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8)
- 2023(10633)
- 2022(9623)
- 2021(9214)
- 2020(7727)
- 2019(18261)
- 2018(18326)
- 2017(35834)
- 2016(19505)
- 2015(22059)
- 2014(22093)
- 2013(21691)
- 2012(19457)
- 2011(17427)
- 2010(17465)
- 2009(15770)
- 2008(15100)
- 2007(12893)
- 2006(11087)
- 2005(9438)
- 学科
- 济(77126)
- 经济(77046)
- 管理(54930)
- 业(51977)
- 企(44230)
- 企业(44230)
- 方法(41111)
- 数学(36406)
- 数学方法(35742)
- 农(18873)
- 中国(18328)
- 财(17061)
- 学(16793)
- 业经(16405)
- 地方(14716)
- 理论(14481)
- 贸(12909)
- 贸易(12902)
- 农业(12644)
- 易(12528)
- 和(12473)
- 技术(12259)
- 环境(11733)
- 制(11512)
- 务(11319)
- 财务(11245)
- 财务管理(11226)
- 划(10727)
- 企业财务(10599)
- 教育(10313)
- 机构
- 大学(271264)
- 学院(270740)
- 管理(112151)
- 济(102593)
- 经济(100290)
- 理学(98776)
- 理学院(97683)
- 管理学(95512)
- 管理学院(95043)
- 研究(85242)
- 中国(61167)
- 京(57698)
- 科学(55558)
- 财(44327)
- 所(42378)
- 业大(42092)
- 农(41735)
- 研究所(39124)
- 中心(38529)
- 江(37259)
- 财经(36671)
- 北京(36331)
- 范(36013)
- 师范(35693)
- 经(33398)
- 农业(32809)
- 院(31156)
- 州(31026)
- 经济学(29873)
- 技术(29552)
- 基金
- 项目(193337)
- 科学(151839)
- 研究(140105)
- 基金(139681)
- 家(121591)
- 国家(120584)
- 科学基金(104312)
- 社会(85858)
- 社会科(81328)
- 社会科学(81303)
- 省(76424)
- 基金项目(74266)
- 自然(70173)
- 自然科(68599)
- 自然科学(68586)
- 自然科学基金(67303)
- 教育(65720)
- 划(64304)
- 资助(59236)
- 编号(57942)
- 成果(45883)
- 重点(42903)
- 部(42139)
- 创(40287)
- 发(40286)
- 课题(39640)
- 创新(37427)
- 科研(37131)
- 教育部(36192)
- 大学(36090)
- 期刊
- 济(104763)
- 经济(104763)
- 研究(75004)
- 中国(46690)
- 学报(42760)
- 管理(40007)
- 科学(39669)
- 农(37006)
- 教育(32981)
- 大学(32172)
- 财(31680)
- 学学(30277)
- 农业(26436)
- 技术(25614)
- 融(18169)
- 金融(18169)
- 业经(17836)
- 经济研究(16956)
- 财经(16592)
- 图书(15177)
- 经(14005)
- 科技(13838)
- 技术经济(13774)
- 业(13629)
- 问题(13430)
- 理论(13384)
- 统计(13020)
- 实践(12519)
- 践(12519)
- 版(11943)
共检索到372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按照死亡率的年龄变动特征,可以把人的一生分为儿童少年期、青壮年期和老年期,本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儿童少年期死亡模型的构造,各种模型的数学函数形式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并用日本人口完全生命表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出了各种模型在不同场合下的精度,最后,对各种模型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虹生
中国人口的死亡率经过几十年的持续下降,就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已经达到了相当低的水平。但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群体及民族之间在死亡率方面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对中国人口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分析表明,影响地区之间预期寿命水平差异最大的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死亡率。因此降低儿童死亡率是进一步降低我国人口总死亡率的潜力所在。与其他年龄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强 杨帆
文章将多变点检测方法应用于人口死亡率预测,并对年龄别死亡率的偏差进行主成分提取,利用变点检测法分别估计了主要主成分得分随时间变化的最优变点个数及位置,据此对主成分得分进行分段线性回归拟合,从最后一段回归模型外推主成分得分的预测值,得到死亡率预测值;同时利用发达国家1951~2010年连续60年死亡率数据,对改进的PC模型与经典Lee-Carter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PC模型在死亡率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经典Lee-Carter模型,多变点检测方法提高了死亡率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经典Lee-Carter模型中的时间因子和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经典PC模型中的第一主成分得分反映出了几乎一致的死亡率变化趋势;经典PC模型中的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队列效应对死亡率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强 杨帆
文章将多变点检测方法应用于人口死亡率预测,并对年龄别死亡率的偏差进行主成分提取,利用变点检测法分别估计了主要主成分得分随时间变化的最优变点个数及位置,据此对主成分得分进行分段线性回归拟合,从最后一段回归模型外推主成分得分的预测值,得到死亡率预测值;同时利用发达国家19512010年连续60年死亡率数据,对改进的PC模型与经典Lee-Carter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PC模型在死亡率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经典Lee-Carter模型,多变点检测方法提高了死亡率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显示,基于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今朝
任何国家在编制生命表时都面临着高年龄段可以观察到的数据量较小的局限。本文首先对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日本死亡率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死亡率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选择80~94岁的死亡率数据作为建模依据;并对不同参数模型进行拟合,选择了拟合度较好的 Logistic2、Logistic3、Kannisto 和 HP模型作为高年龄段死亡率趋势外推模型;最后利用前面讨论的模型对我国寿险业1990~1993和2000~2003生命表进行高年龄段的趋势预测,并比较了不同模型下预期寿命的差异。
关键词:
生命表 生存模型 高年龄段死亡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润龙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往往利用死亡人口登记、人口普查数据直接计算死亡人口及死亡率。但是,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政策法令不健全,以及统计口径不一致,常常发生死亡人口漏报、死亡人口年龄错报以及人口死亡时间误报。因此,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死亡率的报告经常是不准确的。为了能科学地、准确地评估人口死亡率,近十余年来人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洁丹 朱建平 付荣
