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0)
- 2023(6247)
- 2022(5476)
- 2021(5093)
- 2020(4491)
- 2019(10713)
- 2018(10730)
- 2017(20971)
- 2016(11694)
- 2015(13477)
- 2014(14038)
- 2013(13992)
- 2012(13152)
- 2011(12057)
- 2010(12365)
- 2009(11677)
- 2008(11962)
- 2007(11249)
- 2006(9473)
- 2005(8492)
- 学科
- 济(51550)
- 经济(51498)
- 管理(32034)
- 业(30474)
- 方法(26603)
- 企(25086)
- 企业(25086)
- 数学(22772)
- 数学方法(22561)
- 农(13541)
- 财(13051)
- 中国(12331)
- 学(12305)
- 业经(10132)
- 理论(9875)
- 贸(9558)
- 贸易(9558)
- 地方(9251)
- 易(9219)
- 制(9199)
- 和(8886)
- 农业(8699)
- 银(8029)
- 银行(8009)
- 务(7987)
- 财务(7965)
- 财务管理(7940)
- 融(7634)
- 金融(7631)
- 行(7584)
- 机构
- 大学(177666)
- 学院(176715)
- 济(72518)
- 经济(70895)
- 管理(66813)
- 研究(58116)
- 理学(57395)
- 理学院(56750)
- 管理学(55763)
- 管理学院(55434)
- 中国(44236)
- 京(37368)
- 科学(36374)
- 财(34049)
- 农(30968)
- 所(30205)
- 研究所(27519)
- 中心(27419)
- 财经(27227)
- 江(26919)
- 业大(26795)
- 农业(24649)
- 经(24516)
- 范(23578)
- 北京(23544)
- 师范(23362)
- 经济学(22977)
- 州(21509)
- 经济学院(20864)
- 院(20318)
- 基金
- 项目(112994)
- 科学(87438)
- 研究(83190)
- 基金(80014)
- 家(69216)
- 国家(68629)
- 科学基金(57782)
- 社会(51091)
- 社会科(48290)
- 社会科学(48271)
- 省(44932)
- 基金项目(42513)
- 教育(39423)
- 划(37837)
- 自然(36648)
- 自然科(35728)
- 自然科学(35712)
- 编号(35690)
- 自然科学基金(35061)
- 资助(33128)
- 成果(30042)
- 重点(25758)
- 部(25519)
- 课题(24244)
- 发(24189)
- 创(23153)
- 科研(21939)
- 教育部(21721)
- 项目编号(21615)
- 创新(21584)
共检索到255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学彦
虽然曼迪维尔、马尔萨斯、霍布森以及凯恩斯等人早就提出了过度储蓄理论的分析框架,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们并没有将其进一步发展为储蓄过剩理论。本文通过对经济运行中约束条件变化的分析,在对前人经典理论的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储蓄过剩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储蓄过剩的标准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储蓄 储蓄过剩 过度储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志凌
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金形成问题,而研究资金形成理论的关键是怎样正确认识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条件决定论;指出了储蓄与投资的非均衡必然伴生着通货膨胀现象和外资流动现象;为提高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形成的数量水平与质量标准,必须制定正确贷币政策与外资利用政策,否则将会出现储蓄与投资缺口的贷币超经济发行拉大效应和外资撑大效应;解决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根本出路只能在于提高国内储蓄率,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通道。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红艺 李武好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相对于劳动力而言 ,资本属于一种稀缺的资源。为了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但是在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却出现了与此相背的现象 :国内储蓄资金严重过剩 ,而且与此同时外资却大量引进。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储蓄 国内储蓄 外资引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耿敏 付昕
为了研究我国存贷款利率降低对储蓄的影响 ,我们借用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的概念 ,当利率和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时 ,居民储蓄总额发生的变化 ,并得到储蓄曲线 (S—Y曲线 )。结合 1996年以来的有关数据 ,比较在利率降低的情况下 ,这 6年的可支配收入及储蓄总额的变化关系 ,描绘出储蓄曲线 ,并得出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将继续增加的结论
关键词:
效用 储蓄 利率 储蓄曲线(S—Y曲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恩平
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一个两经济部门——二元金融市场相互作用的特殊发展模式下进行的。尽管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但在非国有部门仍然存在着一个广泛的多渠道的民间资本市场。社区或家族融资、黑市或灰市金融交易都曾一度有效地动员其社会储蓄为非国有经济服务。但民间资本市场的有效存在是以国有金融系统作为参照的,实际利率的变化影响着储蓄资源在两部门间的分配,较低的利率有利于储蓄资源向非国有部门的流动。由于经济中非国有部门往往更有效率,较低的实际利率通过储蓄资源更多地流向效率较高的非国有部门,从而推动更快的经济成长。
