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6)
- 2023(10795)
- 2022(8593)
- 2021(7530)
- 2020(6549)
- 2019(14778)
- 2018(14645)
- 2017(28541)
- 2016(15886)
- 2015(18117)
- 2014(18489)
- 2013(18313)
- 2012(16862)
- 2011(15110)
- 2010(15248)
- 2009(14187)
- 2008(14159)
- 2007(12866)
- 2006(11197)
- 2005(10245)
- 学科
- 济(70576)
- 经济(70518)
- 业(43365)
- 管理(41409)
- 方法(30041)
- 企(29966)
- 企业(29966)
- 数学(26715)
- 数学方法(26509)
- 农(21674)
- 中国(21030)
- 地方(18459)
- 财(15487)
- 业经(15304)
- 农业(14924)
- 学(14452)
- 制(12995)
- 贸(12809)
- 贸易(12804)
- 易(12388)
- 银(10307)
- 银行(10282)
- 地方经济(10215)
- 和(10061)
- 融(9921)
- 金融(9918)
- 环境(9906)
- 行(9805)
- 发(9366)
- 理论(9048)
- 机构
- 大学(231046)
- 学院(230064)
- 济(95692)
- 经济(93531)
- 管理(86492)
- 研究(80127)
- 理学(74393)
- 理学院(73475)
- 管理学(72145)
- 管理学院(71710)
- 中国(60014)
- 科学(50667)
- 京(49423)
- 农(42054)
- 财(41971)
- 所(41601)
- 研究所(37958)
- 中心(37572)
- 江(36008)
- 业大(35243)
- 财经(33532)
- 农业(33118)
- 范(31979)
- 师范(31653)
- 北京(30835)
- 经(30383)
- 经济学(30116)
- 院(28651)
- 州(28498)
- 经济学院(27382)
- 基金
- 项目(155273)
- 科学(121840)
- 研究(113367)
- 基金(111449)
- 家(97711)
- 国家(96920)
- 科学基金(82094)
- 社会(72401)
- 社会科(68525)
- 社会科学(68503)
- 省(61415)
- 基金项目(59257)
- 划(51672)
- 自然(51620)
- 教育(51486)
- 自然科(50395)
- 自然科学(50380)
- 自然科学基金(49468)
- 编号(47140)
- 资助(44511)
- 成果(38675)
- 重点(35709)
- 发(35462)
- 部(34042)
- 课题(32146)
- 创(31839)
- 国家社会(30313)
- 创新(29942)
- 科研(29894)
- 教育部(28749)
- 期刊
- 济(105089)
- 经济(105089)
- 研究(64410)
- 中国(45929)
- 农(38212)
- 学报(37974)
- 科学(34265)
- 财(32166)
- 管理(28769)
- 大学(28082)
- 学学(26154)
- 农业(25551)
- 教育(23887)
- 融(20091)
- 金融(20091)
- 技术(19950)
- 业经(17587)
- 经济研究(17009)
- 财经(16386)
- 图书(15540)
- 问题(14559)
- 经(14217)
- 业(13902)
- 技术经济(11741)
- 版(11728)
- 贸(11298)
- 商业(11254)
- 资源(11108)
- 理论(10965)
- 书馆(10939)
共检索到340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鹏 刘慧君
准确把握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的区域差异,对于优化健康老龄化服务体系、促进老年健康事业的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运用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评价模型,从区域差异视角对我国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方差分解和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区域差异的来源,然后采用QAP方法揭示出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区域差异的驱动力量。研究发现:我国整体的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及其三个子系统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人力支持、财力支持以及服务可及性方面的差异成为我国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但该结构来源存在显著的地域异质性;而我国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的总体差异则主要源于地区间差异,并且“东—中”和“东—西”之间的差异是形成地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驱动力量方面,财力支持差异对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差异的驱动作用最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人类认识人口老龄化是本世纪30年代开始的。从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解释,产生机制的认识到对人口老龄化对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人口老龄化成为现代人口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老年学、社会老年学、医学老年学、老化经济学等一系列老龄科学。在发达国家,随着生育率降到很低的水平,老年死亡率的下降即长寿成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推动力。随着寿命的不断延长和生理机能的衰退以及各种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老年人在较长的预期寿命中,需要照料、医疗的程度提高,参与社会经济工作、独立生活的能力下降,活得长并不必然活得好。因此,老年医学和人口学家在探索人类衰老奥秘的同时,对如何长寿而健康的生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加以研究。在人类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和科学进步对生命的认识取得了新突破的基础上,“健康的老龄化”作为一种科学认识被提了出来。近20年来,“健康的老龄化”的理论与实践在发达国家受到普遍的重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滢潭 龙飞 原新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构建了健康老龄化指数(HAI1和HAI2),从生命历程和健康公平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城乡差异及其变迁趋势。研究发现,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老年人,这主要是由于城镇老年人在童年期家庭背景、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具有优势;健康老龄化的城乡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弱化,呈现“收敛效应”,并且这一模式在连续出生世代中的效应也变得更弱,这主要是由于与早期世代相比,新世代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大幅度下降。应完善健康老龄化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并注重老年群体在生命历程中的劣势累积效应,确保健康老龄化水平提升策略的有效性和超前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超 王戎
