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6)
2023(8420)
2022(6783)
2021(6117)
2020(5337)
2019(11706)
2018(11409)
2017(22926)
2016(12298)
2015(13308)
2014(13137)
2013(13357)
2012(11972)
2011(10317)
2010(10527)
2009(10124)
2008(10647)
2007(9648)
2006(8518)
2005(8175)
作者
(34700)
(28992)
(28679)
(27442)
(18708)
(13844)
(12991)
(11017)
(10637)
(10546)
(10026)
(9654)
(9642)
(9328)
(9204)
(8741)
(8505)
(8500)
(8350)
(8145)
(7172)
(7102)
(7076)
(6739)
(6606)
(6448)
(6389)
(6329)
(5803)
(5744)
学科
(74837)
(72181)
企业(72181)
(56460)
经济(56396)
管理(55563)
(26622)
业经(25307)
方法(24905)
(21911)
税收(20466)
(20290)
(20070)
财务(20064)
财务管理(20051)
(19296)
企业财务(19082)
数学(17218)
数学方法(17116)
技术(15858)
农业(14680)
(13320)
(12873)
(12177)
(12153)
企业经济(12132)
经营(11386)
理论(11293)
中国(10954)
(10753)
机构
学院(181817)
大学(173867)
(79535)
经济(78276)
管理(75773)
理学(65125)
理学院(64570)
管理学(63942)
管理学院(63595)
研究(52758)
(44729)
中国(43845)
(34751)
财经(34095)
(30907)
科学(30386)
(30341)
(28682)
(26567)
财经大学(24945)
业大(24604)
经济学(23945)
农业(23896)
中心(23510)
商学(23349)
研究所(23325)
商学院(23144)
(22178)
经济学院(21817)
北京(21372)
基金
项目(113191)
科学(91571)
基金(84942)
研究(83245)
(72807)
国家(72132)
科学基金(64534)
社会(55574)
社会科(52940)
社会科学(52929)
(44923)
基金项目(44873)
自然(41616)
自然科(40770)
自然科学(40759)
自然科学基金(40158)
教育(36299)
(35791)
资助(34354)
编号(32458)
(31569)
(27501)
成果(25201)
(25019)
创新(24676)
重点(24611)
(24391)
(23792)
(23615)
国家社会(23468)
期刊
(91022)
经济(91022)
研究(56692)
(39278)
管理(33453)
中国(30505)
(28855)
学报(23671)
科学(23157)
农业(19959)
大学(18264)
学学(17937)
财经(17195)
业经(16917)
(16608)
技术(16544)
(16458)
金融(16458)
(15604)
(14787)
经济研究(14751)
税务(13854)
(13455)
财会(12391)
问题(11704)
技术经济(11634)
现代(9995)
教育(9932)
(9649)
会计(9617)
共检索到274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祥荣  李旭超  鲁建坤  
本文从税负竞争与正常企业逃税行为的角度探讨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性。实证结果发现,给定企业的核算利润,僵尸企业占比越高,正常企业报告利润越低,即僵尸企业的存在显著增加了正常企业通过低报或瞒报利润的方式逃避所得税的行为。其作用机制为:无纳税能力且需要财政补贴的僵尸企业使地方财政收入更多依赖于向有纳税能力的正常企业征税,提高了正常企业的税率,高税率增加了正常企业逃税的边际收益。税率提高造成的正向逃税激励超过了征管加强造成的负向逃税激励。本文为理解企业逃税行为识别出新的动因和机制,丰富了对僵尸企业危害的认识。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谢乔昕  宋良荣  
以我国2002~2007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官员晋升竞争对于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晋升竞争通过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对地区企业实际税负构成影响;动力机制方面,地方官员竞争动力越强烈,所在企业实际税负越高;压力机制方面,地方官员考核压力越重,所在企业实际税负越高;晋升竞争对于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因所有权性质而异;市场化水平对晋升竞争与企业实际税负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旭东  沈彦杰  彭晨宸  
本文以2009~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后验证了不同的高管激励方式对企业避税行为所产生的不同治理效应。同时,根据不同产权性质和不同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进行区分,发现了高管激励方式对企业实际税负的不同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洪曙  李捷  
财税体制的不断优化以及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不断规范是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的重要因素。本文探究现行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不同预算软约束表现形式及两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对微观企业税负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税收竞争显著降低企业税负,而财政支出竞争显著提升企业税负,税收竞争的影响力度和显著性大于财政支出竞争。转移支付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而土地出让收入和融资平台债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税负。交互效应显示,转移支付会弱化财政竞争对企业税负的作用,而土地出让收入和融资平台债务均会强化财政竞争对企业税负的作用。异质性分析还发现,税收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对企业税负的作用,转移支付、土地出让收入和融资平台债务及其与财政竞争的交互效应对企业税负的影响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行为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税负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研究对于规范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出台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设计差异化的财政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洪曙  李捷  
近年来,企业税负不平等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一地区不同企业承担着差异化的税收负担,增加了企业的税负痛苦指数。本文利用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财政竞争对企业税负不平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税收竞争会缩小企业税负不平等,财政支出竞争会扩大企业税负不平等,作用效果在高融资约束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并且主要作用于企业所得税税负不平等。作用机制表明,财政竞争会改变地方政府的税收努力,这会导致企业间税收征管差异,进而影响企业税负不平等。本文提出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在制定减税降费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时,尽量降低税负不平等程度以减轻企业税负痛苦指数;压缩税收努力的弹性决策空间,弘扬依法征税精神;改革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机制,规范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遏制企业逃避税行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志华  卢沛  
