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
- 2023(1290)
- 2022(1141)
- 2021(1217)
- 2020(874)
- 2019(2053)
- 2018(1902)
- 2017(2842)
- 2016(1797)
- 2015(2488)
- 2014(2543)
- 2013(2045)
- 2012(1847)
- 2011(1634)
- 2010(1881)
- 2009(1433)
- 2008(1395)
- 2007(1346)
- 2006(1167)
- 2005(1081)
- 学科
- 教学(7708)
- 学法(4821)
- 教学法(4821)
- 教育(4408)
- 理论(4105)
- 学理(3114)
- 学理论(3114)
- 济(2647)
- 经济(2636)
- 思想(2461)
- 政治(2311)
- 思想政治(2139)
- 政治教育(2139)
- 治教(2139)
- 德育(2120)
- 管理(1954)
- 中国(1764)
- 计算(1618)
- 组织(1598)
- 算机(1597)
- 计算机(1597)
- 机化(1580)
- 计算机化(1580)
- 业(1324)
- 学(1189)
- 企(1168)
- 企业(1168)
- 地方(1081)
- 语文(1052)
- 研究(1032)
- 机构
- 学院(23570)
- 大学(23005)
- 范(7019)
- 师范(6931)
- 研究(6806)
- 教育(6401)
- 师范大学(5550)
- 京(5228)
- 职业(5128)
- 技术(4961)
- 济(4736)
- 科学(4712)
- 经济(4447)
- 管理(4379)
- 江(4217)
- 中国(4019)
- 理学(3712)
- 职业技术(3676)
- 北京(3669)
- 技术学院(3666)
- 州(3643)
- 理学院(3540)
- 中心(3535)
- 所(3234)
- 管理学(3159)
- 管理学院(3111)
- 财(2914)
- 研究所(2892)
- 教育学(2726)
- 院(2385)
共检索到40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道勇
把杜威的教学思想概括为"儿童中心论",是一种误读。一些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可以支持这个判断:其中,杜威对于进步教育及其观念的相关批评和建议、对于卢梭自然教育观念的相关评论,是支持此判断的间接证据。杜威关于儿童与课程的相关理论,是支持此判断的直接证据。概括来说,杜威认为儿童是教学的起点,课程是教学的终点。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搭建有效而人道的联系。教学的中心工作是搭建这种联系,而并非关注和保护儿童。实际上,对于儿童的不同判断,是杜威和各种进步教育主张之间的关键区别。把杜威的教学思想概括为"儿童中心论",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误读,而且也对教育实际工作者形成误导。
关键词:
杜威 儿童中心论 儿童 教学 课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涂诗万 扈中平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杜威的教学思想轻视知识,过分重视活动。杜威的活动观认为,活动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是智力活动和社会活动。实用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工具,知识与活动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连续的、统一的。创造是知识与活动统一的中介。在教学中,知识与活动的统一意味着教学是一种师生平等参与、自由交流的创造活动和民主活动。因此,杜威的教学论是民主教学论。杜威不仅在理论上把知识与活动统一起来,而且在杜威学校的实践中通过以创造性研究为核心的教学法超越了知识与活动的二元对立。
关键词:
杜威 知识 活动 教学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哲学主要是在继承和发展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关重要。从李普曼的自传式记录中即可发现杜威在实践、艺术、逻辑等方面的思想对其创立儿童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从具体的理论观点来看,在教育即生长、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品格、思维的意义及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学习与探究团体的关系等议题上,儿童哲学直接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影响,但又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与发展。未来的研究者若要真正了解儿童哲学,有必要走进杜威的思想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学领域其他理论流派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儿童哲学的理论体系,以此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的实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法奇 张胜芹 张玲
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美国教育中,约翰·杜威不仅是美国进步教育的领袖,也是儿童研究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美国儿童研究运动中,杜威参与其中,关注运动的进程,为运动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杜威参与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经历及其思考不仅成为他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组成部分,也成为现代教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外国教育史 杜威 儿童研究运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凌 曹能秀
儿童哲学是产生于当代美国 ,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一门学科课程 ,“探究群体”是儿童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的实施途径。本文在阐述“探究群体”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比较分析了儿童哲学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异同 ,认为儿童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杜威的教学理论。
关键词:
儿童哲学 群体探究 儿童中心 教学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儿童生活经验的缺失是我国课堂教学的弊病之一。本文从教学实例入手,分析课堂教学中儿童生活经验缺失的原因是儿童与学科的对立,接着阐述了杜威对于儿童与学科之间关系的看法及启示。文章认为,课堂教学中儿童生活经验的回归,意味着教师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儿童,时刻关照儿童当下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要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重视教学的过程价值,追求植根于儿童内心深处的成长。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儿童 生活经验 回归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幸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于20世纪初先后到访日本与中国,广开演讲,参观学校,与社会各界人士多有交流。但相对而言,杜威在中国滞留时间更久,对中国抱有更深的好感,他在中国的影响也深入得多。杜威在这一时期的家信集《杜威家书》表明,他对日本天皇制下的集权体制心存疑虑,因此不曾对其未来报以乐观的态度。相反,在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让杜威日益感受到中国学生和普通民众觉醒的力量,也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民主理念付诸实践的巨大可能性。这是促使他愿意长期滞留中国的深层原因。杜威这一思想转变的动态过程充满了偶然性,但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正相吻合,也具有其必然性。
