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5)
2023(13472)
2022(11498)
2021(10795)
2020(9196)
2019(20915)
2018(20836)
2017(40355)
2016(21908)
2015(24628)
2014(24359)
2013(24141)
2012(22045)
2011(19353)
2010(19278)
2009(17851)
2008(17937)
2007(15901)
2006(13868)
2005(12243)
作者
(62559)
(51898)
(51614)
(48787)
(33228)
(24677)
(23441)
(20414)
(19566)
(18645)
(17771)
(17393)
(16525)
(16281)
(15853)
(15751)
(15547)
(15450)
(14766)
(14705)
(12872)
(12612)
(12542)
(11863)
(11768)
(11537)
(11502)
(11440)
(10309)
(10250)
学科
(91575)
经济(91467)
(90726)
(83541)
企业(83541)
管理(79134)
方法(43122)
数学(33710)
数学方法(33271)
业经(30742)
(28922)
(28193)
(22474)
财务(22410)
财务管理(22383)
企业财务(21175)
中国(20629)
农业(20075)
技术(19557)
理论(18603)
(17764)
(17050)
(16256)
(16169)
地方(15842)
(15517)
(14735)
贸易(14729)
(14275)
环境(13512)
机构
学院(312950)
大学(307140)
管理(131606)
(122789)
经济(120197)
理学(113745)
理学院(112620)
管理学(110813)
管理学院(110256)
研究(94896)
中国(73355)
(65541)
科学(59386)
(57030)
(50083)
(46877)
业大(46525)
财经(45850)
(45848)
中心(43709)
研究所(42504)
(41578)
北京(41124)
农业(39346)
(37782)
(37583)
师范(37466)
商学(35379)
经济学(35071)
商学院(35021)
基金
项目(211058)
科学(166652)
研究(157010)
基金(152313)
(130940)
国家(129739)
科学基金(113711)
社会(97493)
社会科(92368)
社会科学(92343)
(84405)
基金项目(81425)
自然(74480)
自然科(72772)
自然科学(72757)
自然科学基金(71461)
教育(71292)
(69009)
编号(65420)
资助(62565)
成果(51407)
(46230)
重点(46010)
(45506)
(44483)
课题(43803)
创新(42377)
(41820)
项目编号(40998)
科研(40049)
期刊
(137361)
经济(137361)
研究(88277)
中国(55511)
管理(52119)
(46763)
(46341)
学报(44583)
科学(42534)
大学(34140)
农业(32737)
教育(32736)
学学(32356)
技术(30615)
业经(25352)
(23957)
金融(23957)
财经(21880)
经济研究(20744)
(19159)
(18670)
技术经济(17756)
问题(17429)
理论(15780)
现代(15752)
图书(15641)
财会(15577)
科技(15376)
商业(14759)
实践(14458)
共检索到451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栾甫贵  刘梅  
本文基于僵尸企业的定义及本质特征,修正和优化了僵尸企业的界定标准,以沪深A股2009—2016年数据为样本,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僵尸企业僵尸指数,确定了僵尸企业的特征变量及相关权重,使得识别僵尸企业的准确率达到了90.94%,大大提高了僵尸企业的识别效率。此外,本文将僵尸企业的僵尸指数用于衡量僵尸企业的僵尸化程度,实证分析验证了僵尸企业特征变量的相关性,实现了识别僵尸企业、衡量僵尸企业的僵尸化程度以及企业僵尸化预警的统一,为僵尸企业的有效清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梅新想  彭曦  
文章基于中国1999-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僵尸企业对经济体的威胁程度、对非僵尸企业的传染效应、自身复活效应和偿还短期债务的紧迫效应四个方面构建综合僵尸指数(Ezindex)。通过单变量检验发现,高监管水平企业的Ezindex指数高于低监管水平企业,位于负资产企业数量较多地区企业的Ezindex指数高于位于负资产企业数量较少地区的企业,大企业的Ezindex指数高于小企业,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Ezindex指数普遍较高。并运用对数线性模型进一步分析潜在僵尸企业的行业、区域和企业特征,结果表明,潜在僵尸企业风险主要集中在不受中央监管的行业,位于负资产企业数量较多的地区,且僵尸企业风险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需要提高负资产企业的监管水平来降低僵尸企业风险,重点监控聚集负资产数量多的地区以激发企业活力,管控企业规模防止企业的无限扩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去产能"是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清理处置僵尸企业被看做是"去产能"的"牛鼻子"。那么,究竟什么是"僵尸企业"呢?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静  赵荔  
"僵尸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毒瘤","僵尸企业"应如何处置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界而言,为处置"僵尸企业"的实践工作提供正确、符合国情的理论指导成为亟待解决的命题。"僵尸企业"预警研究以财务困境预警模型为出发点,结合国内"僵尸企业"研究现状,基于经济学、社会学、数学等多种视角和理论,探索性地构建"僵尸企业"的预警框架。同时提出"僵尸企业"预警模型应从内外两个视角展开,模型判定结果应当突破二分法,并根据现实进行动态调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静  赵荔  
"僵尸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毒瘤","僵尸企业"应如何处置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界而言,为处置"僵尸企业"的实践工作提供正确、符合国情的理论指导成为亟待解决的命题。"僵尸企业"预警研究以财务困境预警模型为出发点,结合国内"僵尸企业"研究现状,基于经济学、社会学、数学等多种视角和理论,探索性地构建"僵尸企业"的预警框架。同时提出"僵尸企业"预警模型应从内外两个视角展开,模型判定结果应当突破二分法,并根据现实进行动态调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彩平  陈留柱  
碳绩效指数将碳管理过程和结果指数化,既可横向比较不同企业的碳管理能力,又可纵向反映企业不同时期碳管理能力的变化,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管理工具。然而,目前就如何构建碳绩效指数尚未形成共识,这不仅无法为碳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而且也使利益关系人无法对不同企业的碳管理效果做出可靠的判断。基于此,根据企业碳素流转的特点及规律,从碳投入、碳流转、碳排放及碳效益四个维度设计一套碳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定量和定性指标的权重计算碳绩效指数。以柳州钢铁为例,发现2018—2021年该企业虽然碳绩效整体处于上升阶段,但指数分数并不高,这说明该企业还处于低碳转型的过渡期,需要加大低碳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提升企业低碳管理能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奎甫  茅宁  
"僵尸企业"通常是指那些陷入财务危机但依靠债权人的帮助依然维持生存的企业。当前,我国"僵尸企业"问题日益突出并产生严重后果。2000年之后,国际学术界关于"僵尸企业"的研究开始涌现,而国内关于"僵尸企业"的学术研究则非常稀缺。因此,本文全面回顾了国外有关"僵尸企业"研究的进展,对"僵尸企业"的内涵界定、识别方法、形成原因、影响效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综述发现:对"僵尸企业"的界定需要满足"陷入财务危机"和"债权人继续提供借贷"两个标准;银行掩盖不良贷款问题的动机是"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原因;"僵尸企业"会阻碍行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本文对于国内学者把握"僵尸企业"研究的脉络和未来的研究方...
