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1)
- 2023(8051)
- 2022(6841)
- 2021(6469)
- 2020(5349)
- 2019(12016)
- 2018(11857)
- 2017(22079)
- 2016(12126)
- 2015(13219)
- 2014(12972)
- 2013(12823)
- 2012(12208)
- 2011(10888)
- 2010(11497)
- 2009(10392)
- 2008(10341)
- 2007(9761)
- 2006(8786)
- 2005(7990)
- 学科
- 业(44458)
- 管理(43474)
- 济(40387)
- 经济(40255)
- 企(39346)
- 企业(39346)
- 技术(16482)
- 中国(13900)
- 农(13866)
- 方法(13379)
- 财(13322)
- 策(12529)
- 技术管理(12121)
- 业经(11497)
- 制(10771)
- 数学(10451)
- 数学方法(10254)
- 地方(9503)
- 划(8878)
- 农业(8739)
- 银(8730)
- 银行(8707)
- 学(8407)
- 行(8358)
- 贸(8347)
- 贸易(8338)
- 易(8131)
- 务(8010)
- 财务(7953)
- 财务管理(7936)
- 机构
- 学院(169518)
- 大学(167157)
- 济(68398)
- 管理(67226)
- 经济(66763)
- 研究(59388)
- 理学(57243)
- 理学院(56517)
- 管理学(55658)
- 管理学院(55280)
- 中国(45200)
- 科学(35408)
- 京(35337)
- 财(33852)
- 所(30084)
- 江(28161)
- 农(27832)
- 中心(27201)
- 研究所(26957)
- 财经(25344)
- 业大(23312)
- 范(22926)
- 经(22872)
- 师范(22685)
- 北京(22348)
- 州(22010)
- 院(21675)
- 农业(21612)
- 技术(19560)
- 省(19213)
- 基金
- 项目(108298)
- 科学(87023)
- 研究(82350)
- 基金(77520)
- 家(67125)
- 国家(66455)
- 科学基金(57553)
- 社会(51219)
- 社会科(48432)
- 社会科学(48423)
- 省(44449)
- 基金项目(40123)
- 教育(38419)
- 划(37440)
- 自然(37138)
- 自然科(36331)
- 自然科学(36324)
- 自然科学基金(35754)
- 编号(33309)
- 资助(30694)
- 成果(29056)
- 创(28801)
- 创新(25816)
- 课题(24990)
- 重点(24456)
- 发(24319)
- 部(23688)
- 业(21682)
- 性(21290)
- 项目编号(20936)
共检索到270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成齐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介绍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症状表现、干预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儿童 创伤后应激障碍 干预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扶长青 张大均
5.12地震给灾区群众特别是儿童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伤。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到成年期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本文介绍了儿童PTSD的症状表现、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干预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儿童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雨馨 伍新春 陈杰灵 王文超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一般指人们在经历长期、反复的人为创伤事件后所形成的一种精神障碍,其症状表现不仅包括PTSD的核心症状,还包括情绪失调、人际困难、负性自我认知等。目前,CPTSD的发生率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了测查,其结构的稳定性也在多元文化中得到了验证。研究发现,CPTSD的形成不仅与自主性的破坏、信任感的丧失等心理过程密切相关,也可能与情绪功能相关的脑区受损有关;创伤复原的三阶段模式是当前CPTSD干预的主要方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复杂创伤与CPTSD之间的关系,逐步厘清这一概念和诊断工具的文化适用性,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成齐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出现与创伤事件发生前后的社会性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人际创伤与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社会性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人际创伤 社会支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晓平
具有写作困难的学习障碍儿童在所有学习障碍儿童中占据最高的比例,是学校教育中值得关注的群体。本文从写作认知过程、写作动机过程以及写作结果几个方面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写作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写作干预研究的成果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写作教学处置进行述评。
关键词:
学习障碍 写作 写作教学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新春 周宵 王文超 田雨馨
