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9)
2023(15454)
2022(13377)
2021(12665)
2020(10372)
2019(23926)
2018(23858)
2017(45222)
2016(25031)
2015(28275)
2014(28446)
2013(28322)
2012(26450)
2011(24309)
2010(24648)
2009(22697)
2008(22498)
2007(20253)
2006(18274)
2005(16820)
作者
(74543)
(61658)
(61524)
(58341)
(39654)
(29809)
(27930)
(24169)
(23732)
(22498)
(21235)
(21062)
(19977)
(19954)
(19250)
(19040)
(18308)
(18103)
(17717)
(17710)
(15769)
(15515)
(14971)
(14347)
(14030)
(13891)
(13806)
(13763)
(12564)
(12353)
学科
(106092)
经济(105981)
管理(70686)
(68155)
(56180)
企业(56180)
方法(39992)
数学(32793)
数学方法(32333)
中国(31969)
(29258)
地方(28758)
(26247)
业经(25047)
(23848)
(20026)
农业(19825)
理论(19252)
(18333)
贸易(18317)
(17898)
(17752)
银行(17707)
(17628)
(17136)
金融(17133)
(17008)
环境(16636)
技术(16400)
教育(16151)
机构
大学(364303)
学院(362097)
(140230)
管理(137943)
经济(136840)
研究(128788)
理学(116834)
理学院(115367)
管理学(113393)
管理学院(112706)
中国(96008)
科学(81087)
(80000)
(67087)
(66128)
研究所(60521)
(58753)
中心(56828)
(56168)
(53953)
师范(53512)
北京(51842)
业大(51610)
财经(51479)
(46534)
(46333)
(46327)
农业(45580)
师范大学(43146)
经济学(40717)
基金
项目(234441)
科学(182927)
研究(174821)
基金(165906)
(144237)
国家(142911)
科学基金(121112)
社会(107276)
社会科(101379)
社会科学(101350)
(93034)
基金项目(87745)
教育(80609)
(78404)
自然(77607)
自然科(75676)
自然科学(75659)
自然科学基金(74238)
编号(73114)
资助(68159)
成果(62087)
(53758)
重点(53046)
课题(51887)
(50877)
(48011)
创新(44634)
项目编号(44591)
科研(43930)
教育部(43237)
期刊
(169825)
经济(169825)
研究(115969)
中国(76290)
学报(58779)
(55023)
科学(53713)
管理(52968)
教育(50907)
(49668)
大学(43551)
学学(39978)
农业(38086)
(34315)
金融(34315)
技术(31687)
业经(28309)
财经(25863)
经济研究(25276)
图书(24395)
问题(22162)
(22070)
(19375)
理论(18255)
科技(17546)
技术经济(17302)
书馆(17069)
图书馆(17069)
现代(16877)
(16859)
共检索到565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天保  
"东亚儒学圈"已是国际儒学研究的焦点。受其影响,寻求儒学文化力的比较优势,已是中国华南及中东部地区调整发展战略的新主题。西南民族地区的儒学建构及其文化力功能相对滞后,亟待深入。就广西而言,重新考察"南传儒学",既是提升区域文化力的必然内容,更是"朝向东亚"、增进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大鸣  
从历史脉络来看,云南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区域社会。历史上,尤其是元明清时期,大量的移民来到云南,渐形成今天的“云南人”。云南移民脉络背后,与之并行的是儒学发展脉络,云南的移民史,即一部云南的儒学发展史。元代的规模性移民,使得云南儒学整体性生长;明代持续的移民,云南“汉多夷少”的格局得以形成,云南儒学得以扎根;清代移民规模最大,云南儒学呈现枝繁叶茂的势头。厘清云南移民与儒学发展的关系,也即可以解开云南各民族如何融入中华民族的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青  
在经济腾飞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开始加快,随之而来的,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为了让人们在高速运转的社会生活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人们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继而使自己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幸福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各大学派理论需要改变自身较为古板的存在形态,让先进思想从书本中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帮助人们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为此,儒学要与当代思想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儒学来实现当代思想中与身体转向相关的相关理论措施,以此帮助人们增长见识,一改人们对儒学思想的刻板印象。作者在开展202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阳明学与日本战后派文学的关系研究”(22NDJC144YB)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时研读了该书。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栾兆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武玉环  
