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8)
- 2023(12624)
- 2022(10347)
- 2021(9560)
- 2020(8143)
- 2019(18745)
- 2018(18110)
- 2017(34657)
- 2016(18596)
- 2015(21054)
- 2014(20352)
- 2013(20840)
- 2012(19372)
- 2011(17633)
- 2010(17642)
- 2009(16783)
- 2008(16993)
- 2007(15130)
- 2006(13466)
- 2005(12556)
- 学科
- 济(93890)
- 经济(93781)
- 业(84244)
- 企(76708)
- 企业(76708)
- 管理(71695)
- 方法(44803)
- 数学(36488)
- 数学方法(36324)
- 财(30165)
- 业经(28972)
- 农(27403)
- 中国(24065)
- 务(21274)
- 财务(21262)
- 财务管理(21232)
- 贸(20280)
- 贸易(20269)
- 企业财务(20164)
- 易(19846)
- 农业(19745)
- 制(17908)
- 技术(17713)
- 和(16524)
- 策(16009)
- 划(15856)
- 体(13885)
- 理论(13813)
- 出(13471)
- 环境(13204)
- 机构
- 学院(281267)
- 大学(280449)
- 济(132710)
- 经济(130791)
- 管理(115405)
- 理学(99307)
- 理学院(98417)
- 管理学(97389)
- 管理学院(96887)
- 研究(94747)
- 中国(77358)
- 财(60726)
- 京(59219)
- 科学(53487)
- 财经(48706)
- 农(47839)
- 所(47544)
- 经(44616)
- 研究所(42732)
- 中心(42188)
- 江(42066)
- 经济学(41985)
- 业大(38982)
- 经济学院(38098)
- 农业(37773)
- 北京(37591)
- 财经大学(36210)
- 院(33733)
- 商学(33602)
- 商学院(33318)
- 基金
- 项目(182705)
- 科学(147317)
- 基金(139016)
- 研究(132525)
- 家(121017)
- 国家(120026)
- 科学基金(104659)
- 社会(90076)
- 社会科(85744)
- 社会科学(85721)
- 基金项目(72358)
- 省(67908)
- 自然(66623)
- 自然科(65076)
- 自然科学(65053)
- 自然科学基金(64077)
- 教育(59027)
- 资助(57844)
- 划(56983)
- 编号(50377)
- 部(42861)
- 重点(40634)
- 创(40618)
- 业(40488)
- 成果(39638)
- 国家社会(39384)
- 发(39381)
- 创新(37266)
- 教育部(37221)
- 人文(36125)
- 期刊
- 济(145221)
- 经济(145221)
- 研究(84377)
- 中国(54348)
- 财(49729)
- 管理(47804)
- 农(43031)
- 科学(40609)
- 学报(40025)
- 大学(30902)
- 农业(29780)
- 学学(29239)
- 融(26813)
- 金融(26813)
- 财经(25865)
- 技术(24362)
- 经济研究(24288)
- 业经(23309)
- 经(22383)
- 业(19533)
- 问题(19450)
- 教育(19300)
- 贸(18736)
- 技术经济(17473)
- 世界(16750)
- 国际(15996)
- 统计(13805)
- 现代(13580)
- 商业(13108)
- 策(12859)
共检索到427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璇 李金洋
本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僵尸企业退出的基本特征及退出机制扭曲造成的外延型资源错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与正常企业相比,僵尸企业的退出概率较大,低下的生产率水平与政府的企业改革政策是影响僵尸企业退出的重要因素。另外,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僵尸企业的退出概率较小。第二,未退出的僵尸企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占用了大量资源,资本配置的扭曲增加了正常企业的退出概率,进而导致严重的外延型资源错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不断深化的企业改革在清退僵尸企业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僵尸企业的"嗜血"性通过挤占正常企业的生存空间,扭曲企业退出机制,从而造成的外延型资源错配现象却不容忽视。因此,继续有效清理僵尸企业,尤其是国有僵尸企业,是实现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
僵尸企业 资源错配 企业退出 融资成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彬 陈博潮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但僵尸企业严重影响中国产业升级进程。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内僵尸企业比例越高,产业升级进程越缓慢。机制分析发现,僵尸企业通过扭曲资源配置和抑制技术进步两种渠道拖累产业升级。从资源配置角度看,静态上僵尸企业扭曲企业资本要素投入,对资本投入不足的企业危害更为突出;动态上僵尸企业不仅阻碍在位企业增加值率提升,还妨碍潜在高增加值率企业进入市场。从技术进步角度看,僵尸企业具有自身创新懈怠和挤出正常企业创新的特征。本文从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的视角揭示了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拖累效应,为更好处置僵尸企业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僵尸企业 资源配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曲玥
本文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测算发现,进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水平都高于退出企业,因而企业的进入和退出行为整体上带来总体效率和盈利的改善。对综合反映企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其效率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新进入企业对退出企业的替换这种净进入行为。其中,绝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于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贡献逐步超过资本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特征都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情况,企业在面临新的要素禀赋和要素价格信号时需灵活调整生产经营决策。因此,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企业依据市场价格信号做出快速、充分的反应,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赢得效率的提高,从而获得增长的源泉。
关键词:
进入和退出 效率改善 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语嫣 谭之博 黄益平 胡永泰
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省的僵尸企业比例越高,当地非僵尸企业的投资规模越小,且这一挤出效应对私有企业尤为明显,而对国有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果在不同固定效应设定、不同数据样本以及工具变量回归中均保持稳健。另外,僵尸企业对私有非僵尸企业投资的挤出在国家干预程度更强的地区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僵尸企业可能是造成近年民间投资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减弱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消除僵尸企业形成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果断的市场化措施处置僵尸企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私有企业 企业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语嫣 谭之博 黄益平 胡永泰
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省的僵尸企业比例越高,当地非僵尸企业的投资规模越小,且这一挤出效应对私有企业尤为明显,而对国有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果在不同固定效应设定、不同数据样本以及工具变量回归中均保持稳健。另外,僵尸企业对私有非僵尸企业投资的挤出在国家干预程度更强的地区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僵尸企业可能是造成近年民间投资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减弱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一方面,政
关键词:
