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1)
- 2023(6646)
- 2022(5519)
- 2021(5006)
- 2020(4195)
- 2019(9057)
- 2018(8690)
- 2017(16315)
- 2016(8660)
- 2015(9309)
- 2014(8959)
- 2013(8597)
- 2012(7864)
- 2011(7006)
- 2010(6868)
- 2009(6127)
- 2008(5838)
- 2007(5143)
- 2006(4356)
- 2005(3603)
- 学科
- 济(37519)
- 经济(37469)
- 管理(25860)
- 业(24823)
- 企(18592)
- 企业(18592)
- 方法(15864)
- 数学(14472)
- 数学方法(14396)
- 农(10398)
- 中国(8777)
- 财(8753)
- 贸(8281)
- 贸易(8280)
- 易(8067)
- 农业(7323)
- 业经(7078)
- 学(6889)
- 技术(5442)
- 环境(5384)
- 地产(5350)
- 房(5350)
- 房地(5350)
- 房地产(5350)
- 制(5331)
- 融(5068)
- 金融(5068)
- 银(4977)
- 银行(4939)
- 收入(4926)
- 机构
- 大学(123857)
- 学院(122643)
- 济(52681)
- 经济(51940)
- 管理(48176)
- 理学(42832)
- 研究(42590)
- 理学院(42359)
- 管理学(41674)
- 管理学院(41481)
- 中国(30883)
- 农(27825)
- 科学(27545)
- 京(24716)
- 业大(23188)
- 农业(22378)
- 财(22254)
- 所(21983)
- 研究所(20593)
- 中心(19273)
- 财经(18736)
- 经(17293)
- 经济学(16673)
- 江(16360)
- 农业大学(15344)
- 经济学院(15342)
- 院(15020)
- 北京(15008)
- 范(14428)
- 商学(14237)
- 基金
- 项目(91459)
- 科学(71946)
- 基金(69238)
- 家(64299)
- 国家(63337)
- 研究(59588)
- 科学基金(53099)
- 社会(40963)
- 社会科(38939)
- 社会科学(38927)
- 基金项目(37483)
- 自然(36067)
- 自然科(35277)
- 自然科学(35262)
- 省(34752)
- 自然科学基金(34679)
- 划(29981)
- 资助(26847)
- 教育(26339)
- 编号(21098)
- 重点(20469)
- 部(20026)
- 创(19527)
- 发(18889)
- 计划(18590)
- 科研(18318)
- 创新(18292)
- 国家社会(18026)
- 业(16992)
- 教育部(16893)
共检索到167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守国 孙中鹏
随着性别比逐渐失衡、房价不断高涨,久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的中国家庭父母不得不通过压缩家庭消费来为子女未来婚嫁做准备。文章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检验独生子女性别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生子家庭的消费支出显著少于独生女家庭,在进行替换被解释变量、采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分位数回归法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问题处理后基准回归结论依旧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独生子家庭迫于更大的婚姻市场压力会比农村独生子家庭更多地压缩家庭消费;三线城市独生子家庭出于对子女未来发展的考虑以及受高房价、低生活成本的影响会比一二线城市家庭更多地挤出消费支出;性别比失衡越严重、婚姻市场竞争越激烈的地区,独生子家庭挤出的消费越多。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子女性别会对家庭住房购置的数量产生影响,随着地区婚姻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独生子家庭相较于独生女家庭倾向于购买更多的住房;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住房数量是子女性别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机制,独生子家庭会随着住房数量的增加挤出家庭消费支出。对此,文章建议缓解性别比失衡问题、坚持“房住不炒”政策、通过影视文娱等媒介输出正确婚嫁观,为缓解我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全保 郭震威
文章基于2000年中国生命表数据,使用概率方法分析了男性丧子的指标,并且研究了这些指标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父亲在子女0~4岁时丧失女孩的年龄别概率比男孩的概率要高,5岁以后丧失男孩的年龄别概率比女孩要高,丧子的累计概率达到10%;男性丧子概率随着开始做父亲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但该年龄的改变对丧子的平均年龄和丧子后的平均年限基本上没有影响。农村地区的父亲丧子的危险性比城市地区的父亲要高,而且他们丧子时的平均年龄要小,丧子后的存活年限要长。
关键词:
丧子 概率 生命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康明村,庞树桂,谷祖善
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尽快地降下来,使人口总数在今后几十年内不再有大幅度的增长,重要的措施就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而贯彻独生子女政策后,我国人口性别会不会出现比例不适当?这不但是亿万父母所关心的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大事。为此,本文对石河子地区1,742名独生子女作了调查,其中男性920名,占52.8%,女性822名,占47.2%,性比率为1.12∶1.00,男性多于女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郭翠菊
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观念上受应试教育误导,过爱、过严、期望过高;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单一知识化倾向;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着“娇宠”、“专制”和“放任”,致使独生子女较普遍地出现“三无”;无情、无能、无责任感。针对以上状况,本文提出三种矫治策略:1.在观念上变服务于应试的教育为素质教育;2.在教育内容方面变急功近利的成名成家式的教育为生存教育;3.在教育方法上变过爱过严的粗暴式教育为受严结合的鼓励式教育。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误区 矫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伍海霞 王广州
文章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样本,在对原始个案数据进行母子匹配的基础上,分别从母亲和子女的角度揭示了城乡独生子女家庭亲子居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多子女家庭亲子居住方式因城乡、母子的年龄和流动状况而存在明显差异。城镇独生子女母亲与子女同住比例普遍高于同年龄的乡村独生子女母亲;55岁及以上独生子女母亲与子女同住比例明显低于相应年龄的多子女母亲,且城镇高于乡村。0~14岁的未成年子女和15~30岁的成年未婚子女构成了城乡与母亲同住者的主体,同住比例超过50%。在城乡母子同住独生子女家庭中,母子未离开户籍地的比例最高,接近80%,母子共同流动到外地的比例次之,约12%,而母亲流动到子女所在地的比例不到5%。从调查时的情况看,追随子女异地养老的独生子女父母并未给流入地社会带来明显的养老压力,有关部门对区域养老的规划与关注仍应以户籍地老年人为主要对象。
关键词:
独生子女 母子匹配 母子同住 居住特征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韩雷 钟静芙
