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49)
- 2023(20056)
- 2022(17309)
- 2021(16166)
- 2020(13826)
- 2019(31872)
- 2018(31625)
- 2017(59447)
- 2016(33375)
- 2015(37595)
- 2014(37800)
- 2013(36723)
- 2012(33997)
- 2011(30622)
- 2010(30647)
- 2009(27996)
- 2008(27611)
- 2007(24649)
- 2006(21457)
- 2005(18869)
- 学科
- 济(125642)
- 经济(125481)
- 管理(89838)
- 业(86210)
- 企(71325)
- 企业(71325)
- 方法(60483)
- 数学(52984)
- 数学方法(52274)
- 中国(37179)
- 农(34221)
- 财(33137)
- 学(32788)
- 业经(26863)
- 教育(24344)
- 地方(24061)
- 贸(23390)
- 贸易(23382)
- 理论(23198)
- 制(22781)
- 易(22707)
- 农业(22473)
- 务(21036)
- 财务(20953)
- 财务管理(20905)
- 技术(20179)
- 企业财务(19789)
- 和(19382)
- 环境(18887)
- 银(18386)
- 机构
- 大学(475898)
- 学院(470048)
- 济(178642)
- 管理(176646)
- 经济(174590)
- 研究(163941)
- 理学(153778)
- 理学院(151896)
- 管理学(148657)
- 管理学院(147830)
- 中国(115627)
- 科学(106829)
- 京(102828)
- 农(87169)
- 所(85221)
- 财(80393)
- 研究所(78490)
- 业大(77328)
- 中心(73501)
- 江(69558)
- 农业(69195)
- 范(68417)
- 师范(67594)
- 财经(65134)
- 北京(65130)
- 经(59282)
- 院(59011)
- 州(55641)
- 师范大学(54988)
- 技术(54091)
- 基金
- 项目(325557)
- 科学(253665)
- 基金(233371)
- 研究(230808)
- 家(207829)
- 国家(205919)
- 科学基金(173554)
- 社会(142025)
- 社会科(134194)
- 社会科学(134156)
- 省(128726)
- 基金项目(123473)
- 自然(116643)
- 自然科(113919)
- 自然科学(113879)
- 自然科学基金(111836)
- 教育(111276)
- 划(110656)
- 资助(97190)
- 编号(93882)
- 成果(77071)
- 重点(74790)
- 部(71653)
- 发(69525)
- 课题(67075)
- 创(66995)
- 科研(63465)
- 创新(62489)
- 计划(61971)
- 教育部(60647)
- 期刊
- 济(188042)
- 经济(188042)
- 研究(138309)
- 中国(91705)
- 学报(87049)
- 农(77633)
- 科学(75478)
- 教育(70370)
- 大学(64742)
- 管理(62011)
- 财(61642)
- 学学(60357)
- 农业(53143)
- 技术(42423)
- 融(35325)
- 金融(35325)
- 财经(31503)
- 经济研究(30839)
- 业经(30595)
- 业(27986)
- 经(27036)
- 问题(24644)
- 版(24538)
- 图书(23456)
- 科技(23120)
- 业大(22924)
- 技术经济(21761)
- 统计(20921)
- 理论(20524)
- 资源(20061)
共检索到680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瞿凌云
本文首先利用孤波理论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前期生育率的高峰和低谷必会转化为当下的出生波、教育波、就业波、老龄波等一系列社会孤波,对储蓄率、教育投资率、养老支出等经济变量造成深远影响。然后建立了一个包含养老储蓄、家庭教育投资、代际转移支付和预期寿命内生化的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当前生育率水平下,预期寿命延长对家庭教育投资率、养老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非单调性的。理性行为人对子女"投资品"属性的认可程度超过"消费品"属性,导致家庭教育投资率和养老储蓄率居高不下
关键词:
储蓄率 人口年龄结构 孤立波 教育投资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思家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家庭储蓄需求假说,建立了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用以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我国居民储蓄率受惯性影响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储蓄率应该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其次它还受到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导致抚养比持续下降,那么这就会带来储蓄率的持续上升;同时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也会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率;最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存在剧烈经济波动,居民储蓄率就不会产生大的变化或者趋势性改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奇芬 郭燕
高储蓄率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文章基于江苏省1995-2010年人口抚养负担比和居民储蓄率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人口抚养负担比同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绘制出脉冲响应分析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居民储蓄率关系 抚养负担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领 张余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红利"持续多年,储蓄率持续波动上升,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本文以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探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78-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和2004-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宏观上储蓄率与少年儿童扶养比和老年人口扶养比成负相关,这与生命周期假说吻合;而对各个地区的研究分析发现少年儿童扶养比与储蓄率成负相关,老年人口扶养比与储蓄率成正相关,这与生命周期假说不相一致。由此引出中国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储蓄率 生命周期假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晶 黄险峰 冯志
笔者在对HW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亚洲国家(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于储蓄率的负面效应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严重;少儿人口比例的下降对于近年亚洲国家(地区)的储蓄率上升做出了贡献;把滞后储蓄看成内生或外生变量对方程影响较小,而在工具变量的选择中实际利率这一变量的添加与否对方程结果影响较大。人口老龄化时期要延续"人口红利"效应需要吸引更多积累财富进入养老保障体系以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不是依靠储蓄率上升使资本在代际之间转移。
关键词:
储蓄率 人口老龄化 人口红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孟令国 卢翠平 吴文洋
"全面两孩"政策导致人口结构转变,引起养老保险支付以及居民储蓄率的变化。本文选取199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和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会使得养老压力不断增大,从而增加了居民的储蓄;(2)居民储蓄率与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居民收入越多储蓄越多;(3)"全面两孩"政策对居民储蓄具有抑制性效果,会降低居民的储蓄率;(4)养老保险参保率与居民储蓄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居民在参加养老保险的同时也增加了养老储蓄。因此,建议制定差异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明确养老保险预期,并适当提高社会养老金的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宋铮