僵尸企业 私有企业 企业投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本文通过扩展的MO模型,首次理论分析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揭示了"成本增加效应"和"创新挤出效应"这两个重要的影响渠道。在此基础上,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修正的CHK法对僵尸企业进行了识别,检验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1)僵尸企业比例每提升100%(翻一番),总体会引致非僵尸企业加成率显著降低3.43%;(2)对影响渠道检验发现,僵尸企业的存在会降低非僵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创新投入和产出,进而导致加成率恶化;(3)分样本回归发现,僵尸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在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最高。本文深化了对僵尸企业负向影响的经济学解释,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钦 李蔚 戴芸
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重点。本文从僵尸企业的角度探讨中国企业创新的结构性问题。基于中国专利申请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生产数据,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显著降低了正常企业(即非僵尸企业)的专利申请和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内僵尸企业占比每提高1%,正常企业的专利申请总数降低1%,发明型专利申请总数降低0.5%,全要素生产率降低2.41%,并具有统计显著性和经济显著性。在影响机制方面,实证结果发现,僵尸企业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在资源约束紧的非国有企业、高度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以及高行业集中度的行业中更为显著,说明僵尸企业通过加剧资源约束、扭曲信贷配置和损害行业公平竞争等渠道影响正常企业的创新能力。文章说明,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可以降低信贷扭曲,减少资源错配,从而促进中国以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田朔
本文运用2003-2007年的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首先通过一阶随机占优K-S非参检验方法对生产率在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其次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出口对OFDI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生产率是影响企业国际化形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生产率次之的企业出口;第二,出口对OFDI表现为促进作用,具有出口经验的企业更容易对外直接投资,且出口会通过提高生产率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投资活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K-S检验 OFDI 出口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田朔
本文运用2003-2007年的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首先通过一阶随机占优K-S非参检验方法对生产率在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其次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出口对OFDI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生产率是影响企业国际化形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生产率次之的企业出口;第二,出口对OFDI表现为促进作用,具有出口经验的企业更容易对外直接投资,且出口会通过提高生产率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投资活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K-S检验 OFDI 出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静文
本文运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总署企业进出口数据库来构建企业层面的汇率暴露指标,并利用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来识别汇率冲击对企业退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引致的汇率冲击通过影响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提高了企业退出的可能性,汇率冲击能够解释部分企业的退出行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汇率冲击对生产率低的企业的退出影响更大,起到了改善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这表明汇率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发挥了作用。此外,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在汇率冲击对企业退出行为的影响中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静文
本文运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总署企业进出口数据库来构建企业层面的汇率暴露指标,并利用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来识别汇率冲击对企业退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引致的汇率冲击通过影响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提高了企业退出的可能性,汇率冲击能够解释部分企业的退出行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汇率冲击对生产率低的企业的退出影响更大,起到了改善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这表明汇率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发挥了作用。此外,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在汇率冲击对企业退出行为的影响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企业融资能够缓解汇率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祝树金 赵玉龙
本文借鉴Hsieh and Klenow(2009),建立反映企业内整体资源错配指标,进而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内资源错配、劳动扭曲和资本扭曲等进行了测度。基于"生产率"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阐述了资源错配影响企业出口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资源错配影响出口行为的两阶段Heckman选择模型。结果发现,"要素替代"效应在资源错配影响出口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企业内总体资源错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出口,但劳动扭曲会降低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特征造成资本扭曲程
关键词:
资源错配 融资约束 出口行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跃
资源错配的成因主要源自不同维度的企业异质性和地区发展战略的扭曲。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利用C-D确定性前沿参数模型测算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用OP协方差法对各地区资源错配程度进行测度,进而从微观企业异质性和地区发展战略两个层面分析我国资源错配的成因,结果表明:企业TFP异质性主要与其市场结构(垄断及规模经济)、所处地区(城市和省份)以及所有制等维度的差异有关;地方政府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加剧了资源错配程度,造成各地区15.0%~52.7%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12.8%~45.1%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以及2.4%~8.5%的产出损失。未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应注重内部竞争优化,同时要发挥政府因势利导的职能。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跃
资源错配的成因主要源自不同维度的企业异质性和地区发展战略的扭曲。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利用C-D确定性前沿参数模型测算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用OP协方差法对各地区资源错配程度进行测度,进而从微观企业异质性和地区发展战略两个层面分析我国资源错配的成因,结果表明:企业TFP异质性主要与其市场结构(垄断及规模经济)、所处地区(城市和省份)以及所有制等维度的差异有关;地方政府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加剧了资源错配程度,造成各地区15.0%52.7%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12.8%45.1%的全要素生产率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