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5)
2023(6164)
2022(5288)
2021(4728)
2020(4315)
2019(9718)
2018(9733)
2017(20426)
2016(10944)
2015(12216)
2014(12260)
2013(12658)
2012(11863)
2011(10858)
2010(10892)
2009(10184)
2008(9952)
2007(9104)
2006(8131)
2005(7292)
作者
(32512)
(27090)
(26978)
(25851)
(16742)
(12852)
(12491)
(10512)
(10041)
(9784)
(9164)
(8940)
(8569)
(8475)
(8360)
(8309)
(8081)
(8001)
(7858)
(7712)
(6964)
(6645)
(6554)
(6161)
(6130)
(5983)
(5916)
(5903)
(5506)
(5317)
学科
(53020)
经济(52979)
(30435)
管理(27421)
方法(23898)
数学(21774)
数学方法(21654)
(21619)
企业(21619)
(16181)
中国(15510)
(14274)
业经(11591)
(11464)
农业(10741)
地方(10434)
产业(10256)
(10227)
贸易(10222)
(9982)
收入(9225)
(8866)
银行(8842)
(8569)
(8557)
(8064)
结构(7758)
技术(7616)
(7482)
金融(7482)
机构
学院(166497)
大学(166454)
(78360)
经济(77061)
管理(63996)
研究(56436)
理学(55480)
理学院(54894)
管理学(54201)
管理学院(53893)
中国(42583)
(35549)
(34987)
科学(32526)
财经(28452)
(28279)
(27708)
(25734)
经济学(25610)
研究所(25550)
中心(24651)
业大(24389)
(24367)
经济学院(23493)
北京(22187)
农业(21919)
财经大学(21138)
(20582)
师范(20360)
(19927)
基金
项目(107036)
科学(84913)
基金(78797)
研究(78463)
(68251)
国家(67740)
科学基金(57636)
社会(52500)
社会科(50172)
社会科学(50160)
基金项目(42033)
(41703)
教育(35296)
自然(35124)
(34781)
自然科(34247)
自然科学(34238)
自然科学基金(33688)
资助(32469)
编号(30978)
(24885)
成果(24842)
(24680)
重点(24093)
国家社会(22417)
(22296)
教育部(21311)
课题(21168)
人文(20986)
创新(20933)
期刊
(84807)
经济(84807)
研究(51669)
中国(27973)
(24613)
(24552)
学报(24134)
管理(23373)
科学(23265)
大学(18712)
学学(17781)
农业(16751)
(16068)
金融(16068)
经济研究(15013)
业经(14967)
财经(14505)
技术(13704)
问题(12774)
教育(12734)
(12717)
(10306)
商业(9672)
技术经济(9409)
统计(8911)
理论(8362)
(8133)
国际(8121)
(7962)
经济问题(7947)
共检索到243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泽  章潇萌  刘凤良  
高储蓄率、要素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三个典型事实。本文构建一个非平衡增长模型表明这三者是一个自洽的系统,存在相互制约和矫正关系。在我国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储蓄倾向不同与劳动收入占比较低的背景下,高储蓄会出现两个相反地影响产业结构的动力。一方面,高储蓄转化的高投资更多体现为工业品,阻碍了服务业发展,同时,高储蓄导致的低消费使得恩格尔效应无法发挥作用,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高储蓄导致高投资,推动了资本深化,这又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变迁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储蓄率和要素收入分配。文章证明这个系统存在一个广义平衡增长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燕桥  
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是否存在本质差异?这个问题对于理解收入增长、收入分配与宏观储蓄率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遗憾的是,消费理论发展至今,对该问题尚未形成一个具有普遍说服力的理论体系,不同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模型或经验证据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文章梳理了西方消费理论对不同收入阶层储蓄行为差异的研究脉络,并简要总结了其对研究我国高储蓄问题的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学锋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分析中,与制约居民消费相关的居民储蓄倾向及其储蓄函数日益被人们关注。我国居民储蓄倾向有何特征?它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非常值得研究。 一、居民储蓄倾向及其现状与特征 居民储蓄倾向是指居民储蓄(S)在居民收入(P)中的比例,分为居民平均储蓄倾向(APS)和居民边际储蓄倾向(MPS)。居民平均储蓄倾向指平均每单位居民收入中所占有的居民储蓄,即APS=S/P。居民边际储蓄倾向指居民收入每变动一单位时的居民储蓄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上官乐奇  
文章结合中国二元经济的特性,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储蓄倾向变化轨迹进行了估算与分析,并从收入、经济发展与改革、企业产品及投资渠道四个方面分析了高储蓄倾向的原因,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瞿凌云  
我国经济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储蓄率。提升消费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在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上转入新常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基础,动态求解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城乡研究了居民收入的波动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其的影响特点。研究结论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惯性,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则依据收入波动而呈现较高弹性。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满足理论规律。在生育率不断下降情况下,农民倾向于降低当期消费而提高储蓄以应付养老。较完善的社保体制导致城镇居民养老储蓄动机较小;由于子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玲  