基于近年出现的“佛系青年”“躺平”等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CMP)估计发现,独生子女身份对非认知能力中尽责性维度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主观态度上更具尽责性高分特征,但在客观行为上尽责性得分更低。在乡村样本、男孩样本和父亲从事体制内工作的样本中,独生子女身份对行为尽责性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父母参与的频率相对较高,是独生子女态度更积极的原因之一;在家庭内部分工中,独生子女较少参与家务劳动,是其行为尽责性低分特征的重要根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父母生育决策、教养方式以及国家人口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关键词:
独生子女 非认知能力 父母参与 家务劳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桂世勋,王秀银,李兰永,穆光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文章基于2015年5省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调查数据,揭示了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亲子代居住方式、影响因素和变动特征。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未婚者中,亲子组成核心家户是主导;已婚者中,亲子独居和合爨并存。已婚子女的性别、婚配组合类型、亲代所拥有的住房数量和亲子受教育程度对亲子居住方式影响显著。这是传统惯习和现代观念、居住意愿和物质条件、个人偏好和家庭功能履行相互制约的结果。而亲子在初婚、初育和抚幼阶段家户类型的时期差异更表明不同代际成员居住方式并非遵循单向或单一模式演变,表现出较强的时代特征。相对于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与父母所组成的生活单位边界相对模糊,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特征明显。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家庭 亲代 子代 居住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曦 叶界佑
基于社会关系模型分析青少年独生子女的家庭关系功能。方法:使用社会关系模型(SRM)分析三者互评的独生子女家庭关1系功能量表(RS-CFAI)。结果:使用SRM模型分离出家庭功能的四种效应,在家庭关系功能的情感性、行动力和控制性三个因素上,独生子和独生女的家庭关系功能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农村和城市家庭则表现出显著差异,且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匹配和收入匹配都会影响到独生子女青少年的家庭关系功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汉东 王然 任昱洁
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家庭结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人口及由此产生的家庭结构比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新的估计独生子女数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估计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40年来的独生子女人口数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多主体模拟方法,对截止到2015年的中国各类家庭的分布比例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独生子女人口为2.246亿,占同期出生人口的43%。其中,城镇家庭中,"双独"家庭占11.9%,"单独"家庭占40.8%,"非独"家庭占47.3%。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
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逐年递增 ,其家庭养老问题倍受关注。本文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代际年龄、人口和支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认为以往的许多相关研究过分地夸大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供养的严重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独生子女是可以胜任老年人照顾的 ;独生子女家庭是被简化到极至的高风险家庭结构 ,要对“空巢”家庭给予特别关注 ;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赡养应该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
独生子女家庭 代际分析 养老支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郝静 王炜
文章利用2015年5省市调查数据,对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担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一半独生子女父母担心自己的养老生活,大多数最担心照料和经济来源问题,只有少数最担心孤独寂寞。子代支持对父母养老担心度有着重要影响,子代经济支持越多、居住距离越近,父母的养老担心度越低。独生子女不同性别、婚配情境下,各类支持的作用大小有所不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郝静 王炜
文章利用2015年5省市调查数据,对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担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一半独生子女父母担心自己的养老生活,大多数最担心照料和经济来源问题,只有少数最担心孤独寂寞。子代支持对父母养老担心度有着重要影响,子代经济支持越多、居住距离越近,父母的养老担心度越低。独生子女不同性别、婚配情境下,各类支持的作用大小有所不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夏咏荷 张莉
文章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低龄老年父母家庭的代际支持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发现如下特点:(1)在代际经济支持上,子女给父母钱的比例和数量均超过老年父母给他们钱的比例和数量,独生子女与老年父母之间的代际经济支持比多子女更加均衡;(2)在家务代际支持上,独生子女及老年父母对对方的支持都比多子女多,但独生子女及老年父母间的交换更加均衡;(3)在精神慰藉方面,独生子女老年父母感到子女亲近的比例高于多子女老年父母;(4)独生子女内部,在经济和精神支持上,独生子和独生女间都没有显著差异,但代际劳务支持上有显著差异;(5)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家庭代际支持受独生子女状况和代际关系的显著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扬名 柳孜 宫仁贵
探讨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改善独生子女家庭特有的养老困境具有积极意义。利用CGSS2017年全国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从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维度对老年人健康进行综合考量,分析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结构型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型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影响更显著,关系型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对多子女家庭老年人生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健康问题不仅是狭义上的生理机能退化,更是养老资源多寡的现实表现,社会应关注不同群体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共同营造“适老”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