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0)
- 2023(9845)
- 2022(8881)
- 2021(8416)
- 2020(7171)
- 2019(16872)
- 2018(16797)
- 2017(32615)
- 2016(17606)
- 2015(19679)
- 2014(19530)
- 2013(19506)
- 2012(17651)
- 2011(15902)
- 2010(15596)
- 2009(14109)
- 2008(13555)
- 2007(11584)
- 2006(10100)
- 2005(8717)
- 学科
- 济(67767)
- 经济(67691)
- 管理(49644)
- 业(47024)
- 企(40503)
- 企业(40503)
- 方法(32768)
- 数学(28035)
- 数学方法(27677)
- 农(16663)
- 中国(16571)
- 财(16343)
- 学(16060)
- 业经(14664)
- 地方(13620)
- 理论(12498)
- 贸(11805)
- 贸易(11799)
- 易(11428)
- 和(11407)
- 农业(11077)
- 技术(10921)
- 制(10859)
- 务(10746)
- 财务(10681)
- 财务管理(10665)
- 环境(10186)
- 企业财务(10143)
- 教育(9998)
- 划(9688)
- 机构
- 大学(244809)
- 学院(240980)
- 管理(99769)
- 济(91144)
- 经济(89063)
- 理学(87422)
- 理学院(86422)
- 管理学(84813)
- 管理学院(84377)
- 研究(79568)
- 中国(57125)
- 京(52653)
- 科学(51191)
- 财(40756)
- 所(39779)
- 农(37787)
- 业大(37450)
- 研究所(36529)
- 中心(35463)
- 江(33710)
- 北京(33521)
- 财经(33242)
- 范(32940)
- 师范(32667)
- 经(30292)
- 农业(29566)
- 院(29382)
- 州(27893)
- 师范大学(26742)
- 经济学(25860)
- 基金
- 项目(171883)
- 科学(134476)
- 研究(125323)
- 基金(124303)
- 家(108412)
- 国家(107486)
- 科学基金(92177)
- 社会(76843)
- 社会科(72710)
- 社会科学(72690)
- 基金项目(66899)
- 省(66752)
- 自然(61539)
- 自然科(60107)
- 自然科学(60094)
- 自然科学基金(58978)
- 教育(57500)
- 划(56471)
- 编号(51534)
- 资助(51444)
- 成果(41813)
- 重点(37862)
- 部(37616)
- 发(35634)
- 创(35511)
- 课题(35088)
- 科研(33113)
- 创新(32968)
- 项目编号(32360)
- 教育部(32221)
共检索到343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席小莉 黄甫全
伴随着当代人类的赋权解放和儿童权利运动,新兴儿童观及新童年社会学孕育起了"儿童作为研究者"的新的研究取向。它承认儿童作为积极的社会角色,认可儿童在研究中的参与、合作乃至领导地位,以儿童的个体生活及广泛的社会生活为研究内容,采用儿童适宜性的研究方法,旨在凭借知识的社会建构而实现儿童解放;它呼吁重建儿童主体的研究观念,确立双重的研究关系,获取多方面的外部支持,探索情境化的操作模式,考量儿童适切性的研究伦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宇
参与式儿童研究,是儿童以研究主体、合作研究者、研究伙伴身份,参与到对自身生活、经历之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相对于以往以儿童为对象的儿童研究,儿童在参与式儿童研究中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得到重视和回应,体现出在儿童研究中对儿童参与权的肯定,对于儿童作为有能力的社会行动者或社会主体的认同。对于参与式儿童研究而言,儿童的角色转变是核心,整合传统研究方法和"参与式工具"的研究方法创新是关键,而儿童与成人之间广泛存在的权力不平衡,则始终挑战着参与式儿童研究的实施。
关键词:
参与式儿童研究 新范式 角色 方法 权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小林 丁振源
“做中学”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作为儿童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也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精神。“做中学”的教学流程有其鲜明的特色和基本模式。历经三年的“做中学”研究成果表明:“做中学”不仅能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
做中学 科学教育 素质教育 科学启蒙教育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戴裕 邹可人 邱冰
城市社区在开放后面临犯罪率高发的危机,如何构建儿童安全防控空间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思考。国外学者提出社区安全防控相关理论。空间句法理论认为空间结构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在现有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量化分析开放式社区儿童安全防控区域的模型。结合时间、空间、儿童及监管控制弱化的相关指标,将防控空间分析量化为空间句法相关变量和节点缓冲区,在ArcGIS中加权叠加分析。该模型旨在为未来开放式社区安全防控提供有效的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宇
从"儿童中心批判"的分析入手,可以发现儿童与知识、社会在教育取向上的对立,其深层根源在于近代以来对理性的"畸形"理解与片面运用。恢复理性的原初意义,为儿童与知识、社会的整合提供了一条思路,且帮助确立起一种为了儿童理性精神培育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
儿童中心 批判 理性 整合 教育理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华军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教师作为研究者并不是让教师和专业的研究者那样去做研究、出研究成果,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实质在于教师研究性思维的养成和运用。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究作为教师研究性思维养成的方法,都可以统一到杜威提出的科学思维方法上来,两者都需要教师在个人实践经验中产生困惑和问题,进而提出假设,进行反思、实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获得教学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最终促进学生智识的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建鑫 魏丽娜
