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2)
- 2023(14765)
- 2022(12442)
- 2021(11353)
- 2020(9744)
- 2019(22005)
- 2018(21628)
- 2017(41244)
- 2016(22383)
- 2015(24594)
- 2014(24449)
- 2013(24103)
- 2012(21938)
- 2011(19689)
- 2010(19257)
- 2009(17822)
- 2008(17231)
- 2007(15235)
- 2006(12717)
- 2005(10858)
- 学科
- 济(93813)
- 经济(93712)
- 管理(63670)
- 业(62881)
- 企(50863)
- 企业(50863)
- 方法(47735)
- 数学(43125)
- 数学方法(42638)
- 农(28071)
- 财(25692)
- 中国(23194)
- 业经(21070)
- 学(19224)
- 农业(19103)
- 贸(18371)
- 贸易(18368)
- 易(17886)
- 地方(17398)
- 务(16274)
- 财务(16226)
- 制(16196)
- 财务管理(16189)
- 企业财务(15354)
- 技术(13400)
- 环境(13276)
- 银(12965)
- 银行(12907)
- 和(12642)
- 融(12560)
- 机构
- 大学(321330)
- 学院(321329)
- 济(132421)
- 经济(129980)
- 管理(125927)
- 理学(111059)
- 理学院(109860)
- 管理学(107796)
- 管理学院(107229)
- 研究(104971)
- 中国(77033)
- 科学(67508)
- 京(65433)
- 农(61580)
- 财(57947)
- 业大(53921)
- 所(53306)
- 中心(49474)
- 研究所(49228)
- 农业(49013)
- 财经(47923)
- 江(45677)
- 经(43700)
- 经济学(41585)
- 北京(39631)
- 范(39533)
- 师范(38938)
- 经济学院(38004)
- 院(37587)
- 财经大学(35892)
- 基金
- 项目(229363)
- 科学(180788)
- 基金(169847)
- 研究(157631)
- 家(151192)
- 国家(150002)
- 科学基金(128587)
- 社会(102631)
- 社会科(97465)
- 社会科学(97438)
- 基金项目(90666)
- 省(89830)
- 自然(86625)
- 自然科(84729)
- 自然科学(84702)
- 自然科学基金(83217)
- 划(76049)
- 教育(72648)
- 资助(69064)
- 编号(61035)
- 重点(52011)
- 部(50556)
- 发(48685)
- 创(47888)
- 成果(46765)
- 科研(45672)
- 创新(44867)
- 计划(44401)
- 国家社会(43453)
- 教育部(43078)
- 期刊
- 济(132738)
- 经济(132738)
- 研究(82795)
- 学报(58115)
- 农(55354)
- 中国(51901)
- 科学(51667)
- 财(45012)
- 大学(43070)
- 管理(42604)
- 学学(41440)
- 农业(37370)
- 技术(26713)
- 融(24414)
- 金融(24414)
- 业经(23429)
- 教育(23373)
- 财经(23063)
- 经济研究(22296)
- 经(19768)
- 业(19285)
- 问题(18150)
- 版(17337)
- 统计(16774)
- 技术经济(15882)
- 商业(15579)
- 策(15447)
- 业大(15268)
- 科技(15083)
- 理论(14066)
共检索到439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瞿凌云
我国经济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储蓄率。提升消费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在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上转入新常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基础,动态求解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城乡研究了居民收入的波动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其的影响特点。研究结论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惯性,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则依据收入波动而呈现较高弹性。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满足理论规律。在生育率不断下降情况下,农民倾向于降低当期消费而提高储蓄以应付养老。较完善的社保体制导致城镇居民养老储蓄动机较小;由于子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基超 倪泽强 刘晴
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理性人会将工作阶段收入在终生进行平均,这会带来消费和储蓄的变化,推而广之,随着整个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储蓄率会相应变化,文章通过实证发现2000年来的储蓄率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当整个社会工作年龄人口比重变大时储蓄率会上升,实证结果有利于厘清关于储蓄率变化的误解,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的储蓄率变化并根据情况完善和调整相应政策。
关键词:
人口结构 储蓄率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瞿凌云
本文首先利用孤波理论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前期生育率的高峰和低谷必会转化为当下的出生波、教育波、就业波、老龄波等一系列社会孤波,对储蓄率、教育投资率、养老支出等经济变量造成深远影响。然后建立了一个包含养老储蓄、家庭教育投资、代际转移支付和预期寿命内生化的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当前生育率水平下,预期寿命延长对家庭教育投资率、养老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非单调性的。理性行为人对子女"投资品"属性的认可程度超过"消费品"属性,导致家庭教育投资率和养老储蓄率居高不下
关键词:
储蓄率 人口年龄结构 孤立波 教育投资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祖源 庞丽华 陈功
探讨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对于释放居民购买力,促进消费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差分GMM和系统GMM模型,更加系统地研究了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经济发展,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的负向和正向作用均会被强化,并且少儿抚养比的负向作用要大于老年抚养比的正向作用;(2)受教育水平、性别比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会增加居民储蓄率,城镇化会抑制居民储蓄率的提高;(3)老年抚养比、性别比、家庭规模、受教育水平和城镇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均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通过加入控制变量和转换计量方法,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均未发生改变,模型稳健性较好。基于结果,本文提出了私人养育成本社会化、建立动态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城镇化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鸿沟、持续提升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思家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家庭储蓄需求假说,建立了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用以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我国居民储蓄率受惯性影响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储蓄率应该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其次它还受到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导致抚养比持续下降,那么这就会带来储蓄率的持续上升;同时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也会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率;最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存在剧烈经济波动,居民储蓄率就不会产生大的变化或者趋势性改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晓华
