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9)
- 2023(8196)
- 2022(6681)
- 2021(5889)
- 2020(5171)
- 2019(11396)
- 2018(11137)
- 2017(21713)
- 2016(11726)
- 2015(12852)
- 2014(12556)
- 2013(12679)
- 2012(11308)
- 2011(9537)
- 2010(9729)
- 2009(9218)
- 2008(9787)
- 2007(8900)
- 2006(7783)
- 2005(7328)
- 学科
- 业(76259)
- 企(72617)
- 企业(72617)
- 管理(56175)
- 济(55261)
- 经济(55197)
- 财(26093)
- 方法(25745)
- 业经(24997)
- 务(22097)
- 财务(22093)
- 财务管理(22060)
- 企业财务(21017)
- 农(20271)
- 数学(18409)
- 数学方法(18318)
- 农业(15508)
- 技术(15129)
- 制(12352)
- 策(12126)
- 划(12028)
- 企业经济(11890)
- 经营(11052)
- 和(10721)
- 理论(10643)
- 体(10207)
- 技术管理(10101)
- 中国(9962)
- 体制(8878)
- 决策(8734)
- 机构
- 学院(173281)
- 大学(164950)
- 济(76832)
- 经济(75621)
- 管理(74692)
- 理学(64224)
- 理学院(63721)
- 管理学(63119)
- 管理学院(62806)
- 研究(49257)
- 中国(42784)
- 财(38620)
- 京(33392)
- 农(32200)
- 财经(29868)
- 科学(27974)
- 江(27371)
- 经(27071)
- 业大(25675)
- 农业(25470)
- 所(24723)
- 中心(23234)
- 经济学(22482)
- 商学(22357)
- 商学院(22187)
- 研究所(21843)
- 财经大学(21822)
- 经济管理(21482)
- 州(20967)
- 经济学院(20466)
- 基金
- 项目(109533)
- 科学(88721)
- 基金(81813)
- 研究(80705)
- 家(70067)
- 国家(69360)
- 科学基金(62421)
- 社会(53997)
- 社会科(51446)
- 社会科学(51429)
- 省(44460)
- 基金项目(43703)
- 自然(40272)
- 自然科(39411)
- 自然科学(39403)
- 自然科学基金(38843)
- 教育(35742)
- 划(34982)
- 资助(32892)
- 编号(31532)
- 业(31395)
- 创(26830)
- 部(24326)
- 创新(24041)
- 重点(23924)
- 发(23426)
- 成果(23265)
- 制(22609)
- 国家社会(22594)
- 人文(21615)
共检索到258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旭超 宋敏
被拖欠账款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阻碍。本文以僵尸企业为切入点,探讨民营企业应收账款的形成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发现:(1)僵尸企业的应付账款明显高于正常企业,具有债务支付拖欠的性质。(2)僵尸企业显著拖欠了上游民营企业的账款,并且其应付账款主要是拖欠民营企业的。国有僵尸企业更容易拖欠上游民营企业的账款,而民营企业自身的市场势力强和所在省份的产权保护有助于减少被拖欠。(3)僵尸企业通过商业信用渠道显著拉低了上游民营企业的TFP,债务支付拖欠通过融资约束机制产生效率损失。治理僵尸企业政策应既要在僵尸企业生成过程中防止拖欠民营企业的债务,也要在清理僵尸企业过程中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债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碚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债务支付拖欠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强制性信用”现象和恶俗性竞争工具,并对社会经济以及国家的经济调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一些产业已形成了对债务支付拖欠的高度依赖性,使得债务支付拖欠实际上成为对货币和合法信用的一种恶性“替代”。而且,一旦拖欠成为一种市场竞争的“常规武器”,那么,大多数企业都不得不把“主动拖欠”(有钱也不及时还债)作为一种常规性的经营策略。这就使得整个经济运行处于扭曲的状态。因此,消除或缓解支付拖欠现象必须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债务拖欠 企业信用 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敏 曹婧 毛捷
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地方公共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个城市的地方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负债率)每提高1%,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约0.06%。区分企业所有制的估计结果显示,地方公共债务增长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负债率每增加1%,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约0.20%,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降低约0.07%。以上结果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保持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地方公共债务规模扩大通过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通过提高企业税负、加剧信贷融资约束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和研发设备更新速度,进而阻碍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上述发现表明,地方政府应科学调控地方公共债务的总规模和增速,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信贷和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永生 李凌飞 邵传林
以2012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5—2019年A股民营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知识产权制度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非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民营企业相比,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显著促进了辖区内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检验显示,知识产权制度对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较高民营企业及行业竞争程度较高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能够通过增加地区科学技术支出和激励民营企业创新产出,进而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论揭示了知识产权制度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为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励民营企业创新、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岩辉
文章以中小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金融资源错配对中小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来的影响,并结合数字金融的特点,从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两个视角,探讨了数字金融驱动中小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路径。在直接驱动方面,主要表现为数字金融纠正金融资源错配进而驱动中小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间接驱动方面,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驱动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推动中小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中小民营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潘 张子尧
地方公共债务是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工具,高企的债务规模也成为解释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政策环境。本文借助微观数据考察了地方公共债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级市公共债务负债率每提升10个百分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标准差提高1.28个百分点,表明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显著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地方公共债务抑制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在于集约边际和外延边际两个维度:一方面在要素市场挤占金融资源,对产品市场产生非对称性冲击,带来企业“融资贵”的难题,更重要地是扩大了企业间融资成本和市场势力的差异;另一方面影响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降低行业竞争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公共债务的抑制效果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财政透明度更低的地区更显著,对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影响更大。本文直接回答了地方公共债务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这一重要问题,并重新审视了地方公共债务导致的效率风险,有助于理顺政府—市场关系,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慧华 李碧珍