关键词:
杜威 杜威家书 民主 中国 日本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赵康
本文围绕杜威访华,分析胡适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转化。杜威访华前,胡适已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所吸收并大力宣传实用主义,他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阐述精辟,但也反映出其选择倾向、阐释的缺失和过度现象。杜威访华期间,胡适对杜威大量演讲的通达翻译,体现了他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系统吸收;一些误译和漏译虽会招致误解,但却集中传达了杜威教育思想要旨,影响深远。胡适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运用体现了他改良中国社会的努力,透露出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转化。杜威离华后,胡适持续吸收杜威教育思想,并对先前的吸收有所反思和修正。胡适并未全盘吸收杜威教育思想,他在某个层面可能借助杜威之旗推进自己的文化和政治主张,但总体上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中国化"以应对当时社会现实之需。
关键词:
胡适 杜威访华 杜威教育思想 吸收 转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杜威一个多世纪之前所发表的《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可以说是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所谓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其实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这一"基本原理"对中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我国21世纪以来的德育课程改革,其实也是在与杜威进行理论辩驳的过程中艰难前行。如今看来,杜威所提出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虽然深刻,但也有思想上和逻辑上的"缝隙"。"道德观念"虽然来自生活,但并不足够;培育"道德观念"的"三位一体"的学校生活只是杜威的理想预设,现实并未如他所愿;不能只从是否对行为有效的单一角度来衡量"关于道德的观念"的意义,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关于道德的观念"具有多重价值;"直接道德教学"在最坏的情况下才是"关于道德的知识"的传授,在理想的情况下,"直接道德教学"既可培养"道德的观念",还可以使"关于道德的观念"与"道德的观念"实现互相转化;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道德观念"与"关于道德的观念"的区分,而是二者的相辅相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藤春
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关于职业与教育的论述则显得更为深刻而有见地,论述的全面性和严密性都值得称道,特别是在拜读了他的《教育与职业》一文后,我对于职业与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的应然之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观,杜威先生又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他的观点与看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丽莉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所处的时代正值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杜威出生后不久,美国就爆发了南北战争,战后加快了工业化发展进程,到1900年,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和新移民,他们定居在城市,加快了美国城市化的步伐。于是,美国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城市工业文明。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涌现出了大量的问题,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虽然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然而,面对新形势,美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学校与社会脱节,课程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松林
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思想开始大量涌入日本,在这种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作为外来思想开始传入日本。随着日本学者对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不断加深,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日本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日本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日本教育思想实践的主流,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松林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日本影响很大。在日本的教育家中有众多的解读者、追随者,也有一些持反对态度的批判者。各种不同的声音,推动了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发展,也反映了杜威教育思想对日本教育的独特贡献,促进了日本教育哲学的变革,助推了日本教育现实的改变,加速了日本教育制度的建立。
关键词:
日本 杜威 教育思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多尔 余洁
倘脱离了道德和人文关怀,知识可能成为毁灭世界的力量。这是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杜威的思想中包含着道德追求,因而充满实践智慧。他所倡导的课程是一种"转变性课程"。杜威的智慧与当今法国著名哲学家、复杂理论学家Michel Serres的思想若合符节、交相辉映。杜威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向我们昭示:21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健全发展需要尊重自己的智慧传统,而不能简单模仿美国。
关键词:
知识 道德 智慧 第三类课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斐
在美国职业教育史上,曾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普杜之争"。从争论双方一系列基础性观念的范式对立,即普罗瑟派的效率主义、精英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对立于杜威思想中具有的人本主义、平等思想以及进化主义,可以看到,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民主为向度,坚持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观念要旨,具有显著的合理性。
关键词:
杜威 职业教育思想 合理性 “普杜之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