为探讨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本文通过2014-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与支出的相关数据分析,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得出城乡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分析城乡居民不同来源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应宗  
就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个良性循环的升级发展机制来说,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循环关系。本文引入外资产业转移这个驱动循环机制的因素,形成图A、B、C三种变形摸式,阐述了教育是先导性驱动因素;同时对以“风筝摸式”为特征的产学合作进行论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边恕  孙雅娜  
具有能源要素禀赋的俄罗斯借助国际油价大幅度上升的有利时机,扭转了经济长期衰退的颓势,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能源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导致工业结构中产生了竞争力强的能源部门与竞争力弱的制造业部门并存的双重结构。同时,能源产品的出口具有绝对贸易比较优势。俄罗斯工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过度倚重能源产业的局面,将可能使俄罗斯产业结构出现初级化特征,进而不利于俄罗斯提高产业结构水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葛学敏  孙克任  
居民的储蓄倾向偏高是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对我国城镇、农村居民及按收入等级分组的城镇居民储蓄倾向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对降低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储蓄倾向提出了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杜建华  
税收与国民储蓄间的关系表现在税收对储蓄的动员性上。所得税和财产税抑制储蓄,商品税则有可能相对提高国民储蓄倾向。当前,我国受税制安排的特殊性、收入分配的非公平性及特殊国情的影响,税收制度与国民储蓄间的关系具有某种特性。这种特性表明,在我国税制改革中税制的设计既要保证国民储蓄的合理增长,又要兼顾公平,从而使我国国民经济在适度储蓄规模的基础上得以健康协调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泳泽  刘冉  杨晓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应从加大要素投入向结构效率提升转变。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总结出生产要素再配置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分工专业化效应三个机制。并采用静态和动态的面板模型,以三次产业结构升级、工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结构升级为主要变量,实证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升级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起反作用。由此,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栗树和  
本文对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和储蓄行为从时间、空间、截面等角度作了全面系统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对把握宏观经济动态有意义的判断。全文共分四部分:(一)从收入向消费的转化;(二)从收入向储蓄的转化:储蓄结构考察;(三)从储蓄向消费的转化;(四)消费、收入、储蓄和经济增长的顺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波  
储蓄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更为重要。通过对影响中国储蓄倾向的因素进行考察而建立的储蓄函数显显:收入和历史储蓄对中国储蓄倾向的影响最为显著;利率对中国储蓄倾向的影响很小,通货膨胀对中国储蓄倾向施加较大的负影响;制度变迁对中国储蓄倾向则没有明显的解释关系。决策者可以此结论作为制定相应政策对策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肃  
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测算了我国1978年~2009年间居民部门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应用卡尔多"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模型"的研究表明,储蓄结构变迁是影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因素,其中企业储蓄的快速增长是导致居民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企业储蓄的高增长是我国步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调节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措施在于改革当前导致企业储蓄率过快增长的财税与金融等制度性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强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得出产业升级对要素收入分配影响的理论命题,在构建公式测度我国28个省份2006~2012年的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基础上,利用差分GMM方法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对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到:全国和地区层面的差分GMM估计结果都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对我国劳动要素收入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不利于我国劳动要素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时两种产业的升级差距越大,对我国劳动要素收入水平的提升越不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