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0)
2023(2507)
2022(2057)
2021(1917)
2020(1634)
2019(3541)
2018(3442)
2017(6628)
2016(3428)
2015(3918)
2014(3913)
2013(3584)
2012(3479)
2011(2903)
2010(2971)
2009(2698)
2008(2736)
2007(2563)
2006(2250)
2005(1988)
作者
(9070)
(7558)
(7214)
(6859)
(4815)
(3626)
(3433)
(2789)
(2741)
(2676)
(2553)
(2550)
(2436)
(2285)
(2270)
(2182)
(2111)
(2068)
(2041)
(2015)
(1801)
(1779)
(1777)
(1777)
(1677)
(1640)
(1628)
(1564)
(1538)
(1504)
学科
(11140)
经济(11022)
管理(9620)
(8635)
(7835)
企业(7835)
中国(4713)
(4597)
人事(4289)
人事管理(4289)
方法(4190)
文化(3731)
业经(3610)
教育(3140)
理论(3108)
(2881)
产业(2614)
农业(2568)
数学(2370)
数学方法(2324)
社会(2320)
(2288)
(2229)
(2218)
市场(2195)
(2124)
(2124)
贸易(2123)
(2075)
(2054)
机构
大学(47354)
学院(46186)
管理(17753)
(17168)
经济(16736)
研究(15784)
理学(15193)
理学院(14944)
管理学(14661)
管理学院(14563)
中国(11137)
(10198)
科学(8845)
(8579)
(8323)
师范(8278)
(7403)
中心(7274)
(6944)
师范大学(6795)
财经(6732)
研究所(6647)
北京(6474)
(6165)
(5701)
(5557)
(5464)
业大(5374)
教育(5214)
经济学(5085)
基金
项目(30719)
科学(24648)
研究(24497)
基金(22384)
(19987)
国家(19277)
社会(16593)
科学基金(16090)
社会科(15458)
社会科学(15450)
基金项目(11634)
(11477)
教育(11248)
编号(10046)
(9760)
成果(9283)
自然(9164)
自然科(8962)
自然科学(8958)
自然科学基金(8815)
资助(8450)
(6971)
课题(6952)
重点(6779)
国家社会(6743)
(6419)
(6380)
项目编号(6376)
(6277)
人文(6271)
期刊
(22097)
经济(22097)
研究(14468)
中国(12362)
教育(8429)
管理(8206)
科学(7033)
学报(7016)
(6481)
(6222)
大学(5832)
学学(5274)
农业(4303)
图书(3862)
财经(3579)
业经(3548)
技术(3234)
书馆(3147)
图书馆(3147)
(3144)
(3098)
金融(3098)
(3020)
世界(2887)
经济研究(2850)
(2827)
问题(2809)
(2791)
(2726)
论坛(2726)
共检索到73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淦未宇  徐细雄  刘曼  
文章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儒家传统对企业雇佣策略和员工权益保障的影响。从2012年全国第十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儒家文化中"君子以义为利""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等思想显著影响了企业雇佣策略,提升了员工权益保障质量。具体来讲,企业所在地区儒家文化强度越大,其员工劳动合同签约率和社会保险购买率越高,员工培训投资力度越大,且更有可能设立工会。进一步检验表明,儒家文化改善员工雇佣保障的积极效果在"弱司法保护"地区表现更突出。这意味着儒家文化和司法保护两种不同力量在加强员工权益保护中有一定替代性功能。文章还发现,全球化竞争削弱了儒家文化对员工雇佣保障的积极作用。文章不仅从传统文化角度拓展了对新兴市场国家"弱制度"情境下员工权益保护影响因素的理解,也从微观企业层面深化了对儒家文化经济后果的理论认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细雄  李万利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传统文化到底具有怎样的时代价值和功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即企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程度越强,其专利产出水平显著越高。进一步检验揭示,儒家文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代理冲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和降低专利侵权风险等三条渠道影响企业创新。我们还发现,非正式制度的儒家文化和正式制度的法律环境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相互替代功能。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全员辐射效应有利于激发全体员工创新热情,进而提升技术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效率,增强专利技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边际贡献。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揭示了儒家思想促进创新的内在逻辑,纠正了部分学者对儒家文化价值的消极认知偏见,同时丰富了"文化与企业决策"国际前沿文献,贡献了东方文化情境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国营  王思远  田袁果  
居高不下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关系到中共建党第二个百年远期目标的实现。传统文化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价值和功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文章以2012—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传统文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对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改善效应”,即地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改善其内部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显示,儒家文化主要通过改善税收结构及促进创新等渠道影响收入差距。同时,儒家文化对收入差距的改善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及受其他文化冲击较小的地区更为明显,地域上则呈现北方地区更明显的特征。文章从宏观层面揭示了儒家文化改善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为共同富裕建设中寻求有中国特色的实现路径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迈克尔·罗宾逊  李怀印  
自1900年以来,韩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经历了根本性的改变。尽管如此,当代韩国问题的观察家在解释其政治模式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组织的特殊性时,一直强调儒家传统的重要性。韩国人对待政治和社会权威、人际关系、社会流动以及教育的态度,都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儒家作为一个政治的、社会的和准宗教思想的实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牟朋鹏  Lawrence CHOO  周晓宇  
