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5)
- 2023(16921)
- 2022(13673)
- 2021(12542)
- 2020(10542)
- 2019(23704)
- 2018(23388)
- 2017(45585)
- 2016(24644)
- 2015(27472)
- 2014(27594)
- 2013(26461)
- 2012(23795)
- 2011(20929)
- 2010(20676)
- 2009(19023)
- 2008(18261)
- 2007(16058)
- 2006(13741)
- 2005(12346)
- 学科
- 济(96900)
- 经济(96759)
- 管理(72700)
- 业(66841)
- 企(54992)
- 企业(54992)
- 方法(42497)
- 数学(37426)
- 数学方法(36952)
- 中国(28722)
- 财(27928)
- 农(26375)
- 制(22818)
- 业经(21823)
- 学(20082)
- 地方(19264)
- 农业(17441)
- 务(17342)
- 财务(17279)
- 财务管理(17242)
- 体(17066)
- 银(16476)
- 银行(16436)
- 企业财务(16392)
- 融(15731)
- 金融(15724)
- 理论(15651)
- 行(15623)
- 贸(15076)
- 贸易(15069)
- 机构
- 大学(337310)
- 学院(336751)
- 济(137078)
- 经济(134171)
- 管理(128263)
- 研究(112573)
- 理学(111008)
- 理学院(109796)
- 管理学(107679)
- 管理学院(107063)
- 中国(84215)
- 京(70130)
- 科学(68728)
- 财(66538)
- 农(56132)
- 所(55155)
- 财经(52762)
- 中心(52594)
- 业大(50614)
- 江(50479)
- 研究所(50169)
- 经(48116)
- 农业(44015)
- 经济学(43640)
- 范(43296)
- 师范(42766)
- 北京(42682)
- 院(41731)
- 州(39736)
- 财经大学(39507)
- 基金
- 项目(235608)
- 科学(187134)
- 基金(173230)
- 研究(170304)
- 家(152091)
- 国家(150883)
- 科学基金(130339)
- 社会(110685)
- 社会科(105027)
- 社会科学(105009)
- 省(91995)
- 基金项目(91455)
- 自然(84284)
- 自然科(82402)
- 自然科学(82374)
- 自然科学基金(80886)
- 教育(79125)
- 划(77745)
- 资助(69499)
- 编号(67221)
- 成果(54371)
- 重点(53507)
- 部(52337)
- 发(50044)
- 创(49420)
- 国家社会(47060)
- 课题(47055)
- 制(46462)
- 创新(46378)
- 科研(45451)
- 期刊
- 济(146057)
- 经济(146057)
- 研究(97648)
- 中国(66788)
- 学报(54864)
- 财(53724)
- 农(50948)
- 科学(49699)
- 管理(48142)
- 大学(42458)
- 学学(40378)
- 教育(35779)
- 农业(34054)
- 融(30646)
- 金融(30646)
- 技术(29326)
- 财经(26423)
- 经济研究(24117)
- 业经(23822)
- 经(22828)
- 问题(20771)
- 业(17684)
- 版(16858)
- 科技(15516)
- 统计(15365)
- 技术经济(14906)
- 现代(14795)
- 理论(14638)
- 财会(14491)
- 策(14356)
共检索到491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涤非 宋杰 刘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诸多不健康的城市及区域发展问题对现有的城市化模式提出了挑战。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赋予了城市化新的内涵,也使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包容性增长促进健康城市化成为了政策要点。在厘清健康城市化与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包容性增长是推进健康城市化的新机制,并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从包容性增长的健康城市化响应机制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析,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以"泛长株潭"地区为例,综合分析了该地区健康城市化的基本情况与提升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静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呈现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步伐。而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使得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公共政策手段。因此,构建一个均等化的社会保障体制势在必行。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容性"的社会保障体制,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社会保障体制 均等化 包容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鑫 黄乾
俗语有曰"要想富,先修路",但建设乡村公路体系真能实现普遍富裕的目标诉求吗?文章在分工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城vs两村"的三部门城乡分工理论模型,分析认为,乡村公路建设有利于提升整个城乡分工结构体系内的交易效率,能够将落后乡村区域纳入到一个由所属城镇主导的完整城乡分工网络体系中,此时当城市人口规模扩张需求旺盛时,构建完善的乡村公路体系,有利于促进乡村间经济增长差距收敛的同时推动乡村整体以间接效用表示的人均真实收入水平的提高,以此实现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的目标。据此,文章构建了一个统一将农村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效益分配效应囊括在内的计量实证分析框架,通过寻找外生工具变量,并经严谨的稳健性检验,证明了上述理论命题。同时发现,在乡村公路体系建设中,如果忽视人口城市化的协调机制,其建设将导致"富庶之地越富,贫乏之地越贫"之困境,因此,为了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诉求,必须充分重视以完善城镇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特征的人口就近城市化。此外,在对乡村公路等级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二和四级公路建设对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前者强于后者,但三级公路则扩大了局部乡村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上述研究,有利于指导政府在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兼顾人口就近城市化的协调作用,以此高效推进实现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乡村公路 城市化 包容性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纪晓岚 赵维良
城市化动力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不同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其城市化动力结构是不同的。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数量化,有利于研究这些影响因素的总体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构建一套高效、合理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引导中国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娟 王卿 沙晨燕 王敏 阮俊杰 黄沈发
阐述了指标体系法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方法,分析了指标体系评价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指标体系评价法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指标体系评价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秋瑾 董雅文
由于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自然景观破坏严重 ,人口密集 ,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 ,绿地紧缺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城市人群的疾病谱、死因顺位发生了改变 ,老年人健康问题突出 ,城乡人群健康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城市人群的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注重城市生态规划 ,合理布局 ,营造良好的环境质量 ,建立完善的卫生基础设施和有效的自然保护系统 ,推行清洁生产 ,进行健康教育等 ,才能确保城市人群的健康。
