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23)
- 2023(12667)
- 2022(10874)
- 2021(10364)
- 2020(9198)
- 2019(21562)
- 2018(21494)
- 2017(42384)
- 2016(22866)
- 2015(26204)
- 2014(26243)
- 2013(25885)
- 2012(23554)
- 2011(20877)
- 2010(21022)
- 2009(19717)
- 2008(19578)
- 2007(17492)
- 2006(14848)
- 2005(13067)
- 学科
- 济(92578)
- 经济(92485)
- 业(72761)
- 管理(71068)
- 企(61399)
- 企业(61399)
- 方法(50467)
- 数学(45252)
- 数学方法(44534)
- 财(30186)
- 中国(23465)
- 农(23105)
- 制(21671)
- 务(21489)
- 财务(21426)
- 财务管理(21372)
- 企业财务(20430)
- 业经(18948)
- 银(18021)
- 银行(17995)
- 行(16970)
- 贸(16502)
- 贸易(16494)
- 学(16381)
- 融(16318)
- 金融(16315)
- 理论(16296)
- 易(16065)
- 地方(15440)
- 农业(15067)
- 机构
- 学院(323800)
- 大学(322830)
- 济(131865)
- 管理(131769)
- 经济(129099)
- 理学(114113)
- 理学院(113022)
- 管理学(110815)
- 管理学院(110237)
- 研究(97612)
- 中国(80034)
- 京(66335)
- 财(64073)
- 科学(59021)
- 财经(51317)
- 农(50042)
- 所(48399)
- 中心(48147)
- 江(47305)
- 业大(47212)
- 经(46692)
- 研究所(43805)
- 北京(41346)
- 经济学(40461)
- 农业(39525)
- 财经大学(38529)
- 范(38219)
- 师范(37780)
- 州(37722)
- 经济学院(36822)
- 基金
- 项目(217873)
- 科学(172387)
- 基金(159813)
- 研究(156917)
- 家(138448)
- 国家(137337)
- 科学基金(119758)
- 社会(99147)
- 社会科(94026)
- 社会科学(94001)
- 省(85389)
- 基金项目(84613)
- 自然(79975)
- 自然科(78188)
- 自然科学(78169)
- 自然科学基金(76780)
- 教育(74719)
- 划(71766)
- 资助(67538)
- 编号(63909)
- 成果(50823)
- 部(49143)
- 重点(48717)
- 创(45789)
- 发(44577)
- 课题(43314)
- 科研(42806)
- 创新(42715)
- 教育部(42695)
- 大学(41652)
- 期刊
- 济(134945)
- 经济(134945)
- 研究(88521)
- 中国(58523)
- 财(53317)
- 管理(47323)
- 学报(47251)
- 科学(44008)
- 农(43194)
- 大学(36639)
- 融(34854)
- 金融(34854)
- 学学(34836)
- 技术(30800)
- 教育(30402)
- 农业(28964)
- 财经(25477)
- 经济研究(21945)
- 业经(21675)
- 经(21639)
- 统计(18292)
- 问题(17651)
- 技术经济(16894)
- 策(16618)
- 财会(16617)
- 业(16503)
- 理论(15772)
- 决策(15095)
- 版(14998)
- 商业(14437)
共检索到462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珍 李秀芳
本文利用34家产险公司的面板数据,建立局部联立调整模型对资本与组合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本增加使产险公司能够承担更多风险,但风险一定程度内的变化并不会导致增资压力。检验影响资本和风险调整的因素发现,保费增长是导致资本增加的主要因素,规模发展对资本要求的必然性掩盖了我国产险公司盈利能力差的现状;偿付能力充足的公司改变资本和风险的速度大于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我国的保险监管执行力有待提高。
关键词:
偿付能力 组合风险 局部联立调整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华 王丽珍
利用2009-2014年45家财产险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针对我国产险业资本、偿付能力和风险调整的门限回归联立方程,研究了产险公司资本和风险调整的异质性特征。门限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资本调整的行动临界值分别是167.42%和368.51%,承保风险调整的行动临界值分别是362.94%和189.99%。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虽然在监管高压区监管压力对资本和承保风险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整体而言,资本和承保风险、投资风险的良性作用机制尚未形成;监管中压区公司资本和风险调整的作用机制要优于监管
关键词:
产险业 偿付能力 异质性特征 门限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华 王丽珍
利用2009-2014年45家财产险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针对我国产险业资本、偿付能力和风险调整的门限回归联立方程,研究了产险公司资本和风险调整的异质性特征。门限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资本调整的行动临界值分别是167.42%和368.51%,承保风险调整的行动临界值分别是362.94%和189.99%。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虽然在监管高压区监管压力对资本和承保风险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整体而言,资本和承保风险、投资风险的良性作用机制尚未形成;监管中压区公司资本和风险调整的作用机制要优于监管高压区和监管低压区,各财产保险公司需要实现资本和风险的合理匹配和良性互动,使自身处于"监管适度"的健康环境中。
关键词:
产险业 偿付能力 异质性特征 门限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蕾
被《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II)》纳入风险综合评级的操作风险,包括信息系统相关的操作风险等六类风险。近年来,我国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呈现加速态势,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也给操作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保险公司信息系统操作风险不仅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而且历史数据不足。本文构造了基于模糊认知图和贝叶斯网络的保险公司操作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并以国内某家大型保险公司信息系统操作风险为算例,进行评估和分析。研究发现,本文模型不仅可以对保险公司信息系统操作风险进行总体评估,而且可以评估各个风险点的状态,找到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模型还可以用于操作风险的敏感性分析,从而提高信息系统操作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亮 贺栋
偿付能力是保险企业的生命线,是保险业监管的核心。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全球性的偿付能力危机,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的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浪潮。因此重新审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改革和完善其监管效率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现状,重点从财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华琳
随着寿险业务的不断扩大,寿险公司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为此很有必要对其偿付能力进行有效监管。文章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指标管理规定》中设置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系统的基础上,依据监管指标的设置原则对它们进行修正和完善,提出15个寿险公司监管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对它们进行降维处理,得到5个公因子,分别是经营管理因子、业务损益因子、风险衡量因子、风险应对因子和资金运用因子。
关键词:
寿险公司 偿付能力 监管指标 因子分析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林 申曙光
内部风险管理水平是决定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标准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当前对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监管中却没有体现这一点。将BMS模型应用到对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监管模型中,能有效区分因内部风险管理水平差异而具有不同偿付能力风险的保险公司;同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含有BMS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监管模型可以有效激励保险公司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尚颖 李浩然 贾士彬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主要因素,认为目前偿付能力预警机制应以公司市场份额、资产认可率、认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赔付率五项指标的监测为主,并且运用有序响应模型对其进行预测评估,结果显示,预警机制的建立是有效的,预测的准确率达到85%左右,最后,对偿付能力动态预警机制的动态性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偿付能力 动态预警机制 有序响应模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杨娟 钱振伟