本文以2008~2016年我国民营上市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微观层面考察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和企业家精神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创新创业为代表的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政治关联会抑制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政治关联层级对创业精神的挤出效应不同。适中的政治层级有助于提升创新精神,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挤出效应越小,反之越大。因此,政府应减少对地方经济的干预,民营企业若要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则需要持续减少政治关联,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政治关联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莫小鹏
关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比较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往研究大多侧重二者在效率方面的比较,并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本文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资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二者对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结合和互补,进而提升整个经济效率,保证经济增长稳中求进。此外,应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其在增加社会就业中的作用。实际上,保证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就业正是本届政府重点关心的两大课题,因此,本文所做研究意在抛砖引玉,以为政府实现上述目标提供更多参考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李淑云 杨俊
要素错配是中国经济转型阶段的重要特征,企业在要素错配下的行为选择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可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要素错配纳入企业存续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框架,发现企业存续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通过反事实模拟得出要素错配平均意义上延长了企业达到其TFP峰值时间约0.75年的结论;进而考察了要素错配对企业存续的影响,发现要素错配总体而言延长了企业的存续时间,且相比高效率企业,要素错配更倾向于延长低效率企业的存续时间,这是其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回归验证了这一假设。本文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要素市场化进程、改善企业生存环境以及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姬新龙 宋亚枫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对企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8—2022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基于异质债务假说,对债务融资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观察创新投资和政府补贴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债务融资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关系型债务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交易型债务则表现出抑制影响;创新投资在债务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政府补贴对创新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而且当政府补贴强度高于一定值时,该正向调节效应会被削弱。新时代推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需努力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尤其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晓东
企业效益、交易关系与企业拖欠贺晓东作者根据对沈阳市化工系统两个国有大型工业企业(一个为效益较好的,一个为亏损的)的调查,分析以效益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在信用崩坏的环境中的交易行为和交易关系及其对企业拖欠的作用,并探讨拖欠难治的原因和对策。一、两个企业的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何明志 王晓晖
在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的条件下,经济增长质量成为比经济增长速度更加重要的观测指标,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研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研发和财务结构资源关系有重要意义。财务柔性作为不完全市场下企业融资的重要储备资源,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越发受到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低负债和高现金持有以保持财务柔性。以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财务柔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柔性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随着财务柔性的增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先升后降。同时,研发投入在财务柔性与全要素生产率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财务柔性会增强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正向影响,但当企业不存在融资约束时,财务柔性会削弱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因此,在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时要对不同融资状况的企业分别考虑,对于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需要增加其财务资源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对于不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需要降低其财务柔性储备,以减轻财务柔性对于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反向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彦皓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地级市层面的企业治污投资数据构建了一个2003—2007年的面板,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企合谋在背后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用企业治污投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衡量的环境规制强度每上升1%,企业当期的生产率下降约1%。当政企合谋可能性上升时,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减弱,说明政企合谋带来的监管放松和处罚不力弱化了环境规制对合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中央政府应加强环保领域统一执法,破解囚徒困境式的环境规制。同时,本文的发现为环保机构监测监察
关键词:
政企合谋 环境规制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左长青
在经济转轨中,俄罗斯企业间产生了大量相互拖欠的三角债。它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非规范经济的产物和特有的经济现象。三角债导致了俄罗斯大量企业停产、半停产,加剧了生产衰退和通货膨胀。为此,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所有这些表明,只有实现企业制度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秩序,强化竞争和破产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相互拖欠的三角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