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8)
- 2023(8549)
- 2022(7253)
- 2021(6457)
- 2020(5124)
- 2019(11631)
- 2018(11492)
- 2017(22278)
- 2016(11882)
- 2015(13369)
- 2014(13753)
- 2013(13971)
- 2012(13645)
- 2011(12561)
- 2010(13193)
- 2009(12531)
- 2008(12252)
- 2007(11270)
- 2006(10797)
- 2005(10524)
- 学科
- 济(76787)
- 经济(76719)
- 管理(30631)
- 业(29532)
- 地方(24710)
- 中国(22368)
- 企(20685)
- 企业(20685)
- 方法(18762)
- 农(18539)
- 数学(15997)
- 数学方法(15823)
- 业经(15768)
- 地方经济(15602)
- 学(13353)
- 农业(13195)
- 制(12488)
- 财(12229)
- 融(12135)
- 金融(12135)
- 银(12123)
- 银行(12110)
- 发(11867)
- 行(11802)
- 贸(10745)
- 贸易(10731)
- 易(10218)
- 环境(10131)
- 体(8745)
- 发展(8682)
- 机构
- 学院(182052)
- 大学(179308)
- 济(88571)
- 经济(86779)
- 研究(73708)
- 管理(62193)
- 中国(58422)
- 理学(50245)
- 理学院(49581)
- 管理学(48852)
- 管理学院(48499)
- 科学(41193)
- 财(41004)
- 京(40000)
- 所(38779)
- 研究所(34041)
- 中心(32264)
- 江(30920)
- 财经(30376)
- 农(28994)
- 经济学(28267)
- 经(27188)
- 北京(27001)
- 范(25905)
- 院(25893)
- 师范(25704)
- 经济学院(24922)
- 州(24908)
- 省(23906)
- 科学院(22435)
- 基金
- 项目(102569)
- 科学(80048)
- 研究(79096)
- 基金(71691)
- 家(61389)
- 国家(60822)
- 社会(51535)
- 科学基金(50844)
- 社会科(48866)
- 社会科学(48858)
- 省(40976)
- 基金项目(36489)
- 教育(34731)
- 划(33540)
- 编号(31758)
- 资助(30118)
- 发(29783)
- 自然(28763)
- 自然科(27994)
- 自然科学(27989)
- 成果(27735)
- 自然科学基金(27454)
- 发展(24873)
- 展(24459)
- 课题(23998)
- 重点(23740)
- 部(22268)
- 国家社会(21361)
- 创(20508)
- 性(20499)
- 期刊
- 济(119865)
- 经济(119865)
- 研究(69021)
- 中国(45006)
- 财(30953)
- 农(29263)
- 管理(27038)
- 融(24890)
- 金融(24890)
- 学报(23633)
- 科学(23340)
- 教育(21390)
- 经济研究(19817)
- 农业(19512)
- 业经(18509)
- 大学(18382)
- 技术(17445)
- 学学(17116)
- 财经(16301)
- 问题(15500)
- 经(14321)
- 贸(12141)
- 世界(11294)
- 国际(11239)
- 技术经济(11038)
- 经济问题(9977)
- 业(9470)
- 经济管理(9461)
- 统计(9281)
- 商业(9200)
共检索到321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晴辉
在一个世代交叠的内生经济增长框架内分析了财产险和人身险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发现,保险中介在跨时平滑行为主体面临的生产率风险和疾病风险冲击的同时,减少了行为人的流动性资产持有,提高了行为人的非流动性资产投资。在行为人的储蓄由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构成的情况下,保险发展产生储蓄结构效应,而储蓄结构效应导致的非流动性资产投资的相对增加促进了资本和知识的积累,进而形成内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支持了这一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文平
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普遍存在利率管制,但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这是传统金融自由化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本文建立的模型证明了,只要利率稍微为正,利率管制就可以通过创造租金,激励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增设分支机构,起到动员储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对中国改革二十余年的经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利率管制 储蓄动员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宪法
储蓄与投资是宏观经济中的两个重要变量,它们的变化及均衡关系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和国民收入水平。近年来,我国总储蓄一直以较快的速度上升,1989年,储蓄总额已占GDP的36%,这个比例仅次于韩国而高于日本。世界银行的一项分析表明,增长率与储蓄率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韩国,增长率的变化可以解释大部分储蓄率的变动。但我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十多年来,储蓄率和增长率往往呈反方向变化。尤其1989年以来,储蓄率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戚晓曜 苏基溶
隐形税收机制瓦解后,储蓄动员型的金融发展模式取代了财政投资的主导地位,通过金融支持政策为公有经济部门融资,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约束机制的变化,金融支持政策的收益逐渐下降,成本却在递增。本文认为储蓄动员型的金融支持政策在一定阶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伴随着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成本,比如降低了资本配置效率,过度投资产生的宏观经济成本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外部风险加大等。因此,中国金融体制应深化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资本配置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改进。同时,通过发展消费信贷和商业保险,减少信贷约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伟 苏丽锋
