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0)
- 2023(7014)
- 2022(5779)
- 2021(5509)
- 2020(4521)
- 2019(10143)
- 2018(9980)
- 2017(18618)
- 2016(10002)
- 2015(11295)
- 2014(10981)
- 2013(10882)
- 2012(10165)
- 2011(9063)
- 2010(8993)
- 2009(8194)
- 2008(7618)
- 2007(6958)
- 2006(6198)
- 2005(5193)
- 学科
- 济(40270)
- 经济(40230)
- 农(27871)
- 业(22488)
- 农业(18972)
- 地方(18559)
- 管理(17494)
- 中国(11942)
- 业经(11872)
- 方法(11118)
- 企(10231)
- 企业(10231)
- 数学(10029)
- 数学方法(9896)
- 发(9196)
- 农业经济(8184)
- 学(7751)
- 发展(7555)
- 展(7548)
- 制(7545)
- 地方经济(7180)
- 财(6811)
- 环境(6752)
- 土地(6708)
- 贸(5927)
- 贸易(5921)
- 收入(5759)
- 易(5605)
- 村(5585)
- 农村(5557)
- 机构
- 学院(132007)
- 大学(126677)
- 济(48690)
- 研究(48089)
- 经济(47234)
- 管理(47072)
- 理学(40117)
- 理学院(39432)
- 管理学(38472)
- 管理学院(38210)
- 中国(35426)
- 农(31763)
- 科学(31522)
- 京(27690)
- 中心(24271)
- 所(23983)
- 业大(23468)
- 农业(23402)
- 范(22641)
- 江(22620)
- 师范(22493)
- 研究所(21852)
- 财(20824)
- 省(20766)
- 州(18502)
- 师范大学(18028)
- 院(17696)
- 北京(17092)
- 财经(15614)
- 农业大学(15483)
- 基金
- 项目(94482)
- 科学(73112)
- 研究(72065)
- 基金(64671)
- 家(56145)
- 国家(55478)
- 科学基金(46983)
- 社会(44562)
- 省(41660)
- 社会科(41605)
- 社会科学(41593)
- 基金项目(35912)
- 划(32754)
- 编号(31582)
- 教育(31458)
- 自然(29256)
- 自然科(28396)
- 自然科学(28386)
- 自然科学基金(27806)
- 成果(24934)
- 资助(24471)
- 发(23170)
- 课题(22239)
- 重点(21224)
- 农(19138)
- 部(19098)
- 创(18823)
- 发展(18718)
- 展(18408)
- 年(18374)
共检索到207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凤珠 赵海艳
通过对嘎洒镇傣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的调查,了解到嘎洒镇城镇中的傣族儿童、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傣族儿童、青少年转用了汉语;生活在村寨中的傣族儿童、青少年,汉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产生了由母语单语人向傣汉双语人过渡的变化。傣文的习得和使用情况令人担忧,傣文水平偏低。本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上述现状的成因。
关键词:
傣族儿童、青少年 语言文字 使用情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洁
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特色,难以满足游客高质量体验需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四川甲居藏寨两个典型的民族村寨为游客调查研究点,以国外游憩体验偏好量表为基础,开发设计了旨在适应中国本土化民族村寨游客游憩体验质量的测量量表,并对其加以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民族村寨游客的游憩体验质量存在"享受自然风光、新朋友的结交、心理压力缓解、民族风情氛围、民族知识学习、身体锻炼放松"6个共同因子;并根据其定量评价结果,提供了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优化策略,以期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结构
关键词:
游憩体验 民族村寨 旅游产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欧群慧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应成为民族地区校本课程资源选择的指导思想之一。我国民族地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应该而且必须包括对生计教育、环境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应重视不可见文化在课程资源选择中的作用;应增强局内人在民族地区校本课程资源选择中的自主权。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校本课程 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邱开金
傣族男童教育问题并非仅仅是性别范畴的问题,还与该族信教传统极为相关,因此反映了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国民学校教育普及间的张力。该传统有淡化趋势,但仍有相当影响,因此导致的"男尊女卑"现象使男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反而"处境不利";"和尚"角色与学生角色的协调问题是当地教育的最大难点;"和尚"学生制度目前面临问题,对傣族男童的成长有不良影响。因此,当地要重点解决基于社区各方力量和智慧的学校发展;难点是建设性的保护和革新当地传统,其中寺院是关键,政府协调作用是主导。最终目的是促进当地每一个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傣族 男童 教育问题 信教传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建武 林萍
傣族传统文化具有佛教世俗化,民间习俗佛教化,以及神佛世界融合的特点。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傣族佛寺园林与汉传佛教的佛寺园林迥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园林常选址于村寨中风景最优美,地位最显要的地方。总体布局不求规整对称,佛寺中的建筑和小品造型独特,装饰材料和色彩丰富多样,热带植物和宗教文化植物姿态万千。在分析各组成元素特色的基础上,认为傣族佛寺具有风格朴实无华,建筑形式独特别致,装饰小品独树一帜,植物应用具有地域特色和小乘佛教文化特色等与众不同的园林特色。图2参12
关键词:
园林学 傣族 佛寺 园林特色 西双版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亮 陆林 丁雨莲
本文选择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地,在简要介绍傣族园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傣族园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指出傣族园的旅游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重点阐述了傣族园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涵盖可持续、和谐、辩证的发展理念,村寨、文化、旅游、经济四大发展要素以及“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针对该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实施整体开发战略、以人为本战略、文化制胜战略和科学管理战略,以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参考。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模式 傣族园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丽坤
