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29)
- 2023(19389)
- 2022(16555)
- 2021(15104)
- 2020(12865)
- 2019(29368)
- 2018(28978)
- 2017(54884)
- 2016(30185)
- 2015(34085)
- 2014(34020)
- 2013(33326)
- 2012(31017)
- 2011(28181)
- 2010(28302)
- 2009(26162)
- 2008(25962)
- 2007(23244)
- 2006(20302)
- 2005(18408)
- 学科
- 济(125026)
- 经济(124862)
- 管理(88280)
- 业(85053)
- 企(68924)
- 企业(68924)
- 方法(55421)
- 数学(48854)
- 数学方法(48264)
- 中国(35031)
- 财(35027)
- 农(34922)
- 业经(28274)
- 地方(28200)
- 制(26860)
- 学(25079)
- 贸(23650)
- 贸易(23637)
- 农业(23459)
- 易(22898)
- 务(22050)
- 财务(21985)
- 财务管理(21928)
- 银(21064)
- 银行(20986)
- 企业财务(20896)
- 融(20402)
- 金融(20397)
- 行(20014)
- 理论(19476)
- 机构
- 学院(431948)
- 大学(431929)
- 济(174454)
- 经济(170775)
- 管理(162890)
- 研究(147669)
- 理学(140114)
- 理学院(138495)
- 管理学(135906)
- 管理学院(135131)
- 中国(111642)
- 科学(92000)
- 京(91553)
- 财(83065)
- 农(80357)
- 所(75597)
- 中心(69124)
- 研究所(68516)
- 业大(68157)
- 江(66965)
- 财经(65208)
- 农业(63255)
- 经(59192)
- 北京(57395)
- 范(56498)
- 师范(55767)
- 经济学(53250)
- 院(53047)
- 州(52923)
- 财经大学(48293)
- 基金
- 项目(290073)
- 科学(227204)
- 基金(209393)
- 研究(207107)
- 家(184625)
- 国家(183050)
- 科学基金(156136)
- 社会(130786)
- 社会科(124055)
- 社会科学(124019)
- 省(115335)
- 基金项目(110537)
- 自然(102574)
- 自然科(100248)
- 自然科学(100216)
- 自然科学基金(98432)
- 划(97348)
- 教育(97105)
- 资助(86123)
- 编号(83503)
- 成果(68151)
- 重点(66158)
- 发(64760)
- 部(63780)
- 创(60672)
- 课题(58786)
- 创新(56825)
- 科研(56391)
- 教育部(54392)
- 国家社会(54190)
- 期刊
- 济(192028)
- 经济(192028)
- 研究(124245)
- 中国(91194)
- 学报(74010)
- 农(72929)
- 财(66279)
- 科学(65028)
- 管理(59778)
- 大学(55453)
- 学学(52334)
- 教育(49930)
- 农业(48962)
- 融(42061)
- 金融(42061)
- 技术(38227)
- 财经(32629)
- 业经(32253)
- 经济研究(30632)
- 经(27961)
- 业(26139)
- 问题(25456)
- 版(21726)
- 统计(20988)
- 技术经济(20662)
- 贸(20440)
- 图书(20165)
- 科技(20075)
- 理论(19675)
- 商业(19350)
共检索到649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晓明 徐晟 杜丽姣
对全国71 546名9~18岁儿童审美素养进行数据调查,并通过夏普利值分解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儿童审美素养发展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其中儿童的好奇心、生活态度以及学校的美育资源是影响儿童审美素养发展的最关键的三个子因素;不同因素对不同性别和学段儿童审美素养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父母的艺术爱好是通过亲子互动实现对孩子审美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教学质量在学校美育资源影响儿童审美素养发展中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社会美育资讯传播顺畅能够促进美育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由此提出儿童美育建议:注重儿童内驱力的激发和培养,确立面向实践和现实生活的审美素养发展的美育目标;充分发挥家庭对于儿童审美素养的陶养作用;营造具有美育价值的学习生活环境;丰富多元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创作实践应是教学的主形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传播社会美育资讯,充分发挥社会美育资源的价值。
关键词:
儿童发展 审美素养 美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红升 靳小怡
利用2013年深圳市流动儿童调查数据,分析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和地域性身份认同的现状,揭示"纽带联结"和社会距离对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和地域性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儿童面临身份认同危机,城市人身份认同度和本地人身份认同度均比较低,存在身份认同模糊问题,制度性身份认同危机更为严重;"城市纽带联结"中家庭有无深圳房产和本地方言掌握程度,"乡村纽带联结"中老家生活时长,以及社会距离是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城市纽带联结"中家庭有无深圳房产、本地方言掌握程度和深圳生活时长,以及社会距离是流动儿童地域性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乡城纽带联结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影响可谓异同兼具,不同的社会距离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均有不同的显著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文章利用2006年以来在北京市某区开展的三轮"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描述了总样本和跟踪样本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过程,并予以简单讨论。结论认为:尽管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和流动儿童在三轮调查中一致性地表现出改善的趋势,但是公立流动与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和抑郁感始终强于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与本地常住儿童有着相同的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轨迹;流动儿童不仅具有不同的发展过程,而且归因于社会不公的流动儿童的抑郁感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两个方面尤其应该引起广泛而足够的重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敏超 陈潇斐 吴锦容
