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3)
2023(4553)
2022(3631)
2021(3439)
2020(2781)
2019(6205)
2018(6035)
2017(11420)
2016(5934)
2015(6623)
2014(6673)
2013(6164)
2012(5673)
2011(5185)
2010(5496)
2009(5211)
2008(5379)
2007(5097)
2006(4804)
2005(4170)
作者
(16455)
(13886)
(13795)
(12969)
(9040)
(6842)
(6167)
(5256)
(5149)
(4954)
(4941)
(4681)
(4613)
(4301)
(4247)
(4186)
(4132)
(3978)
(3964)
(3933)
(3533)
(3321)
(3252)
(3248)
(3160)
(3120)
(3046)
(2952)
(2757)
(2750)
学科
(27349)
经济(27198)
(15669)
管理(14062)
(14002)
企业(14002)
方法(11520)
理论(9980)
(9494)
业经(9422)
中国(8418)
(6906)
(6640)
农业(6574)
经济理论(5967)
数学(5751)
数学方法(5675)
(5207)
地方(4667)
教育(4472)
(4287)
社会(4260)
企业经济(4226)
(3995)
(3986)
(3527)
金融(3526)
发展(3362)
(3350)
(3284)
机构
学院(91139)
大学(91119)
(35064)
经济(34271)
管理(34260)
研究(31193)
理学(29135)
理学院(28732)
管理学(28256)
管理学院(28061)
中国(22113)
(19605)
科学(18543)
(18004)
(16364)
师范(16277)
(14767)
财经(14295)
(13748)
师范大学(13446)
研究所(13342)
中心(13234)
(12844)
北京(12734)
(11157)
(11024)
经济学(10951)
(10926)
财经大学(10527)
(10265)
基金
项目(57046)
科学(46101)
研究(44618)
基金(41944)
(36539)
国家(35712)
社会(31722)
科学基金(30575)
社会科(28700)
社会科学(28689)
基金项目(22223)
(21977)
教育(20608)
(18132)
编号(18067)
自然(17570)
自然科(17101)
自然科学(17096)
资助(16884)
自然科学基金(16835)
成果(15281)
(12802)
重点(12764)
(12753)
国家社会(12699)
课题(12665)
人文(11440)
教育部(11412)
(11371)
(11212)
期刊
(46355)
经济(46355)
研究(28488)
中国(17983)
科学(13550)
(13352)
教育(13343)
管理(12749)
学报(12487)
(11737)
大学(10157)
学学(9327)
农业(8296)
业经(7619)
财经(7503)
(7041)
(6589)
旅游(6589)
(6589)
(6589)
技术(6536)
经济研究(6472)
问题(5916)
学刊(5316)
旅游学(5306)
游学(5306)
(5055)
金融(5055)
社会(4855)
(4851)
共检索到138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日辉  
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旅游理论的提出[1],不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作为中国传统旅游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从更深层次看,孔子将"仁"导入到旅游理论当中,并以"君子比德"的理论高度,提升了旅游文化的品位,同时也为我们考察旅游经济大开发的当前现状,反思种种不协调的音符,重新思考和定位传统的儒家旅游理论,将获益良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励  陆佑海  李登黎  蒋晓婷  
旅游目的地会向游客传递其特有的社会文化特质,旅游者由此形成对目的地品牌个性的认知,研究该现象将有助于理解目的地与游客的情感联系。基于目的地品牌个性理论,研究探索儒家文化语境下旅游者对美食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的感知及其对旅游意向的影响。以成都地区的游客为例,以儒家文化"五常"(仁、义、礼、智、信)道德体系为依据,提炼美食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词汇与量表,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儒家文化视域下的美食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维度模型,通过回归分析确定该目的地品牌个性对旅游意向的影响,并检验旅游经历对目的地品牌个性与旅游意向关系的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丽娟  赖斌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生态旅游环境伦理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最本质的指导思想之一,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并且还没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体系。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其“仁礼观”更是深入人心。本文试图以儒家“仁礼观”为基础,从理性思维和道德规范的角度构建一套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理论基础,并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实践者的概念,界定了实现该体系的主体范围,从而构建完整的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并透彻地掌握其内在规律,更好地为生态旅游所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军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乃至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与当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德法治国、开拓创新等时代主旋律一脉相承。开掘并宏扬这些文化传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文军  张洪波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蕉  
本文旨在从儒家修身思想中寻找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动力,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提炼现代价值。通过对理论的系统剖析、相应对照,提出传承儒家修身中“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培养强国为民的君子”的教育理念,为现代大学教育提供时代所需的人文精神。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樊亚峤  靳玉乐  
本文从探讨儒家课程思想入手,通过将儒家的课程思想与后现代主义进行对比,从超越"二元对立"迈向"中庸和谐",从反对"人类中心"迈向"化成天下",从消解"理性主体"迈向"内省体悟"三个方面来逐步勾画出了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图像。并指出我们应该使用后现代主义来促进儒家课程思想在当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儒家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离不开其崇高的社会正义理想——德治、仁政与"义立而王",与之相应,儒家热衷于探索教育建构的正义原则和价值重心。主张"有教无类",构建了多维、动态的社会教化网络,尊重国人的天然受教育权;追求"贤人"政治,并落实于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彰显每位个体所拥有的基本平等的参政权;注重"义利之辨",凸显"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的核心价值原则及其导向,不断传承彰显其悠远的道统文脉精神、深厚的个人品性素养与崇高的社会责任意识。2000多年的儒家教育变革潜藏着许多深刻的教育智慧,需要我们站在全球化的时代高度进行科学的理性审视和细致的意义挖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迈克尔·罗宾逊  李怀印  
自1900年以来,韩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经历了根本性的改变。尽管如此,当代韩国问题的观察家在解释其政治模式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组织的特殊性时,一直强调儒家传统的重要性。韩国人对待政治和社会权威、人际关系、社会流动以及教育的态度,都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儒家作为一个政治的、社会的和准宗教思想的实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董培海  李伟  
采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探讨旅游、现代性与怀旧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关系。文章认为:"旅游不仅是对现代性好恶交织的表现",其在本质、结构与功能上与怀旧也具有相似性,是现代性场域中的一种怀旧形式。进而借鉴社会人类学中"文本"(text)与"语境"(context)的研究范式,从旅游景观中的"互视结构"着手,尝试探讨旅游(文本)与社会结构(语境)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现代旅游的诸多形式表现为极富怀旧色彩的社会行动,而旅游的怀旧特质是与现代社会文化结构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旅游景观的嬗变过程构成了理解旅游、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食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振坤  张艳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震  
儒家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 ,是探讨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经济的腾飞、东亚经济的崛起 ,儒家管理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其企业经营管理以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企业在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时 ,怎样处理好儒家管理思想这一人文资源 ,学习外国企业的先进经验 ,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玲  张旭辉  柯昌林  
在管理哲学视野下,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与现代管理的人本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都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的和崇尚人本价值;"中庸之道"倡导管理者道德修身,在管理中感悟和把握平衡的艺术,揭示了管理依循的途径及追求的终极境界;现代管理中"正人先正己"的原则传承于"德主刑辅"的管理理念,体现了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儒家"义利观"深刻蕴含着义与利两种价值取向的辩证关系,它鞭策着管理者见利思义,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警示自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