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6)
- 2023(4262)
- 2022(3313)
- 2021(3326)
- 2020(2453)
- 2019(5269)
- 2018(5172)
- 2017(9102)
- 2016(5208)
- 2015(5827)
- 2014(5803)
- 2013(5506)
- 2012(5273)
- 2011(4841)
- 2010(4926)
- 2009(4818)
- 2008(4980)
- 2007(4774)
- 2006(4268)
- 2005(3940)
- 学科
- 济(19172)
- 经济(19149)
- 管理(13093)
- 业(10878)
- 学(9278)
- 企(9104)
- 企业(9104)
- 中国(6324)
- 农(6130)
- 方法(5768)
- 理论(5445)
- 教育(5240)
- 业经(4955)
- 制(4144)
- 数学(4068)
- 农业(4063)
- 财(3939)
- 数学方法(3887)
- 教学(3493)
- 经济学(3468)
- 贸(3466)
- 贸易(3461)
- 地方(3398)
- 易(3355)
- 和(3323)
- 发(3174)
- 银(3098)
- 银行(3085)
- 体(2969)
- 行(2961)
- 机构
- 大学(77612)
- 学院(76412)
- 研究(27494)
- 济(25445)
- 经济(24700)
- 管理(23797)
- 中国(20101)
- 理学(19749)
- 理学院(19383)
- 管理学(18736)
- 管理学院(18591)
- 科学(18286)
- 京(17387)
- 所(14427)
- 范(13650)
- 师范(13508)
- 研究所(13003)
- 农(12850)
- 江(12682)
- 财(12525)
- 中心(12444)
- 北京(11215)
- 师范大学(10915)
- 业大(10865)
- 州(10337)
- 农业(10161)
- 教育(10117)
- 技术(9989)
- 院(9868)
- 财经(9701)
- 基金
- 项目(46238)
- 研究(35841)
- 科学(35206)
- 基金(30978)
- 家(27063)
- 国家(26743)
- 科学基金(21740)
- 社会(21139)
- 社会科(19669)
- 社会科学(19664)
- 省(18699)
- 教育(17699)
- 划(15948)
- 编号(15848)
- 基金项目(15339)
- 成果(14865)
- 自然(12915)
- 资助(12643)
- 自然科(12583)
- 自然科学(12580)
- 自然科学基金(12324)
- 课题(11675)
- 重点(10805)
- 发(10399)
- 年(10394)
- 项目编号(9989)
- 部(9754)
- 性(9483)
- 创(9290)
- 大学(8895)
共检索到123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妍璐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倾听教育的理念虽早已在教育界深入人心,却在现实的实施中处处碰壁。儿童哲学与倾听教育在理念上有着天然的相契之处,它通过将教室转变为探究团体来帮助老师与学生共同收获"思考的耳朵"。通过分析儿童哲学中"倾听"的内涵与意义,在如何贯彻倾听教育的问题上将获得新的启发,以此推动教育活动中"倾听关系"的重建。
关键词:
儿童哲学 倾听 探究团体 哲学对话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妍璐
跨文化性是儿童哲学的本质属性,乃在于儿童哲学时常要求我们在儿童与成人之间进行视域的叠加而非视阈的消融。对不可协调的差别进行保持是跨文化哲学的基本主张,理解跨文化性是成人与儿童之间达成意义共创的必要条件。儿童哲学对童年与文明的冲突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有力的行动,旨在以文化间的视角构建儿童与成人持续共享的可能性框架,协助教育者跨出对成人文化的固执与盲信,跨入对儿童文化的包容与尊重,最终使得一个互相成全、彼此关照的教育世界得以复归。
关键词:
儿童哲学 跨文化 儿童文化 成人文化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翩然 徐建华 李耀昌
儿童图书馆及相关技术、产品、服务不断发展的今天,忽视儿童权利、漠视儿童话语权的现象仍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图书馆儿童用户体验。因此,本文提出让儿童成为自己图书馆的评价主体,从话语分析角度揭示成年意志主导对儿童权利的影响,并收集发展心理学与相关研究证据证实当前儿童作为评价主体的理论可行性;随后,通过政策保障、产品与服务设计、既有的儿童视角评价实践三个方面证实了这一主张的实践可行性。传统方法与专门针对儿童开发的研究方法,可以指导儿童成为自己图书馆评价主体的具体实施,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价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振宇
在中国,儿童哲学的课程形态灵活多样,但其创新的基础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儿童哲学的无知;儿童哲学的传统教材并没有在中国获得应用,代之而起的是各校自行研发的教材,但其效用性却值得怀疑;教学方法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对教学内容却关注甚少。为解决以上问题,成立中国儿童哲学研究中心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
儿童哲学 中国化 课程形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学光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儿童具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爱智慧"的天性。儿童哲学教育的意义起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保护儿童的哲学天性。这有助于儿童精神的健康成长,有助于人类思想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助于哲学家的诞生。其二,训练儿童的哲学思维。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和能力有赖于必要的训练,而哲学教育是训练儿童哲学思维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其三,奠基儿童的幸福人生。其根据在于哲学教育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条件,它能使儿童一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并能通过培养儿童的辩证思维帮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地将痛苦转化为幸福。
关键词:
