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9)
2023(11310)
2022(9576)
2021(8697)
2020(7155)
2019(15301)
2018(14809)
2017(27976)
2016(14944)
2015(15989)
2014(15160)
2013(14441)
2012(12869)
2011(11494)
2010(11272)
2009(10502)
2008(9936)
2007(8507)
2006(7414)
2005(6226)
作者
(42676)
(35550)
(35505)
(33076)
(22295)
(17385)
(15896)
(13783)
(13335)
(12199)
(12097)
(11989)
(11329)
(11099)
(10790)
(10742)
(10689)
(10538)
(10225)
(10176)
(9093)
(8421)
(8316)
(8135)
(8050)
(7800)
(7794)
(7647)
(7236)
(7112)
学科
(56816)
经济(56752)
管理(38989)
(35805)
(28142)
企业(28142)
方法(23375)
数学(18735)
数学方法(18560)
(18044)
中国(14814)
地方(14491)
业经(13925)
(12580)
农业(12379)
(11870)
(11845)
贸易(11842)
(11483)
环境(10031)
理论(9299)
(8694)
(8252)
产业(8240)
地方经济(8163)
技术(8071)
(7724)
(7571)
金融(7569)
(7400)
机构
学院(204338)
大学(199404)
(77957)
管理(77237)
经济(76433)
研究(69539)
理学(67615)
理学院(66743)
管理学(65482)
管理学院(65116)
中国(50443)
科学(46935)
(41551)
(41267)
(35235)
业大(34833)
农业(33138)
研究所(32786)
(32783)
中心(31611)
(29554)
(29388)
师范(28985)
财经(27097)
(25364)
北京(24932)
(24735)
(23652)
师范大学(23383)
经济学(23249)
基金
项目(148825)
科学(117352)
基金(108411)
研究(103884)
(98587)
国家(97383)
科学基金(82168)
社会(68182)
社会科(64689)
社会科学(64675)
(59553)
基金项目(58639)
自然(54264)
自然科(52968)
自然科学(52948)
自然科学基金(52001)
(50306)
教育(46289)
资助(42179)
编号(41040)
重点(34106)
(33734)
(31630)
(31131)
成果(30353)
创新(29463)
科研(28966)
国家社会(28696)
计划(28541)
课题(27893)
期刊
(84416)
经济(84416)
研究(50251)
学报(37798)
(37794)
中国(36118)
科学(35009)
大学(27432)
农业(26469)
学学(26393)
管理(25569)
(22855)
教育(18602)
业经(17173)
(14621)
技术(13869)
经济研究(13741)
(13280)
金融(13280)
财经(12085)
(11565)
资源(11457)
问题(11186)
商业(10925)
科技(10776)
(10480)
业大(10216)
(9796)
(8808)
农业大学(8589)
共检索到283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励  陆佑海  李登黎  蒋晓婷  
旅游目的地会向游客传递其特有的社会文化特质,旅游者由此形成对目的地品牌个性的认知,研究该现象将有助于理解目的地与游客的情感联系。基于目的地品牌个性理论,研究探索儒家文化语境下旅游者对美食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的感知及其对旅游意向的影响。以成都地区的游客为例,以儒家文化"五常"(仁、义、礼、智、信)道德体系为依据,提炼美食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词汇与量表,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儒家文化视域下的美食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维度模型,通过回归分析确定该目的地品牌个性对旅游意向的影响,并检验旅游经历对目的地品牌个性与旅游意向关系的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艳艳   叶紫青  
推动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对实现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提升发挥重要作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品牌塑造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为此,本文从地格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形象的地格因子进行归纳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三力模型(RAC)筛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目的地品牌基因,并建立品牌基因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发现,“中国古都”“文化遗产”“华夏文脉”和“黄河文化”四大人文环境地格因子的品牌基因评价高于4分。这表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帮助河南成功塑造了“华夏文明之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为更好促进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从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品牌体系、提高品牌传播质效和深化“品牌IP”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白凯  胡宪洋  
在回顾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从理论来源与关系辨识两方面对国外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进行了归纳,清晰了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与品牌个性理论、个性心理学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层级递进关系,个性心理学中的特质与大五(Big Five)研究成果是品牌个性与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的核心理论来源。同时也说明了,目的地品牌个性是目的地品牌资产研究中极富生命力的研究分支方向。学者们对目的地品牌个性的研究既有效继承了目的地形象的前期丰硕成果,同时也通过自我一致性理论,构建了目的地品牌个性、形象、目的地品牌化与游客自我形象之间的相互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静  焦勇兵  
品牌个性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的重要视角。文章以西湖、西溪湿地、大运河·杭州3个地理区位相近、旅游吸引物相似的旅游目的地为样本,从品牌个性视角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差异化定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尽管3个旅游目的地的投射品牌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但它们之间的感知品牌个性则显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自身投射与感知品牌个性的一致性在3个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别:西湖景区一致性最高,西溪湿地景区次之,大运河·杭州景区最低。在此基础上,文章就3个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给出了方向性建议,并从品牌个性视角对旅游目的地品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英之  
为进一步提高本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本栏目2013年起进行了全新改版,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本栏目的特邀责任编辑,由这些特邀责任编辑约请各自领域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建新  
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者的兴趣和态度高度相关。旅游目的地品牌建构已经成为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关键手段。就如何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品牌打造的相关研究在国内还刚刚起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形象构建来塑造旅游目的地品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曲颖  李天元  
