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1)
- 2023(17011)
- 2022(14194)
- 2021(13147)
- 2020(10773)
- 2019(24588)
- 2018(24408)
- 2017(46374)
- 2016(25558)
- 2015(28827)
- 2014(28807)
- 2013(27921)
- 2012(25001)
- 2011(22330)
- 2010(22404)
- 2009(20314)
- 2008(19569)
- 2007(16931)
- 2006(14765)
- 2005(12920)
- 学科
- 济(96586)
- 经济(96469)
- 管理(71207)
- 业(67912)
- 企(54263)
- 企业(54263)
- 方法(41354)
- 数学(35415)
- 数学方法(34934)
- 中国(28683)
- 农(27706)
- 业经(23567)
- 地方(23397)
- 财(23097)
- 学(20979)
- 农业(18497)
- 理论(18420)
- 制(17984)
- 贸(17191)
- 贸易(17176)
- 易(16623)
- 和(15891)
- 环境(15415)
- 技术(15343)
- 务(14786)
- 教育(14714)
- 财务(14702)
- 财务管理(14675)
- 银(14373)
- 银行(14328)
- 机构
- 学院(349488)
- 大学(348500)
- 管理(137504)
- 济(130700)
- 经济(127439)
- 理学(119050)
- 理学院(117704)
- 管理学(115483)
- 研究(115042)
- 管理学院(114875)
- 中国(84418)
- 京(74954)
- 科学(73738)
- 财(59173)
- 所(57428)
- 农(55467)
- 中心(52514)
- 研究所(52494)
- 业大(52443)
- 江(51945)
- 范(49015)
- 师范(48564)
- 财经(47537)
- 北京(47122)
- 农业(43291)
- 经(43123)
- 院(42739)
- 州(42566)
- 技术(40120)
- 师范大学(38968)
- 基金
- 项目(244132)
- 科学(191074)
- 研究(181294)
- 基金(173003)
- 家(150663)
- 国家(149364)
- 科学基金(128169)
- 社会(111920)
- 社会科(105824)
- 社会科学(105794)
- 省(97818)
- 基金项目(91745)
- 教育(84365)
- 自然(82578)
- 划(81811)
- 自然科(80642)
- 自然科学(80622)
- 自然科学基金(79101)
- 编号(76630)
- 资助(70397)
- 成果(61950)
- 重点(55246)
- 课题(53102)
- 发(52982)
- 部(52303)
- 创(50791)
- 创新(47294)
- 项目编号(46850)
- 科研(46212)
- 国家社会(45147)
- 期刊
- 济(143806)
- 经济(143806)
- 研究(100161)
- 中国(71008)
- 学报(55183)
- 农(50437)
- 科学(50319)
- 教育(49542)
- 管理(49206)
- 财(44176)
- 大学(41622)
- 学学(38493)
- 农业(35449)
- 技术(32484)
- 融(27198)
- 金融(27198)
- 业经(25352)
- 图书(23178)
- 经济研究(22919)
- 财经(21728)
- 业(18823)
- 经(18553)
- 问题(18189)
- 科技(17227)
- 版(16147)
- 理论(16127)
- 技术经济(16010)
- 商业(15838)
- 资源(15787)
- 书馆(15780)
共检索到507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运华 冯玉莹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的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未来老年人养老质量的保障,也体现了老年人对未来老年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但对该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对实证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基于医养结合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原则,对构建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发现目前嵌入式养老机构重在养老轻在医疗,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存在着衔接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医护人员的服务主体不够专业、服务项目不够落实、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资源整合碎片化以及机构管理的多头监管等问题。研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对我国医养结合的嵌入式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实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俊龙 申远 王鸿江
本文从健康老龄化视域分析地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模式实践效果及社会机构主导的"医养结合"模式成效,发现政府推进的"医养结合模式"实践效果较好,获得了制度效应、规模效应、系统效应;机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是互惠性效应,养老服务实践中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仅产生一些局部效应。在对我国医养结合模式实践效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需要在健康老龄化视域下,创新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服务模式,建立政府、社会与市场协同"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市场,创立政府兜底结合社会养老和市场养老的倒三角系统模式。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薛镭 安娴 王峥 吴君毅
目的:推进我国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现场调研相结合,分析我国目前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法规、供需困境及实践模式;采用SWOT框架系统分析基于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结果:构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社区养老医疗支持"为主体的全新的服务体系,可成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结论:可以从调整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和建立配套机制三个方面开展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钱培鑫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解决老年人医疗和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使老年人居家的同时享受到医疗和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目前还存在政府政策支持不足、医疗和养老资源融合度低、服务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该模式的发展。文章针对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社区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 对策研究 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琛 高传胜
健康老龄化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两项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而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则是其重要实现途径。江苏省在建设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基于吉尔伯特的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从分配基础、分配内容、服务输送和资金选择四个核心维度审视,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这具体表现为健康资源分布不均、服务内容与需求匹配度不高、输送系统分割制约供给效率以及资金保障的可持续性不足四重障碍。为此,应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加强资金管理并构建包容性发展与治理格局,促进实现供需匹配、平衡充分且可持续的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苗 柴培培
目的:分析全国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为人口老龄化视域下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方法以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与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的协调关系。结果:(1)考虑人口老龄化因素和财政拨款,全国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的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提升,纯技术效率均值下降。(2) 2018—2019年人口老龄化与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整体协调发展度优于2015—2017年;各省份协调发展度呈现相对稳定、缓慢下降、逐步上升、上下波动等多形态现况。结论:人口老龄化对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有影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各地区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不均衡;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与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协调发展度有差异。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 配置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浩 魏勇 郭林