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趋势,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伴随老龄化人口健康状况下降,这将进一步恶化劳动供给问题。利用微观和宏观数据从健康角度解读中国劳动供给问题,探寻如何缓解老龄化趋势下劳动供给压力。研究发现:在微观家庭层面,健康冲击会降低个体劳动参与率,减少劳动时间。非稳定型单位的职工更容易遭受健康冲击而增大其退出劳动市场的概率。当受到健康冲击时,男性比女性、农村比城市劳动者劳动参与率降幅更大。在宏观省份层面,不良健康状况在规模上通过规模企业数量的减少导致该地区就业率的降低,在质量上通过挤出教育资本投入降低劳动者学历水平。地方政府应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注重劳动者健康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稳定型单位职工和男性劳动者,更应切实维护其生命健康权益。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运华 冯玉莹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的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未来老年人养老质量的保障,也体现了老年人对未来老年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但对该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对实证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基于医养结合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原则,对构建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发现目前嵌入式养老机构重在养老轻在医疗,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存在着衔接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医护人员的服务主体不够专业、服务项目不够落实、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资源整合碎片化以及机构管理的多头监管等问题。研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对我国医养结合的嵌入式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实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苗 柴培培
目的:分析全国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为人口老龄化视域下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方法以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与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的协调关系。结果:(1)考虑人口老龄化因素和财政拨款,全国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的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提升,纯技术效率均值下降。(2) 2018—2019年人口老龄化与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整体协调发展度优于2015—2017年;各省份协调发展度呈现相对稳定、缓慢下降、逐步上升、上下波动等多形态现况。结论:人口老龄化对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有影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各地区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不均衡;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与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协调发展度有差异。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 配置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俊龙 申远 王鸿江
本文从健康老龄化视域分析地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模式实践效果及社会机构主导的"医养结合"模式成效,发现政府推进的"医养结合模式"实践效果较好,获得了制度效应、规模效应、系统效应;机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是互惠性效应,养老服务实践中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仅产生一些局部效应。在对我国医养结合模式实践效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需要在健康老龄化视域下,创新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服务模式,建立政府、社会与市场协同"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市场,创立政府兜底结合社会养老和市场养老的倒三角系统模式。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琛 高传胜
健康老龄化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两项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而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则是其重要实现途径。江苏省在建设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基于吉尔伯特的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从分配基础、分配内容、服务输送和资金选择四个核心维度审视,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这具体表现为健康资源分布不均、服务内容与需求匹配度不高、输送系统分割制约供给效率以及资金保障的可持续性不足四重障碍。为此,应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加强资金管理并构建包容性发展与治理格局,促进实现供需匹配、平衡充分且可持续的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婷 刘春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发展的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而老年健康社会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视角,旨在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老年健康社会的核心要义,为统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老龄化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老龄化道路,破解老龄化难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钰晓 赵绍阳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背景下,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多个城市积极开展长期照护保险(以下简称长照险)制度试点建设,长照险实施能否助力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2017—2021年某长照险制度试点城市申请人员数据以及回访数据,从两个层次考察长照险的健康价值。