近年来 ,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为了解释这个令人困惑的现象 ,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可以把握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之基本特征的叠代模型。我们进而发现 ,人口老龄化一般说来会激励居民增加储蓄。由于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自然结果 ,它很可能是造成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倾向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中的数值模拟结果为上述判断提供了一些依据。最后 ,我们对中国的黄金律问题进行了讨论。基于多种原因 ,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储蓄率并不是社会最优储蓄率的体现 ,降低储蓄率很可能成为一个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消费倾向 居民储蓄 养老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关昕宇
2008年以来,辽阳市人口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加速特点,与此同时,居民储蓄率先升后降、逐级下行。调查显示,劳动人口占比下降是居民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负担加重,居民储蓄率将延续下降走势。居民储蓄率下降导致投资增速回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然不可持续。建议引导优化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使储蓄、投资、消费更好地匹配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麒麟 赖小琼
论文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与高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2)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3)财政收支比重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税收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上述发现对于中国未来的改...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财政影响 储蓄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军
在一波"婴儿潮"发生后,社会中人口年龄结构将渐次呈"金字塔形"、"橄榄形"和"倒金字塔形"分布,人口抚育比也随即发生改变,并进一步传递到国民储蓄上。实证显示了人口抚育比与国民储蓄率间的负相关关系。然而,在单独对中部地区的研究中却发现,两者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对此,本文认为劳动力供给可能不是外生的,当个体发现其家庭抚育负担较重时,他们可能会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以提高收入和储蓄。
关键词:
人口抚育比 总储蓄率 面板GLS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韦明 丁晶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存款余额占GNP的比重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这一势头并未减缓,居民储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多年积累的庞大社会储蓄会不会在连续降息之后转化成有效的消费需求?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储蓄增长的利率机制储蓄是居民对自己的货币收入结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春风 刘建江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首先在封闭经济下从需求视角总结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通过影响居民消费,进而作用于储蓄的模型框架;从供给视角剖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作用于劳动力供求与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影响储蓄的机理与路径。其次,本文在开放经济体系下归纳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通过作用于商品与要素的国际流动、经常项目,进而影响储蓄的机制、整体分析框架。最后,本文进一步归纳了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进展及相关争议,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升艳 刘培松
居民部门高储蓄、低消费困扰中国经济。笔者采用197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ECM模型方法,通过研究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的关系,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探索居民部门高储蓄的原因。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少儿抚养比下降提高居民储蓄,老年抚养比上升降低居民储蓄,少儿抚养比的影响较老年抚养比大,约是老年抚养比的3倍;从影响时间上看,少儿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是长期影响,时间长达20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瞿凌云
我国经济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储蓄率。提升消费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在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上转入新常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基础,动态求解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城乡研究了居民收入的波动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其的影响特点。研究结论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惯性,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则依据收入波动而呈现较高弹性。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满足理论规律。在生育率不断下降情况下,农民倾向于降低当期消费而提高储蓄以应付养老。较完善的社保体制导致城镇居民养老储蓄动机较小;由于子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庆虎
人口增长与家庭储蓄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人口增长目标数据与CFPS家庭收入数据进行匹配,研究人口增长与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发现,设定合理的人口增长目标对家庭储蓄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以上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和男孩家庭因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其储蓄率提升更为显著。这一结论不仅丰富了人口增长经济效应的理论体系,也为理解中国家庭储蓄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据此提出构建有利于全面放开“三孩”的生育激励政策体系、实施激发家庭消费活力的宏观策略、加大对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等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增长目标 家庭储蓄率 婚姻 性别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