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7)
- 2023(16880)
- 2022(13982)
- 2021(13140)
- 2020(11362)
- 2019(26171)
- 2018(25689)
- 2017(48975)
- 2016(26347)
- 2015(29393)
- 2014(29207)
- 2013(29034)
- 2012(26658)
- 2011(23774)
- 2010(23575)
- 2009(22145)
- 2008(22338)
- 2007(19792)
- 2006(16760)
- 2005(15359)
- 学科
- 济(116236)
- 经济(116119)
- 业(98832)
- 企(87777)
- 企业(87777)
- 管理(87722)
- 方法(56001)
- 数学(46619)
- 数学方法(46090)
- 财(35395)
- 农(34015)
- 业经(32988)
- 中国(29559)
- 务(25660)
- 财务(25611)
- 财务管理(25569)
- 企业财务(24288)
- 农业(23801)
- 制(22460)
- 贸(22080)
- 贸易(22071)
- 易(21543)
- 技术(20946)
- 和(19506)
- 学(19402)
- 理论(18555)
- 划(18095)
- 策(18077)
- 地方(17681)
- 银(16980)
- 机构
- 学院(380523)
- 大学(378078)
- 济(164456)
- 经济(161519)
- 管理(152614)
- 理学(131594)
- 理学院(130270)
- 管理学(128231)
- 管理学院(127508)
- 研究(124033)
- 中国(98202)
- 京(78828)
- 财(75644)
- 科学(74025)
- 农(64169)
- 所(62018)
- 财经(60903)
- 中心(58152)
- 研究所(56127)
- 江(55942)
- 经(55471)
- 业大(55275)
- 经济学(50812)
- 农业(50706)
- 北京(49266)
- 经济学院(46022)
- 财经大学(45162)
- 范(44990)
- 师范(44533)
- 院(44471)
- 基金
- 项目(252953)
- 科学(201474)
- 基金(187827)
- 研究(183111)
- 家(163520)
- 国家(162156)
- 科学基金(140812)
- 社会(119139)
- 社会科(113208)
- 社会科学(113180)
- 基金项目(98690)
- 省(97157)
- 自然(91302)
- 自然科(89301)
- 自然科学(89275)
- 自然科学基金(87768)
- 教育(83658)
- 划(81637)
- 资助(77375)
- 编号(72614)
- 成果(57660)
- 部(57087)
- 重点(56510)
- 创(54747)
- 发(53618)
- 国家社会(50687)
- 创新(50651)
- 教育部(49203)
- 科研(49161)
- 业(48756)
- 期刊
- 济(176070)
- 经济(176070)
- 研究(107117)
- 中国(69131)
- 财(62656)
- 管理(59027)
- 农(58241)
- 学报(56557)
- 科学(54139)
- 大学(43401)
- 学学(41120)
- 农业(40006)
- 技术(35319)
- 融(33591)
- 金融(33591)
- 教育(31329)
- 财经(30662)
- 业经(29210)
- 经济研究(28906)
- 经(26472)
- 业(24493)
- 问题(23338)
- 技术经济(21606)
- 统计(20698)
- 贸(20135)
- 策(18982)
- 世界(18616)
- 财会(18464)
- 版(17880)
- 现代(17415)
共检索到557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卓越 王玉喜
僵尸企业的存在扭曲资源配置机制,降低要素生产效率,侵蚀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清理处置僵尸企业,要对其进行精准识别,关键是在对现有标准进行适用性检验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中国僵尸企业识别标准。进行适用性检验,一要根据僵尸企业内涵提炼其本质特征;二要从识别标准中提取其识别条件;三要运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对二者进行匹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现有识别标准对中国僵尸企业的识别都存在一定的偏误。借鉴现有标准识别逻辑,通过CHK标准、修正的盈利能力标准、贷款展期标准和连续两年标准等四次认定,不仅能"去伪存真"、剔除外部援助及短期因素影响,更能有效解决CHK标准中会计处理问题、FN标准中"盈利能力标准"和"常青贷款标准"设置失当问题以及实际利润法中"营业外收入"与"补贴收入"混淆问题。在时间、所有制、行业和区域层面比较分析发现,本文标准的识别结果不仅符合学界对于中国僵尸企业形势变动的判断,更能较好地解决识别过程中"取伪""弃真"错误。
关键词:
僵尸企业 识别标准 适用性检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邱立成 刘奎宁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2004—2007年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融资能力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融资能力、外部融资能力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呈同向变动关系;内部融资能力、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与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呈同向变动关系,而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与非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呈同向变动关系,对出口企业影响不显著。这都表明,私营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较为严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宜红 林发勤
本文通过我国2005年工业普查的企业数据,对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主要检验企业要素生产率、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所处区域和企业要素比率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越容易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出口。关于企业要素比率的结论是,从整体来看,企业要素比率的作用不确定,这说明了我国出口不再仅仅依赖丰裕的劳动禀赋,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分行业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一些资本密集性的企业,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表明我国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也具有出口竞争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万宗 宗大伟
基于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微观数据(1998-2007),运用修正的OP方法估计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企业实收资本所反映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为视角,深入考察不同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效率差异问题。研究发现:第一,仅仅包含公有资本或者仅仅包含非公有资本的企业效率是相对较低的,而公有资本和其他非公有资本混合的企业是效率更高的群体,其中所有制越多元化效率优势愈加明显,说明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交叉混合能够形成一种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效应,从而提高企业效率;第二,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公有资本和港澳台资本的混合能够发挥出港澳台资本在这类产业内的相对优势,而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外商资本的加入,更好地提...
