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0)
- 2023(8374)
- 2022(6818)
- 2021(6545)
- 2020(5253)
- 2019(12073)
- 2018(11684)
- 2017(21957)
- 2016(11784)
- 2015(13295)
- 2014(12733)
- 2013(13105)
- 2012(12449)
- 2011(11712)
- 2010(11574)
- 2009(10831)
- 2008(10584)
- 2007(9453)
- 2006(8624)
- 2005(7830)
- 学科
- 济(57548)
- 经济(57487)
- 农(49243)
- 业(35929)
- 农业(32696)
- 管理(22031)
- 方法(20006)
- 中国(18699)
- 数学(18609)
- 数学方法(18506)
- 业经(16966)
- 企(13752)
- 企业(13752)
- 农业经济(12393)
- 贸(12339)
- 贸易(12332)
- 易(12183)
- 制(12108)
- 发(11872)
- 地方(10746)
- 学(10119)
- 发展(10116)
- 展(10107)
- 村(9460)
- 农村(9439)
- 财(9334)
- 体(9131)
- 及其(9004)
- 银(9003)
- 银行(8980)
- 机构
- 学院(173962)
- 大学(172629)
- 济(84281)
- 经济(83034)
- 研究(70824)
- 管理(62567)
- 中国(56936)
- 农(55042)
- 理学(54079)
- 理学院(53499)
- 管理学(52707)
- 管理学院(52428)
- 农业(42209)
- 科学(41675)
- 京(37507)
- 所(36639)
- 业大(33814)
- 研究所(33487)
- 财(33020)
- 中心(32143)
- 经济学(26596)
- 财经(26135)
- 农业大学(25805)
- 江(25265)
- 经(24233)
- 院(24116)
- 经济学院(23989)
- 北京(23871)
- 科学院(23836)
- 范(21992)
- 基金
- 项目(117488)
- 科学(92763)
- 基金(87974)
- 研究(85946)
- 家(78975)
- 国家(78243)
- 科学基金(64866)
- 社会(57885)
- 社会科(54424)
- 社会科学(54412)
- 基金项目(45710)
- 省(43556)
- 自然(39722)
- 自然科(38784)
- 自然科学(38770)
- 自然科学基金(38131)
- 划(37088)
- 教育(36393)
- 资助(35802)
- 编号(33381)
- 农(31951)
- 部(28030)
- 发(27718)
- 成果(26915)
- 重点(26802)
- 国家社会(25713)
- 中国(25059)
- 创(24101)
- 业(23175)
- 教育部(23175)
共检索到271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树茁,费尔德曼,勒小怡
本文应用湖北松滋的调查数据 ,研究中国农村子女的性别与婚姻形式和子女为父母提供老年支持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子女的性别和婚姻形式对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和家务帮助的可能性有显著的影响 ,但对提供农活帮助的可能性没有影响。据此 ,本文发现在松滋这样一个历史上嫁娶和招赘婚姻都被广为接受和实行的地区 ,女儿和儿子、嫁娶婚姻夫妻和招赘婚姻夫妻的养老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本文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对解决农村社会与老年保障和男孩偏好相关问题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婚姻形式 子女 老年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树茁,靳小怡,费尔德曼
本文应用湖北省松滋县的调查数据,对婚姻形式和与父母共居时间的关系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后,夫妻的婚姻形式对婚后保持与 父母共居关系的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嫁娶婚姻夫妻、制度变化型和应时变化型“招赘”婚姻 夫妻在婚后与父母共居时间上呈现递增的关系,婚后5年内是最可能改变与父母共居关 系的时期。本文最后讨论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社会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靳小怡,李树茁,费尔德曼
应用在招赘婚姻高度流行区、中度流行区和低度流行区的调查数据 ,本文研究了严格生育控制下婚姻形式以及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男孩偏好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 ,嫁娶婚姻的生育行为有明显的男孩偏好倾向 ,而招赘婚姻的生育行为则不存在性别偏好 ;男孩偏好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招赘婚姻的流行显著降低了当地的男孩偏好水平。研究结果为政府在农村降低男孩偏好水平、稳定低生育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婚姻 生育 男孩偏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树茁,李南,马可斯·W·费尔德曼
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嫁娶和招赘两种婚姻形式。由于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因素的影响,在农村中嫁娶式婚姻占绝对主导地位,而招赘式婚姻则非常少见。本文利用陕西省略阳县和三原县的调查数据,对于应时性和制度性两种类型的招赘式婚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爱君 张义 庹琳
本文基于构建的生育政策工具变量,运用ivprobit回归分析了子女婚姻、健康等特征对农村老人获得净货币支持和净实物支持可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女的婚姻水平、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一样,对农村老人获得净代际支持的可能性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即只有当多子女家庭中子女成婚率达到一定界值,农村老人获得净支持概率才会显著上升;只有子女处于中等健康水平,农村老人获得的净实物支持和总净经济支持概率才会显著上升;只有子女处于高等教育水平,农村老人获得各项净支持概率才会显著上升。这表明,在低端的经济收入水平状态下,婚姻能够为子女及其父母提供抵制贫穷的防御作用;农村子女健康需要进一步通过非正式的多元关系的塑造发挥代际支持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娅婷 靳小怡 杜海峰
中国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之一,给包括不同婚姻状态下男女两性在内的社会各群体的安全感均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影响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从个人微观层次分析婚姻挤压下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现状及婚姻挤压对不同年龄和地区的农村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安全感最低,婚姻状况对个人的安全感具有显著影响,婚姻挤压对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代差异以及地区差异。提高中国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需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各群体的生存状况,统筹解决性别失衡引起的婚姻挤压问题,从国家政策与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国学 熊启泉 谢玲红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农村人口高彩礼婚姻屡见不鲜,彩礼水平飙升。高彩礼给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新农村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结合转型期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特征,对比转型前的农村特征,具体分析了高彩礼婚姻产生并蔓延的原因。