文献研究既不能被概括为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文献的检索、阅读和分析活动,也不能被视为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技术手段或研究方法。在方法论视角下,文献研究所指涉的内容明显超越了具体研究方法的操作性规范,其独特的研究理念、价值取向和复杂的表现形式决定了“研究方式”的定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从文献研究的陈述、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研究方法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三个方面,为当前研究生教育阶段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生论文写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信茹 王东林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类学家的"田野"不再局限于固有"方位"和实体空间,而逐步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中,研究者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更是对社区和研究对象做出积极贡献的"创造者"。作者以自己的田野经验和个案研究为例,将网络民族志视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共同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这样的研究视角和以往网络民族志相关研究较为不同。同时,研究双方于网络空间中的"共在",使得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参与度及个人情感投注等方面都发生变化。由此,作者提出,在网络民族志研究中,研究者作为观察者和文化创造者的双重身份得到凸显。此外,网络民族志中的田野更具"流动性",民族志文本的写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该研究,作者认为,从研究者的视角深入剖解和讨论,不仅在于了解网络对研究过程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把握研究者如何面对网络世界,如何阐述自己。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样的研究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思网络空间赋予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民族志 研究者 文化实践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卫平
茅盾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理论家、批评家、革命作家,还是一位出色的鲁迅研究家:对于鲁迅研究,他独具慧眼,高起点开局;在发现鲁迅上,他目光如炬,具有远见卓识;在理解鲁迅上,他拨开迷雾,消除了疑虑;在弘扬鲁迅精神上,他自觉担当,传承了鲁迅精神,具有开拓意义和深远影响。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茅盾具有惊人的艺术直觉、高超的文学感受力和极强的作品判断力,这也正是一位批评家和研究者最可贵的品格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茅盾 鲁迅研究者 艺术直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安萍 陈若愚 李锦春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构建的基础,论述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中的争论与困境,提出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吸收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经验。研究生教育学在将来的发展中应强化服务职能,增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服务能力;深化理论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借鉴和引进其他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完成从经典学科思维向现代学科思维的转变。研究生教育研究者应该开放性地借鉴和吸收其他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积极融入鲜活的院校研究生教育实践,促进研究生教育研究院校特色的形成;广泛涉猎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夯实从事研究所应具备的宽广知识基础,努力提升研究者自身的学术水平。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研究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宏
儿童个体的成长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依靠那些处于他生命周遭中他人的本质帮助。父母和教师无疑是儿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儿童与父母、教师交往中获得的他者经验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舍勒对主体间关系与情感体验的现象学解读,我们看到孩子与父母、教师交往构成的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是一个具有连贯意义的统一体,一个孩子与他者、与世界的遭遇也由此展开。一个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经验为他对待师生关系提供一种指引和规范性模式,构成其处理师生关系的内在意识前提。如果教师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儿童的他者经验和情感体验特征,或许可从中看到重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可能性。
关键词:
情感现象学 他者经验 儿童成长 师生关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教育哲学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引起学界的关注。从历史上看,20世纪以来教育哲学家们就有关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过不同的观点,如历史法、比较法、批判法、抽象法以及一些更加专门的现象学方法、解释学方法、概念分析方法、话语分析方法等。在这些观点之外,本文基于对教育哲学的学科视野和研究对象的认识,提出教育哲学研究的一种核心方法——论辩,并简要地探索了其哲学的源泉与实践中应用的程序或要求。
关键词:
教育哲学 论辩 研究方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俊林
预测未来很复杂,预测精度无疑是关键性的评价因素。为此,本文以提高精度为主线,试图通过对预测全过程的扫描,发现一些可能会带来预测理论突破的环节。本文从数据问题、时间影响、序列类型、方法选择、检验和校正等环节系统地分析了提高预测精度的一些方法或提出一些思路,其中有的是经验性的,有的则具有理论上的价值。
关键词:
预测精度 过程研究 分离化技术 组合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