关键词:
利率参照 二元金融市场 两经济部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祚炎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预防性动机是居民储蓄增加的显著原因。但是,国内外的部分实证分析表明,预防性动机的强度并不显著。为此,在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支出增加的预期是导致居民储蓄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同时,应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关键词:
支出增长预期 预防性储蓄 居民消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政勋
以2005年为分界点,我国住宅业投资和住宅价格发生了结构性突变:从2005年起,我国住宅业投资不仅波动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泡沫;住房价格脱离一般商品独立运行、加速上涨并剧烈波动;住宅不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是更具投资性甚至投机性的金融资产,具有向左上的供求趋势线。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住房价格的加速上涨使得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不断上升并超过40%的国际警戒线,房价上涨及其所带来的泡沫不仅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且随着房价的上涨,房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振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宏
有关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并且各种经验证据也往往支持不同的乃至是相互对立的观点。在近年我国居民储蓄水平始终居于高位及内需不足情况下,除了对高储蓄率形成原因的解释,也不断有人提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降低储蓄扩大内需的观点。鉴于社会保障对民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社会保障影响居民储蓄的路径与机制作了基本的模型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社会保障相关因素对私人最优储蓄水平的影响幅度。最后,本文以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对社会保障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居民储蓄 消费 VAR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胥良
文章对投资与储蓄的概念从广义进行定义,指出部门内部的储蓄——投资转化可以采取直接转化与间接转化两种方式,部门之间的储蓄——投资转化只能采取间接转化方式。文章分别对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内部的储蓄——投资转化进行分析,并针对国有银行主导型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低下,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会恒
一、居民储蓄及居民储蓄的理论模型 本文试图先建立居民储蓄的一个理论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居民储蓄行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扣除当期消费后的余额。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储蓄是指储蓄存款。广义的储蓄是指金融资产,即除储蓄存款外,还包括现金和证券。由于储蓄存款在金额资产中所占比例通常高达70~80%,并且统计数字准确,因而在统计分析中,通常用狭义的概念。但是,在下面的理论模型的建立和说明中,将使用储蓄的广义概念,这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预防性储蓄定义为由潜在的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储蓄,并导出了存在预期消费支出高峰的条件下跨时消费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和相应的消费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 ̄2003年的数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1990年开始,中国城市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持续上升,且这种变化主要是预期支出不断提高引起的预防性储蓄增加造成的,而预期支出提高与教育、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有关;(2)储蓄与收入之间存在不断变化的协整关系;(3)在消费与收入的短期动态关系中,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4)利率下调与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对消费的作用正好相反,前者的作用不足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三、对个人金融资产结构的分析个人金融资产结构是个人金融性储蓄的具体实现,它是个人持有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七和表八基本概括了我国个人金融资产结构变化过程,可归纳出七点结论。 1.中国个人基本没有金融负债(中国至今未办理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个人住房抵押贷款1991年末余额仅200万元;在农村,农户个人向信用社、农行借款[生产性]1991年末余额为630亿元,因金额很少,不影响文中的结论),只有金融资产。个人金融资产累计余额1991年末已达13520亿元,约占当年GNP的69.1%。这一巨额个人净金融资产是人民40年节省下来的财富积累,其中有99%交由政府或国家银行保管,即是政府或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