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3)
- 2023(8515)
- 2022(6957)
- 2021(6821)
- 2020(5421)
- 2019(12376)
- 2018(12135)
- 2017(20562)
- 2016(12263)
- 2015(14341)
- 2014(14730)
- 2013(13002)
- 2012(12056)
- 2011(10805)
- 2010(11594)
- 2009(10475)
- 2008(9462)
- 2007(8963)
- 2006(8048)
- 2005(7592)
- 学科
- 济(29216)
- 经济(29169)
- 中国(26508)
- 管理(25282)
- 融(25260)
- 金融(25258)
- 业(25109)
- 教育(23906)
- 银(22421)
- 银行(22416)
- 企(22171)
- 企业(22171)
- 行(21807)
- 理论(14196)
- 财(11789)
- 教学(10978)
- 中国金融(10951)
- 制(10742)
- 农(10247)
- 方法(9793)
- 业经(9417)
- 地方(8924)
- 学(8076)
- 务(8012)
- 财务(7990)
- 财务管理(7965)
- 企业财务(7592)
- 农业(7056)
- 数学(6944)
- 发(6767)
- 机构
- 大学(154256)
- 学院(148359)
- 研究(52029)
- 济(48360)
- 经济(46680)
- 管理(44317)
- 中国(40115)
- 理学(36440)
- 理学院(35814)
- 教育(35280)
- 管理学(34792)
- 京(34546)
- 管理学院(34479)
- 范(33796)
- 师范(33630)
- 科学(27950)
- 财(27535)
- 师范大学(27446)
- 江(26283)
- 中心(25535)
- 所(24602)
- 北京(23456)
- 州(21846)
- 研究所(21758)
- 职业(21543)
- 技术(21057)
- 财经(21023)
- 经(18938)
- 院(18749)
- 银(17600)
- 基金
- 项目(86492)
- 研究(78405)
- 科学(68413)
- 基金(55433)
- 教育(46103)
- 家(45551)
- 社会(45421)
- 国家(44477)
- 社会科(42554)
- 社会科学(42541)
- 科学基金(37117)
- 编号(37098)
- 省(36894)
- 成果(35690)
- 划(32192)
- 课题(30197)
- 基金项目(27520)
- 年(26749)
- 项目编号(22877)
- 资助(22395)
- 性(22356)
- 规划(22352)
- 重点(21301)
- 部(20553)
- 发(20422)
- 大学(20275)
- 研究成果(19282)
- 创(19246)
- 度(19106)
- 教育部(19093)
共检索到261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贤君
儒家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深入人心。弘扬儒家孝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人格的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分析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内涵,探讨儒家教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提出儒家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和措施。
关键词:
儒家孝文化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庆
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敬重自然,实现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的基本内涵。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缺失现象,进行"孝"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生教育以及就业指导教育。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应该采用编著适合大学生"孝"德教育特色的读本、利用网络以及加强教师"孝"德等多渠道加强"孝"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 孝 思想道德教育 解读与传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房咏梅
为充分解决当前女大学生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家庭和学校需要共同加强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应开展切合实际、贴近女大学生生活的三观教育,学校管理要符合女大学生身心特点,重视开展女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对于家庭而言,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女大学生,并要与学校保持良好沟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 家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丛楠楠 王久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营造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
关键词:
茶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传统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志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作为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夯实自身综合素质,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专注、创新等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提升个人职业道德素质而言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兆国
建立分阶段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深入社会、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就业选择与国家、社会、企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就业道德是职业道德在择业就业行为中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就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基层就业,诚信就业,吃苦耐劳,实干敬业,服务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战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赖荣珍
思想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向 李丹凤
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立足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育是为了不教育"的目的,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文章对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进行浅析,以引起人们注重引导大学生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更有效的开展德育工作。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自我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侠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的层层推进,近年来,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想政治教育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新语境下,儒家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全社会、多方位系统经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儒家文化 新语境 融入教育 途径 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小慧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历史的发展为"孝道"赋予了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内涵,对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孝道 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剑锋
孝、悌是调谐家庭成员关系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方面曾起了起始和基础作用。今天,由于孝道观念的淡化,孝道教育的弱化,大学生孝悌道德出现滑坡,因此,加强孝悌道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孝悌道德 孝悌教育 大学生 思想道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娜 周春国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公共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大学生走出学校后在社会中相互合作、和谐共处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形成了价值观念、思想心态、思维方式、行为选择的特殊性。这一现实情况决定了用简单的、注入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接受思想上、意识形态上的改变与养成已经很困难,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审视和面对。而当代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华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魂。近年来,高校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并探讨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即加强思想认识,融入课堂教学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凤杰 司红十 张旭东
文章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特征出发,结合他们所处的环境因素、高校的教学和日常生活管理等因素,分析了要根据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介体、客体以及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特殊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发亮
"正义"是儒家德性文化中的必然之德和应有之义,亦是当前社会追求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之一。大学生正义感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价值趋向和现实路径选择,儒家德性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正义感教育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理论建构、情感的德性升华、行为的实践创新。
关键词:
儒家 德性文化 大学生 正义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