解决家庭“有限参与”金融市场的难题是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CHFS)的数据,以儒家传统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视角为家庭“有限参与”金融市场的难题提供新的理论解析。从男权主义观、家庭本位观以及孝道观这三个儒家文化中对中国家庭产生深远影响的核心传统家庭观念出发,探究“有限参与”这一现象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儒家传统文化会显著抑制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和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机制分析表明,儒家文化会通过抑制女性的劳动参与、强化家庭的避险功能以及增强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来降低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食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博  熊婷  林敏华  
本文按照"文化-行为"的逻辑,探讨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儒家传统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两市的中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儒家传统文化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与正式制度(法律)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力越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越低;并且在儒家传统文化与正式制度(法律)两者交互叠加作用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更低。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淦未宇  覃天柱  
员工雇佣保障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定就业市场的微观基础与实践路径。文章利用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企业员工雇佣保障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能够强化雇员劳动权益保障质量。具体来讲,当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较高时,企业长期员工雇佣比例显著提升,短期和临时员工雇佣比例显著降低。进一步检验揭示,企业家主观地位主要藉由改善内部用工环境、增强员工“集体发声”和强化政企联结等三条路径提升员工雇佣保障质量。研究还发现,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员工雇佣保障的作用强度还受到企业所在地区官员晋升预期、市场化进程、失业率水平和企业个体特征的异质性影响。文章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揭示了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员工雇佣保障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拓展了员工权益保障主题的研究文献。它也为营造尊重企业家干事创业社会氛围、增强企业家自我认同以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建福  
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垂壅庑┯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着各国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儒家伦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影响力,经合理取舍,会成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因素;创新是每个民族文化教育进步的灵魂,某种文化教育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转换,赋予合乎时代与国情的內涵;必须坚持民族文化教育本位的基本立场,善于保留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之特色。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庆娟  张金成  
作为文化的内核,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影响着个体员工重要的态度和行为。本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和界定了"工作场所儒家传统价值观"(CTVW)的内涵与维度,并通过三项实证研究对CTV W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一的测量结果表明,工作场所的儒家传统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以关系和谐为核心的儒家关系导向,其下包括尊从权威、接受权威、宽忍利他和面子原则四个维度,CTV W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建构效度。研究二的效用分析表明,CTV W能够较好地预测员工的公平敏感性与组织公民行为,CTV W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研究三的差异分析表明,具有不同社会历练的员工具有不同的儒家传统价值观,CTV W量表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杜祖贻  
儒家学说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代表华人的传统。因此,当社会出了问题,便归咎于儒家思想。百年来,儒学成为攻击摧毁的对象。其实魏晋以后,儒学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有限,因此儒家不应负起社会封建腐败的全责,而蒙不美之名。作者认为,由孔、孟、荀集大成的儒家思想,经过历代官僚将之政治化、塾师将之教条化、学究将之支离化,再加上近世中外学者将之西方化,以致本来代表中华民族经验与智能的学说不断被消磨损耗,沦为难以理解难以实践的碎文剩义。本文首先列举论证,肯定正统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继而提出复兴儒学的具体方案,并倡议华人社会中有识之士,负起继往圣开绝学的使命:将优秀的中华文化重新定位,使世人研习之、认识之,为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弘  曹大友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雇佣保障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雇佣保障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员工的可雇佣性在雇佣保障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即对于可雇佣性弱的员工而言,雇佣保障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修道之谓教",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理解,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教的根本首先在于教育者的修道;第二,立教是修道的固有之义;第三,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育主要是一种对修道者的模仿。这种被遗忘的儒家传统,有助于补充和改善日益强调教学技能和学科知识的技术主义的现代教师专业发展路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弘  赵曙明  方洪波  
文章通过针对我国生产制造型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研究雇佣保障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尤其是研究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雇佣保障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在雇佣保障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