传统研究主要基于教育支出和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教育扩张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基于教育扩张的桥梁作用,即高等教育扩张有助于储蓄转换为投资或消费,重新认识了高等教育扩张的增长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储蓄有助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在未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计量方程中,储蓄对增长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控制高等教育规模变量后,储蓄对增长的作用效果显著为负,而高等教育规模变量显著为正。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在储蓄与增长之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中间桥梁作用,如果储蓄不能转换为有效投资或消费,纯粹的储蓄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而高等教育能够加速储蓄的转换,从而有助于推动增长。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储蓄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潘长春 张达平
依据生命周期假说,将金融发展变量引入储蓄模型中,定量分析金融发展、收入水平、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增长的影响作用。选取2001~2016年季度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造ARDL边限检验解释说明各变量间长期协整关系,并使用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对人均居民储蓄方程的长期系数进行估计,通过构造误差修正模型说明金融发展的短期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看金融发展对人均居民储蓄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波动在短期内给居民储蓄波动带来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潘长春 张达平
依据生命周期假说,将金融发展变量引入储蓄模型中,定量分析金融发展、收入水平、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增长的影响作用。选取20012016年季度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造ARDL边限检验解释说明各变量间长期协整关系,并使用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对人均居民储蓄方程的长期系数进行估计,通过构造误差修正模型说明金融发展的短期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看金融发展对人均居民储蓄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波动在短期内给居民储蓄波动带来正向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峰
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增加储蓄可以通过增加国民收入和降低消费支出来实现。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存在着有效性。收益递减率和储蓄分流是制约低值储蓄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瓶颈因素。应依赖如下路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合理消费,改善投资环境,使低值储蓄区域的经济发展走出低储蓄—低增长的恶性循环。
关键词:
低值储蓄 区域经济 瓶颈制约 发展方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汝银
中国城乡居民的个人存款或家庭储蓄已达8000亿左右人民币~1。不少人将这种巨额个人存款看作“笼中虎”,对它明显地抱有一种恐惧心理,将其视为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稳定的潜在威胁之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峰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在实践中具体涉及到基础条件各异、发展程度不同的各个不同经济区域,储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机制的作用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来。一般认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表现为一种良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肃
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测算了我国1978年~2009年间居民部门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应用卡尔多"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模型"的研究表明,储蓄结构变迁是影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因素,其中企业储蓄的快速增长是导致居民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企业储蓄的高增长是我国步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调节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措施在于改革当前导致企业储蓄率过快增长的财税与金融等制度性因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储蓄结构 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本文讨论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内生化的各种问题,包括有限寿命与无限寿命、确定寿命与不确定寿命、不确定寿命下的消费决策方法、不确定寿命下非预料死亡者的遗产如何处理、个人生命如何分期、个人如何预期未来收入等。强调了寿命假定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寿命不确定下个人消费决策的新方法,探讨了有关未来收入的趋势预期和水平预期,并分析了哪一种更接近实际。
关键词:
储蓄率 不确定寿命 收入预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