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83)
- 2023(2456)
- 2022(2140)
- 2021(1966)
- 2020(1722)
- 2019(3812)
- 2018(3639)
- 2017(6884)
- 2016(3642)
- 2015(4124)
- 2014(3989)
- 2013(3848)
- 2012(3746)
- 2011(3182)
- 2010(3314)
- 2009(3040)
- 2008(3031)
- 2007(2757)
- 2006(2429)
- 2005(2286)
- 学科
- 济(13931)
- 经济(13902)
- 业(9196)
- 企(8227)
- 企业(8227)
- 管理(7812)
- 方法(5529)
- 中国(5183)
- 农(4708)
- 业经(3917)
- 文化(3737)
- 理论(3565)
- 数学(3545)
- 数学方法(3483)
- 教育(3333)
- 学(3219)
- 和(3117)
- 农业(3037)
- 地方(2867)
- 财(2848)
- 产业(2788)
- 制(2561)
- 融(2480)
- 金融(2478)
- 贸(2477)
- 贸易(2474)
- 市场(2350)
- 家(2341)
- 易(2281)
- 关系(2202)
- 机构
- 大学(51825)
- 学院(49643)
- 济(20388)
- 经济(19968)
- 研究(19423)
- 管理(18168)
- 理学(15323)
- 理学院(15087)
- 管理学(14810)
- 管理学院(14688)
- 中国(13531)
- 京(11340)
- 科学(10897)
- 财(9777)
- 所(9625)
- 研究所(8672)
- 中心(8578)
- 范(8440)
- 师范(8388)
- 农(8324)
- 江(8081)
- 财经(7636)
- 北京(7264)
- 经(6971)
- 师范大学(6923)
- 院(6787)
- 业大(6673)
- 经济学(6349)
- 农业(6293)
- 州(6121)
- 基金
- 项目(33237)
- 科学(26294)
- 研究(25724)
- 基金(24381)
- 家(22480)
- 国家(21771)
- 科学基金(17633)
- 社会(17143)
- 社会科(16112)
- 社会科学(16105)
- 基金项目(12480)
- 省(12392)
- 教育(11652)
- 划(10761)
- 自然(10288)
- 编号(10159)
- 自然科(10050)
- 自然科学(10046)
- 自然科学基金(9875)
- 资助(9593)
- 成果(9379)
- 部(7698)
- 重点(7615)
- 国家社会(7263)
- 发(7247)
- 课题(7065)
- 创(7013)
- 教育部(6768)
- 性(6741)
- 人文(6494)
共检索到82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安德义
安德义: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儒家文化的仁爱与反省,人际交往上的两个坐标。我同时还给出两个副标题:一个是如何找到心灵的归宿,还有一个是如何做一个善于交往的人。我们回顾一下什么叫儒家文化?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苏静
儒家的仁爱教育和诺丁斯的关怀教育在精神实质和教育理念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如都把情感作为道德的基础,重视情感教育;均视家庭教育为教育的起点。但两者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仁爱作为个体美德与关怀作为关系美德之不同;重责任教育与重权利教育之不同;培养男性为主的君子与培养两性平等的关怀者之不同。仁爱教育与关怀教育之比较,不仅有利于解释仁爱教育的现代化内涵,而且也能充实关怀教育思想。
关键词:
仁爱 关怀 仁爱教育 关怀教育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阳举
该文从孔子出发,梳理了儒家仁爱观存在着人和人之间对等的仁爱与心性本源的仁爱两种区别。从后来的历史展开看,应验了这个本源处存在的逻辑差异,体现在人人对等的爱具有相互补偿性要求的局限性,进而使得儒家道德在某些方面显示出超越性、普遍性的不足,儒家发明和倚赖的"为仁之方"因而也是难以普遍推广的。由此可以进一步检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积极道德义务内涵欠充分的道德公式而已,需要向积极的道德义务准则转化。
关键词:
仁 心性 仁者爱人 义务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玉叶
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积淀,《论语》成为众多成语的来源,这些成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不少来自《论语》的成语集中体现了"仁"的内涵。文章通过分析《中华成语大辞典》所收录的来自《论语》的成语,从"以仁待人"和"以仁律己"两方面,阐释了"仁"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我修身方面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论语》 成语 以仁待人 以仁律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建福
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垂壅庑┯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着各国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儒家伦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影响力,经合理取舍,会成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因素;创新是每个民族文化教育进步的灵魂,某种文化教育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转换,赋予合乎时代与国情的內涵;必须坚持民族文化教育本位的基本立场,善于保留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之特色。
关键词:
儒学 文化教育传统 儒家文化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兴强
本文提供了一个儒家文化影响会计审计行为的分析框架。借助Williamson的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在对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可以对会计审计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概括了“儒家文化影响会计审计行为”的研究内容。然后,围绕“儒家文化与会计审计行为:总体影响”“尊尊原则与会计审计行为”和“亲亲原则与会计审计行为”等,在对各个儒家文化维度及其影响公司行为的文献进行综述之后,讨论了各个儒家文化维度对会计审计行为影响的机理,提供了各儒家文化维度影响会计审计行为的分析框架。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影响着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 ,儒学作为一种入世的文化 ,宗教意识淡漠 ,态度宽容 ,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未来社会发展中 ,以“五缘”网络为基础 ,将形成一种伦理中心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 ,儒家文化是润滑剂 ,起着和谐社会秩序 ,砥砺现代管理理念 ,化解现代管理危机的功能 ,从而支撑华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五缘网络 管理危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任伍 卢少辉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对现代管理的重要影响表现在对现代企业家伦理塑造上。作为有着精神特质的现代企业家,“儒商”以其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建构起了指导管理过程的管理伦理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儒家文化的改造和更新,现代企业家展现出了一种与时代同步的新型“儒商”形象。