本文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突破现有研究中常见的国家-市场、市场-社会或国家-社会二元关系分析,综合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关系,扎根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洪城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整体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旅游空间变迁的特征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在分布模式、地理区位、文化符号、投资规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2)国家在旅游空间变迁中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强,本土社会在逐渐后退,但这不能简化为权力与资本合谋入侵社会的单向过程。(3)国家面对市场时存在依靠市场发展经济和发展经济为了社会的双重目标张力;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全面参与的政府意志与部分原住民主动退出的个人意志之间的冲突;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从全面嵌入趋向解绑,但市场既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脱嵌于社会。由此本文提出:(1)对于财政资金匮乏的民族旅游地,市场资本在民族旅游空间中呈现出好恶交织的两面性,关键在于建立国家-市场-社会的动态平衡协商机制。(2)当前需积极调整市场-社会关系,预防本土社会从旅游空间中或主动,或被动的持续撤退,其中,原住民主动隐退的现象需得到足够关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冼军李 陈涛 张弛 周蕾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的深入推进,我国区域内边境城市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机遇,其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出独特的发展特征。本文以区域内边境城市——西双版纳景洪市进行个案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景洪市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内在逻辑呈现内生和外生动力机制彼此促进,交叉融合,相互影响的特征。其中,内生动力机制为核心要素,外生动力机制为重要引导要素,两者共同作用,推动城市发展"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进而形成一种城市发展效益反作用于动力机制的循环动态网络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万鹏
傣族干栏式建筑的保护对弘扬傣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指出西双版纳傣族干栏式建筑保护的难点,并从各个不同方面对传统竹楼与新式现代“洋房”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和分析,最后提出其保护的五点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东萱
对边境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个案,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边境民族地区贫困的表现形式,阐述与构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扶贫体制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林 曹洪华 李云矫
胜任力模型为我国组织人事部门有效管理党政干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在胜任力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德宏州新农村建设状况,进行胜任力模型构建,并讨论了模型在乡镇干部的选拔、培养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德宏州 新农村建设 乡镇干部 胜任力模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雍会 胡立起
为分析辍学行为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分别选取新疆喀什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共36所学校的448名教师发放问卷,并进行教师和学生访谈。研究发现,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婚姻状况、学生的学习基础、汉语水平、学校的办学条件、政府的教育投入、就业保障和监管机制等都对当地的辍学问题产生着影响。各种影响因素对学生辍学行为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家庭因素、学生因素、政府及社会因素、学校因素。
关键词:
新疆 辍学行为 影响因素 控辍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景兆鹏 马友鑫
西双版纳地区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近年来该地区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根据2001年、2005年、2009年的Landsat7 ETM影像的分类结果,并结合此3年的MODIS17A3的NPP产品数据和西双版纳州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对西双版纳地区生态系统价值进行评估,试图了解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和特点,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1年、2005年和2009年西双版纳州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分别为1 221.44、1 100.64和1 066.32亿元;涵养水源功能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在降低,供给服务和美学与旅游的价值在增加;有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逐年降低...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晓巍
尽管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教育以及傣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都面临着改革和扬弃的挑战,但它们并没有失去固有的社会基础。从清末至今,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教育历经波折,其教育目的和对象、教育内容和制度、教育方式和手段,以及教育经费和师资等方面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然而,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依然离不开南传佛教教育。南传佛教教育亦是如此,一方面它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教育要素必须植根于傣族地区固有的文化资源之上,另一方面它还必须从傣族文化发展中获取自身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
南传佛教 佛教教育 傣族文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映梅,沈琼
本文以经济上存在着明显空间竞争区的云南德宏州、西双版纳州为例,针对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道路雷同的问题,对比分析两地州经济行为的空间移动特征、区位效益“屏蔽”现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在市场竞争体制下,民族经济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