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6)
2023(5365)
2022(3789)
2021(3221)
2020(2459)
2019(5317)
2018(5440)
2017(10526)
2016(5812)
2015(6536)
2014(6774)
2013(6334)
2012(5503)
2011(4952)
2010(5043)
2009(4609)
2008(4484)
2007(3894)
2006(3659)
2005(3519)
作者
(17630)
(14795)
(14390)
(13985)
(9371)
(6862)
(6617)
(5771)
(5676)
(5097)
(5064)
(4993)
(4711)
(4574)
(4568)
(4478)
(4309)
(4255)
(4239)
(4152)
(3531)
(3526)
(3470)
(3357)
(3288)
(3217)
(3214)
(3150)
(2934)
(2882)
学科
(28383)
经济(28353)
管理(13698)
(12174)
中国(11979)
(8512)
土地(8375)
地方(8159)
(7807)
企业(7807)
城市(7472)
(7014)
业经(6672)
方法(6258)
(6256)
农业(5842)
城市经济(5569)
数学(5285)
数学方法(5250)
(4790)
发展(4585)
(4580)
问题(4528)
产业(4493)
环境(4411)
(4226)
经济学(4074)
信息(3958)
(3754)
总论(3608)
机构
大学(83436)
学院(83299)
(32862)
研究(32171)
经济(31874)
管理(29494)
理学(24838)
理学院(24442)
中国(23924)
管理学(23903)
管理学院(23765)
科学(20629)
(19735)
(16116)
(16105)
研究所(14696)
中心(14545)
(14030)
(13438)
业大(13274)
(12739)
农业(12699)
师范(12627)
(12297)
北京(12128)
财经(11278)
(10688)
经济学(10654)
师范大学(10335)
(10334)
基金
项目(57882)
科学(46107)
基金(42337)
研究(40948)
(37718)
国家(37441)
科学基金(32138)
社会(27639)
社会科(26185)
社会科学(26175)
基金项目(22672)
(22106)
自然(20356)
自然科(19891)
自然科学(19887)
自然科学基金(19495)
(19122)
教育(17537)
编号(16296)
资助(15512)
(13391)
重点(13239)
成果(12634)
国家社会(12086)
(12050)
课题(11569)
(11083)
发展(10812)
(10677)
创新(10536)
期刊
(39724)
经济(39724)
研究(25705)
中国(21196)
(15711)
科学(14140)
学报(13339)
农业(10555)
管理(10031)
大学(9767)
(9741)
学学(9187)
教育(7932)
问题(7323)
城市(7227)
(6801)
金融(6801)
业经(6700)
资源(6161)
技术(5946)
经济研究(5807)
(5777)
(5408)
财经(5337)
现代(5086)
国土(5039)
(4728)
土地(4623)
图书(4311)
(4065)
共检索到128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睿璞  关江华  
在界定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深圳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指数逐年提高,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的演变过程;土地利用系统压力指数总体变化平稳,而系统状态指数与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垃圾处理率、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性评价综合指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较高,说明城市环境与土地利用健康状况紧密相关。指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用地政策应注重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悦  宋戈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是实现城市人地系统有序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哈尔滨为例,在界定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次综合函数评价哈尔滨2001-2010年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引入协调度函数,分析内部子系统的均衡程度。结果表明,2001-2010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等级由"不健康"向"亚健康"演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下是导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与PSR系统协调度呈正相关,说明PSR各子系统间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志军  田英洁  刘子潇  张晓洁  张杨  
在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为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的客观评价提供一个科学、全面、易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6个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分结果最高,与广州市同处于亚健康状态;重庆最低,与天津同处于不健康状态;上海和深圳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处于临界值。"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可以客观、合理地评价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志军  田英洁  刘子潇  张晓洁  张杨  
在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为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的客观评价提供一个科学、全面、易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6个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分结果最高,与广州市同处于亚健康状态;重庆最低,与天津同处于不健康状态;上海和深圳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处于临界值。"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可以客观、合理地评价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杰  吴斌  
研究目的:根据联合国OECD和UNEP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土地利用系统特点,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PSR概念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可分为病态、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健康5个等级;(2)1996—2005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呈逐步改善态势;(3)2005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数为0.4574,仍处于临界状态。研究结论:基于PSR模型评价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可以减少主观性影响,客观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舒帮荣  
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相互影响。从城市化的核心内涵生产(就业)和生活(居住)两条路径出发,建立了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逻辑关联,并利用2000-2009年中国29个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生活用地比重与城市化发展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用地比重与城市化发展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公共设施用地比重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比重与城市化的关系在各地区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回归系数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道路广场用地比重与城市化的关系在东部和西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东部的系数明显大于西部,因此加强东部地区内的道路建设对提高整体城市化水平更为有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边学芳  吴群  刘玮娜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 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彩彦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视角投向近代,分析指出近代上海城市化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对城市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促使其向近代化转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小虎  赵素霞  郭增长  牛海鹏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以焦作市为例,从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角模型定量分析2000-2010年焦作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及趋势。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焦作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不断增强,经历一般健康、很健康、非常健康三个阶段;②焦作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存在四个明显趋势:T2、T1、T3、T2,2000-2004年呈现T2趋势,2004-2008年呈现T1趋势,2008-2009年呈现T3趋势,2009-2010年呈现T2趋势;③同时由于人均耕地、万元GDP能耗、林木覆盖率、环保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顺昌  王德起  
伴随着城市化的土地资源"尾效",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调整城市土地利用内部结构,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土地利用的专业化集聚所产生的马歇尔外部性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具有边界效应。基于中国200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验证城市用地专业化集聚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建设用地专业化集聚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代表城市功能的某类土地利用的专业化集聚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但这种持续的某项功能专业集聚会对相关功能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在区域的层面,除了西部地区外,东部与中部地区的建设用地结构专业化与城市化的倒"U"型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相比较而言,中部地区的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弹性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英辉  
文章拟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理论,在历年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详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河北省1990~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以揭示河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并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机理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剖析,为促进河北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及制定科学的区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弘  陈田  谢婷  
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牵涉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城市和乡村交汇的地带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区域,半城市化地区正是处于这样的区域当中。因此,基于土地利用视角来探讨我国未来的半城市化地区空间整合和有序发展成为该区域发展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从半城市地区的非农土地利用演变模式、非农土地利用特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回顾总结了以往国内外学者对半城市化地区非农土地利用的研究,最后阐述了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展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传裕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对土地利用目标能否实现构成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拟从城市化发展角度出发,研究江西省的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与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国强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郊土地被征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相应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化解土地征用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对城郊土地的合理合法利用,是一个亟需深入探讨的重要现实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