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41)
2023(2865)
2022(2411)
2021(2461)
2020(1916)
2019(4927)
2018(4487)
2017(6729)
2016(3812)
2015(4513)
2014(4561)
2013(4539)
2012(4527)
2011(4336)
2010(4270)
2009(3872)
2008(3983)
2007(3413)
2006(3105)
2005(2655)
作者
(10391)
(8738)
(8675)
(8292)
(5406)
(4122)
(3992)
(3431)
(3406)
(3274)
(3048)
(2997)
(2904)
(2761)
(2757)
(2720)
(2586)
(2523)
(2396)
(2394)
(2326)
(2160)
(2127)
(2120)
(2027)
(2026)
(2019)
(2008)
(1798)
(1761)
学科
(13851)
经济(13845)
管理(7686)
中国(7416)
(4992)
地方(4960)
(4831)
(4315)
(4203)
方法(3649)
教育(3525)
(3460)
企业(3460)
业经(3159)
农业(3070)
数学(2912)
(2899)
数学方法(2870)
建设(2850)
研究(2772)
理论(2621)
图书(2597)
工作(2590)
(2542)
(2518)
金融(2516)
书馆(2369)
图书馆(2369)
(2341)
(2301)
机构
大学(48867)
学院(46307)
研究(21567)
(17299)
中国(17090)
经济(16825)
管理(14860)
科学(12807)
(12015)
理学(11548)
理学院(11325)
管理学(11013)
管理学院(10907)
(10748)
中心(10321)
研究所(9532)
(9024)
师范(8964)
(8656)
(8230)
(8193)
北京(8041)
(8012)
图书(7817)
书馆(7509)
图书馆(7508)
教育(7344)
师范大学(7306)
(6908)
(6505)
基金
项目(28759)
研究(23980)
科学(21758)
基金(18711)
(16412)
国家(16208)
社会(13600)
科学基金(12988)
社会科(12672)
社会科学(12671)
教育(11421)
编号(11107)
(10841)
成果(10604)
(9841)
基金项目(9627)
课题(8195)
自然(7235)
(7172)
资助(7071)
重点(7068)
自然科(7009)
自然科学(7006)
自然科学基金(6883)
项目编号(6720)
(6673)
(6311)
(6163)
(5928)
建设(5899)
期刊
(24211)
经济(24211)
研究(18798)
中国(18064)
教育(12948)
图书(10945)
书馆(8768)
图书馆(8768)
学报(8713)
(7756)
(6867)
科学(6699)
大学(6663)
管理(6032)
技术(5576)
农业(5515)
(4925)
金融(4925)
学学(4827)
(4031)
论坛(4031)
职业(3957)
经济研究(3729)
情报(3664)
(3472)
业经(3272)
国际(3236)
(3226)
理论(2907)
世界(2800)
共检索到96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承军  
傅斯年除了是一个文化名人外,在学术藏书建设方面也颇有建树。早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筹备期间,傅斯年就拟定《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备置大纲》,对服务对象、馆藏建设以及文献采访与整理等均作出了规定。史语所成立后,傅斯年重视图书的收集和图书室的建设,收罗宏富。他注重图书馆学专门人才,并在图书管理与服务中动员研究人员参与其中。此外,为方便学术研究和交流,他注重史语所经史要籍与档案资料的保存和整理,并出版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古籍和学术论著。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卢丽娜  
海源阁在我国藏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尤其是杨氏家族在搜集、整理和保存海源阁藏书方面居功至伟。正是由于海源阁聚沙成塔般的代代积累,许多珍贵的典籍才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它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克军  
傅斯年乃一代学人,亦一位名大学校长。其代理北京大学校长和执掌台湾大学期间,留下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办学思想与实践经验。本文以其大学理想为线索展示其办学思想与实践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朱渝  赵书城  
本文扼要介绍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馆(傅斯年图书馆)丰富而高质量的典藏。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卢厚杰  
明清民国时期的晋商是我国私家藏书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藏书家群体,但受材料所限,目前学界未能开展充分的学术研究。笔者利用地缘优势,借助地方文献查阅和田野走访,全面揭示出当时晋商的藏书活动及文化贡献。明清民国时期,晋商藏书家的收藏、整理、著述、刊刻、捐书等活动,对传统古籍的保存传播、乡邦文献的搜集编印、三晋学术文化发展以及近代山西新式图书馆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晋商藏书家"藏以致用"的价值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晋商"儒贾兼通"商业特质的塑造和三晋近代新文化的流播。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邓雪峰  
