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6)
2023(6365)
2022(5254)
2021(5001)
2020(4169)
2019(9108)
2018(9045)
2017(15786)
2016(9228)
2015(10855)
2014(11109)
2013(9757)
2012(9063)
2011(8240)
2010(8601)
2009(7895)
2008(7800)
2007(7408)
2006(6460)
2005(5872)
作者
(25871)
(21677)
(21155)
(20295)
(13692)
(10094)
(9891)
(8370)
(8222)
(7837)
(7363)
(7250)
(6997)
(6872)
(6762)
(6460)
(6361)
(6330)
(6252)
(5910)
(5505)
(5358)
(5202)
(5037)
(4996)
(4770)
(4770)
(4768)
(4440)
(4387)
学科
(27020)
经济(26964)
管理(23900)
(19784)
(17097)
企业(17097)
中国(10972)
教育(10445)
(9002)
理论(8860)
方法(8723)
(8155)
(7990)
(7683)
(6723)
数学(6585)
教学(6443)
数学方法(6429)
业经(6361)
(6064)
(6061)
金融(6054)
银行(6043)
(5822)
(5301)
农业(4927)
(4648)
财务(4626)
财务管理(4615)
地方(4544)
机构
大学(126458)
学院(121850)
研究(45137)
(41576)
经济(40362)
管理(39972)
理学(33565)
理学院(33037)
管理学(32177)
管理学院(31943)
中国(31141)
(28373)
科学(27801)
(22763)
(21641)
(21508)
(21325)
师范(21286)
研究所(20716)
(20347)
中心(19886)
业大(18280)
北京(18253)
教育(17443)
师范大学(17061)
(16859)
农业(16626)
财经(16544)
技术(16275)
(15900)
基金
项目(80158)
研究(63136)
科学(62172)
基金(54460)
(48331)
国家(47395)
科学基金(39000)
社会(37553)
社会科(35117)
社会科学(35104)
(32786)
教育(32422)
(28259)
基金项目(27741)
编号(27425)
成果(25461)
自然(23581)
自然科(22990)
自然科学(22977)
自然科学基金(22552)
资助(21890)
课题(21159)
重点(18697)
(17741)
(17662)
大学(17297)
项目编号(17066)
(16858)
(16699)
(16425)
期刊
(50627)
经济(50627)
研究(42300)
中国(34129)
教育(34088)
学报(23226)
(19924)
大学(18696)
科学(18503)
(18289)
管理(15904)
学学(15863)
农业(13520)
技术(10893)
(9747)
金融(9747)
图书(9134)
财经(8697)
职业(8480)
经济研究(8340)
业经(8251)
(7632)
(7596)
(7237)
书馆(6775)
图书馆(6775)
(6654)
论坛(6654)
科技(6243)
高等(6242)
共检索到198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邵龙宝  
由于长期以来“左倾”思潮的影响,以儒家伦理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同糟粕一起被丢弃,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与传统美德相脱节,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中缺乏自己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素养,道德价值体系中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他们不能区分什么是优良的道德传统,什么是传统道德的负面影响;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什么是积捉在中国人心理结构中的“消极因素”,而作为中国文化表征的儒家伦理思想就具有这双重属性。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有着寓道德于教育并关注于世俗实际生活之德性的优良传统,又便于把教育原则具体化为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因此,将儒家伦理的精华应用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应用,是一项值得尝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丽娟  赖斌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生态旅游环境伦理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最本质的指导思想之一,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并且还没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体系。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其“仁礼观”更是深入人心。本文试图以儒家“仁礼观”为基础,从理性思维和道德规范的角度构建一套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理论基础,并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实践者的概念,界定了实现该体系的主体范围,从而构建完整的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并透彻地掌握其内在规律,更好地为生态旅游所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车运景  
源自2000年前的儒家"社群至上"的经济伦理在很多方面与现代市场经济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儒家经济伦理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特征、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型经济形态和以"家国同构"为内容的社会结构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历代统治者和儒士的提倡与理论创新活动逐渐形成了"社群至上"的经济伦理,主张由国家塑造社会,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文军  张洪波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琳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错位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导致了大学生人生理想的迷失、个人主义的泛滥和重才轻德的倾向。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缺失的成因分析,从理论基础、内容、方法、载体、途径、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培养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黎文升  易连云  
通过对当代越南大学生儒家道德观继承方面的实际调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越南大学生对儒家伦理的认同度非常高,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弘扬儒家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可以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同时他们对儒家伦理的道德文化贡献有着很高的评价。大多数人认为,儒家伦理在21世纪将仍然是越南大学生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此外,越南大学生对儒家道德在当代越南社会中的适应性也提出了反思与质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成功崛起打破了现代化的"西方模式",在精神层面确立起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文化价值观,这得益于新加坡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本文重点剖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儒家伦理课程的开设与当代传统文化课程的发展,并得到如下结论和启示:明智的文化战略对新加坡现代化的成功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儒家传统文化是消除现代人精神层面问题的一副良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必将成为现代文化价值观的有益因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志敏  
作为有着崇高精神追求的学术组织,大学确立并明确宣示符合学术伦理要求的学术价值观,对于树立自身良好的公众形象、建立清晰的学术伦理期望以及引导学校形成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大学所倡导的学术价值观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和强化,往往处于一种模糊或缺失的状态。为此,建立一套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底线伦理"为基础、以"上标伦理"为目标的伦理价值观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论文为此采用了专家咨询法,调查了国内28位专家对学术伦理价值观体系构成方面的意见,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秦行音  
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提出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当代社会道德滑坡和不断出现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是直接的原因。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内涵,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道德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价值观的非理性和非知识性特点使得价值观教育要远复杂于理性的知识教育。关乎个人道德成长、关乎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价值观是底线伦理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所必须要求的;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吸收现代德育研究成果,使其更为生动和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价值观教育还要求一个公正的社会。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永美  湛方栋  陈建军  李元  谢春琼  谭冠林  祖艳群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农业大学1077名在校大学生的环境价值与伦理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环境价值观呈多元化,持"人类中心主义"、"动物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4%、25%、21%和31%。(2)50%-87%的学生认同"不同地域公平",67%-100%的学生赞同"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54%-83%的学生"非常关心,热爱并敬畏大自然",对环境价值的构成认识较好。(3)部分年级专业的学生中,20%-38%和18%-30%分别持有"地域不公平"和"代际不公平"的环境伦理观,20%-38%和18%-30%的学生持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坤林  
道德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主体根据自己道德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做出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个体坚信不疑的各种道德规范所构成的道德信念的总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陆林召  
有了文化的滋养和支撑,核心价值观才会真正有影响、有力量。从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实际需求之中。教师品行端正、道德高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是一种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愿景追求与价值目标,同是也是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是学生心灵的指南。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江胜尧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文章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指出高等院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舆论阵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建设和课堂教学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发亮  
大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德育十分必要,而德育在很多方面和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于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宝贵的研究价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秀玉   邵龙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7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本文以此为宗旨试图探讨如何应用儒家伦理的精华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服务,以增强德育有效性,培养一代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