人口死亡率反映人口的死亡水平,是人口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人寿保险精算的重要数据基础。从数据特征来看,死亡率作为年龄的函数,是一种典型的函数型数据。本文使用函数型数据方法分析中国人口数据,基于1994—2010年中国人口分年龄死亡数据,建立函数型死亡率预测模型,对未来分年龄死亡率进行预测,并通过生命表方法计算了未来平均预期寿命。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预测,说明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可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梦晗 杨凡
文章根据卫生部监测点数据及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数据对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提出质疑,认为普查数据所显示的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水平偏低且下降速度过快。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结合多国数据,分别考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与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国际经验。为给出相对准确的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估计值,研究中利用寇尔德曼模型生命表及布拉斯罗吉特转换对我国实际的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概率分别在18‰~19‰和22‰~23‰的范围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小芃 杨芊芊 杨亚静
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人群未来的平均实际寿命高于预期寿命产生的长寿风险是政府、企业及个人面对的新型的日益严峻的问题。文章运用Lee-Carter模型对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在年金定价模型中引入长寿风险指数,测算了一系列不同购买时间、不同递延期、不同利率、不同性别情况下的长寿风险指数递延年金的价格和风险转移程度。结果表明,此款年金产品相比普通的定额即期年金在价格上更有优势,并能帮助年金提供者实现部分系统性长寿风险的转移,是进行长寿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死亡率动态预测 长寿风险 指数递延年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毅 张宁
人类预期寿命的不确定性会因为经济水平上的发展、生活质量上的改善、医疗技术上的创新等因素而增加。文章运用8种较为常用的随机死亡率模型对中国0~89岁的总人口死亡率的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并通过贝叶斯信息准则和赤池信息准则比较法、嵌套模型的似然比检验法对这些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Age-Period-Cohort模型对中国总人口死亡状况的综合拟合效果最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樊毅 张宁 张万月
生活方式的改变、医学的进步和遗传学的新发现都会使人的预期寿命变得不确定。本文针对中国人口死亡率历史数据(089岁男性数据),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和嵌套模型的似然比检验等方法,比较了8种目前流行的随机死亡率模型的拟合效果;同时,检验了这8种随机死亡率模型预测结果的生物合理性和稳定性,并比较了它们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由Lee-Carter模型拓展而来的Age-Period-Cohort模型最适合于拟合和预测中国的人口死亡率,这为我国寿险企业和养老金机构的死亡率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虹生,金敏子,王丰
性别与其它因素对中国儿童早期死亡率的作用郝虹生,金敏子,王丰一、背景与问题在过去的40余年中,中国经历了非常迅速的死亡率下降。粗死亡率从2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6‰左右,出生时预期寿命从40岁以下提高到将近70岁。根据1988年23‰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宁
论文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死亡率模型的新的长寿风险度量模型,叫做死亡率分解模型。基于该模型,论文对美国的死亡率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同时对中国的死亡率进行了两个角度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对更有说服力的结果。同时,论文借助模型的分解结果,提出构建多层次的长寿风险基金,用以应对中国社会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明 王晓军
文章梳理了多人口Lee-Carter随机死亡率模型进展与求解中存在的问题,推导了基于限制条件的两阶段加权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方法,并将中国大陆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组成一个多人口群体,检验多人口随机死亡率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从估计方法看,基于限制条件的两阶段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能够有效避免多人口死亡率模型参数过多导致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失效的问题,并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2)从拟合优度看,中国大陆地区人口死亡率短期预测适用Joint-k模型、长期预测适用ACF(0)模型,而香港和台湾地区无论长、短期均适用ACF(0)模型;(3)从稳健性看,多人口死亡率模型在中国人口死亡率拟合中稳健性较好,且基于修匀后数据的模型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拟合优度;(4)从预测结果看,带有附加时间效应因子的多人口随机死亡率模型能够得到一致的死亡率预测值,结果更加符合人类死亡率变动的经验特征,弥补了单人口死亡率模型的缺陷。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晓军 路倩
高龄人口死亡率预测模型是人口预测、养老金成本和债务评估以及长寿风险度量与管理的基础。我国大陆地区高龄人口死亡数据量少、数据波动性大,如何选择适合我国高龄数据特点的死亡率预测模型,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归纳总结死亡率预测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先采用数据较为充分的台湾地区高龄死亡数据,选用Lee-Carter、CBD、贝叶斯分层模型等八种死亡率模型,对模型的拟合效果、预测效果和稳健性做出比较。在此基础上,基于修正和平滑后的我国大陆人口死亡数据,采用CBD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建模和预测。结果显示:贝叶斯分层模型能捕捉我国大陆高龄死亡率数据的历史波动,预测区间能够涵盖全部死亡率的真实值,但预测区间过宽,生存曲线不收敛;相比之下,CBD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高龄死亡率的拟合和预测较好,预测区间和生存曲线合理。在长寿风险度量中,建议采用CBD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