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不仅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且也会体验到创伤后成长(PTG)。作为创伤后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反应,PTSD与PTG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的,它们往往共存于创伤后的人群之中。从整合-比较的视角对两者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在创伤后的短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策略,可以缓解PTSD;在创伤后的长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结果,可以由PTSD转化。PTSD与PTG既分享着诸如创伤暴露、核心信念挑战和恐惧等共同的因素,也可能被诸如侵入性反刍和主动反刍等因素所影响,甚至社会支持对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文超 伍新春 周宵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的近十年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震后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进行了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PTSD和PTG的发生状况和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等方面,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PTSD和PTG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PTSD呈下降趋势,PTG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诱发因素(创伤暴露程度)、个体稳定型因素(人口学变量、人格类因素)、个体状态型因素(核心信念挑战、反刍思维、复原力、控制感)和环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青少年 PTSD PTG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晓云 王娥蕊 李娜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三个城市医科院校大学生为样本,探讨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特点,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教育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希洁
自闭症儿童的发音问题与其言语呼吸不正常以及构音器官功能不足有关,采用呼吸训练、按摩等方法有助于提高这两方面功能,进而改善他们的发音。而对人称代词不分、语言重复、语言逻辑特殊等语言障碍问题,应当认真分析问题背后的意义,并重视它们所特有的功能,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方案,从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语言障碍 教育训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颖 杨文登 叶浩生
从具身认知的视角看,心理理论模型、弱中央统合模型和执行功能理论这三种传统认知理论在解释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互动困难时,并未充分强调身体与环境的互动性与情境性。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感觉运动模式、情绪识别和动作意图理解等方面异于常人,导致其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在干预策略方面,一定要重视身体经验的作用,利用虚拟现实、社交机器人等新技术,创造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能够积极参与的、安全的、仿真的社会互动情境,并通过游泳、空手道等运动干预手段,增加身体经验,提高社会互动能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魏淑华 张兆杰 董及美 王荣 冯晶
为探讨儿童期创伤对人格障碍倾向的影响机制,采用心理测量法对521名男性犯罪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儿童期创伤对人格障碍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儿童期创伤还通过人际信任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对人格障碍倾向间接产生影响,该中介作用包含三条路径:人际信任的单独中介作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人际信任—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宫梅玲 徐海军 雷菊霞 张洪涛 刘文国 楚存坤
泰山医学院阅读疗法课题组选择了30名因童年创伤引发抑郁障碍的大学生为阅读疗法实验对象。采用交互式阅读疗法、心理咨询法、音乐疗法、群体支持法相结合的立体化治疗方案,并将中医的论治流程、中医方剂学的配伍原则、中医郁证的情志疗法与阅读疗法原理相结合,提出了阅疗治法、选书类别、靶向投书、检测效果及书方配伍的阅读疗法施治流程。通过了解抑郁知识,接受抑郁现实;阅读别人的抑郁症,宣泄抑郁情绪;讲出童年创伤,疗愈内在小孩;学习抗抑郁方法,驱除消极思维的递进式分段阅疗,最终取得了实验对象治愈率达70%以上,有效率80.3%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左秋芳 肖非
行为问题的处理是特殊教育中不可避免的重要课题。作为一项预防性的干预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选择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行为表现。本文试图系统介绍并分析选择策略干预研究的开展情况,总结并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以便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选择策略 特殊儿童 行为干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左秋芳 肖非 邓云梅
本研究选取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个案,采用ABAB研究设计,检验选择策略能否改善儿童在家庭作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研究表明,选择策略在改善儿童作业情境中的不参与及参与行为,在促进儿童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有较好效果。文章最后就研究结果及选择策略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解释和讨论。
关键词:
选择策略 行为干预 个案研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杨 李泽 蔺秀云 范腾艳
目的:考察会引发隔代抚养家庭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家庭教养行为及造成的对立违抗症状表现。方法:应用访谈法对29名符合对立违抗障碍标准的独生儿童、儿童家长和儿童教师进行访谈。结果:从祖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祖父母与父母间的教养行为、父母之间的教养行为这样一个家庭互动方式的角度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祖辈的溺爱,父辈的低父母参与度、过度严苛、简单、粗暴的教养策略,不良的亲子沟通,自身教养行为的不一致,不同养育者(祖辈与父辈、父母)间不一致是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家庭教养行为。结论:在对立违抗儿童的干预中,应加大父辈在儿童教养中的参与度,减少祖父母与父母异辈之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