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5)
- 2023(2006)
- 2022(1725)
- 2021(1600)
- 2020(1459)
- 2019(3043)
- 2018(2990)
- 2017(5994)
- 2016(3002)
- 2015(3298)
- 2014(3346)
- 2013(3446)
- 2012(3170)
- 2011(2840)
- 2010(2918)
- 2009(2773)
- 2008(2708)
- 2007(2547)
- 2006(2224)
- 2005(2098)
- 学科
- 济(16204)
- 经济(16187)
- 业(12484)
- 管理(11274)
- 企(10065)
- 企业(10065)
- 方法(9130)
- 数学(8348)
- 数学方法(8324)
- 财(6349)
- 务(4706)
- 财务(4705)
- 财务管理(4703)
- 企业财务(4632)
- 人民(3795)
- 消费(3579)
- 结构(3227)
- 农(3220)
- 水平(2904)
- 消费水平(2899)
- 中国(2836)
- 关系(2788)
- 制(2555)
- 农业(2550)
- 业经(2507)
- 融(2413)
- 金融(2413)
- 贸(2393)
- 贸易(2392)
- 收入(2310)
- 机构
- 大学(48054)
- 学院(47409)
- 济(23610)
- 经济(23248)
- 管理(20296)
- 理学(17830)
- 理学院(17684)
- 管理学(17428)
- 管理学院(17353)
- 研究(13472)
- 财(12052)
- 中国(11331)
- 财经(9853)
- 京(9089)
- 经(9003)
- 财经大学(7443)
- 经济学(7430)
- 商学(7150)
- 商学院(7106)
- 经济学院(6749)
- 所(6230)
- 中心(6176)
- 科学(5986)
- 北京(5951)
- 江(5756)
- 研究所(5448)
- 经济管理(5263)
- 融(5053)
- 贸(5003)
- 州(4991)
- 基金
- 项目(29340)
- 科学(24150)
- 基金(23321)
- 研究(21108)
- 家(19454)
- 国家(19252)
- 科学基金(17576)
- 社会(15047)
- 社会科(14398)
- 社会科学(14394)
- 基金项目(12183)
- 自然(11498)
- 自然科(11287)
- 自然科学(11285)
- 自然科学基金(11094)
- 省(10116)
- 资助(10105)
- 教育(9997)
- 划(8358)
- 编号(8318)
- 部(7275)
- 教育部(6756)
- 人文(6712)
- 国家社会(6378)
- 大学(6071)
- 成果(5988)
- 重点(5944)
- 创(5732)
- 社科(5691)
- 科研(5658)
共检索到69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浦科学
目的:良好的健康状态不仅延伸了消费者的寿命预期,而且显著提高了生活的幸福感,作为健康积累的主要手段,健康投资行为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重视。方法:将健康投资带来的寿命递增价值和幸福提升价值作为溢出效应引入健康投资理论,根据最优控制模型刻画消费者的健康投资路径。结果:消费者初始健康水平改善、寿命预期增加以及健康资本折现率提高均能够刺激健康投资,时间偏好抑制了健康投资动力。结论:为了激发消费者健康投资的动力,一方面通过医疗保险等政策,提高健康投资支付意愿;另一方面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消费者的健康认知。
关键词:
健康投资 预期寿命 健康改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浦科学
目的:将健康资本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组成部分,讨论动态情况下健康投资的路径和稳态均衡。方法:依据Grossman的健康资本理论,将健康带给消费者的收益界定为货币收益和心理收益,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对健康投资的最优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消费者的最优健康投资路径中具有唯一的一条鞍点均衡,并且该均衡状态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结论: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取决于消费者对未来生活的主观判断,作为理性的消费者,考虑到健康风险随年龄的递增而逐步增加,应加大健康投资的力度,实现终生效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
健康投资 健康资本 最优控制 心理价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俞秀梅 雷晓燕 王敏
本文基于两期世代交替模型分析了预期寿命对家户储蓄和健康投资支出的双重影响,并利用2004—2009年我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固定效应法和工具变量法对理论模型所推导出来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表明,预期寿命在通过改变贴现因子影响年轻人储蓄的同时,也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投资。当人们预期未来老年时期的寿命水平较低时,有更强的激励在年轻时期增加健康投资支出。实证结果表明,当城市层面的平均预期寿命上升时,个体家户的储蓄会显著增加,而家户健康投资支出则会显著降低,与理论模型预测基本一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佘欣艺 许光建 许坤
文章基于110个经济体2000—2016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检验预期寿命延长对储蓄率的作用,并实证检验了健康国家建设的投入指标医疗卫生支出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预期寿命延长显著提升了储蓄率,通过控制系数检验方法、模型估计方法和模型设置,并运用系统GMM模型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稳健;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男性预期寿命延长对储蓄率影响的边际强度大于女性;医疗卫生支出能显著削弱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促进作用,且该负向调节效应同样具有滞后效应;医疗卫生支出对男性预期寿命的储蓄效应的边际调节效应大于女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军,陈育德,饶克勤
为探讨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健康预期寿命指标的计算方法,我们利用居民死亡资料和1993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部分资料,借鉴(Sullivar)提出的计算健康预期寿命方法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部分城市居民的健康预期寿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康预期寿命占期望寿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女性居民的健康预期寿命高于男性;大城市居民的健康预期寿命低于中小城市。我们利用时点的病伤残率与寿命表生存人年相乘来计算健康预期寿命,便宜处是计算比较简便,所需资料从居民卫生服务的调查中即可获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鹤