厘清城乡养老模式与老年人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对养老模式发展完善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对CLHLS 2018年截面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老年人以家庭养老为主体,拥有较大比例的独居老年人,而参加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例很低。乡村比城镇拥有更高比例的独居老年人,且机构养老的比例更低。城乡不同养老模式间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独居养老最优,家庭养老次之,机构养老最低。家庭养老模式下,城镇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他评健康与自评慢性病患病率优于乡村,而日常活动能力乡村优于城镇;独居养老模式下,城镇老年人认知功能与自评慢性病患病率优于乡村;机构养老模式下,乡村老年人他评健康优于城镇老年人,城镇老年人自评慢性病患病率优于乡村。本文提出应减小城乡地区养老差距、提高养老体系公平可及性、转变养老观念、树立正确健康观等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服务 养老模式 老年人健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建明 樊永德 康德卿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更好地贯彻执行和全面落实国家养老服务基本国策,依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响应山西省卫健委出台《山西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一2020》,针对现行的(9073)养老模式,以及我国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在本着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的原则,采取"绝对安全,确实有效,普遍认可"的方式,以"病从口入"理念为突破口,确立以中医"药食同源"为理论依据,中医体质分类及辩识普及推广为内容,实行《健康膳食+中医调理+心理疏导》养老服务进行专业性的健康干预,旨在延缓机体衰老进程,预防和减少老年病发生与发展,探索与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对机体体质,预测→预知→预警→预防的康养管理机制,提高人们对生命规律的认知水平,提升人们呵护健康的能力,实现健康中国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老龄化 “医养结合” 居家养老服务 探索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玉莹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模式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与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息息相关,而新时代下老年人对养老模式有着更高的需求。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在面对现实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人们传统养老观念改变中应运而生,该模式将医疗和养老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老年人在家附近也能享受到医疗和养老的双重保障,在未来养老模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供需两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将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明确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的研究意义,分析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完善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顺利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潘洋 于书洋 巩淑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健康养老需求,因此,为老龄化人口提供医疗和健康养老双重保障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及“健康老龄化产业”应运而生。文章在简要梳理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与健康老龄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医药医养结合在健康老龄化产业中的作用及其优势,并在描绘中医药医养结合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医药 医养结合 健康老龄化产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毅夫 付才辉 卓唯佳
“未富先老”的中国式老龄化,之所以让世人惊恐不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其历史根源以及缺乏与之相适宜的养老体系。“未富先老”的中国式老龄化反映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康奇迹。我国目前规模巨大的老龄人口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人口预期寿命革命引起的,而健康奇迹则是符合当时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健康体系的伟大成就。中国健康奇迹成功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式老龄化这一“中国之问”,而要成功实现中国养老奇迹这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之治”,同样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符合国情的养老体系。然而,适宜于“未富先老”国情的中国式养老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而非资本为中心,汲取健康奇迹的宝贵经验与医疗体系市场化的惨痛教训,重塑公平适宜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有为政府、有爱家庭、有情社区与有效市场更好地结合是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江岚 蒋娜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近20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凸显,老龄化态势日益严重,养老服务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在难以逆转的老龄化背景下,推广“养、护、医”健康养老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养老服务的不足,可显著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文章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为背景,探索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养、护、医”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章萍
上海试点推进的"长者照护之家",是一种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运用社会嵌入理论分析来看,这种模式依托社区关系网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克服了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社会化不够难以获得足够社会资源的缺点,也弥补了机构养老因过度社会化难以满足老人家庭情感需要的不足。政府有必要针对试点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多样的养老服务供给。
关键词:
社会嵌入理论 嵌入式养老 养老服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鹏 杨翠迎 周彩
医养结合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CHARLS2015和2018两期数据,以2016年确立国家级医养结合服务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对于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评,优化了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水平,并显著促进了慢性病管理与门诊就诊随访概率,但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和精神健康层面的改善并不明显。(2)服务效果受到老年人的个体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婚姻状况等)与代际因素(居住区域、子女个数、是否有子女照料、子女受教育程度等)的异质性影响。(3)机制检验方面,体检、日间照料、上门巡诊、娱乐活动服务等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评,优化了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提升了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文章研究认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应当重新梳理其主体行为逻辑,逐步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关联制度衔接,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机制与需求多维度衔接的动态调整机制,弄清不同层次人群在医养结合服务中的现实需求,打破制度壁垒,提高资源与政策制度的衔接能力。文章的研究为进一步形成医养结合的基本制度,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鹏 刘慧君
准确把握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的区域差异,对于优化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促进老年健康事业的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运用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评价模型,从区域差异视角对我国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方差分解和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区域差异的来源,然后采用QAP方法揭示出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区域差异的驱动力量。研究发现:我国整体的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及其三个子系统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人力支持、财力支持以及服务可及性方面的差异成为我国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但该结构来源存在显著的地域异质性;而我国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的总体差异则主要源于地区间差异,并且“东—中”和“东—西”之间的差异是形成地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驱动力量方面,财力支持差异对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差异的驱动作用最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