关键词:
城市化 人群健康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婷 郑荣宝 张雅琪
本研究以旧村改造的利益分配问题为研究内容,发现导致旧村改造分配失衡的原因有各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信息不对称、公众缺乏有序参与等三方面。最后研究以"包容性增长"视角构建旧村改造利益均衡的理论框架,并从多元共治、规范市场参与、公众监督、目标与责任共担等多方面建立利益均衡保障机制。
关键词:
旧村改造 包容性增长 利益均衡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春苗 郑江淮
本文将内需规模吸引外资进入所引发的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竞争纳入存在"熊彼特式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探讨开放视角下扩大内需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理,并采用2008-2016年34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和2008-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内需型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别间包容性增长,却不利于国内包容性增长;内需扩张对国别间包容性增长影响效应受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的调节,而对国内包容性增长影响效应受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和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共同调节。
关键词:
内需 经济全球化 包容性增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炳炎 王冲
包容性增长致力于解决相对贫困的三个维度,即收入不平等、人的发展和人的脆弱性问题,与此相对应,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也可概括为可持续的与平等的增长、社会包容和赋予权能及安全。包容性增长在中国实现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行初次分配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民待遇逐步趋同;第三,以人本发展观取代物本发展观,加强发展中对人的关注,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保障人的安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牟天琦 刁璐 霍鹏
伴随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与数字基础设施快速建设,城乡数字接入机会日渐趋向平等,但农村居民的信息素养先天处于弱势地位,城乡居民数字应用能力差异引致的数字应用鸿沟问题日益严峻。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数字技能的培育是当下实现城乡包容性增长的关键之匙。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调查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城乡居民数字技能的掌握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掌握数字技能显著地提升了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改善城乡收入格局。此外,各项数字技能的掌握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线上商务技能、工作学习技能和娱乐社交技能对收入提升的作用力度依次递减,娱乐社交技能部分抵消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正效应。就传导机制而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从投融资两端提升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得性以及居民创业的意愿与创收的概率,同时上述效应在以往难接触到传统金融资源的农村居民更明显。基于此,本文不仅从数字技能的视角为"经济功能性活动的实践需依托于相应可行能力"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而且识别了数字时代下实现城乡包容性增长的前提条件。本文的研究对为何培育数字技能以及如何选择技能培育路径具有现实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数字技能 包容性增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严国莉 王保林 王胜利 杜炤
本文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本分析框架,基于平台企业视角,从生产力、弹性、利基创造性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构建了商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科学地评价商业生态系统健康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俞壮林 万夷
一、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与要求笔者认为:设置健康与医疗服务统计指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客观地描述和反映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时间内,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发展趋势,以及生活环境、经济条件和医疗服务水平对人口健康的影响。有关指标内容的设置,应考虑到下列几方面的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涛
文章构建了由医疗卫生服务、医药产业、健康促进服务、健康保障与养老以及健康体育5个一级指标及25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省域健康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用AHP-熵值法和层次聚类法实证分析了中国31个省份健康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所属类型。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健康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呈现东部地区领先发展、中部地区稳步跟进、西部地区要素聚集潜力发展的区域梯次发展格局。基于综合评价与差异分析,将省域健康产业发展分为均衡领先型、医疗医药支撑领先型、医药康养带动发展型、非均衡基础型和发展潜力型共5个类型,并提出针对性发展路径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民 傅鸿鹏 李春雨 高荷蕊
目的: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客观反映2008年北京市奥运会对举办城市或国家的居民健康的影响,为“奥运健康遗产研究”提供基本测量工具。方法:利用理论分析和专题组访谈法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运用Delphi法确定三级指标体系。结果:形成了一套包含1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的奥运健康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结论:通过分析研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初步认为本研究所获得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奥运健康遗产 指标体系 Delphi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昶达 韩跃红
健康中国建设是促进与改善民众健康的持续过程。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出包括健康状况、健康治理、健康维持三维度的健康中国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指数法与探索性空间统计对中国31个省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东、中、西部省份间得分差异显著,东部省份得分优于中西部省份。省份间的得分表现出正向的空间聚集性,江、浙、沪地区为健康中国建设的热点地区,东北三省与蒙、甘、宁地区为当前建设的冷点。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健康治理 健康维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