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人民的金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童虽然相较成人参与金融活动的频率较低,但儿童的经济福祉依然会受其相关行为和决定的影响,而且金融素养的一些内容也需要从儿童开始培养。然而,目前针对我国儿童金融素养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社工对这一群体的服务开展。本研究分析了一家全国性青少年金融素养教育公益机构的基线调研评估数据。该数据来自于我国1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 047名儿童,从知识、态度、行为3个层面描述了他们的金融素养。分析显示,在整体金融素养水平上,城市儿童最好,乡镇儿童居中、乡村儿童最不乐观。在具体层面上,金融知识是乡村儿童相对最薄弱的。这一发现在加入控制变量后,依然不变。金融态度和行为方面,不管是直接比较还是加入控制变量之后,3组儿童的差距均相对缩小,但是依然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同时,研究还发现,儿童金融素养与性别和监护人受教育水平显著相关。基于这一结果,研究建议金融社工将乡村儿童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尤其要关注其金融知识层面的提升。在设计干预时,金融社工也需要将儿童性别和家庭关系纳入考量,形成微观和中宏观层面金融素养干预的协同。
关键词:
儿童 金融素养 乡村 金融社工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淳姣 唐璞妮 杨瑞 杨力彬
人才和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核心是通过扶智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能力。现有对扶智的研究缺乏从阅读素养视角,分析乡村家庭文化资本对乡村儿童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从阅读素养视角出发,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问卷对四川、湖北、重庆、江西和贵州五省的948名乡村儿童的情况开展调查,并采用分层多元回归模型及单因素方差法分析。研究发现,客体文化资本家庭藏书量、主体文化资本亲子阅读和父母学习支持以及制度文化资本母亲受教育水平对乡村儿童阅读素养有显著影响。进而提出通过乡村儿童阅读素养促进乡村扶智目标实现的核心逻辑在于在乡村空心化大环境下对残缺的乡村家庭文化资本的修复和完善,并将乡村儿童主要监护陪护人(母亲和祖辈)作为主要参与力量。为此,研究提出四条乡村扶智实施思路:建立乡村儿童家庭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家庭藏书福利配给机制,为寄宿制乡村儿童建立班级图书借阅角并完善借阅机制,建立面向乡村儿童监护陪护人的亲子阅读技能培训体系,以及通过县区级政府牵头建立与完善乡村阅读活动福利激励机制。这四条建议相辅相成,在实施时不应偏废其一。表8。参考文献27。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奎臣 贾爱宾 郭西
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 2014-2015学年追访调查数据,探讨了教师支持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内在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显著低于城市本地儿童;教师支持显著正向影响流动儿童的自我教育期望、心理健康状况及学校适应;自我教育期望、心理健康状况在教师支持和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教师支持的三个维度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教师学业支持通过自我教育期望影响学校适应,教师情绪支持通过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学校适应,教师关系支持则通过自我教育期望和心理健康状况共同影响学校适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婉鑫 杨小军 杨雪燕
在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倾向得分匹配等计量方法,探讨祖辈照料、正式照料两类儿童照料安排对中国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类儿童照料方式均对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但发生作用的方向不同:祖辈照料可以显著提升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而正式照料则对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级市人均幼儿园数量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削弱了正式照料对女性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而地级市平均托育费用则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增强了正式照料对女性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基于此,认为加大托育服务供给,降低托育服务费用,为育龄女性提供普惠可及的婴幼儿照料支持是提升二孩生育意愿的有效政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宝敏 张良
网络技术及其构成的文化图景已成为当今时代儿童学习生活的文化环境与时代背景,儿童的网络化生存是当代儿童直面的事实。本文从儿童学习视角,探讨网络时代儿童学习方式变革所引起的儿童对网络素养需求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并对重点发展儿童哪些核心素养能力进行建构性分析,以期对促进网络时代的儿童发展,提高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具有重要启发性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儿童 网络素养 学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嘉 张海峰 姚先国
父母外出务工引发的照料缺失会如何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不同于以往文献只分析留守儿童在某一调查时点上的短期教育情况,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不仅考察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照料缺失对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短期影响;并且首次考察了少儿时期的留守经历对儿童教育发展的长期乃至终身教育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引致的照料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在家庭沟通、家庭关怀、学习监督检查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少儿时期缺少父母照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显著的长期负向影响,并且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因为照料缺失类型的不同其教育发展也存在差异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佳哲 生沁霖 姚继军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倾向,精准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泛精确匹配模型等讨论了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本地儿童,城市小学流动儿童更容易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生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较于本地儿童,师生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由此,建议城市小学教师尤其班主任要更加关注流动儿童,与其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流动儿童家长也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减少流动儿童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尤其言语和关系欺凌的风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文太林 何佳怡