关键词:
高彩礼 经济条件 差距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本文着重对20世纪40~90年代所有制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背景下农民的婚姻家庭变动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按照本研究,土改以后婚姻年龄由民间确立变为政府硬性约束,在集体组织网络之中,早婚行为被有效地抑制;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使传统家长权力失去发挥的基础,核心家庭由私有制时代的简单多数变为绝对多数;集体经济尽管没有消除贫困,但却将饥荒降低到历史上的最低程度,农民家庭人口的生存能力得以提高,人口的迅速增长与这种制度环境有密切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蔡文祯
对婚姻匹配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社会流动的多元维度和机制。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06)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二分类内生性概率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的婚姻匹配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的向上社会流动渠道依然狭窄,婚姻在向上的社会流动中仅发挥有限功能;由于家庭可利用资源匮乏,"后致因素"较"先赋因素"对农村女性上迁婚姻的机会更具显著效应;以户口农转非衡量的社会流动对以上迁婚姻衡量的社会流动有积极作用,父亲或本人具有城市户口者在社会流动上具有相对优势,但这种相对优势有随着户口类型的社会经济意义的改变而逐步弱化的倾向;文章的研究还显示,上迁婚姻的社会流动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婚姻匹配 社会流动 户籍转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静凝
县域婚姻市场是当地婚姻资源分配与协调的重要平台。社会分层导致婚姻市场分化,建立在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基础上的婚姻梯度序列日渐形成,婚恋机会向上层聚集,中层婚姻竞争激烈,下层则婚恋概率渺茫。基于对农村青年春节期间相亲实践的研究表明,现代相亲模式是农村青年应对婚姻困境的策略性实践,“自由恋爱”融进传统相亲制度,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婚恋自主权正在增强。在相亲场域,择偶秩序的理性化和体制身份的壁垒化建构了层级化的“相亲圈”,体制内外农村青年的婚恋选择权及范围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城市情境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农村青年的相亲约会同物质消费挂钩,经济条件既是男青年参与婚姻市场角逐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其男性气概的最终标准。相亲男女互动交往多遵从传统性别脚本,存在“男财女貌”的文化偏好。农村青年的婚姻嫁娶具有强烈的城市化倾向,县城里的婚房不仅是相亲市场的基本砝码,也是实现个体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蔡杏香 周素英
农村婚姻登记收费透视江西宜春市物价局邮编:336000蔡杏香,周素英一、婚姻登记收费现状婚姻登记收费是国家管理的重要收费项目,目前,江西省宜春市农村婚姻登记收费按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有:国内婚姻证书工本费,夫妻关系证明书、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费,离婚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明堂 王广金
本文从促使婚姻成立的消费、婚姻合法性的消费、攀比排场性消费三个方面,对宁夏盐池县佟记圈村的农村婚姻消费个案进行调研,并从不同层面分析了该村婚姻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变化,佟记圈村的农村婚姻消费在农牧交错区有一定的典型性,对认识该地区农村婚姻消费特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其历史变迁有借鉴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婚姻挤压是指由于适婚男女性别比失衡导致其中一种性别的人口无法找到配偶的现象。我国农村婚姻挤压主要挤压的是适婚男性农民,它包括宏观层面的性别挤压、中观层面的梯度挤压和微观层面的竞争挤压等机制。其中,性别挤压机制挤压的主要是农村中的适婚男性,而农村适婚女性较少被挤压;梯度挤压机制挤压的是作为婚姻市场低洼地带的自然和经济条件落后地区的适婚男性农民,而作为婚姻市场优势地带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适婚男性农民被挤压得较少;竞争挤压机制挤压的主要是在婚姻市场低洼地带内部的婚姻市场竞争中无法支付高额婚姻成本的适婚男性,而该地区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适婚男性被挤压的程度相对较低。农村适婚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后果最终由处于婚姻市场低洼地带的底层家庭的适婚男性承担,他们最容易成为农村找不到配偶的"光棍"。
关键词:
性别失衡 梯度挤压 婚姻成本 光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潇晓 徐水晶
使用混合研究方法,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分析了外出务工对农村人口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及性别差异;使用质性资料对定量分析结果进行了佐证,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未外出者,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外出和未外出人口婚姻满意度差异不显著,而男性外出务工人员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未外出者。形成这一结果的机制在于:当前农村婚姻成本的性别差异、外出后性别观念的变化和对生活艰辛更深切的体会。促进农村外出人口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更需要重视和提升外出务工女性的婚姻满意度。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婚姻满意度 性别差异 外出务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璇 夏一巍
立足农村家庭结构与中国特有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湖南某县级市的实证调查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bootstrapping法,探究婚姻暴力受害因素对不同性别的解释力度。结果显示:农村女性受暴总体高于男性,家庭规模的扩大与家庭关系满意度的提升降低男性家暴的受害,社会支持网规模的扩大增加了两性遭受家暴的风险,"新农保"与"新农合"制度成为降低女性家暴受害的保护性因素,家庭功能衰弱导致家暴的情况没有出现,农村男性与女性家暴受害因素呈有限对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