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3)
2023(2446)
2022(1959)
2021(2145)
2020(1537)
2019(3694)
2018(3743)
2017(4901)
2016(4018)
2015(4632)
2014(4807)
2013(3846)
2012(3666)
2011(3475)
2010(3746)
2009(3072)
2008(2941)
2007(2722)
2006(2638)
2005(2577)
作者
(8167)
(6630)
(6563)
(6502)
(4210)
(3250)
(3234)
(2779)
(2587)
(2557)
(2330)
(2274)
(2233)
(2155)
(2128)
(2107)
(2027)
(1999)
(1989)
(1930)
(1917)
(1750)
(1727)
(1616)
(1556)
(1523)
(1523)
(1491)
(1452)
(1423)
学科
教育(18663)
中国(9456)
教学(5695)
理论(5663)
(4126)
(4102)
经济(4090)
(3423)
(3400)
发展(3331)
改革(3214)
(3207)
思想(3148)
研究(3121)
管理(3085)
高等(3044)
政治(2995)
思想政治(2816)
政治教育(2816)
治教(2816)
教育改革(2813)
德育(2779)
学校(2638)
学法(2586)
教学法(2586)
(2316)
计算(2284)
算机(2266)
计算机(2266)
机化(2239)
机构
大学(48688)
学院(42385)
教育(27328)
研究(20312)
(19716)
师范(19681)
师范大学(16717)
(12794)
科学(11195)
教育学(10848)
职业(10283)
(10027)
北京(9418)
研究所(9134)
技术(9108)
(8330)
教育学院(7920)
(7644)
中国(7599)
中心(7547)
管理(7460)
(7204)
经济(7106)
职业技术(7008)
(6478)
理学(6232)
理学院(5914)
研究院(5911)
技术学院(5896)
教育科(5705)
基金
研究(25819)
项目(23508)
教育(21689)
科学(19902)
成果(14916)
编号(13713)
课题(13514)
社会(13092)
基金(12820)
社会科(11981)
社会科学(11977)
(11953)
(11460)
(10239)
(10089)
国家(9793)
规划(9498)
(8606)
项目编号(8181)
研究成果(8110)
年度(7833)
(7763)
(7336)
科学基金(7327)
(7309)
(7306)
阶段(7287)
(7217)
教育部(7108)
重点(7069)
期刊
教育(46763)
研究(26403)
中国(21388)
职业(10515)
(9553)
经济(9553)
技术(7762)
技术教育(6891)
职业技术(6891)
职业技术教育(6891)
大学(5111)
学报(5106)
高等(4973)
成人(4670)
成人教育(4670)
(4657)
论坛(4657)
高等教育(4437)
(4249)
科学(4191)
发展(3956)
(3956)
比较(3678)
图书(3582)
职教(3551)
(3280)
(2979)
书馆(2906)
图书馆(2906)
教研(2843)
共检索到81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静  
通过对 2 0世纪早期中国儿童文学史与中小学语文课程发展史的透视 ,能清楚看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学校教育的需要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课程实践客观上促进了早期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 ,同样 ,儿童文学的理论与实践为儿童文学成为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提供了可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范远波  
儿童文学概念从提出到流行一直与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相伴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变革所带来的教育内容的变化。民国时期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现,既是清末以来教材实用化、大众化追求的结果,也是儿童本位的课程观得以确立和强化的反映。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小学国语教材,主要以反复故事和各科知识文学化的形式出现,旨在解决国语教材的文字反复和知识传授所带来的趣味性缺乏问题。儿童文学教材进入国语教科书的丰富和完善过程凸显了三种积极的尝试,即尝试教材形式的多样化、教材内容的顺利过渡和衔接,以及无意义的拟声词和有意义的动作字词的大量运用。这些探索和尝试对今天的语文教材编写和组织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磊  
20世纪教育的透视——访陆有铨教授●本刊记者王磊陆有铨,上海教育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研究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著有《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现代西方教育哲学》、《躁动的百年:20世纪激荡全球的教育历程》(山东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乡村教育家们试图通过教育与农业、农村的相结合来改变新式教育在农村难以推行的状况,并最终实现"拯救乡村、复兴中国"的梦想,从这一目标指向来讲,乡村教育无疑是失败的,致使其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但过分夸大教育功能以及其办学方向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无疑是很重要的原因。尽管最初的目标并未实现,但乡村教育还是有历史贡献的,它的贡献在于推动了师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推动了我国农村基础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从这点来说,毫无疑问它又是成功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捷  
