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55)
2023(3663)
2022(3039)
2021(3021)
2020(2443)
2019(5754)
2018(5953)
2017(10308)
2016(5673)
2015(6210)
2014(6305)
2013(5581)
2012(5087)
2011(4426)
2010(4757)
2009(4296)
2008(4383)
2007(3736)
2006(3576)
2005(3367)
作者
(13742)
(11471)
(11104)
(10892)
(7528)
(5482)
(5331)
(4429)
(4209)
(4197)
(4023)
(3862)
(3849)
(3727)
(3633)
(3376)
(3310)
(3273)
(3255)
(3254)
(2991)
(2782)
(2699)
(2670)
(2659)
(2577)
(2559)
(2472)
(2288)
(2269)
学科
(16144)
经济(16103)
管理(10882)
(10340)
(10097)
企业(10097)
中国(7512)
(7434)
教育(6103)
(5788)
业经(5632)
(5629)
理论(5589)
体制(4953)
(4561)
方法(4418)
教学(4276)
(4152)
金融(4151)
(4068)
银行(4066)
(3976)
文化(3752)
(3605)
地方(3335)
(3322)
农业(3254)
税收(3231)
(3228)
(3201)
机构
大学(69180)
学院(67295)
研究(27116)
(25255)
经济(24601)
管理(22475)
中国(19806)
理学(17990)
理学院(17679)
管理学(17379)
管理学院(17189)
(16080)
(14795)
科学(14791)
(13224)
(13221)
师范(13137)
(12031)
中心(11921)
研究所(11694)
教育(11273)
北京(10844)
师范大学(10816)
财经(10256)
(9740)
(9329)
(9269)
(9150)
技术(8406)
(8050)
基金
项目(40429)
研究(34887)
科学(31563)
基金(27185)
(24096)
国家(23304)
社会(21052)
社会科(19695)
社会科学(19687)
科学基金(19012)
教育(17730)
(15863)
编号(15466)
成果(14882)
(13559)
基金项目(13523)
课题(11768)
资助(10362)
(10124)
自然(10096)
自然科(9822)
自然科学(9818)
自然科学基金(9645)
(9540)
重点(9497)
项目编号(9432)
(9274)
(8992)
规划(8828)
(8782)
期刊
(35279)
经济(35279)
研究(28306)
中国(22437)
教育(21324)
(11662)
管理(10552)
学报(9789)
(9016)
科学(8760)
大学(8206)
(7517)
金融(7517)
技术(7202)
学学(6762)
图书(6312)
职业(5670)
农业(5664)
财经(5550)
经济研究(5220)
业经(5174)
书馆(4992)
图书馆(4992)
(4940)
(4501)
论坛(4501)
问题(4221)
技术教育(4128)
职业技术(4128)
职业技术教育(4128)
共检索到123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探讨"立德树人",不能不回眸儒家的"成人"之学——"仁爱德治"及其教化机制。这一思想固然受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巨大挑战,但同时引发有识之士的理性回应和对儒家"做人"精髓的刻意坚守。如何在复杂剧变的全球化时代坚持学校变革的"文化自觉",探索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建福  
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垂壅庑┯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着各国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儒家伦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影响力,经合理取舍,会成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因素;创新是每个民族文化教育进步的灵魂,某种文化教育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转换,赋予合乎时代与国情的內涵;必须坚持民族文化教育本位的基本立场,善于保留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之特色。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细雄  李万利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传统文化到底具有怎样的时代价值和功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即企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程度越强,其专利产出水平显著越高。进一步检验揭示,儒家文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代理冲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和降低专利侵权风险等三条渠道影响企业创新。我们还发现,非正式制度的儒家文化和正式制度的法律环境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相互替代功能。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全员辐射效应有利于激发全体员工创新热情,进而提升技术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效率,增强专利技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边际贡献。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揭示了儒家思想促进创新的内在逻辑,纠正了部分学者对儒家文化价值的消极认知偏见,同时丰富了"文化与企业决策"国际前沿文献,贡献了东方文化情境的经验证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武东  
本文以传统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对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传统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意义,希望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有所借鉴。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淦未宇  徐细雄  刘曼  
文章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儒家传统对企业雇佣策略和员工权益保障的影响。从2012年全国第十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儒家文化中"君子以义为利""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等思想显著影响了企业雇佣策略,提升了员工权益保障质量。具体来讲,企业所在地区儒家文化强度越大,其员工劳动合同签约率和社会保险购买率越高,员工培训投资力度越大,且更有可能设立工会。进一步检验表明,儒家文化改善员工雇佣保障的积极效果在"弱司法保护"地区表现更突出。这意味着儒家文化和司法保护两种不同力量在加强员工权益保护中有一定替代性功能。文章还发现,全球化竞争削弱了儒家文化对员工雇佣保障的积极作用。文章不仅从传统文化角度拓展了对新兴市场国家"弱制度"情境下员工权益保护影响因素的理解,也从微观企业层面深化了对儒家文化经济后果的理论认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学栋  顾进发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发端于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思想和言论;而良好的企业形象,则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公关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和竞争资本。二者之间相距历史遥远,内容不一,会有什么关系呢?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国营  王思远  田袁果  