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经过早期传播、中期发展、后期日本儒学形成这三个阶段,使封建时代的日本儒学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日本统治阶级治国的基本思想并逐渐被日本社会各阶层人们所接受,成为日本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儒学还对日本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及日本国民的道德观念、民族性格形成方面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儒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日本历史上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巩固与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成为尊王攘夷论的先声和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来源。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乔好勤  
秦汉以来,岭南成为一统中国的组成部分,设教立学,邦俗从化,儒学渐启。两汉之交,出现了儒学名家陈钦陈元父子,成书《陈氏春秋》及其《训诂》两书。至汉末三国间,岭南儒学一时繁荣,不但出现了以士燮和虞翻为代表的儒学研究者群体,而且出现了诸多儒学著作,为岭南学术研究和文献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曼娜  
在墨家与儒家消费思想中,墨家的节用、节葬、非乐思想,既与生产的动态过程相联系,又以劳动财富观为出发点,因此,墨家的消费观与儒家鄙视劳动的等级消费观形成鲜明而尖锐的对立;但儒家的"知足"说、"寡欲"论、崇俭思想以及"用不伤义"的消费标准,则和墨家的节用思想有着某种相通之处。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两个学派因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存在着思想分歧,但因二者处于同一历史时期,所以两个学派的消费理念也就具有一定的相近性和互补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基于儒学智慧理解课程意味着走出德性与创造性的二元对立,把课程的本质理解为"道德创造性"。儒学不仅是一种价值观,还是一种方法论。至宋明理学发展到极致的"体验形上学"既可成为一种课程研究的方法论,也可成为一种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方法论。这意味着"课程即分享"的中国传统课程观可以在21世纪显露生机。而儒学精神的寻找与重建需要走向日常生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文焕  
儒学是二千多年前出现在中国的一种学问。这种学问不仅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成为社会思潮,而且影响到后来中国的历代封建王朝,成为统治阶级的“官学”。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跨出古老的万里长城的故乡,在日本、朝鲜、新加坡乃至整个亚洲都有儒家思想的印迹。二千多年来,崇儒的朝代很多,批儒的也不乏其人,但褒它也好,贬它也好,儒学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景林  云龙  
[期刊] 求索  [作者] 单正齐  
以心性论为中心,围绕几个重要范畴对宋明儒学与佛教哲学作一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具有诸如理论结构、运思模式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但在思想实质及具体内容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宋明儒学坚持道德本体论与心性论的合一,追求宇宙自然与道德秩序的合一,体现了道德的形上学特色。佛家则坚持超越的境界本体与心性的统一,追求以超理性的直觉智慧体证宇宙实相,成就宗教上理想的生命人格,体现了超道德的境界形上学特色。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焦永梅  
本文将儒学与会计师事务所伦理关系相结合进行研究,通过深入探讨儒学给后者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提出营造会计师事务所和谐伦理关系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稳定发展、维护行业秩序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闵乐晓  
左派王学是阳明后学的殿军 ,这一将王阳明心学思想推向极致的思想流派 ,以良知现成无待、当下即是为立论的原点 ,并沿着心学自我成圣论的思想理路 ,将率性造命的狂者精神发展为带近代色彩的救世意识。这种精神开启了儒学史上一个全新的局面 ,并构成了儒学现代性转型的某种信号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光  
本文鸟瞰式地论述了浙江儒学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从中提炼出浙江儒学的学术特色与基本精神,进而论述了浙江儒学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作者认为,浙江儒学有三大学术特色:一是多元包容,二是经世致用,三是从民本、亲民到民主的思想转型。浙江儒学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实事疾妄"的求实批判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学精神,"崇尚气节,正直敢言"的豪杰精神,"教育优先、人才第一"的文教兴邦精神五大方面。浙江儒学的典型思想型态是王充以"实事疾妄"为宗旨的求实批判之学、叶适以"崇义养利"为核心价值的功利之学、王阳明以"致良知"为核心命题的"良知心学"、黄宗羲以"民主君客"为核心观点的"力行"实学、马一浮以"六艺该摄一切学术"为核心命题的现代新经学。他们的思想宗旨与学术命题不仅在当时开风气之先,而且具有现代性与普世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与实践治理模式的良好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罗平  
儒家文化是我国亘古不化的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对中国企业管理行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开发和应用好我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核心竞争力是当今中外管理界研究最多的课题之一。本文围绕这个主题 ,为我国企业提出了运用儒家思想的精华来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