十九世纪后期中国掀起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洋务运动"全国掀起了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改良运动,所兴办起来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洋务学校,客观上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使得中国教育发生了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改革框架。通过第二次戊戌变法运动改良了中国的政治面貌,兴办"经世致用"的新式学堂教育,提倡西学中的"崇尚科学,讲求实用"的教育思想。近代中国教育发生了重大改革,那就是由科学技术领域的改革到政治体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力  
20世纪初期的中日煤炭贸易不仅表现在互相输出,更体现在煤炭贸易日益紧密,中日双方市场依存度不断加大。中日间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煤炭质量的差异、煤炭价格的互为竞争是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吴新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郭吴新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在这40多年中,发生了近代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蒋建华  
以IIA部分目标学校为例,对其开设的内部审计课程体系作以介绍与比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明  
缺乏成熟的市民社会的根基决定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学公共领域其实只具有公共领域的幻象,这时的公共领域仍是单一地表征国家公共权力的代表型公共领域。无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是随后的"改革文学",其对形成苦难的昨日威权与极左路线进行的鞭挞和倒戈都是社会政治思潮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黄初  陈菊先  
回顾我国百年现代语文课程教材建设的历程,影响其内容和进程的因素很多。但就语文和语文教育自身而言,"理论跋涉"和"科学实验"无疑是推动课程教材发展的两股巨大的动力。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杰  常春波  
童年是个体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与其成年后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均有着潜移默化的关联。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文学形式和启蒙工具,儿歌不仅反映出父权社会性别制度、习俗、观念和权力关系给女性身体和心理诸方面造成的束缚,也以训诫的方式先入为主地形塑着儿童的性别意识。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和男女之大防的性别区隔依旧以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习俗为依托,贯穿于20世纪初中国儿童的孕育、生育、哺育、养育和教育过程,影响着他们对性别关系的认知。一些儿歌对男女情爱的露骨描述,反映出传统社会儿童保护观念的淡薄。晚清以来的妇女解放思潮亦在儿歌中得到了一定呈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金荷华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语文课程标准,结构模式及内容编排各具个性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能力说"特色;"内容说"与"能力说"兼具特色;"课程设计与评价整合"特色。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在结构模式及内容呈现方面都有需要改进之处。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教学内容的"内容标准"和便于操作的"能力标准";忽略母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如词汇语法等;使用者必须在研究解读中改进并完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肖海涛  
本文分析了20世纪到21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揭示了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演变的脉络。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20世纪高等教育思想回眸、20世纪西方教育流派及其高等教育思想、21世纪初的高等教育思想、21世纪初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与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趋势、中国高等教育的选择与回应。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陈定家  
20世纪的西方美学史,是从挣脱自柏拉图到黑格尔所锻造的古典美学之形上锁链开始的。美学家们以个体审美感受为起点,从艺术品鉴出发,开辟了通向新世纪的美学征程。随着理论自身逻辑的演进,形形色色关注审美经验的新兴美学流派,又不可避免地渐次汇入到哲学思辨的王国。但是,艺术与美学的严整理论体系早已分崩离析。于是,"体系论"幻灭后美学史如何可能,美学史的"总体性描述"之合理性及其局限便成了"重写美学史"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纵观20世纪繁杂的美学史,我们发现,采用"百科全书体"并辅以"散点透视法"或许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