长期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深入探究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9-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高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经济增长率 房价 储蓄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斯
本文以内生人口结构为视角,以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0-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设定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人口结构、储蓄率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人口结构对储蓄率和经济增长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中部地区与全国水平较为接近,各方面走势也与全国水平相似;经济增长使得少年抚养比出现持续性下降,除东部地区外,经济增长使老年抚养比也出现缓慢下降,但后续逐步趋于平稳;除东部地区外,少年抚养比的冲击使得储蓄率出现持续性上升,而老年抚养比的冲击使得储蓄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人口结构的变化会通过影响储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而未来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需要有更高的储蓄率进行应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董丽霞 赵文哲
本文在内生人口结构视角下研究了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检验了抚养比、储蓄率和人均实际GDP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少儿和老人抚养比与储蓄率都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导致少儿抚养比下降的幅度远高于老人抚养比升高的幅度,因此经济增长会伴随储蓄率的升高;此外,低出生率导致的老龄化过程会降低资本积累的动态无效率,但会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下降。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人抚养比 储蓄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宏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负担效应 寿命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奇芬 郭燕
高储蓄率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文章基于江苏省1995-2010年人口抚养负担比和居民储蓄率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人口抚养负担比同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绘制出脉冲响应分析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居民储蓄率关系 抚养负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栗树和
本文对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和储蓄行为从时间、空间、截面等角度作了全面系统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对把握宏观经济动态有意义的判断。全文共分四部分:(一)从收入向消费的转化;(二)从收入向储蓄的转化:储蓄结构考察;(三)从储蓄向消费的转化;(四)消费、收入、储蓄和经济增长的顺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坤 鄢晓发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中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国家。中美经济结构的最大差异是储蓄率,两国的储蓄活动几乎是两个极端。储蓄率的巨大差异对中美经济与贸易影响深远。本文将对中美储蓄率差异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储蓄率 中关经济 双顺差 双赤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凯风 潘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一路走高的态势,水平之高、速度之快被称为"中国储蓄之谜"。探寻我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原因,对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如何作用于居民储蓄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结构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广义系统GMM方法分别对全国样本、东中西分区域样本进行了参数估计分析,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城镇化率等角度分别分析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效果,最后得出构建长效配套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金融支持老年服务化发展、协调区域不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城镇化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沫凝
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质量红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人力资本提升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了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及人力资本提升与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关系,并利用1990-2014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显著负相关,人力资本提升会通过增加收入提高居民储蓄率,但一期滞后会因为降低未来收入不确定性而降低居民储蓄率。最后本文还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蒋云赟
一个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动可能影响这个国家的储蓄率,进而影响该国的经济增长。本文利用安兰.阿沃班克等(AlanJ.Auerbachetal,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体系来分析人口因素对我国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民储蓄率与总和生育率成反比,与少儿抚养比成反比,与老年抚养比成正比,与城镇化率成反比。但是总和生育率和城镇化率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并不大,总和生育率调整到0.6或者3.1时,国民储蓄率的变动幅度也才2个百分点;即使2050年时完全城镇化,储蓄率只下降1.5个百分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