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9)
- 2023(2332)
- 2022(2045)
- 2021(1910)
- 2020(1619)
- 2019(3934)
- 2018(3856)
- 2017(8159)
- 2016(4510)
- 2015(4783)
- 2014(4933)
- 2013(5153)
- 2012(4904)
- 2011(4466)
- 2010(4449)
- 2009(4040)
- 2008(3849)
- 2007(3363)
- 2006(2883)
- 2005(2740)
- 学科
- 济(22078)
- 经济(22065)
- 方法(12659)
- 数学(12140)
- 数学方法(12040)
- 业(9204)
- 管理(8991)
- 企(7052)
- 企业(7052)
- 结构(6230)
- 财(5993)
- 农(4566)
- 中国(4501)
- 学(4491)
- 制(4403)
- 贸(4317)
- 贸易(4314)
- 易(4233)
- 产业(4213)
- 融(3696)
- 金融(3696)
- 银(3555)
- 银行(3537)
- 行(3406)
- 收入(3288)
- 务(3267)
- 地方(3258)
- 财务(3256)
- 财务管理(3252)
- 人民(3184)
- 机构
- 大学(65552)
- 学院(64932)
- 济(31229)
- 经济(30723)
- 研究(24979)
- 管理(22616)
- 中国(21511)
- 理学(19513)
- 理学院(19247)
- 管理学(18785)
- 管理学院(18682)
- 科学(15298)
- 财(14512)
- 京(14200)
- 所(13533)
- 研究所(12420)
- 财经(11965)
- 中心(11368)
- 经济学(11130)
- 经(11034)
- 农(10732)
- 经济学院(10207)
- 业大(9311)
- 财经大学(9234)
- 北京(9191)
- 融(9122)
- 金融(9023)
- 院(8855)
- 江(8778)
- 农业(8539)
- 基金
- 项目(43734)
- 科学(34546)
- 基金(33682)
- 家(30278)
- 国家(30108)
- 研究(28236)
- 科学基金(25469)
- 社会(18842)
- 社会科(18050)
- 社会科学(18047)
- 基金项目(17496)
- 自然(17438)
- 自然科(17041)
- 自然科学(17038)
- 自然科学基金(16743)
- 资助(15488)
- 省(15249)
- 划(13735)
- 教育(12770)
- 重点(10399)
- 部(10135)
- 编号(9981)
- 发(8904)
- 科研(8739)
- 教育部(8555)
- 计划(8466)
- 国家社会(8395)
- 中国(8226)
- 创(8219)
- 大学(8018)
共检索到95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银思
近几年来,居民所掌握的货币量急剧增大,根据1992年资料,仅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和手持货币,已超过一万亿元,加上各类证券,数量还要增大。这一巨额资产的存在和运动,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目前来看,居民手中掌握的货币已不完全是用于生活消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货币作为货币增殖的手段。从而引起社会生活中的一阵阵风波。从时间序列来看,有以购物保值为目的的1988年抢购风,以稳定增值为目的的1991年债券热,以企求厚利而从事投机的股票热,以及即将来临的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居民货币收入及金融投资变化对银行储蓄的影响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储蓄研究会一、我国居民货币收入及金融投资变化对银行储蓄的影响银行储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它的变化受社会诸多因素影响,如居民货币收入、居民金融投资、居民心理、物价、利率等都会引发银行储蓄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启中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理论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大力组织居民储蓄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市场物价。其理由是组织居民储蓄是回笼货币的一个重要渠道,将居民的货币收入转化为储蓄存款能推迟购买力的实现,缓和市场供求的矛盾,减轻对市场的压力,从而能实现市场供求的平衡和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对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隽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上升,1997年底已高达46200亿元,尽管我国从1996年5月1日起连续6次降低利率,居民储蓄存款仍有增无减,目前已突破5亿元大关。这意味着全国平均每人储蓄4000元,意味着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还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伟军 方霞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不一致,从而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关键词:
消费储蓄行为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天翔 涂宏
储蓄增长是以个人收入为前提的,但是负利率下的增长说明居民储蓄行业中出现了非获利动机。同时,金融市场的初步建立,并未起到分流储蓄的作用。本文从货币角度结合不确定性概念对中国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牟敦国
无论是拉姆齐模型、托宾模型,还是西德罗斯基模型,都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居民的货币储蓄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以及生产率变化的关系。本文以拉姆齐模型为框架,根据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国情对拉姆齐模型的条件假定进行了修正,并将货币纳入效用函数中,对发展中国家居民的货币储蓄进行分析。证明了居民的储蓄与通货膨胀率成逆向关系,与通货紧缩率成正向关系,与生产率的提高成正向关系。
关键词:
拉姆齐模型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货币储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新强 汪伟 杨坤
通过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出货币政策影响实际产出和居民消费的经验事实: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增加产出的同时,抑制了居民消费,长期内则导致产出超调和消费持续性。基于刚性储蓄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仅可以较好的解释上述事实,而且可以产生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流动性效应的特征事实。基于该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表明,刚性储蓄下的流动性效应和可贷资金效应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实际产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价格粘性和投资调整成本则是导致产出超调的主要因素;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刚性储蓄家庭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抑制居民消费,而居民的消费习惯则是产生消费持续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刚性储蓄 货币政策 实际产出 居民消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宏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负担效应 寿命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小花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低消费"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居民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落脚点,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这一微观主体行为为基础,选用2000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先炳
努力增加储蓄是1986年我国经济工作应该着重抓好的四件大事之一,更是银行系统的艰巨任务,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今年储蓄净增额的指标。在最近几年储蓄高速度增长的情况下(1978~1985年间,居民储蓄存款年递增率高达33.9%,198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623亿元),强调努力增加储蓄有多大可能?换言之,居民储蓄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还有多大潜力可挖?这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洪霞
通货紧缩的代价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和大量生产能力和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对一个面对巨大人口与就业的国家来说, 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很多经济学者把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收入增长的减缓, 笔者并不否认这一观点, 同时认为导致需求不足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度储蓄。
关键词:
过度储蓄 财政货币政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志坚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货币收入和消费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从社会产品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方面,用于供给农村的消费品的生产结构同农村尤其是发达地区农村业已形成的消费结构不相适应。据广东省台山县统计局最近对八十户农户的调查,平均每户持有现金936.10元,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宋海林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货币流通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储蓄收支变动已成为影响货币流通变化的第一主导因素。本文通过回归分析表明 ,储蓄收支与货币收支主要项目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 ,利率变动对储蓄收支变动的短期影响显著。当前应采取措施解决储蓄存款虚增的问题 ,规范货币流通秩序。
关键词:
储蓄收支 货币流通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