关键词:
儒商 管理伦理 义利合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先柱 殷欢 吴义东
住房自有率的文化层次影响力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本文也尝试从文化层面来阐释,采用全球各主要文化圈中27个国家(地区)199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OLS估计,以邻里效应和家庭认知效应作为文化规范效应的替代变量,另加入儒家文化,检验其与住房自有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邻里效应、家庭认知效应与住房自有率均正向相关,即文化规范效应具有正向效应;儒家文化圈国家在文化规范效应的影响下具有更高的住房自有率。此结论为从文化经济学方面解释中国所在的儒家文化圈住房自有率如此之高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先柱 殷欢 吴义东
住房自有率的文化层次影响力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本文也尝试从文化层面来阐释,采用全球各主要文化圈中27个国家(地区)199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OLS估计,以邻里效应和家庭认知效应作为文化规范效应的替代变量,另加入儒家文化,检验其与住房自有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邻里效应、家庭认知效应与住房自有率均正向相关,即文化规范效应具有正向效应;儒家文化圈国家在文化规范效应的影响下具有更高的住房自有率。此结论为从文化经济学方面解释中国所在的儒家文化圈住房自有率如此之高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刚 王燕飞 何丽
儒家文化内生于降低家庭内部交易成本和提高家庭内部治理效率的需要,其家庭主义观念及伦理秩序可能不仅影响了人际信任的半径,而且有助于强化家庭组织的风险分担功能。因此,儒家文化可能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以明清进士密度衡量儒家文化,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回归发现,以明清进士密度衡量的儒家文化显著提高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的概率。对影响机制的检验发现,强化了家庭组织的风险分担功能可能是儒家文化促进家庭风险资产投资行为的最主要机制,但并未发现有儒家文化显著影响一般信任的经验证据。这一研究发现增进了对儒家文化与家庭金融之间关系的理论和经验认知,意味着弘扬传统文化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儒家文化 风险资产 流行病学方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诚 刘瑜 尹志超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亟须消费拉动,这使得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之谜进行全面、客观解释尤为迫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数据和相关历史资料,从儒家文化视角分析了家庭高储蓄率的原因及背后的作用机制。为克服内生性偏误,选取明清时期状元数量作为儒家文化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地区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越浓厚的地区,家庭“男孩偏好”的观念越强,储蓄率水平越高;另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抑制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进而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异质性结果显示,儒家文化对低教育水平、中西部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储蓄决策影响较大。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居民储蓄和消费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应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完善养老金保障制度,消除生育偏好等对扩大内需带来的束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建福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教育思想随着儒家学说的西传得到欧洲有识之士的价值认同,欧洲中世纪神学权威在儒学文明的冲击下发生了动摇。儒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选贤与能"的用人之方,"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观等,对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回顾孔子儒学在西方传播的历程和对欧洲启蒙运动及近代文明的影响,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教育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普世价值,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有助于加强优秀文化教育精神传承,丰富当代文化教育内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军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乃至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与当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德法治国、开拓创新等时代主旋律一脉相承。开掘并宏扬这些文化传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和谐 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