儿童 哲学教育 爱智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席卷欧美亚各国的教育改革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重点推广的项目。我国自80年代末以来开始关注并研究儿童哲学,迄今已有三十余年,不仅推动了全国各地学校及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也为整个社会儿童观的转变做出了贡献。截至目前,对儿童哲学的工具化与技术化研究已经比较普遍,而原理性的深度研究仍待加强,儿童哲学与东西方哲学传统、当代教育学研究的前沿之间还联系得不够紧密,从而限制了它在教育学界的整体影响力以及对学校实践的指导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讲授"教育学把教师的讲授置于教育的核心,无论知识还是规范均变成了教育过程中的"传输物",这种教育学秉持的是控制取向的价值观和反映论的知识观。"倾听"教育学则把教师的倾听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置于教育的核心。在价值论上,它以培养"会倾听的人"即把德性与创造性融为一体的自由人格为教育目的。在知识论上,它把教育过程视为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在方法论上,它把"倾听"、"描述"、"解释"、"行动"四种要素融为一体。我国今日教育领域应走向"倾听"教育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钱雨
儿童哲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但其实相关的研究已经分为二大流派,分别以美国教育家李普曼和哲学家马修斯为代表。他们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儿童哲学"的概念,并随后在各自的著作中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马修斯与李普曼的友谊由来已久,相互保持对话与联络已有近半个世纪了。不过,他们的研究志趣各有不同,对"儿童哲学"的意义持有不同的理解,并影响着儿童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就是试图对这两种儿童哲学的意义进行辨析,并认为马修斯的儿童哲学的意义在于欣赏儿童。
关键词:
儿童哲学 对话 马修斯 李普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光陆
在我国当前的对话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因为不愿敞开自己去倾听学生,导致对话教学退变为"问答教学"。教师倾听是对话教学的应有之义,对话教学中的教师倾听并非是一种教学技术或方法,而是一种实践智慧。教师倾听智慧的生成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的前见反思、敏感性、换位思考以及倾心投入等。
关键词:
教师倾听 实践智慧 倾听智慧的生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玮炜 石文斌 徐兰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呈现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样式。在哲学视角下,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实现路径与社会发展呈现何种逻辑关联?对此,引入“辩证否定”理念,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梳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脉络,在历史纵向和社会横向的观照中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通约性、否定性和暂时性,指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儿童学"或"儿童研究"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门话题。"儿童学"概念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教育民主化运动,"儿童学运动"是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有机构成部分。在美国和欧洲,由于"儿童学"研究过度倚重自然科学和量化方法,未能对复杂的儿童发展问题做出重要突破,最终走向式微。在前苏联,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儿童学学者重视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和复杂性,采用多元而富有独创性的研究方法,紧密联系教育实践的变革,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维果茨基学派"。总结世界儿童学百年来的发展,可将其内涵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一种尊重儿童独特价值的精神、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和一门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本余
儿童的尊严是儿童发展的最高价值,它意味着每一个儿童作为人的存在所具有的独立且自足的价值,因之,儿童的尊严是平等的。儿童的尊严为个体提供自我教化的内在动力。儿童尊严不仅是儿童在教育中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还是儿童教育应当追求的最高理想。作为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为教育行动设立了最低准则,尊重儿童尊严成为一种无条件要求。作为教育的一个最高理想,它又设定了教育行动的明确方向,教育必须"为了儿童"和"通过儿童"。不正义的教育通常误置儿童尊严的基础,致使儿童尊严由一种目的性价值降低为一种条件性价值,最终导致儿童尊严的贬损和失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清思
本文关注的是儿童哲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着重探讨儿童哲学探究团体课室中的人我关系和互动模式及其隐含的德育意蕴。文中承继了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的儿童哲学愿景,希望藉由哲学的启发重新认识儿童、重新建构教育,以使儿童哲学有助于道德教育之推广。文中还探讨了笔者的儿童哲学临床教学行动研究,说明过程中所研发的教学策略,并分析了量化与质性的研究成果,其中以杰克逊教授的理念为启发,辅以儿童哲学发起人之一的美国学者安妮·夏普(Ann Sharp)的相关文献,透过理论结合实务的论述方式,试图勾勒儿童哲学探究团体中的德育意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丽丽
儿童总是以他最自然的感知去表达对世界原始的惊奇,他们不断说故事,不断叙述他们的经验,以叙事方式呈现他们的思考和智慧。本研究分析了美国幼教资深教师裴利带领儿童以故事说演或故事表演"做"哲学的方式。它是一个历程,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利用故事表达自己,利用故事组织自己,又透过戏剧来呈现儿童的故事,进行团体的合作思考,从而探寻自我,将自己和生活世界连结。教师应更重视儿童说演的故事,提供孩子可以将故事视觉化的说演空间,经由故事理解孩子。
关键词:
故事说演 儿童哲学 自我 统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东
1970年代,美国哲学家李普曼首倡儿童哲学课(philosophy for children,p4c)并迅速发展为"运动"而风靡世界。汉语圈通常将philosophy for children译为"儿童哲学",而当一旦深度讨论p4c时,就会发现将其译为"儿童哲学"会导致不便,因与其密切相关的概念亦可称为"儿童哲学"。所以为了讨论方便,我将p4c译为"儿童哲学课"。李普曼之所以倡导儿童哲学课,是因为当年美国公众对越战的讨论水平相当低劣,以至于他认为,到大学再开哲学课太迟,只有尽早让儿童接
关键词:
儿童哲学课 童心主义 李普曼 未来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