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5)
- 2023(8603)
- 2022(7552)
- 2021(7143)
- 2020(5916)
- 2019(14056)
- 2018(14058)
- 2017(25931)
- 2016(14846)
- 2015(17203)
- 2014(17772)
- 2013(17496)
- 2012(16725)
- 2011(15160)
- 2010(15896)
- 2009(14470)
- 2008(15091)
- 2007(13947)
- 2006(12102)
- 2005(10922)
- 学科
- 济(57341)
- 经济(57265)
- 管理(38988)
- 业(36923)
- 企(29470)
- 企业(29470)
- 方法(27386)
- 数学(23728)
- 数学方法(23442)
- 农(17699)
- 中国(15693)
- 财(15449)
- 学(14984)
- 制(12949)
- 贸(12658)
- 贸易(12650)
- 易(12264)
- 理论(12027)
- 业经(11948)
- 地方(11677)
- 教育(11519)
- 农业(11471)
- 和(9954)
- 银(9558)
- 银行(9520)
- 务(9379)
- 财务(9350)
- 财务管理(9310)
- 行(8964)
- 融(8930)
- 机构
- 大学(221338)
- 学院(219690)
- 济(82058)
- 经济(79769)
- 管理(76951)
- 研究(76238)
- 理学(65003)
- 理学院(64128)
- 管理学(62654)
- 管理学院(62243)
- 中国(56576)
- 科学(48953)
- 京(48263)
- 农(41931)
- 所(40493)
- 财(39834)
- 江(37447)
- 研究所(36618)
- 中心(35294)
- 业大(34567)
- 农业(33115)
- 范(32257)
- 师范(31889)
- 财经(31017)
- 北京(30691)
- 州(29681)
- 经(27791)
- 院(27161)
- 技术(26581)
- 师范大学(25457)
- 基金
- 项目(137707)
- 科学(104865)
- 研究(101767)
- 基金(95035)
- 家(83168)
- 国家(82365)
- 科学基金(68202)
- 社会(59313)
- 社会科(55774)
- 社会科学(55754)
- 省(55739)
- 教育(50148)
- 基金项目(50003)
- 划(47050)
- 自然(44273)
- 编号(44051)
- 自然科(43154)
- 自然科学(43132)
- 自然科学基金(42349)
- 资助(39912)
- 成果(37549)
- 课题(31961)
- 重点(31836)
- 部(30376)
- 发(29718)
- 创(28134)
- 科研(26623)
- 大学(26594)
- 创新(26217)
- 性(26024)
共检索到337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培挺
儒商精神在现代管理境遇中能否内生,从其历史溯源、存在特质和实践内生等几个维度进行递进式分析。儒商(精神)的存在特质就是基于中国本土文化场,以商业文化的探讨为指向,探讨管理哲学视野下的组织文化的儒商(精神)向度。这种定位在儒家强文化势能塑造的惯习下,在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导向管理精致化的管理文化时代体现的管理模式中,其存在有实践需求。它的根基是具有中国本土传统文化支撑的商业意识形态。中国古代的儒商精神内生是从广域单一儒家文化场内生出儒商精神,而面向未来的儒商精神内生是从多元商业文化备选境遇中选择儒商精神,两种内生状态、程度迥异。面向未来对儒商(精神)在商业实践中内生应保持谨慎的乐观,因为在强国家主义主导下的传统儒家的强政治文化资源若仍主导儒商精神的塑造与重构,其既可以导向积极的儒商(精神),也可以因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消极内容使儒商(精神)在面向未来中导向一种颓废的商业意识形态。儒商(精神)面向未来实践需要重构,面向儒家原生资源挖掘其创造性、生生不息、有情有义的精气神,这可以优化并更新儒商精神内涵,为新时代全球化中的工商业文明的塑造提供更多的希冀。
关键词:
儒商精神 势能 惯习 管理境遇 内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生春 杨缨
文章从"儒将"、"儒医"这两个名词的起源说起,探寻了"儒商"这一名词的起源及其含义的变化,并分析了"儒商"的前身——"儒贾"、"贾儒"这两个名词的褒贬色彩和内在根据。还从大量的历史资料中首次总结出了"儒商精神"的含义,以及"儒商精神"在当代的新的变化和意义。
关键词:
儒贾 贾儒 儒商 儒商精神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涛
儒商精神根植于儒家思想,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变则通”“日日新”的创新精神、“天行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致良知”的经营价值观,将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儒商 儒商精神 企业家精神 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甲朋
儒商积极倡导以儒家理念去经商,大力强调以儒家宣扬的诚信仁义等伦理道德作为商业经营的基本指导理念,由此形成了具有浓厚儒家文化特色的商人精神—儒商精神。儒商精神是市场竞争法则所促成,体现着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商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儒商精神随着儒家思想、商品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演变,先后经历了孕育滥觞期、发展形成期、西化转型期和现代重塑期。在每一次转变过程中,儒商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和优化。
关键词:
儒商 精神 嬗变 儒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艳 王瑞辉
本文分析了儒商、儒商精神及儒商文化与商业经济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结合当下工商业界存在的诚信失范、商业伦理迷途等道德困境,提出儒商文化发展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儒商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践行路径,即:重新认识儒商文化的当下价值,弘扬儒商精神;倡导新型商业伦理,推进商道重建;推动儒商"与时俱进",加快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增进商会与企业的交流及资源整合,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发亮
