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6)
- 2023(9991)
- 2022(8399)
- 2021(7879)
- 2020(6364)
- 2019(14097)
- 2018(13845)
- 2017(26999)
- 2016(14761)
- 2015(16209)
- 2014(16150)
- 2013(15820)
- 2012(14635)
- 2011(13316)
- 2010(13784)
- 2009(13075)
- 2008(13096)
- 2007(12131)
- 2006(11210)
- 2005(10183)
- 学科
- 济(59938)
- 经济(59842)
- 业(53403)
- 农(49814)
- 管理(44623)
- 农业(33101)
- 企(31955)
- 企业(31955)
- 业经(20840)
- 制(19319)
- 财(18149)
- 中国(18044)
- 方法(17071)
- 数学(14978)
- 数学方法(14769)
- 策(13965)
- 体(13390)
- 地方(12794)
- 农业经济(12460)
- 发(11552)
- 银(11414)
- 银行(11408)
- 行(10973)
- 贸(10889)
- 贸易(10882)
- 及其(10832)
- 易(10696)
- 政策(10083)
- 体制(10040)
- 人口(9982)
- 机构
- 学院(211127)
- 大学(204885)
- 济(93718)
- 经济(91743)
- 管理(81794)
- 研究(73095)
- 理学(69702)
- 理学院(69057)
- 管理学(68124)
- 管理学院(67724)
- 中国(59348)
- 农(51852)
- 财(46114)
- 京(42064)
- 科学(39875)
- 农业(38952)
- 所(36323)
- 中心(35006)
- 江(34555)
- 业大(34455)
- 财经(34275)
- 研究所(31971)
- 经(30986)
- 经济学(27496)
- 州(26387)
- 范(26136)
- 北京(26039)
- 师范(25960)
- 省(25207)
- 院(25125)
- 基金
- 项目(133763)
- 科学(106917)
- 研究(105149)
- 基金(97382)
- 家(82800)
- 国家(81926)
- 科学基金(71051)
- 社会(68858)
- 社会科(64884)
- 社会科学(64873)
- 省(53306)
- 基金项目(50934)
- 教育(46418)
- 编号(44610)
- 划(43093)
- 自然(42412)
- 自然科(41391)
- 自然科学(41384)
- 自然科学基金(40683)
- 资助(38441)
- 成果(37141)
- 制(32716)
- 部(30869)
- 课题(30411)
- 发(30354)
- 农(30331)
- 重点(29481)
- 性(28451)
- 国家社会(28411)
- 创(27930)
- 期刊
- 济(116550)
- 经济(116550)
- 研究(66940)
- 农(58563)
- 中国(49469)
- 农业(39439)
- 财(35167)
- 科学(29111)
- 学报(28071)
- 管理(28038)
- 融(28016)
- 金融(28016)
- 业经(24895)
- 大学(23658)
- 学学(22690)
- 教育(20810)
- 业(17686)
- 技术(17359)
- 财经(17003)
- 问题(16163)
- 经济研究(15416)
- 农村(15370)
- 村(15370)
- 农业经济(15211)
- 经(14520)
- 世界(12769)
- 版(12311)
- 经济问题(11537)
- 现代(10468)
- 社会(10368)
共检索到336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永平
我国农村人口问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引人注目。以1944年为转折点,我国人口出生率在持续下降之后,出乎寻常地开始弹性回升。“一胎政策”在农村受到挑战后,政府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从80年代初的“提倡一胎”,调整到1982年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蔡作富
中国人口问题为全世界所关注,人口学界多次敲响警防“人口溃堤”的警钟,党和政府已将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为什么中国人口仍呈膨胀之势,农村一些地区人口生育严重失控呢?就此,我们对湖北省江陵县农村妇女生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制约农村人口控制的原因进行微观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吴忠,本刊编辑部
1990年11月12日至15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农村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40多个人口研究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的6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向大会提交专题讨论论文49篇,交流论文15篇。开幕式上,国家教委阚延河代表社科司和国际司向大会致词;无锡市计生委主任周爱珍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无锡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中国人口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希哲,戴星翼
在中国农村目前的发展水平下,育龄夫妇作出生育决策的最直接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社区(乡、村)。社区由于其中介地位,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以及综合功能而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1990年下半年对江苏太仓、河南社旗和湖南武岗三个县的五个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农民家庭1076户,作非问卷深入调查300多小时。本文主要利用调查所获资料探讨社区因素对农村人口控制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增芳
农村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986年以来,农村人口出生率迅速上升,计划外超生现象十分严重。对计划外超生,各省、市、县和基层乡村组织制订和采取了许多限制方法,对超生者罚款,是全国各地乡村比较普遍实行的重要的处罚方式。似乎通过对超生者罚款,并不断增加罚款数额,就可以有效地制止计划外生育。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在对计划外超生具有一定制约作用的同时,又有较大的消极作用,不能有效抑制超生。 超生罚款的一般做法是:对计划外二胎确定罚款数额,计划外多胎递增罚款。由于各地农民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彭希哲,戴星翼