随着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目的地定位的重要性变得格外突出。然而,当前国内外关于目的地定位的系统研究还很有限,特别是这一研究分支表现出对旅游者非功用性消费需求关注不足、滞后于最新旅游需求发展态势的局限。鉴于此,文章构建并实际阐释了一个以目的地品牌个性为核心定位分析指标的目的地非功用性定位模型。阐释案例为大连作为一个海滨城市目的地在国内消遣旅游市场上相对于其北方4个紧密竞争对手的定位分析。调研工具为自填式问卷,其中的海滨城市目的地品牌个性量表通过实施文献回顾法、经验调查法和预测试加以确定。通过采用探索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冯庆  苏托兄  张如  
目的地营销组织在塑造旅游地时投入大量资本,致力于提高旅游地品牌认知度,突出旅游地个性。然而,一些级别较高的旅游地由于拥有相似的旅游吸引物导致个性不鲜明,旅游者接待量较少。本文通过品牌个性和空间错位理论,在供需视角下,构建“旅游地投射-感知品牌个性”错位与匹配模型,并剖析二者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需求方面,基于旅游者感知个性,构建目的地品牌个性维度量表,通过赋值将旅游地个性划分为:个性鲜明(>0.10),个性较为鲜明(0.03~0.09),个性模糊(<0.03)。(2)供给方面,定量分析影响旅游地投射品牌个性的驱动因素,品牌认知度、交通区位、资本投入的贡献值均为负,表明对旅游地品牌个性的空间错位有积极优化作用,交通区位(-0.48)是缓解旅游地空间错位的主要因素,旅游地资本投入和品牌认知度的贡献度分别是-0.44和-0.29。(3)通过“旅游地投射-感知品牌个性”错位与匹配模型,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程度,并将旅游地划分为四种类型:双高型、个性鲜明-客流量低型、双低型、个性模糊-客流量高型。(4)以秦岭山地型和古镇型景区为例,从空间错位等级分布、等级演变、整体差异程度上揭示各因素的空间错位现象。本文从供需视角构建旅游地投射-感知品牌个性错位与匹配模型,为品牌个性地理化程度阈值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元昆  周冰倩  杨伯儒  
旅游业负面信息层出不穷,要想提升和维护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必须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负面信息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机制。基于S-O-R(刺激-机体-反应)分析框架,根据心理所有权理论提出旅游目的地负面信息对其品牌资产的作用机制,重点验证顾客心理所有权在该机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能力型及道德型负面信息均能够显著稀释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且两者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能力型及道德型负面信息均能够削弱旅游目的地顾客心理所有权,同时顾客心理所有权中介了负面信息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稀释作用。从理论上扩展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前因变量的研究以及负面信息对目的地品牌资产影响的作用机制,同时对于维护与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特别是理解负面信息如何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产生影响具有关键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国栋  李文昊  
面对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高速发展所提出的时代挑战,如何通过适宜的权力关系与组织架构持续激励员工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增强组织韧性,是亟待解决的组织管理难题。在当下组织实践中,基于伦理、价值属性的权力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与领导者的部分法定权力相冲突,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上下级之间的职位权力关系并放大了冲突,导致组织在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时缺乏整体性适应能力。在当前诸多组织隐喻中,家庭式组织具有经济与情感价值交融的属性,在和谐耦合两种权力体系的过程中生成了刚柔并济的组织韧性基因。本文从权力视角出发,探讨德性领导与家庭式组织的生成机理,在这一过程中,根植于儒家文化情境的教谕式调节构成组织权力体系耦合,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家庭式组织生成的关键环节。本文拓展了权力概念的关系性视角,并在儒家文化背景下通过领导与组织的联动机制解决了新时代的组织韧性与员工激励问题,有助于拓展和深化中国情境下的本土领导与组织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建福  
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垂壅庑┯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着各国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儒家伦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影响力,经合理取舍,会成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因素;创新是每个民族文化教育进步的灵魂,某种文化教育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转换,赋予合乎时代与国情的內涵;必须坚持民族文化教育本位的基本立场,善于保留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之特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艳虹  赵建军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是当今学术界和旅游管理当局广泛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搜集目的地居民文化指标,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构建了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居民文化变迁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武陵园景区为例,对旅游的文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蕾  罗楚  高晗  
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正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逐渐成为旅游业界和学术界共同聚焦的课题。IPA分析法简单直观,被广泛用于各领域的研究,但由于缺乏严谨的数据分析,其信度和效度颇受质疑。文章以都江堰为例,探讨新常态下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的IPA分析范式。对IPA分析法进行了多维正态分布检验、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及多重共线性检验,并分别采用自述重要性法、多元回归系数法、邓维兆偏相关系数法和L-H偏相关系数法对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进行IPA分析,结果显示4种IPA分析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沈雪瑞  李天元  臧德霞  
象征性消费是营销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品牌的象征性意义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已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证实。在旅游目的地逐步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的趋势下,探讨目的地品牌的象征性意义及其营销价值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以城市(天津市)和自然景区(九寨沟)两类目的地为例,实证分析了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对旅游者到访意向的影响作用。首先,借鉴心理学和以往有关品牌象征性意义的测量研究选取了测量问项,验证了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的个体自我表达、关系自我巩固、群体归属以及社会声望和地位彰显4个维度结构。其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