中原儒商的和谐文化内涵主要源于中原特有的天下之"中"的地域优势和儒家思想之"和"的文化优势,造就了中原儒商内在和谐意识的商业道德模式和经营伦理意识,并主动建构了中原儒商特有的和谐文化价值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政商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道德和谐(情感和谐)。其和谐文化的现代价值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支撑。
关键词:
中原儒商 和谐文化 价值内涵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平生
儒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当下,把握新时代儒商精神应该抓住其核心要素。一是讲求仁爱。仁的本质是爱,利他是儒家的最高境界。孔子曰“仁者爱人”。儒商始祖子贡、商圣范蠡经商受人赞誉是因为他们有仁爱之心。二是家国情怀。清末状元张謇践行实业救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期刊] 求索
[作者]
唐凯麟
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的发展,有赖于中国现代企业家的商业精神的自觉建构。传统儒商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源头活水,认清传统儒商精神的现代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其重构的现代价值和基本路径,对于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儒商精神 现代重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孔众
儒商是儒学的文化基因与商业活动相适应、相协调的产物。新时代儒商至少应具备六大特质。大道与使命。企业的使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愿景和基本价值观,其源于企业家的实践认知和生命信仰,并贯注到企业的运营全程和员工全体。未来领先全球的中国企业,其使命必与中华文明复兴的光明未来融为一体:一方面,是儒商的高度觉悟与勇于担当;另一方面,是中华文明大道的滋养反哺企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增强
明清晋商之所以称雄海内外商界五百余载 ,其以儒道经商 ,即诚信、重义、简约、勤奋 ,以及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是其获得商界霸主地位的重要原因。晋商实行的股份制和两权分离的经营体制及其运作方式 ,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明清晋商 股俸制 两权分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黎红雷
儒商自古有之。“富而好礼”的孔子大弟子子贡与“富而好德”的陶朱公范蠡,被后人尊为“儒商鼻祖”;“经商不损陶朱义,货殖何妨子贡仁”成为后世儒商的座右铭。明清时期,先后涌现出被时人称为“儒贾”“儒商”的社会阶层。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原执行主任周生春教授认为:“传统儒商是具有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底蕴,关爱亲友、孤弱,热心乡里和社会公益之事,能做到儒行与贾业的统一和良性互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工商业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树彬 陶志明
不同时代的儒商有不同的标准,但都与"儒"密不可分。儒学决定着儒商的本质特征。通过剖析儒学"三纲五常"的理论框架,能够有助于理解儒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有助于理解中国宗法等级制度所形成的"人治"特征,有助于理解法治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徘徊不前,从而有助于理解儒商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苦涩,也才能够对症下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新的儒商。
关键词:
儒学 儒商 现代儒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公绥
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以仁为本”,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恭敬、宽容、诚信、勤慧、慈爱,那就算是“仁”。儒家经典《大学》中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意思是:生产财富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如此财富才会保持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敛钱发财。
关键词:
儒商精神 传统儒家思想 企业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丘艳娟
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超越数量是我国政治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现实的人是高质量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数量转向质量的经济动力趋势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未来向度。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质量性的相互协调、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价值性的相互调适、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逻辑性的相互自洽,能够进一步明确超越数量与高质量的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耦合机理。以质量理论为导向作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以微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指导新时代微观经济质量的提高,以微观经济数量分析拓宽新时代经济研究领域,对推动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