关键词:
改革 转轨经济 混合所有制 企业效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建付 吕江林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考察企业信贷失衡和存货投资对僵尸企业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获得信贷优惠的企业更易形成僵尸企业;存货投资越大的企业越易形成僵尸企业;信贷失衡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明显高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据此,建议政府应加快以金融市场化为核心的市场化建设,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的直接干预,发挥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激励企业致力于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合理库存投资水平,加强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信贷失衡 存货投资 僵尸企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江波 史国梁
以2012~2015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PSM模型,从僵尸企业的特征出发,对已有的四种主要的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即FN-CHK法、连续亏损法、过度借债法和综合定价法,进行非参数检验和统计分析,从而对四种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连续亏损法识别有效性最高,但在国内市场上,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供给侧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僵尸企业的经济困境特征,创造性地提出更符合僵尸企业特征的识别方法——四维度识别法,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验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发现这种识别方法更符合国内实际市场状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淮阳婷 张倩肖
文章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2015年度我国31个省份的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展开方差来源分析。结果显示,工业企业资产周转率变量的方差主要来自于产权结构因素的效应,产权结构因素对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率最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经济效率居中,私营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率最高。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最弱,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关键词:
去产能 产权结构 经济效率 方差分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媛媛 王利晓
将2003~2011年中国持续经营的全出口型企业作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替代样本考察融资约束对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是抑制我国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贸易增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随着加工贸易企业对外源性融资依赖程度的加深,其贸易增加值率受到外部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也更为明显。此外,政府补贴能够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增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媛媛 王利晓
将20032011年中国持续经营的全出口型企业作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替代样本考察融资约束对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是抑制我国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贸易增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随着加工贸易企业对外源性融资依赖程度的加深,其贸易增加值率受到外部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也更为明显。此外,政府补贴能够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增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林 朱卫平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整理出中国524个四位数代码产业的2005—2006年产业层面数据。我们假设政府对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产业设置了较强的行政进入壁垒,并以国有经济比重大小为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比重大的行政进入壁垒产业的创新与市场结构呈显著"U形"曲线关系,熊彼特假说成立;国有经济比重小的自由市场产业的创新与市场结构呈显著"倒U形"曲线关系,熊彼特假说不成立。本文认为,忽略行政垄断和自由市场的制度因素,把国有经济比重大小不一的样本混合起来进行回归估计,可能是以往国内外实证研究出现结果不显著、不稳健,甚至互相矛盾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志坚 刘长庚
笔者基于2003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内资企业垂直专业化与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内资企业在垂直专业化中的低端锁定地位制约了生产率的提高,外资水平关联和后向关联阻碍了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前向关联促进了内资企业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效应表现为水平关联且显著地提高了内资企业生产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显著地降低了内资企业生产率。内资小企业、出口企业和民营企业更易获得员工流动的益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媛媛 王利晓
将2003~2011年中国持续经营的全出口型企业作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替代样本考察融资约束对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是抑制我国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贸易增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随着加工贸易企业对外源性融资依赖程度的加深,其贸易增加值率受到外部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也更为明显。此外,政府补贴能够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加工贸易增加值率的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纳 董有德
针对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生存时间较短这一现象,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面板数据,综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生存分析模型,刻画对外直接投资(OFDI)行为对企业在境内生存的影响效应。通过检验发现,OFDI行为总体上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市场退出风险,延长了企业的生存时间,而且投资次数与企业的退出风险呈现"正U型"关系;投资于发达国家和技术研发型OFDI的风险抑制作用更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OFDI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出口密集度和利润率进而降低企业的退出风险,其中利润率机制滞后且占主导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OFDI对企业退出风险的抑制作用受异质性企业特征和行业调节。文章揭示了投资开放的新作用,即对外直接投资能有效扩延企业生存时间,丰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研究。
关键词:
OFDI 企业生存 异质性 生存分析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霄阳 瞿强
僵尸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既影响经济效率,也蕴含金融风险。处理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和分类。本文提出我国僵尸企业可以分为信贷补贴支持和经营不善两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界定标准。实证分析表明,两类僵尸企业构成、分布、决定因素均有差异。国有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更容易成为信贷补贴支持类僵尸企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更容易成为经营不善类僵尸企业。发现两类僵尸企业决定因素上的差别可以为解决僵尸企业这一现实问题提供支持。
关键词:
僵尸企业 界定 分类 久期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霄阳 瞿强
僵尸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既影响经济效率,也蕴含金融风险。处理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和分类。本文提出我国僵尸企业可以分为信贷补贴支持和经营不善两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界定标准。实证分析表明,两类僵尸企业构成、分布、决定因素均有差异。国有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更容易成为信贷补贴支持类僵尸企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更容易成为经营不善类僵尸企业。发现两类僵尸企业决定因素上的差别可以为解决僵尸企业这一现实问题提供支持。
关键词:
僵尸企业 界定 分类 久期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PPP和UIP在中国的适用性检验——基于多变量协整分析
组合模型对统计数据准确性检验的适用性研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机理分析与检验
市场势力与僵尸企业绩效——基于修正Lerner指数的实证检验
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在商贸流通上市企业股票分析中的适用性检验
基于引力模型的双边贸易流量计量研究——对包含中国数据样本的适用性检验
外商直接投资、垂直专业化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实证检验
三因素模型方法探析及适用性再检验:基于上证A股的经验数据
技术异质性与集聚经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与对策建议——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