基于GBD2013数据,分析了1990~2013年我国及各省出生时健康调整预期寿命(HALE_0)的变化和影响因素,首次分解了302种疾病或伤害对HALE_0变化的贡献。24年间,我国人口健康显著改善,HALE_0增长7.39年;河北HALE_0增幅最低(2.48年),西藏最高(10.81年)。基线健康水平低、人类发展指数高的省份,HALE_0增幅更大。传染病、孕产妇、新生儿和营养类疾病(3.17年)、非传染病(3.13年)和伤害(1.10年)的缓解均促进了HALE_0增加。对HALE_0变化正向贡献最大为COPD、下呼吸道感染、中风、早产并发症和腹泻;负向最大为糖尿病、腰颈痛、慢性肾病、间质性肺病和伴随药物过度的头痛。死亡率下降是HALE_0增加的主导原因(95.26%),带残预期寿命延长1.03年。慢性病防控和健康老龄化政策是未来人口健康改善的关键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未 安素霞
基于2005年"小普查"及2010年"六普"汇总数据,利用生命表技术及Sullivan法,分析了男、女老年人口不健康预期寿命及其差异的变化,同时根据历年的生育率、死亡率和结婚率,利用SOCSIM微观模拟数据分析老年人口代际支持资源。分析发现,老年人口不健康预期寿命占预期寿命的比重呈缩小趋势,且男性的压缩程度低于女性;与2005年相比,2010年老年人口不健康预期寿命在低龄阶段略微增加,而年龄较高阶段则下降;老年人口不健康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随年龄的提高而下降,这种差异在5年间呈压缩趋势。同时,我们发现,低龄阶段老年人口的存活子女数不断减少且将持续一段时间,这抵消了老年人口不健康预期寿命压缩对照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杜鹏
文章利用1994年和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并利用Sullivan方法计算了1994年和2004年东、中、西部老年人口的健康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能力优于中、西部地区,2004年老年人口中能够生活自理者的比重低于1994年。1994~2004年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增长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东部的老年男性和中、西部的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增长速度快于健康预期寿命,符合功能残障期扩张的特征;而东部的老年女性的健康预期寿命增长则相对较快,符合功能残障期压缩的模式。
关键词:
健康预期寿命 老年人 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晓瑛
本文根据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数据和常规卫生统计资料, 采用Sullivan方法分析了三种在人群中仍有较高发病率的病毒性肝炎、疟疾、结核等传染 性疾病及慢性病和失能对中国围老龄期和老龄期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目的是了解 不同的非健康状态对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影响的程度,为中国有限的卫生资源流向提供一 些参考信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梅
老年人的余寿是指60岁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了解老年人余寿的长短对于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由于老化引起的种种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了解老年人余寿中有多长时间是在何种健康状态下渡过的情况,无疑能使我们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需求,同时也对医疗保险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以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讨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炳义 武继磊 于奇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2011和2014年数据,以65~99岁老年人口为目标人群,利用插值马尔可夫链方法,计算了分性别年龄的老年人口不同健康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健康预期寿命及其余寿占比,依据风险转移概率之间的相关程度对老年人口失能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健康—失能的转移概率逐渐上升,失能—健康恢复概率逐渐下降,在高龄阶段,健康—失能转移概率迅速增加,且恢复概率很低;女性老年人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较长,但健康预期寿命的余寿占比低于男性;2016~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率呈上升态势,支持"疾病拓展假说",在2026年前后达到"稳定"状态。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老年人口健康服务应注重预防,在政策设计、生活照料及设施安排上减少老年人失能的风险,延长健康生存期;同时从健康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出发,关注女性老年人口的健康服务需要,提高其生命质量。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预期寿命 失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强,汤哲
本文主要讨论了多状态生命表法在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研究中的应用。估算健康预期寿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Sullivan法和多状态生命表法。Sullivan法在方法论上存在局限,估算出的健康预期寿命有偏差,需要新的方法来改进。多状态生命表法就是改进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多状态生命表法,并以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北京老龄化多维纵向调查数据,用多状态生命表法计算了老年人的平均预期生活自理能力寿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冒刘燕 成虎
立足于工程全寿命周期,构建大型工程健康管理框架;从工程系统分解和健康风险因素分解两个角度对健康监测点进行设计,创建工程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矩阵和评价流程。以期对实现大型工程"建—管—养"一体化管理、节约维护成本、增加使用寿命、提高工程性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型工程 全寿命周期 健康管理 监测系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毅,萧振禹,张纯元,柳玉芝,战捷,金沃泊
在有关领导部门的指导及各地老龄工作部门同志们的大力协助和参与下,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与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1998年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本文概述这一调查的意义,样本设计方案及数据质量评估,并根据这次调查搜集到的数据资料,首次对中国高龄老人生活自理期望寿命进行估算、分析与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