多胎生育是中国农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难点,而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担忧则被普遍认为是多胎生育的最主要动因之一。 1990年夏秋,我们在江苏太仓县、湖南武冈县和河南社旗县的5个村进行了生育率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宝树,王桂新
大城市郊区的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人口控制是密切相关的。对上海这样一个中心城人口高度密集,郊区农业人口密度也很高的特大城市来说,尤其是如此。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搞好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郊区农业人口以“离土不离乡”为主要方式,就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对于避免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控制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是有利的。但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振营
从70年代初开始,我国利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卓越的宣传教育,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使总和生育率由1950年的5.813下降到1989年的2.25、成绩为世人瞩目。十四大以后,我国全面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过去高度依赖行政手段的部门和领域在新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项金安
人所共知,天下第一难的工作莫过于农村的计划生育。难在哪里?困难之一就是村一级缺乏工作网络。广大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由过去的集体生产改变为一家一户的生产。象以往那样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农民家庭的生产和生育行为愈来愈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有些工作后进的地方,一时出现了乡干部不下队,群众不开会的局面,致使党和政府的许多政策贯彻落实不到群众中去,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承金,陈彩霞,邵晓梅
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村人口生育率居高不下,人口控制举步维艰,形成了人口多─经济落后─生育率高─人口多的怪圈。本文以川、黔、桂、陕为代表,通过对四省区人口控制和老年供养现状的研究,认为人口控制应从社会养老保障入手,实行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的养老体制,从而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降低生育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正兰
刘宇等在《农村改革》第1期上撰文认为,近几年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率下降,“个别地方计划生育率只有34%,人口发展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其原因可以概括为:(1)繁殖生育能力的自然性,一方面是优越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旺盛的生育遗传基因,造成了我国农村人口繁殖机能的良性遗传。 (2)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传统的生育观念为“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至今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麦收,曹亚光
目前,农村人口控制存在两大困难:原来的人口控制目标难实现,农民对某些人口控制方法难接受。怎样扭转这种局面,使人口控制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需要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创立一种控制我国农村人口增长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就是农村人口生育、生产、生活、生态综合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萃颖 金兆怀 李刚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不完全性、权宜性和结构性特征,导致农村人口城镇化出现"转而不移"的难题。通过分析制约农村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制定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鼓励政策、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等为主要途径,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农村人口城镇化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小刚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人口的转移。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首先应当还农民公正与公平的获取经济利益和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 ,现阶段宜采取如下对策 :( 1)全面放开户口迁移 ,建立全国区域、城乡统一的户口管理制度 ;( 2 )全面取消在城镇就业问题上对农村人口的限制 ,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 3 )改革和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 ,全面涵盖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及其子女 ;( 4 )对于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及其子女 ,其在农村的承包土地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现状 ,也允许其自行处置。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村人口 城市 转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简新华
本文认为,农村人口流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双重作用。合理的人口流迁,极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不合理的人口流迁,才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农村人口流迁的积极作用,消除或减少其消极作用,关键在于人口流迁的合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