从天一阁藏书楼出发,以典籍的保存为着眼点,论述天一阁藏书的有效利用及其对《四库全书》的重要贡献,强调的是不同的考察角度,得到的是不同的考察结果。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姜雨婷  
傅斯年图书馆藏《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简称《进呈底簿》)是我们研究四库呈送书目的重要文献。由于原书藏在台湾,所以在四库学研究中很少有人用到这个本子,以致很多学者都不知道此本的存在。《进呈底簿》与《各省进呈书目》记载内容存在差异,此书基本保留各省呈送书目比较真实的面貌,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可以纠正《各省进呈书目》中的一些错误,补充其中的不足。这对研究四库呈送书目具有很高的价值。《进呈底簿》是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四库呈送书目,希望四库学者能够注意到此书。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袁红梅  
严遨、严谷声父子毕生以古籍文献收藏为己任,搜求、收藏古籍文献30余万卷,其中善本5万余卷,其藏书楼"贲园书库"被誉为"成都天一阁"、"抗战时期的文化客栈"。严氏父子痴爱古籍文献,苦心孤诣地对古籍文献进行搜访、校勘、补正、辑佚、注释,完善古籍文献,创造有效的保护管理方法;以学术传衍为使命,利用藏书刊刻古籍文献;慷慨无私,将私藏古籍文献捐奉国有。他们取得了突出的文献学成就,成为我国近现代重要的文献学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陆敏  涂文波  
针对目前文献价格上涨与文献经费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阐述了文献传递数据在藏书建设中的作用。并以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数据为例针对外文期刊订购进行了研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黄俊杰  孙震  
本文以傅斯年未满两年的台大校长任内之改革理念及措施作为中心 ,分析傅斯年之大学理念、改革原则及其具体作为 ,指出傅斯年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近于欧洲的大学之典型 ,但是其改革原则特别着重本国之具体社会文化脉络 ,并强调专业训练与通识教育的动态平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曹金祥  
作为庚款官费留学生,傅斯年早年曾先后在伦敦大学和柏林大学留学长达七年之久,回国后又长期执掌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著名高校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出于构建现代大学体系的需要,他始终关注和支持国家的留学教育事业,不仅撰写专题文章对留学目的、留学保障、留学类别、留学管理和留学条件等问题提出过诸多建议和主张,而且在实践中极力提携后学,尽力为年轻学者出国深造提供指导和帮助。傅斯年的留学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主旨鲜明,其援引西方科学以改造中国传统学术的思想理路,是中国现代教育效法欧美经验的有益探索,对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林欣  
简述唐代编辑韩愈文章第一人的学者赵德及其茅屋藏书。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郑伟章  
一代藏书校书宗师傅增湘郑伟章Abstract:FuZengxiang(1872-1949)lovedardnetlytocollectancientbooks.EditionscollectedbyhimofSongandJinalonewere15...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国利  
中国现代新考据学派史家傅斯年以现代科学史学观和方法论为依据,对传统历史学和语言学作了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提出了"此虽旧域,其命维新"的学术命题。他指出历史学与语言学密不可分,中国有着将历史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悠久历史;传统考据学、特别是清代考据学重视文献考证,主张从语言文字的训诂来研究历史,这种学术传统和方法应当加以继承。然而,传统历史学和语言学又存在诸多缺陷,需要用现代科学史学观和方法加以改造和发展,以建立科学的现代史学与语言学。他借鉴清代考据学以语言学研究思想史的方法,并结合历史学方法,撰写出中国现代思想史和语言学研究的经典之作《性命古训辨证》。傅斯年为中国传统史学和语言学的科学化发展和现代转型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其理论又有相当的片面性,本质上是唯科学主义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典  李芳莹  
通过对傅斯年在特殊背景下执掌两所大学的理念和经历的系统考察发现,他作为政府任命的大学校长,无论是处理北大的复校还是台湾大学的重建,都体现了政治授权与学术诉求的紧张关系。面对学术与政治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傅斯年坚持了其所谓的"奉献大学于宇宙精神",体现了民国时期大学校长群体的理念共识,而他在两校工作中所扮演的积极"行动者"角色,则彰显出他独特的领导力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