自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正式实施以来,中国银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有了新的规定,在此情况下,研究偿付能力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研究多集中于面板数据模型等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没有考虑多模型推断。作为模型选择的重要推广,模型平均将不同备选模型的估计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减少遗失有用信息,且在模型平均框架下亦可研究变量的重要性。本文基于我国2016-2020年67家寿险公司的面板数据,在模型平均和稀疏导向学习(Sparsity Oriented Importance Learning,SOIL)的框架下,分析偿付能力重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GDP增速、利率水平等10个变量影响的基础上,债券投资占比、资产负债率等变量对偿付能力充足率有重要影响,并基于此对改进偿付能力监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偿付能力 模型平均 稀疏性导向学习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桦 赵桦
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内容,以高效率、低成本为主要特征的保险科技是新时代实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中国2016—2020年56家产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实证检验保险科技与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保险科技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产险公司偿付能力提升。这可能是因为保险科技能够针对传统保险业务的痛点对症下药,驱动产险公司高水平发展,具体表现为偿付能力的提高;门槛回归显示,保险科技正向促进产险公司偿付能力增长过程中受到金融数字化和监管成本的门槛收敛调整;异质性分析表明,保险科技发展对不同属性产险公司偿付能力存在不对称影响,对中资产险公司和所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产险公司偿付能力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所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低的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外资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甚至表现出了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保险科技对于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提升作用在金融监管的参与下有所降低,反映出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与保险科技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错配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保险科技对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驱动作用,本文建议,未来要积极推进保险科技发展,同时将资源适度朝向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倾斜。
关键词:
保险科技 偿付能力 金融监管 偿二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日峰
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正式实施偿二代监管体系(CROSS)。在此之前,我国保险行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一直延用偿一代制度框架。偿一代是规模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是静态监管体系;偿二代是在分析预测行业未来风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偿二代的实施将我国保险行业监管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然而,偿二代到底给行业带来了什么,如何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等问题,成为从业人员或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文章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探讨了中国保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资产负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日峰
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正式实施偿二代监管体系(CROSS)。在此之前,我国保险行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一直延用偿一代制度框架。偿一代是规模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是静态监管体系;偿二代是在分析预测行业未来风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偿二代的实施将我国保险行业监管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然而,偿二代到底给行业带来了什么,如何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等问题,成为从业人员或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文章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探讨了中国保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资产负债管理特点。研究结论为中国保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日峰
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正式实施偿二代监管体系(CROSS)。在此之前,我国保险行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一直延用偿一代制度框架。偿一代是规模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是静态监管体系;偿二代是在分析预测行业未来风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偿二代的实施将我国保险行业监管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然而,偿二代到底给行业带来了什么,如何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等问题,成为从业人员或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文章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探讨了中国保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资产负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为 钟春平
实施偿付能力监管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监管模式。尽管世界各国偿付能力监管 的法规内容及程序基本相同,但由于各国国情互异及保险业发展历史长短不一,偿付能力监管 法规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具体可分为英国体系、澳大利亚体系和北美体系;而澳大利亚体系对 我国的保险监管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偿付能力 监管法规 国际比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滔
提高和改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是我国寿险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加强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相关法规和制度不健全 ,精算基础薄弱 ,监管力量不够 ,监管技术落后等问题。加强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措施和方法是 :提高法定偿付能力标准的科学性 ,增加资本充足要求 ;加快精算制度建设和中国精算师的培养 ;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和科学详细的报表体系 ;建立并完善寿险公司的信用评级制度 ;尽快实现保险监管数据的电子化 ;重视寿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加强对外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加强保险保证金和保险保障基金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
寿险公司 偿付能力 监管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