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83)
- 2023(2553)
- 2022(2180)
- 2021(2059)
- 2020(1768)
- 2019(4050)
- 2018(3884)
- 2017(7618)
- 2016(3741)
- 2015(4337)
- 2014(4388)
- 2013(4049)
- 2012(3834)
- 2011(3228)
- 2010(3410)
- 2009(3153)
- 2008(3280)
- 2007(3063)
- 2006(2740)
- 2005(2609)
- 学科
- 济(12606)
- 经济(12583)
- 业(9145)
- 企(8674)
- 企业(8674)
- 管理(8375)
- 银(6905)
- 银行(6901)
- 行(6297)
- 制(6175)
- 方法(5012)
- 制度(4422)
- 度(4422)
- 中国(4378)
- 业经(4298)
- 业务(4260)
- 银行制(3817)
- 文化(3726)
- 融(3694)
- 金融(3693)
- 农(3587)
- 法(3519)
- 理论(3365)
- 和(3186)
- 数学(3055)
- 数学方法(3017)
- 贸(2965)
- 贸易(2959)
- 教育(2896)
- 产业(2819)
- 机构
- 大学(51611)
- 学院(50669)
- 济(18874)
- 经济(18408)
- 管理(18172)
- 研究(16682)
- 中国(16480)
- 理学(14816)
- 理学院(14611)
- 管理学(14384)
- 管理学院(14280)
- 京(11274)
- 财(10164)
- 科学(9294)
- 银(8563)
- 中心(8410)
- 银行(8323)
- 江(8203)
- 所(8098)
- 财经(7978)
- 行(7829)
- 范(7766)
- 师范(7721)
- 北京(7416)
- 经(7252)
- 农(7179)
- 研究所(7147)
- 州(6857)
- 师范大学(6285)
- 财经大学(6022)
共检索到85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建华 郑杰文 罗继秋 杨丽娟
商业诚信是从解决社会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儒家文化又对商业诚信的形成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法律、商业诚信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并互相补充与促进。
关键词:
商业诚信 儒家文化 法律 博弈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建福
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垂壅庑┯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着各国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儒家伦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影响力,经合理取舍,会成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因素;创新是每个民族文化教育进步的灵魂,某种文化教育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转换,赋予合乎时代与国情的內涵;必须坚持民族文化教育本位的基本立场,善于保留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之特色。
关键词:
儒学 文化教育传统 儒家文化圈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影响着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 ,儒学作为一种入世的文化 ,宗教意识淡漠 ,态度宽容 ,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未来社会发展中 ,以“五缘”网络为基础 ,将形成一种伦理中心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 ,儒家文化是润滑剂 ,起着和谐社会秩序 ,砥砺现代管理理念 ,化解现代管理危机的功能 ,从而支撑华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五缘网络 管理危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任伍 卢少辉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对现代管理的重要影响表现在对现代企业家伦理塑造上。作为有着精神特质的现代企业家,“儒商”以其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建构起了指导管理过程的管理伦理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儒家文化的改造和更新,现代企业家展现出了一种与时代同步的新型“儒商”形象。
关键词:
儒商 管理伦理 义利合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先柱 殷欢 吴义东
住房自有率的文化层次影响力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本文也尝试从文化层面来阐释,采用全球各主要文化圈中27个国家(地区)199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OLS估计,以邻里效应和家庭认知效应作为文化规范效应的替代变量,另加入儒家文化,检验其与住房自有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邻里效应、家庭认知效应与住房自有率均正向相关,即文化规范效应具有正向效应;儒家文化圈国家在文化规范效应的影响下具有更高的住房自有率。此结论为从文化经济学方面解释中国所在的儒家文化圈住房自有率如此之高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先柱 殷欢 吴义东
住房自有率的文化层次影响力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本文也尝试从文化层面来阐释,采用全球各主要文化圈中27个国家(地区)199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OLS估计,以邻里效应和家庭认知效应作为文化规范效应的替代变量,另加入儒家文化,检验其与住房自有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邻里效应、家庭认知效应与住房自有率均正向相关,即文化规范效应具有正向效应;儒家文化圈国家在文化规范效应的影响下具有更高的住房自有率。此结论为从文化经济学方面解释中国所在的儒家文化圈住房自有率如此之高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刚 王燕飞 何丽
