥决定作用的意义生成模式。文学阐释学把文学的"虚拟空间"、"意义世界"、"关系网络"均视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层次的意义建构将方法论和本体论融为一体,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文学研究路向。
关键词:
文学阐释学 文学性 意义生成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