居高不下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关系到中共建党第二个百年远期目标的实现。传统文化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价值和功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文章以2012—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传统文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对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改善效应”,即地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改善其内部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显示,儒家文化主要通过改善税收结构及促进创新等渠道影响收入差距。同时,儒家文化对收入差距的改善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及受其他文化冲击较小的地区更为明显,地域上则呈现北方地区更明显的特征。文章从宏观层面揭示了儒家文化改善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为共同富裕建设中寻求有中国特色的实现路径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牟朋鹏  Lawrence CHOO  周晓宇  
解决家庭“有限参与”金融市场的难题是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CHFS)的数据,以儒家传统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视角为家庭“有限参与”金融市场的难题提供新的理论解析。从男权主义观、家庭本位观以及孝道观这三个儒家文化中对中国家庭产生深远影响的核心传统家庭观念出发,探究“有限参与”这一现象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儒家传统文化会显著抑制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和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机制分析表明,儒家文化会通过抑制女性的劳动参与、强化家庭的避险功能以及增强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来降低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迈克尔·罗宾逊  李怀印  
自1900年以来,韩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经历了根本性的改变。尽管如此,当代韩国问题的观察家在解释其政治模式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组织的特殊性时,一直强调儒家传统的重要性。韩国人对待政治和社会权威、人际关系、社会流动以及教育的态度,都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儒家作为一个政治的、社会的和准宗教思想的实体,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红  
文章将儒家管理文化与图书馆管理结合起来思考 ,认为儒家管理文化中的“有为”、“崇德”、“和谐”思想对2 1世纪图书馆的生存、发展、竞争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论述了儒家管理思想引入图书馆管理 ,是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影响着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 ,儒学作为一种入世的文化 ,宗教意识淡漠 ,态度宽容 ,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未来社会发展中 ,以“五缘”网络为基础 ,将形成一种伦理中心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 ,儒家文化是润滑剂 ,起着和谐社会秩序 ,砥砺现代管理理念 ,化解现代管理危机的功能 ,从而支撑华人经济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文长  韩顺平  项志明  
服务补救已经被企业界和学者们认为是在服务失误后,弥补服务失误、修复顾客满意、获取顾客忠诚的必要手段。公正感知已经成为服务补救情景下探讨顾客满意的核心变量之一。本文在社会交换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了儒家文化背景下,服务补救行为对顾客感知公正的影响作用。通过文献回顾,我们概括地选择了儒家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和谐意识,人本、人爱思想和群体观念;选择了补救起因、认知控制、原因解释和道歉等补救行为;把感知公正分为三个纬度,分别是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进而详细探讨儒家文化对其两者之间的影响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公绥  
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以仁为本”,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恭敬、宽容、诚信、勤慧、慈爱,那就算是“仁”。儒家经典《大学》中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意思是:生产财富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如此财富才会保持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敛钱发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富强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自信的基础在文化自信,而要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关键在于辨识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高次元的认知思维。尤其是,对具有人文性和本土性的经济学来说,只有将经济理论嵌入到儒家文化传统和心理意识之中,才能真正理解当前各种纷繁的社会现象,才能真正解决各种具体的现实问题,才能构建出具有根植性的中国经济学。因此,要挖掘儒家文化的高次元传统,就需要剖析中西方社会在文化特质和认知思维上的差异。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性观及其行为机理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出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差异,即儒家社会更偏重人文关怀,更重视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显然,只有将现代理论嵌入到儒家的高次元文化之中,才可以构造出"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进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