儒家文化内生于降低家庭内部交易成本和提高家庭内部治理效率的需要,其家庭主义观念及伦理秩序可能不仅影响了人际信任的半径,而且有助于强化家庭组织的风险分担功能。因此,儒家文化可能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以明清进士密度衡量儒家文化,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回归发现,以明清进士密度衡量的儒家文化显著提高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的概率。对影响机制的检验发现,强化了家庭组织的风险分担功能可能是儒家文化促进家庭风险资产投资行为的最主要机制,但并未发现有儒家文化显著影响一般信任的经验证据。这一研究发现增进了对儒家文化与家庭金融之间关系的理论和经验认知,意味着弘扬传统文化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儒家文化 风险资产 流行病学方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诚 刘瑜 尹志超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亟须消费拉动,这使得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之谜进行全面、客观解释尤为迫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数据和相关历史资料,从儒家文化视角分析了家庭高储蓄率的原因及背后的作用机制。为克服内生性偏误,选取明清时期状元数量作为儒家文化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地区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越浓厚的地区,家庭“男孩偏好”的观念越强,储蓄率水平越高;另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抑制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进而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异质性结果显示,儒家文化对低教育水平、中西部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储蓄决策影响较大。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居民储蓄和消费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应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完善养老金保障制度,消除生育偏好等对扩大内需带来的束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建福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教育思想随着儒家学说的西传得到欧洲有识之士的价值认同,欧洲中世纪神学权威在儒学文明的冲击下发生了动摇。儒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选贤与能"的用人之方,"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观等,对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回顾孔子儒学在西方传播的历程和对欧洲启蒙运动及近代文明的影响,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教育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普世价值,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有助于加强优秀文化教育精神传承,丰富当代文化教育内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军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乃至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与当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德法治国、开拓创新等时代主旋律一脉相承。开掘并宏扬这些文化传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和谐 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春花 张春阳
目前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出现了一些混乱状态。经济领域的表现之一则是商业道德败坏,商人见利忘义,假冒伪劣产品盛行,人们对经商者普遍抱以怀疑的态度。一个没有道德素质的民族将很难以建立起真正的物质文明,中国的现代化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华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扬弃借鉴,是建立及形成有效的经济伦理体系、提高经商者素质的重大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晶照 曹亚东
文章从儒家文化的视角出发,论证非物质激励对中国知识员工特殊的作用,考察中国知识员工对非物质激励的反应。提出在儒家文化的视野下,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仅要考虑物质激励的因素,更要有恰当的非物质激励手段。
关键词:
知识员工 非物质激励 儒家文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细雄 龙志能 李万利
综合运用历史典籍和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数据,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文化及其隐形价值规范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倡导的"仁者爱人""先义后利"及"天下为公"等伦理价值对企业捐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企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度越大,其参与慈善捐赠的概率和捐赠支出均显著越高。进一步检验还揭示,相较于国有企业,儒家文化促进慈善捐赠的积极作用在民营企业表现更突出;同时,当企业面临的同行捐赠压力越小时,儒家文化促进慈善捐赠的积极效果越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儒家文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呈现持续性特征,且超越功利主义目的而呈现典型的"利他"主义色彩。本研究从文化视角拓展了对企业捐赠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解,并提供了来自东方情境的经验证据,它也纠正了长期以来部分学者对儒家思想的消极认知偏见。
关键词:
儒家文化 非正式制度 慈善捐赠 同行压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常赛超 陈春花 晁罡 刘子成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强国,如何缓解中国员工面临的巨大工作压力,一直是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面对的重要议题。本文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单案例纵向研究,发现企业通过深入、持续地开展包括"言教""身教""境教"在内的儒家文化教育实践,能够从情感和认知上影响员工,进而改善员工对待工作和同事的态度和行为,并最终实现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这一良好效果。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基于文化传统这一独特视角,提出了"文化相宜—工作压力缓解模型",剖析了儒家文化缓解员工工作压力的内在机制,认为其表层原因在于儒家文化是员工生活的主要传统,而深层原因在于儒家文化倡导自强不息和内求自省的精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