首先,采用精确断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长照险实施对失能人员死亡率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比申请调查和回访调查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变化情况,分析政策实施对失能人员失能轨迹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照险实施能显著降低失能人员死亡率、延长寿命,并有效延缓健康状况恶化进程。组间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中轻度失能人员进行早期干预十分必要。为此,本文建议试点城市应逐步构建从重度失能到健康的连续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并为功能严重衰退的失能老人提供包含更多医疗健康相关的专业化社会支持上门服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余央央 封进
基于1991—2009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本文考察不同时期出生老人的健康动态变化轨迹及其影响机制。在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解决估计偏误,发现不同维度的健康指标表现迥异:日常行为能力指标在代际间逐步改善,但慢性病和健康风险指标却在逐步恶化,且农村更为严峻;进一步从经济发展水平、营养状况和教育程度三方面进行了解释。上述结论表明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健康指标以更好地理解及推进我国健康老龄化;且未来要以农村为重点,通过有效发挥基层医疗、教育的作用,加强对慢性病和健康风险的防治。
关键词:
老年健康 动态变化 健康老龄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余央央 封进
基于1991—2009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本文考察不同时期出生老人的健康动态变化轨迹及其影响机制。在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解决估计偏误,发现不同维度的健康指标表现迥异:日常行为能力指标在代际间逐步改善,但慢性病和健康风险指标却在逐步恶化,且农村更为严峻;进一步从经济发展水平、营养状况和教育程度三方面进行了解释。上述结论表明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健康指标以更好地理解及推进我国健康老龄化;且未来要以农村为重点,通过有效发挥基层医疗、教育的作用,加强对慢性病和健康风险的防治。
关键词:
老年健康 动态变化 健康老龄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宏伟 李延宇 张楚 张佳欣
社会活动参与作为"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内容,是影响老年人健康、预防失能的重要因素。文章以积极老龄化为框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纵向调查数据,估计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健康与失能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1)社会活动参与和老年人健康之间存在内生性,不考虑内生性会显著高估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正向影响,大约高估20.7%;(2)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健康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且结论具有稳健性;(3)社会活动参与具有显著、稳定的失能预防作用,相对于身体失能,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浩 魏勇 郭林
厘清城乡养老模式与老年人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对养老模式发展完善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对CLHLS 2018年截面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老年人以家庭养老为主体,拥有较大比例的独居老年人,而参加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例很低。乡村比城镇拥有更高比例的独居老年人,且机构养老的比例更低。城乡不同养老模式间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独居养老最优,家庭养老次之,机构养老最低。家庭养老模式下,城镇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他评健康与自评慢性病患病率优于乡村,而日常活动能力乡村优于城镇;独居养老模式下,城镇老年人认知功能与自评慢性病患病率优于乡村;机构养老模式下,乡村老年人他评健康优于城镇老年人,城镇老年人自评慢性病患病率优于乡村。本文提出应减小城乡地区养老差距、提高养老体系公平可及性、转变养老观念、树立正确健康观等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服务 养老模式 老年人健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宏伟 李延宇 张楚 张佳欣
社会活动参与作为"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内容,是影响老年人健康、预防失能的重要因素。文章以积极老龄化为框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纵向调查数据,估计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健康与失能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1)社会活动参与和老年人健康之间存在内生性,不考虑内生性会显著高估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正向影响,大约高估20.7%;(2)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健康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且结论具有稳健性;(3)社会活动参与具有显著、稳定的失能预防作用,相对于身体失能,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工具性失能有更积极的预防作用;(4)社会活动参与对处于弱健康水平的老年人有更积极的影响。文章对积极老龄化理念的系统性认知进行辨析,并从核心支柱、辅助支柱两个角度,提出实践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框架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