税负的粘性特征使得企业在经营状况不佳时反而承担了更高水平的税负,成为企业税负痛感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构建企业层面的税负粘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效果及其渠道,旨在为更深刻地理解如何通过减税降费缓解企业税负痛感提供经验证据。以2010—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税负粘性,且上述作用随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程度的增加而加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中,税收竞争对税负粘性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以上结论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无论对所得税税负粘性还是非所得税税负粘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从企业层面来看,税收竞争缓解了税负粘性对未来投资以及劳动力需求的负向影响,体现出有益的一面;然而,从地区发展来看,税收竞争本身对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不利,也体现出不足的一面。本文基于税负粘性这一新视角研究了税收竞争的微观影响及其作用路径,一方面为降低企业税负粘性、缓解企业税负痛感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则为更全面认识税收竞争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捷   胡洪曙  
笔者以2008—2020年294个地级市和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财政竞争策略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税收竞争会缓解企业税负粘性,且这一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财政支出竞争会缓解企业税负粘性,且这一作用在高市场化水平地区、国有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作用机制表明,税收竞争会通过给予企业税收优惠和降低税收努力的方式降低企业税负粘性;财政支出竞争会通过促进企业融资行为和投资行为的方式降低企业税负粘性,同时会通过提高税收努力来强化企业税负粘性,后者会产生部分遮掩效应。策略互动效应分析表明,财政支出竞争缓解企业税负粘性的作用略大于税收竞争,且两者存在一定的策略替代关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纯  吕伟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根据有效税务决策理论(Scholes和Wolfson,1992),单一最小化税收不一定就是最佳的方案,因为税收仅仅是众多经营成本中的一种,某一税收较小方案的实施可能会带来其他商业成本的增加,即所谓的非税成本。因此,管理层会根据其激励和压力程度,在经营活动及战略中同时考虑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曙明  郭彤  
以2002年企业所得税分享改革为契机,在拟自然实验框架下,选取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9—2007年间装备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多重差分法、PSM-DID法等方法验证了纵向竞争对企业实际税负及加成率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纵向税收竞争会导致地方政府对装备制造企业的征税努力下降,装备制造企业实际税率下降1.46%,加成率水平提高5.02%,且企业实际税率每增加1个单位,加成率下降2.15%;此外,纵向竞争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与企业规模和融资约束有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蒲龙  马光荣  黄勃  
基础设施促进了国内市场一体化,提升了要素的跨地区流动,从而加剧地方政府在吸引要素上的竞争。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加剧了地区间税收竞争,显著降低了辖区内企业的所得税实际税负。对于跨地区流动性较低的企业,高铁开通降低企业税负的幅度相对较小。同时,由于高铁促进了要素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中心城市参与税收竞争的程度较轻。相比于中心城市,高铁开通更加显著降低了非中心城市的企业税负。在全面评估跨地区基础设施的福利影响时,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行为反应,促进国内市场大循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克中  欧阳洁  李文健  
本文将信息监管技术引入传统的"A-S逃税模型",从征税能力提升的视角为当前"减税难降负"的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文章借助"金税三期"工程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16年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和双重差分的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信息监管技术的进步有效压缩了企业的逃税空间,降低了企业的逃税程度。(2)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信息监管技术的进步对逃税动机更强的民营企业、征管弹性更大的地税企业以及信息监管难度更高的征纳合谋企业影响更大。同时,信息监管技术进步对企业逃税的"打击效应"更多的作用在企业所得税上,而在财政收入目标设定更高的地区,"金税三期"工程的政策效果也更为明显,说明涉税信息监管能力的提升能为地方政府完成财政收入任务提供便利。(3)拓展性分析还发现,信息监管技术的进步推高了企业的实际税负、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减缓了企业资产的扩张速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前减税政策的红利。此外,信息监管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为降低企业名义税率、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提供了空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继良  
我们通常以“实现利税”和“上缴利税”来概括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经营成绩和对国家的贡献,可见国有企业的财政负担,包括了税负和上缴利润两个部分,因而在了解美国企业税负情况的同时,还必须对企业的所有者分配股息的情况,有所了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白明本  杨继良  
国有企业税负分析白明本,杨继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必须解决再生产资金的良胜循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所谓有活力的企业,其主要表微是具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扩张能力,也就是扩大再生产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外延扩大,但更为主要的是内涵扩展,其表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宏伟  杨义东  
本文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尝试从企业税负与业绩之间的动态运动关系来揭示企业税负痛感产生的内在动因。研究表明,在税制结构、税收转嫁困境和稳定性经营三因素作用下企业税负相对于业绩呈现出粘性特征,即相对于业绩上升所带来的税负增加大于业绩下降所引起的税负减少。税负粘性是税负痛感产生的内在动因,为解释企业税负痛感提供了理论支撑。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地位、产权性质、避税行为和成长性等因素会影响企业税负粘性程度,具体表现为市场地位越高、国有企业、避税程度越小和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税负粘性,从而在业绩下降时承受更大的税负痛感。研究结论有利于企业理性对待当前的税负状态,也为税制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汪方军  孙俊勤  邓杰丹  
本文以2010-2014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实际税负之间存在着负向关系,即社会责任好的企业支付更少的税费,相当于社会责任履行获得的好处;而社会责任差的企业则需要缴纳更多的税费,以便支持政府公共事业。这一方面说明了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税费支付两者存在互为替代的关系。同时,发现政府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实际税负两者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政府压力小的地区的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实际税负的负向关系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