在我国老龄化与少子化背景下,儿童照顾问题日益突出,应合理分担政府和家庭的照顾责任。公众福利态度是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和2017年两期数据,研究了我国民众儿童照顾责任态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厘清政府与家庭的儿童照顾责任边界,实现儿童照顾责任在家庭和政府间的有效分配提供实证依据。研究表明,自利因素中,老年人、家庭经济地位低、受教育年限长的群体更支持政府承担儿童照顾责任。平等因素中,性别平等观和社会公平感弱的群体更支持政府承担儿童照顾责任。发展因素中,与2006年相比,2017年民众对政府承担儿童照顾责任的认同感显著提升。但从总体上来讲,民众仍然倾向于由个人和家庭承担儿童照顾责任。研究认为,一方面要始终将家庭作为儿童照顾的最基本责任主体,增强家庭照护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也应明确自身在儿童照顾上的责任定位,通过托育服务、收入补充、时间弥补等手段降低儿童照顾成本并提升民众的社会公平感,同时还要加强对家庭照顾的政策支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树培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源自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的目的是要对抗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侵扰,随着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如今在许多国家得以实践,其主旨逐渐从最初的抵抗与防疫转向解放与赋权。我国对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时间还不长,研究与实践基础都很薄弱。笔者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访谈,发现他们对于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非常模糊,存在许多出于直觉而产生的误解。本文试图阐释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问题如内涵、师资、立场等,以期引发大家对这一议题的探讨,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关键词:
儿童 媒介素养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树培
自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引起我国学者的研究热情与探索实践至今,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已无可置疑,但在如何恰当地认识与理解其内容选择、价值取向、主体定位等问题上仍有不小的探讨空间。笔者基于一些学者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建议与忧虑,选择了三个方面进行辨析与阐释,认为在内容选择上不必紧追新兴媒介技术形式,而应坚守媒介素养教育一以贯之的批判性反思与道德性实践这一核心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应追求保护主义取向与超越保护主义取向的平衡;在师生关系的定位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儿童已有的媒介经验和思想,并且邀请与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媒介世界。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蔡韶莹
文章根据2018年美国第11次“星级图书馆排行”评比结果,选取30所五星级公共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数字素养教育的特色与成功之处。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儿童数字素养教育时,应该着重考虑六个方面:完善图书馆的网络和数字基础设施;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打造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品牌;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女性科技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美国 公共图书馆 儿童 数字素养教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绘 龚欣 尧浩根
本文利用福特基金会课题组2008年初对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状况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概率选择模型考察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转学次数的增加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对女童、初中阶段和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负面影响更大。分性别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只对男童有积极的影响,说明流动儿童家庭可能更倾向于增加男童的教育投入;在分教育阶段模型中,家庭生活状况只在初中有显著正影响;在分学校类型模型中,家庭经济状况在公立学校和有证打工子弟学校有显著正影响。研究建议减少公立学校接受流动儿童的限制,规范收费制度,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特别是女童和高年级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消费者金融素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海地区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居民数字金融素养度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22年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社会资本、抗逆力与留守儿童的教育获得——基于7省“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的实证研究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1年全国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高校毕业生求职结果及起薪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10个省份1000余位农民的调查数据
美国博士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美国ARDP调查数据的分析
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5个省(区、市)1141个农民工的调查数据
企业绿色供应链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国家级新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