[期刊] 改革  [作者] 熊兵  
"僵尸企业"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分别是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企业在改制或升级中跟不上国家发展要求;受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影响,企业技术落后,陷入亏损;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不彻底导致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借鉴美国、日本处置"僵尸企业"的经验,我国处置"僵尸企业"应从三方面着手:建立破产法庭,完善《企业破产法》;成立第三方机构——产业再生机构;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霄阳  瞿强  
僵尸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既影响经济效率,也蕴含金融风险。处理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和分类。本文提出我国僵尸企业可以分为信贷补贴支持和经营不善两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界定标准。实证分析表明,两类僵尸企业构成、分布、决定因素均有差异。国有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更容易成为信贷补贴支持类僵尸企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更容易成为经营不善类僵尸企业。发现两类僵尸企业决定因素上的差别可以为解决僵尸企业这一现实问题提供支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霄阳  瞿强  
僵尸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既影响经济效率,也蕴含金融风险。处理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和分类。本文提出我国僵尸企业可以分为信贷补贴支持和经营不善两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界定标准。实证分析表明,两类僵尸企业构成、分布、决定因素均有差异。国有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更容易成为信贷补贴支持类僵尸企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更容易成为经营不善类僵尸企业。发现两类僵尸企业决定因素上的差别可以为解决僵尸企业这一现实问题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帆  朱鹤  
僵尸企业的存在大大影响了行业效率的提升,加剧产能过剩,并最终影响市场机制的发挥,损害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近期,中央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加快清理僵尸企业(zombie firm)。从国际经验来看,僵尸企业并不是最近才在中国出现。20世纪90年代,日本到处都是僵尸企业;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一度也出现了大批僵尸企业。所谓僵尸企业,指那些债台高筑、经营效率低下,但由于获得银行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企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慰  刘敏  
本文通过利用2010—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加入担保网络的僵尸企业对担保网络内的其他正常企业的传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加入担保网络的僵尸企业的确存在传染效应,并且这一效应会导致正常企业的绩效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还显示,僵尸企业的传染效应最终会大幅提高正常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概率。本文研究结果说明化解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让僵尸企业出清市场,不仅应研究僵尸企业出清问题的本身,还应关注僵尸企业带来的传染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万珺  刘小玄  
针对企业能够通过外部不断输血而维持生存的特点,本文采用实际利润法和偿债能力法(使用现金流与流动负债之比)识别僵尸企业。研究发现,1999—2013年僵尸企业的资本占比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僵尸状态趋于扩大化。针对中国的僵尸企业反反复复出现的状况,本文着重从长期视角来研究僵尸企业,力图消除各种短期生存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影响,把决定企业僵尸状态的市场因素与非市场因素(或制度因素)加以区分。本文还从企业生产率的角度考察僵尸企业,这通常是决定企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决定因素。通过对十年以上存续期企业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国有企业的数量中有38.17%属于长期保持不变的僵尸企业,明显高于其他所有制的占比。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所有可能影响长期僵尸企业状态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比较了不同制度下市场因素的不同影响作用和效果,发现对非僵尸企业产生显著影响的市场因素,如生产率指数和市场风险指数,对僵尸企业则没有影响效果;同时,相关的制度和调控政策对于加重僵尸企业状态产生直接的作用。因此,本文证实了中国僵尸企业长期存在的"非市场化"的制度性根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尔豪  
清理"僵尸企业",是优化资源配置、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改革,抑制银行不良信贷资产、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键。但"僵尸企业"退出,不仅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影响,而且容易导致银行贷款责任"悬空",增加信贷风险传染性,对当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稳健运行产生巨大威胁。在淘汰地方"僵尸企业"过程中,商业银行要破除"三不"现象,增强盘活"僵尸企业"贷款的主动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栾甫贵  李方玉  
僵尸企业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顽疾,浪费了社会资源,加剧了产能过剩,阻碍了产业发展,恶化了信用环境,诱发了系统性风险,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三期叠加效应导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大量僵尸企业,严重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僵尸企业的处置迫在眉睫。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僵尸企业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初步梳理,从僵尸企业的定义、认定标准、成因、对策及经验等方面加以展开,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简要评述,以期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和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提供完整的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